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基于我近四十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是迄今最好的一本关于19世纪西方艺术的教材。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将历史、观念、艺术作品熔铸成一个整体,并清晰阐述了主要的艺术史议题。
——加布里埃尔.韦斯伯格(Gabriel Weisberg),明尼苏达大学教授
曲培醇的《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堪称力作。她将自己广闻的博识、细腻的感悟和谨严的思考熔于一炉,从而使一段特定时期的欧洲美术史变得如此清晰、生动而又引人深思。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
內容簡介: |
本书关注以19世纪为中心时段的西方艺术,广泛涉及绘画、雕塑、建筑、摄影、装饰艺术,涵盖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详尽介绍名家名作及重要艺术观念的演进,立体呈现构成艺术场域的艺术家、美术学院、批评家、画商、各类购买者等要素的变化,更将艺术的演变置于19世纪西方政治、经济巨变的背景中,助读者全面把握这段艺术史错综复杂的线索,了解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学院规则走向艺术自由的精彩历程。
含574幅插图,特设39个专栏介绍特殊的艺术作品、艺术技法或历史背景,另附大事年表、术语表,以及详尽的参考文献列表(含影视资料推荐)。
|
關於作者: |
曲培醇(Petra ten-Doesschate Chu)教授生于荷兰,定居于美国,自1972年起在美国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担任教授,教龄四十余年,公认为19世纪艺术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现任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学术总监,《十九世纪世界艺术》执行主编,曾任十九世纪艺术史研究者协会主席。多次获奖,包括简与摩根.惠特尼艺术史学术奖金、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学术奖金,以及两次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金。著作十余本,包括《法国现实主义与荷兰诸大师》《透视库尔贝》《古斯塔夫.库尔贝的信》《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法国最自负的人:古斯塔夫.库尔贝与十九世纪媒介文化》。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教育部美术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有《接受之维》《美术心理学》《绵延之维——走向艺术史哲学》《艺术的深度》《图像缤纷——视觉艺术的文化维度》等;译有《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洛瓦》《毕沙罗传》、《注释被忽视的事物——静物画四论》《媒体文化》《博物馆怀疑论——公共博物馆中的艺术展览史》和《解码西方名画》等。
|
目錄:
|
英文第二版前言
导 论
第一章 洛可可、启蒙运动及18 世纪中叶对新艺术的呼唤
第二章 古典的范式
第三章 乔治王时代晚期的英国艺术
第四章 法国的艺术与革命宣传
第五章 拿破仑时代的艺术
第六章 弗朗西斯科. 戈雅与世纪末的西班牙绘画
第七章 浪漫主义在德语世界的肇始
第八章 风景的重要地位--19 世纪早期的英国绘画
第九章 法国复辟时期对古典主义的拒斥
第十章 法国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艺术与视觉文化的普及
第十一章 1848 年革命与法国现实主义的崛起
第十二章 进步、现代性与现代主义--第二帝国期间(1852-1870)法国的视觉文化
第十三章 从维也纳会议到德意志帝国统一前(1815-1871)德语国家的艺术
第十四章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英国艺术
第十五章 民族国家的骄傲与国际竞争--大型国际博览会
第十六章 巴黎公社后的法国艺术--保守与现代主义趋向
第十七章 法国1880 年代的前卫艺术
第十八章 埃菲尔铁塔建成初期
第十九章 ”美好年代”时期的法国
第二十章 1920 年前后的国际潮流
大事年表
术语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印象派与城市场景画:埃德加.德加 (节选)
