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据编者*统计,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共178家,410种,比县志著录的247种多出163种,占滁州市古籍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都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本集《杨于庭集》收录《春秋质疑》和《杨道行集》两种文献,成书五册,相信将对杨于庭的研究有一个整体的观照。
|
關於作者: |
杨于庭(1554—;1609),初名云齐,字道行,号冲所,安徽全椒人。杨于庭自小聪慧非凡,十二岁入邑庠,十四岁享受廪生待遇,二十七岁即高中进士。先后任濮州知州、户部员外郎,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杨于庭所到之地,颇有政声。著有《杨道行集》《春秋质疑》等。
|
目錄:
|
册
春秋質疑十二卷 (明)楊于庭 撰 民國遠碧樓劉氏鈔本 一
春秋質疑十二卷 (明)楊于庭 撰 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珍本初集》影印本 一六一
楊道行集三十三卷(卷一至四)(明)楊于庭 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季東魯、湯沐刻本 三七九
第二册
楊道行集三十三卷(卷五至九)(明)楊于庭 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季東魯、湯沐刻本 一
第三册
楊道行集三十三卷(卷十至十八)(明)楊于庭 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季東魯、湯沐刻本 一
第四册
楊道行集三十三卷(卷十九至二十四)(明)楊于庭 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季東魯、湯沐刻本 一
第五册
楊道行集三十三卷(卷二十五至三十三)(明)楊于庭 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季東魯、湯沐刻本 一
|
內容試閱:
|
楊于庭(1554—;1609),初名雲齊,字道行,號冲所,安徽全椒人。楊于庭之生卒年未有明確記載,如《歷代安徽詩文名家别集叙録》等皆稱其生卒年不詳,衹著録其中進士之時間。《楊道行集》卷二十四《封奉直大夫山東東昌府濮州知州先考渭川公行略》中謂:“;明年甲寅,子于庭生。”;此篇乃楊氏所撰亡父傳略,誠然可信。甲寅年爲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泰昌]《全椒縣志》載其“;年五十六”;,因此推斷楊氏卒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
楊于庭自小聰慧非凡,十二歲入邑庠,十四歲享受廪生待遇,二十七歲即高中進士。先後任濮州知州、户部員外郎,官至兵部職方司郎中,卒贈尚寶少卿。楊于庭所到之地,頗有政聲。值寧夏及倭寇之亂時,楊于庭多方出謀劃策,及事平,因他行爲耿直,“;而竟中察典,與虞淳熙同罷歸”;。晚年與鄒觀光等人成立詩社,飲酒賦詩。歸鄉後倡導講學之風,建大觀書院,該書院爲全椒歷早的書院之一。
楊于庭一生足迹遍布全國各地,至今仍有多處關於他的碑刻。《楊于庭岳王祠詩碑》現陳列於杭州岳廟南碑廊内,碑高四十四厘米,寬六十八厘米,十行,草書。内容爲楊于庭所撰《岳王祠》詩。碑係同一時期湯沐所刻。詩碑内容爲:“;王業神州已陸沉,將軍祠墓肅陰陰。和戎社稷渾無策,報主乾坤衹此心。原草尚含南向恨,塞鴻空斷北來音。可憐十二金牌詔,父老攀留泪滿襟。淮南楊于庭門生湯沐刻石。”;楊于庭詩文俱佳,其詩被選入陳田輯《明詩紀事》,其文亦入選周良工所編《尺牘新鈔》。楊于庭詩風激越,尤其是五言古詩,被四庫館臣評爲“;時露清挺”;。
楊于庭撰有《楊道行集》《春秋質疑》《詩經主義》。因《詩經主義》見藏於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因爲各種原因,此次無法收編,故本次《楊于庭集》僅收録《春秋質疑》和《楊道行集》,相信這將對楊于庭的研究有一個整體的觀照。
《全椒古代典籍叢書》編纂委員會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