新書推薦: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NT$
340.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亚马逊六页纸 如何高效开会、写作、完成工作
》
售價:NT$
349.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塔西佗(全二册)(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
售價:NT$
180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思想的假死
》
售價:NT$
290.0
《
当代精神分析新论
》
售價:NT$
43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編輯推薦: |
1.丛书编写材料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由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国内海洋工程领域4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完成。
2.丛书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一期)”项目组长曾恒一院士担任主编,由“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二、三期)”项目组长谢彬和李清平担任副主编,由 “深水钻完井工程技术”、“深水平台技术”、“水下生产技术”、“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技术”5个课题组长担任分册主编。
3. 丛书集中体现海洋深水油气开发工程平台自“十一五”到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关键技术来源于工程项目需求,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工程项目,创新性研究成果涉及设计技术、实验技术、关键装备/设备、智能化监测等领域,是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契合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內容簡介: |
水下生产系统经历了由潜没式水下井口、半干半湿式水下井口到湿式水下井口的发展历程,形成水下井口、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水下远程控制系统等在内的功能配套的水下生产系统。目前已约有7000口井采用水下完井、320多个水下油气田运行在世界各大海域,水下生产技术已经为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核心技术。自1996年我国南海流花11-1油田国内*次应用水下生产技术进行油气田开发以来,相继建成了陆丰22-1、惠州32-5、26-1N、崖城13-4、荔湾3-1等十几个水下油气田,并实现水下管端件等设施的国产化。本书主要总结了国内水下生产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我国深水水下生产技术的发展思路。
|
關於作者: |
丛书主编曾恒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我国代自升式钻井平台,获首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设计我国艘新型单点系泊浮式生产储油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我国艘,也是世界的第六代、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前期研究与概念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集体奖。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项目。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主编洪毅,现任职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海油集团公司工程专家。主要从事海洋石油仪控专业设计与研究,曾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十二五”和“十三五”“水下生产技术”课题,主持多个海洋石油开发工程的概念设计和基本设计项目。获得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省部级、行业协会奖。
|
目錄:
|
第1章水下生产系统概述1
1.1水下生产系统工程模式3
1.2水下生产系统的发展8
1.3水下生产系统的组成9
第2章水下生产系统设计技术15
2.1水下生产系统设计规范17
2.2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基础、原则和界面19
2.2.1设计基础19
2.2.2设计原则20
2.2.3设计界面20
2.3水下生产系统关键设备及技术20
2.3.1水下采油树21
2.3.2水下管汇22
2.3.3水下控制系统22
2.3.4油气田水下布置模式要素及关键设计技术23
2.3.5深水流动安全保障关键设计技术23
第3章水下采油树25
3.1水下采油树常用类型28
3.1.1按发展历程分类28
3.1.2按阀门结构分类29
3.2水下采油树主要部件及功能31
3.3设计关键技术34
3.4制造关键技术35
3.5测试关键技术36
第4章水下控制系统41
4.1水下控制系统类型43
4.1.1直接液压系统43
4.1.2先导液压系统43
4.1.3顺序液压系统45
4.1.4硬线先导电液系统45
4.1.5复合电液系统46
4.1.6全电控制系统47
4.2水下控制系统组成及功能48
4.2.1上部控制设备48
4.2.2水下控制模块51
4.3水下控制系统关键技术53
4.3.1高可靠性技术53
4.3.2材料选择技术53
4.3.3通信技术53
4.3.4液压系统设计技术55
第5章水下生产系统脐带缆57
5.1脐带缆简介59
5.1.1脐带缆功能59
5.1.2脐带缆组成60
5.1.3脐带缆类型60
5.1.4脐带缆附件62
5.2脐带缆设计技术62
5.2.1设计原则62
5.2.2设计基础63
5.2.3设计要求及主要指标63
5.2.4设计方法与流程65
5.3脐带缆制造技术66
5.3.1脐带缆制造流程66
5.3.2脐带缆主要制造设备67
5.4脐带缆测试技术68
5.4.1样缆测试69
5.4.2单独组件测试70
5.4.3与终端连接前的测试71
5.4.4脐带缆制造厂验收试验71
5.4.5设备集成和系统测试72
5.5脐带缆存储、装载及运输72
5.5.1脐带缆存储72
5.5.2脐带缆装载和运输73
5.5.3脐带缆的装船方式73
第6章水下管汇77
6.1水下管汇类型及结构79
6.1.1丛式管汇80
6.1.2基盘式管汇80
6.1.3管道终端管汇81
6.1.4水下管汇特点对比82
6.2水下管汇设计技术82
6.2.1设计原则82
6.2.2系统设计83
6.2.3工艺设计83
6.2.4配管设计84
6.2.5载荷84
6.2.6结构设计85
6.2.7基础设计86
6.2.8仪控设计86
6.2.9其他部件89
6.3水下管汇建造技术89
6.3.1概述89
6.3.2建造基本要求90
6.3.3水下管汇焊接工艺90
6.3.4水下管汇建造工艺93
6.3.5重量、重心和尺寸控制94
6.4水下管汇测试技术95
6.4.1遵循标准95
6.4.2测试内容96
6.4.3水下管汇测试主要装备97
第7章水下阀门及执行机构99
7.1水下阀门101
7.1.1阀门类型101
7.1.2水下闸阀103
7.1.3水下球阀108
7.2水下阀门执行机构110
7.2.1执行机构类型110
7.2.2水下闸阀执行机构111
7.2.3水下球阀执行机构112
7.3测试关键技术113
7.3.1测试目的113
7.3.2测试参考标准113
7.3.3测试通用要求114
7.3.4测试所需通用测试装置114
7.3.5测试项目114
第8章水下连接器121
8.1水下连接器分类123
8.1.1卡爪式连接器和卡箍式连接器123
