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NT$
857.0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NT$
602.0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NT$
332.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NT$
454.0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教养之旅,既有实际的中西结合的教育经验分享,又有多位精英父母真实的教养案例。
作者游走于不同文化之间,深切地体悟到了中西教育的不同,运用国际化视野及中西结合的教育方式,致力于将孩子培养成有自我管理能力、有文化教养、有自由灵魂、有责任和担当的世界公民。
书中除了作者个人经验的分享,还引用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多位优秀朋友的教养案例。
这些深受不同文化熏陶的父母们,都深切感受到了新时代教育观念的巨变和冲击,为了让”阿尔法一代”更好地走向未来,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是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中国心”的世界公民。
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让孩子慢慢来,接受笨拙的教养,从而更坚实地成长。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教养之旅。作者以国际化视野、多元化视角深入体察、审视中西方教育观念及现状的不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身体力行地让孩子充分接受中西方不同文化的教育,既有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又有创新性和批判性的思维,从而成长为一个具有”中国心”的世界公民。
在本书中,作者坦言自己是个不完美的、笨拙的母亲。她将自己初为人母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历经的种种困惑、冲突、碰撞与思考都用真实的事件、具象化的语言一一表述。
其中,作者还采访了身边多位”70后””80后””90后”父母,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新西兰、加拿大和新加坡等。
从中可以看到剑桥大学环境科学家湘瑜如何养大4个娃,新加坡国际学校创始人Maggie如何与两个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移民美国的测评专家两娃奶爸Louis如何思考隔代教育问题,旅居德国的叶子如何言传身教,琴童妈妈如何持之以恒地支持孩子等。
面对一个幼小的、稚嫩的生命,父母们的内心都有着诸多感慨。希望看这本书的你,能从中得到一些共鸣、安慰抑或启发。
|
關於作者: |
汪珺,海归职场妈妈,某上市教育集团高管,自幼接受严格的中式传统教育,二十岁出国留学,教了十几年英文。手忙脚乱地当了宝妈,陪伴孩子在不同国家生活,深入观察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记录陪伴孩子成长的岁月和感悟:快时代的慢教育,虽看似笨拙,却充满力量。但求自己做个有态度的幸福辣妈,儿子成为内心有光的孩子。
|
目錄:
|
慢慢成长
章幸福的能力
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感,它是根源于内心的一种力量,让我们更加淡定和从容。安全感从哪里来,是从母亲这里来。简而言之,是来自母亲的养育方式。
和孩子一起彼此成就
陪伴是强大的力量
与孩子聊天是一门技术活
让孩子去尝试,触发兴趣点
第二章父母和孩子并肩成长
人生很长,在这段共同的旅程中,但愿我们可以看见孩子,孩子也可以看见我们。如果父母是这段旅程的光源,让我们发出光,既照亮孩子,也照见自己。
隔代教育的冲突在所难免
父母不缺席,老人才能不越位
焦虑是养娃的常态
孩子才是主导
剑桥大学科学家,四娃妈
体验生命
第三章带着孩子看世界
在路上遇到的美好,在路上碰到的挫折,和父母一起共度的快乐时光,和陌生人相遇时的微笑,都会成为孩子记忆中美的风景,他们的心胸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走走停停看风景
5岁,体验英国夏校
纽村是孩子的天堂
第四章孩子是自己生命的主角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的梦想不一定是孩子的梦想,我们的愿望也不一定是孩子的愿望。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适合别人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只有一次,让孩子做自己生命的主角吧。
积累小成就,增强自信心
可怕的两岁
放手,接纳孩子的选择
看见孩子的愿望
让孩子自己做主
第五章孩子的路让他自己走
放手让孩子去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即使他可能不是事事都如我们所愿,即使他会在生活中碰得头破血流,我们也要相信,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会成长,有我们的爱做后盾,他会撑起自己的一片天。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生长周期
少点让孩子窒息的”爱”
孩子远比我们想的要成熟
且行且思
第六章思辨是奢侈品
不要忙着让孩子只关注现成问题的标准答案,他们应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既有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也有创造和建设的欲望,用积极的态度和思辨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纽村上学的跳脱时光
探索问题的契机
”阿尔法一代”勇于辨真假
学会质疑与求真
第七章品格的力量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别光盯着短期有用的那些指标,更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往往是那些无用的、看不见的品格。它们会在未来持续滋养孩子的灵魂,让他们真正幸福地成长。
从小培养坚毅的品格
让孩子自己来
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第八章留白天地宽
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如果我们不懂得换位思考,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总是给孩子提供自以为是的标准答案,那就等于关上了孩子观察世界的一扇窗。
批评与鼓励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时无须标准答案
会犯错的,才是孩子
好奇心引领学习力
第九章看不见的竞争力
孩子要有终身成长的能力。我们要学会适当地放下,除了可衡量的外在标准,也要关心不可衡量的内在成长。成功的定义一直在变化,大多数人既不想输了现在,也不想输了未来。但是,无论时代怎样变化,一个人格独立、内心强大、终身保持好奇心和学习能力的人肯定不会是永远的失败者。
两月龄,开始”读书”
读书,和娃一辈子要坚持的事
在伦敦散养的中国娃
管与不管
第十章沟通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根本上还是父母的问题。我们总说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如果希望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我们自己就要先学会和孩子好好沟通。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教会孩子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增强对新事物的判断力,是帮助孩子打下良好沟通力的基础。
听娃说话,要懂他
教孩子好好说话
与孩子互相理解
家长要放下执念
第十一章必修的功课