德加的《舞蹈课》(The Dance Class)在1876年第二次印象派画展上展出,它明显不同于我们看到的所有印象派绘画,以至于我们都有些疑惑“印象派”这个词用在这幅作品上是否恰当。如果定义一个印象派画家以他是否参加印象派画展为标准,那么德加是完全符合的。作为“艺术家的无名公司”的奠基人之一,他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全部8次展览。如果在广义上将印象派绘画定义为展示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基于画家对人们如何感知现实的细致研究,那么德加还是应归入印象派画家之列。他对知觉的兴趣肯定不亚于莫奈,但是两人的关注点不同。德加不像莫奈、西斯莱和毕沙罗那样着迷于光和大气,而是着迷于跟视阈、视角,以及如何感知运动的肢体等相关的问题。不过,如果我们把印象派限定在充满光亮的风景画和户外人物画中,那么德加肯定不能被视为印象派画家。他是描绘城市生活的画家,大多数时候关注室内场景。德加曾一度被称为现实主义画家,且他的画与杜米埃的部分作品确有一些联系。他还曾被划为自然主义画家,有些早期作品如照片般细致,确切地显示了与巴斯蒂安-勒帕热笔下城市场景的关联。
《舞蹈课》最初名为《舞蹈试演》(Dance Audition),展示了一个挤满芭蕾舞演员的房间,她们正等着轮流跳给老师看,即穿着宽松的西装、拿着长手杖打拍子的老头。舞者的身体语言告诉我们,试演是一件乏味的事。我们看见芭蕾舞演员们正在伸展肢体,挠痒痒,咬指甲,调整自己和同伴的芭蕾舞裙。这自然是芭蕾舞的“后台”场景,在这里,舞台上令大众钦慕的光彩出尘的演员们被拉回到了现实中。
尽管描绘的是一个无聊的场景,这张画还是很有视觉冲击力,因为有许多构图上的创新。首先,不寻常的透视给观众创造出站在阶梯或平台上俯视场景的感觉——就像等待舞蹈课结束的监护人和妈妈们所在的房间尽头的那个平台。其次,人物的布局也极不寻常。画面的右下角完全是空的,而拥挤的左下角中的人物似乎快要涌出来了,其中一个女孩几乎完全被另一个人遮住,还有一个女孩的脸被挡住了。同时,画中的主要事件——芭蕾舞女演员正跳给舞蹈老师看——不再是画面观看的重点,与我们的预期相反。她被推到画面后方,并被四周的芭蕾演员包围住。为了增加场景的视觉复杂性,德加引入一面挂在左边墙上的镜子,其中映照出更多的芭蕾舞演员和窗外的一部分风景。德加在构图上的创新是为了尝试用更贴近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作画。事实上,很少有事物是像传统方式构图的作品中那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处于视阈中心,被一个素净的空间环绕。其实,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是由一系列随意的扫视组成,每一瞥都是随机框定,构图上缺少秩序感和对称性。当我们坐下、站起来或爬楼梯时,我们的视点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并不在视平线上看世界,而是以一种斜的角度,向下或向上看,这取决于我们所处的位置。
德加的绘画以一个监护人(也许刚从她的书中抬起头)观看的方式再现了舞蹈试演的场景,这随意的一瞥像快照一样捕捉到了场景中稍纵即逝的瞬间。德加的绘画确实曾被与照片做比较。他用看似随意的手法框定画面,经常把人物切掉一部分,这点模仿了在截取现实中的片段时使用的不经意的摄影方法。不过,德加的构图和摄影的比较不能过度推衍。即使德加的绘画看起来像快照,它们还是领先于摄影,其实受技术的局限,在19世纪末之前是无法这样拍照的。事实上,德加同时代的大多数照片在构图上比他的绘画更传统。
德加的作品同样让人想起日本版画。几乎那个时代所有的前卫画家都视日本版画为替代西方表现程式的重要选择。德加看起来对日本版画不寻常的视角选择尤其感兴趣。这种“鸟瞰”的斜视角在日本版画中很流行,如我们在铃木春信(Suzuki Harunobu)约1765年画的《读信美人》(Beauties Reading a Letter)中所见的那样。
随着德加日益成熟,他对视角的选择越来越大胆,构图也更加有冲击力。《拿花束的舞者》(Dancer with Bouquet)在1870年印象派画展上展出,描绘了一位女芭蕾舞演员正向观众致意,在她伸出的手中握着一个崇拜者送的花束。她身后,画面顶部如云朵般模糊的各色短裙代表了整个芭蕾舞团。这幅画中俯视的角度比《舞蹈课》更夸张,暗示画家是从高处靠近舞台的歌剧院包厢中观察这位芭蕾舞演员的。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演员的裙子被切掉了一部分,它暗示看不到的那部分是被舞台布景或幕布遮住了。
《拿花束的舞者》是用色粉笔完成的,这是德加1870年代中期以后最喜欢用的技法。他自创了一种用色粉笔与油混合作画的复杂技法,由此使色彩获得了一种新的亮度,尤其适合表现他画中明亮的舞台场景。(从19世纪中期开始,煤气灯和聚光灯让夜间的歌剧和舞台表演成为可能,一般采用顶灯和脚灯照明。)德加的《咖啡厅音乐会》(Café Concert)也在1879年印象派画展上展出,画面完美地展现了明亮的照明和深暗的阴影效果,正是他运用这项技法达到的。这件作品表现了在奥斯曼的巴黎城中成为时尚的众多户外咖啡馆中的一个。在这里,歌手们在一支小管弦乐队的伴奏下进行多种表演。与德加在《拿花束的舞者》中俯视的角度相反,这里采用了仰视的角度。我们的视线向上而不是向下看,穿过一些妇女五彩的帽子,越过乐池中乐师们的脑袋,最终定格在那个穿着红色衣服的歌手身上,她裙子的一部分被低音提琴的琴颈遮住了。和我们视线的角度一样,舞台照明的光线来自下方,这就将脸和身体在一般情况下会凸显出的部分(眼睛、面颊、胸部)留在了黑影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