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从音乐创作理论与形态知识概述入手,分析新媒介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探索媒介融合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路径,媒介融合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延展方法,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融合传播的方法,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体系,明确提出改善措施。旨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音乐创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內容簡介: |
音乐理论有效性的关键在于为发展趋势提供指导。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音乐与理论的发展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改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音乐理论科学研究和音乐创作的深入发展。
|
關於作者: |
孙倩,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和作品三十余项,艺术实践、科研及教研方面的获奖十余项,参与及主持省级、厅局级课题两项。
|
目錄:
|
目录
章 音乐的分析及创作概述 001
节 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001
第二节 音乐的形成 005
第三节 音乐乐思陈述的层次 006
第四节 音乐旋律的音调基础和表现力 009
第五节 音乐创作的基础和基本要求 012
第六节 音乐创作的脑机制 015
第七节 音乐理论与音乐创造力培养的关系 024
第二章 音乐形态学基本原理及应用分析 028
节 音乐形态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028
第二节 音乐形态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 032
第三节 音乐形态学的基本方法 037
第四节 描写音乐形态学之定位及其核心概念 039
第五节 音乐形态学视野中的民歌本源性特征 049
第六节 音乐形态分析的音乐语境 051
第七节 音乐形态学建设 054
第八节 对我国音乐形态学的应用思考 061
第三章 我国音乐创作形态分析 063
节 音乐创作的形态类别 063
第二节 我国古代音乐形态之变迁 065
第三节 音乐创作中的“意韵”形态架构 067
第四节 当代音乐创作中复调思维表现形态 074
第五节 流行音乐创作中的中国形态 075
第六节 重拾文化自信——原创音乐剧创作形态 080
第四章 线性的表现和处理 086
节 节奏节拍 086
第二节 调式调性 093
第三节 线性表现 095
第四节 线性运动的逻辑 098
第五节 线性的处理 099
第五章 音乐创作中“声、情、美、韵”的融合 101
节 以声传情,声情融合 101
第二节 以美生韵,美韵合璧 103
第三节 “声、情、美、韵”浇灌音乐艺术之花 105
第六章 音乐要素的处理 106
节 题材与体裁的区分处理 106
第二节 强弱对比 113
第三节 速度对比 114
第四节 连奏与断奏 117
第五节 重音处理 118
第七章 音乐创作心理分析 122
节 音乐创作的心理准备 122
第二节 音乐创作的心理过程 123
第三节 音乐创作的灵感找寻 124
第八章 现代化音乐创作方法和技术 126
节 电子音乐技术与乐器演奏结合的音乐创作 126
第二节 数字技术语境中电子音乐声音创作研究 133
第三节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 141
第四节 现代电影音乐创作中电子音乐制作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发展 144
第五节 我国合唱创作技法及多元化发展 148
第九章 我国传统音乐形态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 152
节 中国现当代音乐创作中传统文化思想辨析 152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单个音”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 163
第三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 171
第四节 中国传统音乐结构思维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 173
第五节 我国传统音乐形态在当代的传播 181
参考文献 191
|
內容試閱:
|
前 言
一个民族的音乐思维逻辑主要体现在其音乐创作特定水平上。如果音乐没有理论的支撑,那么其也不可能产生和发展。音乐理论有效性的关键在于为发展趋势提供指导。编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音乐与理论的发展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改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音乐理论科学研究和音乐创作的深入发展。
本书主要从音乐创作理论与形态知识概述入手,首先分析新媒介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然后探索媒介融合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播路径,媒介融合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延展方法,影视文化创意产业与媒介融合传播的方法,接着探讨数字艺术创意产业与媒介融合传播路径,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媒介融合创新路径,博物馆、展览馆与文化创意的融合构建开发路径,后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建构体系,旨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音乐创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读者批评指正。