让孩子学会谦卑,对规则有敬畏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理心,以及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是我们作为父母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也是教会他们获得幸福的能力。
发自内心的赞赏
从小学会交朋友
让孩子敬畏规则
第十二章给孩子未来可持续的能量
我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靠单打独斗生存下去,更不可能凭个人英雄主义取得成功。能够与人有艺术地沟通、协作,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文化、不同背景的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人很重要的软实力。
有边界,会分享
善合作,更快乐
团队精神,小处着手并不难
第十三章小大人的领导力
领导力不是一种权力,而是让自己和世界变得更好的影响力。对于孩子来说,领导力重要的意义是首先形成内在的领导意识,只有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他才有可能成为受人喜欢、有影响力的人。
受欢迎的秘密
自由是自律的温床
自律的培养不在朝夕
妈妈,更是榜样
结语
培养未来的世界公民
后记
笨拙的教养,坚实的成长
|
內容試閱:
|
在中国,至少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很多人在孩子一出生后,就开始考虑:孩子上什么幼儿园?要不要买个学区房?孩子到底应该是上公立学校,还是上国际学校?孩子学英语还是学编程?学围棋还是学乐高?学舞蹈还是学武术……要不学个乐器吧,大多数好学校里都有乐团,回头可以优先上”占坑班”……这也许是每个妈妈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记得刚刚开始教书时,我就给大学生做学习与人生规划的讲座了。当时的我还小有名气,讲遍大江南北。但轮到自己的孩子和生活,也许是自己懒,抑或是拖延症候群,我反而没有了规划。知道太多,了解太多,有点选择焦虑。
儿子上小学了,我突然感受到了紧迫感,尤其是面对各种妈妈群。想让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又想给孩子一个更宽松的成长环境,只能在纠结中陪着宇宇磕磕绊绊往前走,好在始终坚持尽量陪他多读书,帮助他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我们算是比较国际化的家庭。宇宇 5 岁时和爷爷奶奶一起去伦敦的叔叔家住过一段时间。在此之前,堂哥 Lucas 也来北京小住,在北京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兄弟俩在不同的国家长大,一起生活也有不少趣事。儿子正好就在堂哥的学校和他一起上夏校,这是孩子自出生以来离开我们时间长的一次。一共七周的时间,而且离开了亚洲,去到了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国度。前两周,儿子基本就是在英国熟悉环境,在叔叔家玩,在伦敦附近游玩。夏校正式上课的周,儿子所面对的文化冲击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给了我不少启示。
因为学制不一样,5 岁的孩子在中国还在上幼儿园,而在英国已经是小学生了。因此夏校的周,宇宇遇到了很多困难。作为班上的中国孩子,宇宇需要接触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些体育运动,例如网球、高尔夫、板球等。在语言不通和运动也不擅长的情况下,他每天都在艰难度过。
作为父母,我们在国内整整担心了 5 天。他从一开始的自信心崩溃,因为语言和体能不如英国孩子,英国孩子也不怎么和他交流,他总是一个人待在角落里;慢慢到他上学不哭了,每天回来告诉我们,自己有了这样或那样的进步和收获。我们看见了他点点滴滴的成长。
宇宇的个进步就是终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和睡觉了,不需要人喂和哄,这是过去两年我们一直训练他而无法达成的目标,这种转变在英国居然两周内就完成了。
短短的几周,他在待人接物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长进。放学和老师、同学分开时,他会主动说”bye bye(再见)”过马路时,遇到司机停车谦让行人,他会向司机挥手道谢,说”thank you(谢谢你)”不得已从人群中挤过去,他也会主动说”excuse me(打扰一下)”。虽然在公众场合有时还是会忍不住大声说话,但是经爷爷奶奶提醒后,他也会有意识地放低声音……也许这些都是特别小的细节,然而这些进步,让我觉得非常难能可贵。除此以外,宇宇还完成了人生中的次爬树和玩泥巴,这也是我们小时候习以为常的童年活动。
我问宇宇:”英国的小朋友和中国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嗯,他们更开心、更自信一些。”他想了想,慢慢回答说。
我一听,愣住了。他提到的这一点,我之前去英国出差的时候,也有同感。
宇宇在国内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学霸,从小认字多、爱读书,在幼儿园喜欢发言,几乎和学习相关的事情,他都非常拿手。他的读书习惯是从小一点点养成的。但是,不知道从哪天起,他对于学习这件事有了小小的功利心,开始争强好胜,有了一点点进步就想得到表扬和肯定,甚至认为好好学习才是保障未来幸福生活的途径。
可是我接触到的英国孩子对于学习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和追求,他们会更加看重学习本身这件事情,认为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对于学习有更强的自我驱动力,而不是把学习作为博取赞扬或者谋生的手段。
后来和宇宇细细聊起,才知道他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上夏校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朗读牛津阅读树分级读物。英国的孩子不一定会比宇宇读得好,单词量也未必比他大多少,但是,英国孩子从骨子里展现出来的无邪、自信和童真,确实自带气场和光环。孩子是敏感的,虽然他并不一定非常清楚这种不同在哪里,但还是很明确地感受到自己和对方的不一样。其实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更多的来自父母、家庭和整个社会,是我们在无形之中施加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
听着宇宇絮絮说着在英国的经历,我心里隐隐有些难过,也更坚定了藏在心里的一个念头。
宇宇在英国这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的收获并不是他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是他开始能够独立地在一个全然陌生的国家里,学习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新朋友交流,学习在新的环境里生存和适应,学习忍受和自我消解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孤独感。我想这和我们带孩子出国游玩是不一样的,孩子需要的是体验不同的文化,真实地感受其中的差异,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到此一游。
有很多父母都会想要送孩子出国,大家有没有想过出国留学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多学知识吗?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更多的是增长见识,增加胆识,体验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的价值观,结交新的朋友,学会用多元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处理不同理念带来的碰撞,这才是我们带孩子游览世界的目的,也是出国留学能给孩子带来的好的礼物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