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胶东读史札记

書城自編碼: 362110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历史随笔
作者: 隋翔宇
國際書號(ISBN): 9787201169866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匈战争全史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不止江湖
《 不止江湖 》

售價:NT$ 449.0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NT$ 704.0
双城史
《 双城史 》

售價:NT$ 505.0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NT$ 254.0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NT$ 23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510
《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2020年全新增订本) 》
+

NT$ 286
《 洋记者的广州城记 》
+

NT$ 449
《 陶庵回想录 》
+

NT$ 364
《 中国文化的精神 》
+

NT$ 594
《 历史的错觉 》
+

NT$ 755
《 秦汉的飨宴 : 中华美食的雄浑时代 》
編輯推薦:
触摸历史余音,仰视千载年轮。
踏着先贤尚有温度的脚印,寻探传世珠玑百转的趣文。
古代先贤多有读史札记传世。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故效仿前人,选取胶东半岛味空间范围,以古代史为时空范围,以札记之形式,探讨胶东历史之有趣话题。
內容簡介:
古代先贤多有读史札记传世。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故仿效前人,选取胶东半岛为空间范围,以古代史为时空范围,以札记之形式,探讨胶东历史之有趣话题。全书共分为五大类(五章):地名、人物、姓氏、战事和典故,每章包含若干篇,每篇在千字至两千字不等。随着指代范围的扩大,“胶东”这个词的词义重心,也从“胶”逐渐变成了“东”。原来强调的是与胶水或胶莱河的相邻关系;现在强调的是越往东越有“胶东味”。也正因为词义内涵的嬗变,认为烟威比青岛更有胶东特色的观点,在民间也颇有赞同者。
關於作者:
隋翔宇,1988年生人,籍贯山东栖霞,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此后在报社从事媒体报道工作近十年。喜好地域人文历史,开办有“胶东故事会”的网络专栏,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目錄
目录
一、地名/ 0 0 1
“胶东”含义的古今变迁/ 0 0 2
即墨的简称,是即还是墨? / 0 0 5
平度州与胶水县/ 0 0 7
昌阳避李国昌讳更名莱阳/ 0 1 0
掖县与光州/ 0 1 2
隋朝的莱州与莱州刺史/ 0 1 4
黄县之“ 黄” / 0 1 6
文登北齐建县之经过/ 0 1 9
唐代胶东半岛的“上等县”/021
胶东半岛的“海”字地名/ 0 2 3
砣矶岛:宋辽海上分界线/ 0 2 6
栖霞、福山、宁海与刘豫/ 0 2 8
历史上曾有多个“招远县”/031
元代“般阳府路”的特殊区划/ 0 3 3
雍正年间海莱分家/ 0 3 6
清末升级的胶州直隶州/ 0 3 8
掖县和黄县,为何更名莱州与龙口/ 0 4 2

二、人名/ 0 4 6
三国志中的胶东人/ 0 4 7
杨安儿:在胶东“称帝”者/ 0 4 9
莱州全真名人尹志平/ 0 5 2
孟志源:全真教中的女真贵族/ 0 5 4
参与元朝东征日本的胶东将领/ 0 5 7
世家宝:元末胶东守土之臣/ 0 5 9
姚演:元代开凿胶莱河的倡议者/ 0 6 2
徐潮:拒考山东乡试的辽东秀才/ 0 6 4
李笃培:擅长几何学的招远籍进士/ 0 6 8
梁衡:明末莱阳“悲情知县”/070
济席哈:于七之敌手/ 0 7 2
朱大典:平定孔有德之乱/ 0 7 5
陈锦:清初首任登莱巡抚/ 0 7 7
张尚贤:招安于七的登州知府/ 0 8 0
贾桢:黄县籍三朝重臣/ 0 8 2
高晋:海阳首任正式知县/ 0 8 4
王士俊:海阳荣成建县主导者/ 0 8 8
张树甲:大器晚成的文登解元 0 9 1
孙葆田:《清史稿·循吏传》中的荣成人/ 0 9 3
吴永:民国首任胶东道尹/ 0 9 5