章音乐的分析及创作概述
节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人们常说“劳动创造艺术”。我们也可以说:劳动也创造了音乐。音乐自诞生以来,就随着人类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它适应人类社会,忠实地记录和反映社会生活,反过来又促进了音乐的发展。音乐始终与人类社会同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庄严的国歌、大型交响乐,还是粗俗的、幼小的儿歌;无论是婚礼上唱的祝福歌,还是葬礼上奏的哀乐;无论是在集会上唱的“俱乐部之歌”,还是在工作时喊的口号;无论是艺术家在音乐会上的精彩表演,还是人们自娱自乐的小调。总之,在我们的世界里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艺术门类。那么音乐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其解释如下:
一、上古时代的音乐
原始音乐起源于原始人的劳动。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音乐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原始劳动,如狩猎、农耕和部落战争,都需要通过呼唤和呐喊来统一群体的行动。呼唤和呐喊是一个信息的传达,为的是把人们聚集在一起更好地完成工作或赢得战斗。在严格的语义语言出现之前,这种情感呼唤是音乐的婴儿期,也是语言的前身,这种呼唤伴随着舞蹈的节奏和或高或低,或长或短的音调。它虽然简单,但却是原始人进行情感交流、表达意志、协调劳动和战争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它也是原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创音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的实用性表现在获得更多的劳动成果,用于征服或击败敌人。我们都知道,从实用到艺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原始文化的积累,只能通过数以百亿计的氏族群体长期不断创造而逐步完成。为了生存和攫取更多的财富,原始群体调整了劳动,恢复了战争,展示了如何捕获动物打败敌人,以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这不仅是对过去的庆祝,也是对未来的祈祷,音乐在这里积累。
二、奴隶时代的音乐
当社会存在剩余价值时,它被一些人占有,而另一些人失去了自由,成为奴隶,奴隶社会就随之产生。具有相对剩余价值的人成为奴隶主,失去意志的人成为奴隶。奴隶主不仅拥有社会财富,而且拥有精神食品。其结果是,材料不断丰富,制作工艺不断改进,魔术乐器和乐器的制作越来越复杂、精密、系列化、系统化。再如奴隶主的宴会音乐数量增加,形成乐队;音乐的丰富形成了舞蹈音乐;大量奴隶从事专业的音乐表演,促进了歌唱表演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娱乐水平。有些奴隶主把音乐用于教育,使音乐成为一种教育手段。例如,中国、古希腊和古印度在古代就已成为著名的文明国家。此外,奴隶在为奴隶主创作艺术的同时,也不时地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创作中;奴隶们也需要音乐来联系他们的感情、交换信息、表达他们的悲伤和愤怒。回顾奴隶制时代,我们能否说拥有音乐的是奴隶主,而创造音乐的是奴隶。
三、封建时代的音乐
封建时代的音乐主要有宫廷音乐、寺庙音乐和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是封建统治者在继承奴隶主音乐、吸收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封建时期宫廷内设立专门的音乐管理和研究机构,并派员监督各种乐器,组织乐师演唱和表演王朝御乐武术,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剧组,如唐代的“教书育人”,清代“御平部”,供皇帝娱乐。同时,朝廷还组织人力研究乐理,常与历法、度量衡、天文、数学等学科相结合,不仅丰富了乐理,而且对音乐创作起到了指导作用。民间音乐流行于城乡市民,以及为民间音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专业民间音乐家和文人中间。然而,封建时代的音乐,赚钱的是农民、工匠创作的音乐,因为他们可以在日常的社会活动工作中随时创作音乐,他们没有严谨的思想,创作的旋律和节奏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并充满了奔放的激荡、壮丽的气势和色彩。民间音乐不时被征召进宫,供皇帝欣赏。
四、工业革命时代的音乐
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丰富,新兴的富有的资产阶级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竭力摆脱封建主义的桎梏,高举“个人解放”的旗帜。这门新课把音乐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音乐家,他们的作曲手法十分复杂,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乐器生产已定制化并形成一系列工厂化生产。弹唱技巧空前发展,各有一套练习标准。音乐活动非常普及,有许多专业的音乐表演团体,这些表演团体为这个时代音乐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工业革命的音乐对后世影响很大。作曲理论、乐器生产和音乐作品大多为后人所继承,成为全人类的财富。