8.1.2机械式连接器和液压式连接器125
8.1.3垂直连接器和水平连接器125
8.2水下连接器设计技术129
8.2.1水下连接器设计原则129
8.2.2水下连接器选型要求130
8.3水下连接器测试技术130
8.3.1合格性试验130
8.3.2工厂验收试验132
8.3.3系统集成测试133
8.4水下连接器安装技术133
8.4.1深水管汇连接器毂座的三种安装方案134
8.4.2跨接管的下放136
8.4.3ROV操作140
8.4.4安装操作与维修策略140
8.5水下连接器发展趋势141
第9章水下多相流量计143
9.1水下多相流量计类型145
9.1.1国际主流水下多相流量计产品类型145
9.1.2国内水下多相流量计产品类型147
9.2水下多相流量计主要组成部件及功能148
9.3设计关键技术149
9.3.1水下高压密封技术149
9.3.2通信控制系统设计153
9.3.3高稳定性伽马探头154
9.4制造关键技术155
9.4.1电子仓焊颈法兰的焊接工艺155
9.4.2本体装配155
9.5测试关键技术156
9.5.1机械性能试验156
9.5.2计量性能测试157
9.5.3环境应力筛选试验158
9.5.4环境试验158
9.5.5电磁兼容性试验158
9.5.6高压舱测试158
9.5.7氦气泄漏测试158
第10章水下变压器159
10.1国内外研究现状161
10.2水下变压器组成163
10.3设计技术164
10.3.1设计要求164
10.3.2关键技术166
10.4测试170
10.4.1测试要求170
10.4.2型式试验组成171
10.4.3变压器常规试验组成171
10.4.4测试程序172
第11章水下生产系统集成测试技术177
11.1集成测试要求179
11.2集成测试前准备180
11.3水下设备及系统主要测试180
11.4水下生产系统集成测试181
11.4.1系统集成测试总体要求181
11.4.2系统集成测试组件181
11.4.3系统集成测试项目182
11.4.4系统集成测试主要内容182
11.5测试装置183
11.6水下集成测试实例184
11.6.1管汇管道清洗和通球测试185
11.6.2工艺管道系统水压测试及温压一体式传感器测试185
11.6.3液压控制回路的管线冲洗186
11.6.4液压控制回路的管线压力测试187
11.6.5球阀、闸阀的开启关闭试验和扭矩开关试验188
11.6.6SCM的安装、回收以及与阀门、多相流量计的联调试验190
11.6.7连接器的安装及压力测试191
第12章技术展望195
12.1发展趋势197
12.2技术水平200
参考文献202
|
內容試閱:
|
加快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的步伐,不仅是我国石油工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需求。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已经建成了以“奋进号”“海洋石油201” 为代表的“五型六船”深水作业船队,初步具备深水油气勘探和开发的能力。国内荔湾31深水气田群和流花油田群的成功投产以及即将投产的陵水172深水气田,拉开了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序幕。但应该看到,我国在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深水油气田开发处于初期阶段,国外采油树作业水深2934m,国内作业水深仅1480m;国外浮式生产装置作业水深2895.5m,国内作业水深330m;国外气田长回接海底管道距离149.7km,国内仅80km;国外有各种类型的深水浮式生产设施300多艘,国内仅有在役13艘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和1艘半潜式平台。此表明无论在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还是装备方面,我国均与国外领先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面临着比其他海域更大的挑战,如海洋环境条件恶劣(内波和台风)、海底地形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大高差)、离岸距离远(远距离控制和供电)、油气藏特性复杂(高温、高压)、海上突发事故应急救援能力薄弱以及南海中南部油气开发远程补给问题等,均需要通过系统而深入的技术研究逐一解决。2008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项目启动。项目分成3期,共涉及7个方向:深水钻完井工程技术、深水平台工程技术、水下生产技术、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工程技术、大型FLNG/FDPSO关键技术、深水半潜式起重铺管船及配套工程技术。在“十一五”期间,主要开展了深水钻完井、深水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等工程核心技术攻关,建立深水工程相关的实验手段,具备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总体方案设计和概念设计能力;在“十二五”期间,持续开展深水工程核心技术研发,开展水下阀门、水下连接器、水下管汇及水下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以及保温输送软管、湿式保温管、国产PVDF材料等产品国产化研发,具备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基本设计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了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应用技术攻关,深化关键设备和产品国产化研发,建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了深水工程关键技术的体系化、设计技术的标准化、关键设备和产品的国产化、科研成果的工程化。
为了配合和支持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项目组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积极策划“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丛书”,共6分册,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一期)”项目组长曾恒一院士和“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二期、三期)”项目组长谢彬作为主编和副主编,由 “深水钻完井工程技术”“深水平台技术”“水下生产技术”“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技术”和“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工程技术”5个课题组长作为分册主编,由相关课题技术专家、技术骨干执笔,历时2年完成。
“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丛书” 重点介绍深水钻完井、深水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深水流动安全保障、深水海底管道和立管等工程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以集中体现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自“十一五”到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编写材料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内容丰富,从整体上反映了我国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但个别章节可能存在深度不够,不免会有一些局限性。另外,研究内容涉及的专业面广、专业性强,在文字编写、书面表达方面难免会有疏漏或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