三、姓氏/ 0 9 8
莱姓与莱子国/ 0 9 9
以“弱”为名的齐国大夫/ 1 0 0
即墨邑与即墨氏/ 1 0 2
即墨皋虞与琅琊王氏/ 1 0 4
太史慈与东莱太史氏/ 1 0 6
首任登州刺史淳于难与黄县淳于氏/ 1 1 0
唐代日僧笔下的胶东土著/ 1 1 4
东莱宫氏始祖宫熙儒官职考略/ 1 1 7
宋代望族之东莱吕氏/ 1 1 9
唐宋旧家之胶东谭姓/ 1 2 1
全真教第三代中的胶东于姓/ 1 2 4
胶东隋姓郡望之“定海郡”/126
明代人眼中的胶东“奇姓”/129
牙山周边鲜有于姓村庄/ 1 3 2
胶东姓氏之“县望”与“村望”举例/ 1 3 4

四、战事/ 1 4 1
田单凭何能守住孤城即墨/ 1 4 2
公孙度跨海收取东莱郡/ 1 4 6
唐末朱温攻取胶东之战/ 1 4 8
朱元璋北伐收取胶东半岛之经过/ 1 5 1
明军从胶东跨海收取旅顺/ 1 5 5
孔有德与明末“登莱之乱”/157
清军攻打“栖霞于七”之战/ 1 6 4
明末清初两次“孙受保卫战”/170
清初招远“魁星楼兵变”始末/ 1 7 3
李鸿章与“胶莱河防线”/175

五、典故/ 1 7 9
田横与田横岛/ 1 8 0
盘点古代史上的“胶东王”/183
胶东藩封之“东莱王”/185
三国管宁的渤海漂流记/ 1 8 7
沙门岛为何在五代时成为流放地? / 1 9 0
后唐时即墨县屡现祥瑞/ 1 9 3
后唐时耶律倍横渡渤海/ 1 9 5
登州与宋金“海上之盟”/198
伪齐刘豫的登州大航海计划/ 2 0 0
金代栖霞吃盐要从邻县购入/ 2 0 3
金代公主封号与胶东区划/ 2 0 5
宁海州与宁海王/ 2 0 7
元代迁往栖霞淘金的“青州人”/210
明代莱阳“百二十岁”之寿星/ 2 1 2
明代藩封之“莱阳王”/214
明代登莱两府之解元/ 2 1 6
明代安置登州卫的云南土司后裔/ 2 1 8
威海人戚延龄与明末“梃击案”/220
袁崇焕与登莱巡抚/ 2 2 2
明末“三日登莱巡抚”/224
莱阳籍吏部稽勋司郎中/ 2 2 7
青年吴三桂曾增援胶东/ 2 2 9
明末另类的闯关东方式/ 2 3 1
清代首次科考中的登莱籍进士/ 2 3 5
清代胶东之“冲繁疲难”/237
清代之登州镇总兵/ 2 4 0
清代胶东半岛之海盗/ 2 4 3
蒲松龄笔下的招远邬镇/ 2 4 7
清代平度采金之纠结/ 2 4 9
牟平的野兽惊动乾隆皇帝/ 2 5 2
清代登莱各城之规模/ 2 5 4
清史中的胶东多胞胎记载/ 2 5 7
清代雄崖所的感人爱情/ 2 5 9
清道光年间胶东海岛之人口/ 2 6 2
后记/ 2 6 4
內容試閱