五、近现代的音乐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优秀音乐作品和音乐理论,都为现代音乐所继承,其中一些已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近现代音乐创作中,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增多,反映民心所向的作品增多,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交流增多,世界范围内对极具地方色彩的曲调的接受程度也提高了。自电声仪器发明以来,电声波段的使用逐渐增多。在音乐教育方面,体系得到了完善,各级音乐学校如音乐小学、音乐中学、音乐学院等相继出现,培养了大批人才。近代以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专业民间表演团体,许多国家还成立了民族乐团或歌舞团,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己的音乐家。
六、东西方音乐之异同
“东方与西方”的概念与地理位置有关。一般来说,亚洲叫东方,而欧洲和美国叫西方。就音乐而言,东方音乐主要指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周围的音乐。西方音乐主要指欧洲音乐。
无论是东方音乐还是西方音乐,都是起源于劳动,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都在呼唤、呐喊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欣赏音乐的审美过程,音乐是建立在和声系列的基础上的,它的声音是以物理为基础的,开始阶段将舞蹈与诗歌的反天主教情绪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了独立的音乐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西方音乐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它们的审美发生和鉴赏过程基本相同;基于物理的声学基本相同;它们的规律(即第十二定律、第五定律、纯粹定律)基本相同。总之,它们与音乐艺术本质上是一样的。
然而,作为一种音乐文化现象,即“音乐学习”,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与民族风俗、地方风情、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如西方音乐多采用七声阶和大调、小调键系,多声部音乐非常发达,具有高超的作曲技巧和丰富的和声载体。在东方音乐中,五声音阶占主导地位,采用五声系统。虽然东方音乐的和声不如西方音乐,但它具有强烈的旋律性和丰富的旋律,这些旋律能体现东方音乐的地域性和真实性。许多西方作曲家寻求东方音调来丰富自己的作品,东方作曲家也吸收西方的多声部技法来丰富东方音乐。尽管今天东西方音乐有了更大的融合,但它们各自仍然存在不同。
东西方对“音乐”一词的定义和概念并不相同。在我国春秋战国以前,“音”和“乐”分开使用。在古代汉语中,有“声”“音”和“乐”三个层次。“声”通常是指所有声音。“音”是指纪律,秩序和组织的声音;“乐”是指诗歌、音乐和舞蹈的混生体。“音乐”早出现在《吕氏春秋·大乐篇》中:“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后来,“音乐”取代“音”的意思,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范畴来指代,后来又简称“乐”来指代音乐。在西方,“音乐”一词的意思与汉语不同,它的原音是拉丁文的Musica。它来自缪斯(Muse)的名字,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和科学的女神的名字,缪斯是侍奉太阳神阿波罗的。用缪斯指代音乐,象征着:赞美歌曲可以释放压力,带来幸福,并赋予其高贵优雅的形象。
第二节音乐的形成
在音乐史上,在极为多样化的声音世界中,不是任何一种声音的可以成为音乐。只有通过人类的声音练习,根据声音的科学依据和历史形成的一定的音高关系和特定的音响系统来构成音乐。这些声音构成了大多数音调和无调性音乐的基础。音乐是在一定的条件(时间、声音、节奏系统等)和这些条件的组合中有机地组织起来的。通过表演媒介,人们可以感受到一些通过听觉表达的内容。这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点。在某种内容的表演中,必要的时间标准是节奏和速度。发声的必要条件是范围、强度、表情和音色。具有一定音高关系和一定组织形式的音响系统赋予音乐声音一定音调的性质:这些条件使音乐声音在水平组合中产生单音线,在垂直组合中产生和声和肌理,从而为音乐表演提供了多种可能。因此,节奏、节拍、速度、音区、力度、表情法、音色、调式、调性成为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它们都不能独立存在。任何手段的实施都必须与其他一些手段相结合。我们只能在抽象逻辑思维中分别观察和研究它们。音乐主要表现的基本方式在乐音的垂直和水平融合的线框中所形成的乐音线条、和声和织体则可以称为歌曲整体表达的主要方式。它们可以独立地观察和进行科学研究,也可以彼此融合,因为它们是各种基本表达形式的综合性质。歌曲的主要表达方式以及更多样化的构成,已经通过制度化和有机化发展成为与概念内容相一致的方式,从而形成了平淡优美的歌曲的结构化形式或歌曲语言。我们可以将这种解释结构与文学语言中的各种句子进行比较。它们根据要表达的内容的有机性、化学性和连贯性,形成物品或物品的一部分。根据概念内容的发展趋势,音乐创作或创作的一部分也是必要的,它由有机、化学和连贯的各种歌曲阐释结构组成。随着音乐的发展,一部作品通常可以分成几个段落,乐思各种陈述结构也会随着发展进行交换或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一一融合或分断。从发展的角度对这些乐段进行系统的组织,产生了一部作品或一部作品的音乐结构。因此,陈述结构和作品的音乐结构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在任何情况下,它们都不能在概念上混淆,但可以在分析作品时分别加以研究。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和整体手段的类型极为多样,它们之间的结合是无穷无尽的,这使得它们在表现上有无限可能。因此,每一个具体的内容都被改编成自己独特的组合形式;反过来,每一种具体的组合形式都是为了表达特定的内容。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内容主导下形式与内容的完全统一。当然,形式的意义比当前音乐表现手段的结合更为宽泛。因此,总的来说,“创作分析”的基本日常任务是研究作品的内容如何以特殊方式主要表达以及如何发展,是如何因内容的变化和发展而引起形式的变化和发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