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編輯推薦: |
1. 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精神病学及心理学有个初步的认识,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学会如何应对生活的不如意,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它会带给你精神健康领域的*知识,让你对这个魅力无限、不断发展的领域有所了解。本书不仅包含了医学方面的*动态,还有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关于精神医疗护理的反思。
2.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督导师、广州沈家宏心理创始人沈家宏倾情推荐,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王志仁作序推荐。
|
內容簡介: |
你如何才能成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专家?精神科医生史蒂夫·艾伦和喜剧演员凯瑟琳·德韦尼将联手为你揭开神秘的心理健康世界。他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内行人的视角,分享了自己和精神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并“解禁”了一些关于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专业知识。他们二人以生动幽默的笔触,使我们对精神疾病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颠覆我们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刻板印象。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够了解到:关于精神疾病,我们目前都知道些什么?哪些方面又是我们所不了解的?我们如何得到帮助?究竟什么治疗方法对我们自己是有用的?
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趣味性的精神疾病诊疗指南,详细介绍了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物质成瘾等精神健康问题。对任何患有或可能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来说,这本书都可以对他们有所帮助。它打破了人们在精神健康方面的禁忌,就如何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战胜各类精神障碍、健康乐观地生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且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去污名化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關於作者: |
史蒂夫?艾伦 博士
现任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的精神病学系教授,同时也是彼得·麦卡勒姆癌症中心(Peter MacCallum Cancer Centre)的心理社会肿瘤学主任。史蒂夫·艾伦博士的研究领域涉及抑郁、焦虑、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身体创伤与躯体疾病(如癌症、艾滋病)、器官移植,等等。此外,他还经常受邀登上澳大利亚广播电台(ABC),为广大听众普及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识。他也长期为医学期刊、教科书和印刷媒体撰稿。
凯瑟琳·德韦尼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喜剧演员、实时评论员、澳大利亚《世纪报》(The Age)的专栏作家,已发表了1000多篇评论文章,出版书籍九部。
|
目錄:
|
部分 人人都有“精神病”
第1章P3
走进精神障碍的世界
每个人对“正常”都有自己的理解,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人都可能有“精神病”。
第2章P11
哪些因素会导致我们偏离精神正轨
纵观医学史,对于精神疾病的成因有很多互相矛盾的理论,没有哪一个理论能够让所有人都满意。
第3章P19
精神状态恶化到什么程度才需要治疗
会不会自己有了比较严重的精神问题但并未察觉?我们如何能识别出身边的人出现了心理问题?对于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也许本章能给你答案。
第4章P31
忐忑不安的次问诊
在次问诊中,你担心的或许不是你的疾病,而是别人异样的目光。
第5章P41
现身说法:我们是如何战胜精神疾病的
任何人都无法对心理疾病“免疫”,即使你自己就是一名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的精神科医生,也不能无视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二部分 心理问题自查
第6章P61
抑郁:生活是一种煎熬
抑郁在本质上是一种悲伤,但是这种悲伤是非常持久、遍布各处、弊大于利的。当它扰乱了你的正常生活,那么你就可能患有抑郁症。
第7章P77
焦虑:每天都在担心天塌下来
担忧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而焦虑则是在担忧之上还附着一丝恐惧感,还会令人有失控的感觉。
第8章P91
精神病性障碍:难处理的心理问题
精神病性障碍与人格分裂无关,只是电影和小说传播了这种无稽之谈!比起伤害其他人,他们更容易伤害自己。
第9章P105
成瘾:根本停不下来
成瘾很正常,复发很正常,恢复也很正常,重要的是如何戒断。
第10章P129
如何帮助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
只有当个体或社群能够没有顾虑、不带偏见、客观地、自由地谈论自杀的时候,我们才能及时对有自杀倾向的人进行危及干预,降低自杀率。
第11章P139
进食障碍:厌食vs暴食
厌食是吃不下去,暴食是吃个没够,当你的人生被食物所控制,那就说明你可能得了进食障碍。
第12章P149
人格障碍:你以为自己心中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吗
当你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明显不适应,让自己或身边的人很痛苦时,也许你的人格就出现了障碍。
第13章P159
心身障碍:生理疾病,更是心理疾病
在没有器质性病因的情况下,我们的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竟然能“转化”成躯体上的症状。上至科学家,下至贩夫走卒,都无法解开这个谜团。
第14章P167
折翼的精灵: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因其复杂性很难得到诊断和治疗,需要有一个由跨学科专家小组来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评估、监测和治疗。
第15章P177
脑功能障碍≠“无期徒刑”
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脑功能障碍几乎是无法治愈的,但科学证明许多脑功能障碍疾病是可逆的,症状也可得到减缓或改善。因此,及早诊断和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 战胜精神疾病
第16章P191
人类攻克精神病学难题的历史
从古至今,人类所攻克的精神病学知识就像生命一样,会不断地成长、发展和演进。
第17章P199
迈出心理自救步
治疗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只要你做出开始治疗的决定就是局面被扭转的开始。
第18章P207
让患者受益的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试图通过谈话的方式来帮助患者减轻病症,减少心理负担,积极采取各种心理干预措施对病症进行控制。
第19章P223
药物治疗的利与弊
尽管有人认为治疗精神问题的药物是对人性本质的侮辱,剥夺了我们对生活的自然体验,但还有哪种治疗比它见效更快,成本更低呢?
第20章P237
物理治疗的“黑历史”
人们过去对物理治疗手段的滥用,以及电影和媒体对于物理治疗过程的负面描述,至今让许多人不寒而栗,这个污点恐怕永远无法被抹去了。
第21章P243
自愈的本能: 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在自助治疗这个领域,没有所谓的专家,也没有针对自助治疗的培训。当你心力交瘁的时候,不妨做点什么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和绝望感。
结束语P255
|
內容試閱:
|
推荐序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国民心理健康需求快速增长,精神卫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D2018年)》蓝皮书的数据显示,有48%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社会上人们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一方面,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心理应激事件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时有发生;而“精神障碍”似乎只有与急性社会事件挂钩时才会上热搜,与社会安全稳定、公众幸福感受等问题交织叠加时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另一方面,更为隐蔽又切实存在的问题,如阿尔茨海默病、孤独症等特定障碍的早期识别,以及精神疾病的筛查和干预,却往往无法引起足够的关注和讨论。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认知率虽然有所增长,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间的差异依然存在。社会偏见和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理性认识和科学就诊尚且不足。应该说,“精神疾病”的去污名化依然任重道远。
事实上,如果我们将个体的心理状态视为一条连续谱,那么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对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和干预,以及对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都属于精神卫生工作的一部分。
在英文Psychosis(精神疾病)一词中,psych来源于希腊语psykhe,意思是“灵魂、精神”,osis意思是“异常的状态”。精神疾病患者早的词意是“灵魂受苦的人”,后来则被用来泛指精神功能严重受损,以致其无法进行日常活动的群体。随着近现代医学和社会观念的不断发展,《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统计手册》等诊断标准的不断更新,对精神障碍的定义和描述也在不断变化。
由于精神症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即使是专业医护人员,也需要将个体成长经历、所处的地理与文化语境、病史、临床症状,以及检查结果等因素进行有机整合,需要掌握专业的评估方法、不断累积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这无疑并不适用于一般民众。那么,对大多数人而言,如何简单明了地增强对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的认识和理解?如何对自己的精神状况进行初步的分析?如何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处在连续谱上的哪个位置?如何得到心理帮助?究竟什么治疗方法是有用的?这些无疑是更为实际的问题。
这正是来自澳大利亚的精神科医生史蒂夫?艾伦和作家凯瑟琳?德韦尼在《内心的隐秘角落》这本书里,向我们介绍和讨论的问题。这是一本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精神障碍自助科普指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精神障碍的分类标准、可能诱因、常用的治疗方法以及一般的就诊流程,从相关症状、疾病种类、自我筛查评估、治疗等方面对抑郁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成瘾等常见精神障碍进行科普性的阐述。专业经验和优美文笔的结合使这本书不仅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除此之外,这两位作者还以自己的患病经历和亲身体验为例,勇敢地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在面对精神疾病时的痛苦、挣扎和努力。正如史蒂夫?艾伦医生所说:“掩盖问题的同时,我们就在放任这个问题继续滋长;努力隐藏秘密的同时,我们就在增加其他人获取帮助的难度。我们需要改变。”
心理健康的完善和发展,需要所有人携手努力,积极传播正确的疾病知识,摒弃偏见和误解,而对精神障碍的科学认知是重要的步。尽管不同国家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干预有所差异,医疗体制和就诊流程也不尽相同,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这本书能够起到科普的作用,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志仁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
前言
也许我们应该先进行一下自我介绍。
我叫史蒂夫?艾伦,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在过去的28年里一直从事临床治疗工作。我主要在综合医院工作,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诊治外科疾病。我在综合医院的工作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涉及抑郁、焦虑、进食障碍、精神分裂症、身体创伤与躯体疾病(比如癌症、艾滋病)、器官移植,等等。此外我还在墨尔本大学担任教授一职,承担少量的教研工作。大约在15年前,我对精神健康的宣传产生了兴趣,然后我开始从事广播、出版和电视行业的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