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当中,金庸先生借郭靖之口,说了这样一句话:“武功越练,越觉得自己不行。”
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人认为是郭靖天资平庸的佐证。但稍加寻味,就可听出金庸先生的寓意:“初学者容易满足,往往有豁然开朗之感。而深入修行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习武如此,读书亦然。受家中长辈影响,笔者从小就对人文历史颇感兴趣。上学读书时,见一新知识点辄喜,但求多不求精,乐读编年体而不乐读纪传体。虽然对大历史脉络略有所知,但鲜有精细研究。
大学毕业之后,机缘巧合之下,笔者被报社派至烟台工作。期间,对烟台诸县历史多有采访涉猎。越是采访,越深感自己所学甚有不足。许多人物、典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逐渐萌生钻研胶东人文的想法。
想法虽定,但方向和体例却也又思索了很长时间。
人文领域十分宽泛,建制、山川、人物、姓氏、习俗、特产、传说、轶闻均包含在内。笔者起初想专门研究姓氏,然胶东姓氏种类众多,渊源不一。唐宋土著有之,元明移民有之,军户有之,民户有之,他族改汉姓亦有之。如今虽然是智能通讯时代,查考史志族谱要方便许多。但姓氏文献终究卷帙浩繁,几代积累尚难称全,毋庸说数年速成了。
在体例方面,初设想当中,形式类似于古代私修之志。然志书体例较为严格,用词言简意赅,贵简练而不贵繁杂。且志有工具书之性质,非权威而不敢修也。胶东人文荟萃,名士众多。笔者自不敢班门弄斧,且为文喜夹叙夹议,形式较为自由松散,故终采用札记之形式。
所谓《胶东读史札记》,即与胶东人文历史相关的读书笔记。札记这种形式,古代先贤多有采用,较为知名者,当属清人赵翼之《廿二史札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札记为本书之名,亦有仿效先贤之意。
瓯北先生之《廿二史札记》,读书对象主要是二十二史。而笔者效颦之札记,读书对象较为繁杂,古代正史、野史,近代县志、地名志,以及族谱、家乘等,均有涉及。谚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诚如此也。
书内文章并非一气呵成,而是多年读书之积累,粗略分为地名、人物、姓氏、战事、典故五大类,以方便阅读。既然是个人读书笔记,自然为一家之言,难免有错误和纰漏,欢迎大家多予指正。文无,但会友耳。
毋庸讳言,就经济效益来说,文史显然属于冷门领域。故以此为兴趣,一人难以独行,需有支持方可。在此书的编撰过程中,我得到了父母妻子及其他亲戚长辈的大力支持,也从很多师长朋友处受益良多。在此,向大家一并表示感谢。
笔者年少时,在乘车走204国道途中,曾对一座大山(即福山和牟平、莱山交界处之巫山)颇感兴趣。此山名何?山后何村?这些疑惑当时就已在心中,虽当时不得解,但始终挂念。在而立之后,自己终驱车前往,一了心愿。此书于笔者而言,与大山异曲同工矣。是为序。

隋翔宇
2020年7月写于烟台

地名
“胶东”含义的古今变迁
本书的大题目为《胶东读史札记》,那首先要弄清“胶东”的概念。
平度和荣成相比,哪个地方更“胶东”?如果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十个人当中,可能会有九个人回答是“荣成”。
因为在如今的语境当中,“胶东”这个词,内涵已经跟“(胶东)半岛”十分接近。按照这个语境,越往东、越深入大海的地方,自然“胶东”的味道也更浓。
不过,这个问题如果是由古人来回答,得到的答案会恰恰相反。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胶东”这个词都是平度人的专属称呼,其他州县或称“山左”,或称“海右”,或称“东莱”,或称“齐东”,鲜有“胶东”之谓。
在清代《平度州志》当中,用“胶东”代称平度的文章比比皆是。如《胶东书院记》(王化南)、《胶东二高士传》(周思兼)、《胶东名宦乡贤祠》(崔廷槐)等。
当时的平度人为何习惯用“胶东”作为代称?这主要是古代区划的缘故。
“胶东”原意为胶水之东,与“胶西”相对。胶东作为地名称呼,始于楚汉之际的胶东王国。项羽分封的胶东王昙花一现,到了西汉时期,胶东王国经过数代更易,才逐渐稳定了下来。
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当时的半岛区域,是东莱郡和胶东国并存的状态。东莱郡管辖十七个县,胶东囯管辖八个县,前者的面积更大。“胶东”一词,此时显然不能指代整个半岛。
西汉时期的胶东王国,以即墨故城为都。而进入东汉之后,胶东王国改为胶东侯国,都城也随之改变,成为郁秩县。
关于这段历史,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东山杂记》中有详细考证。他说:“即墨在前汉,为胶东国都,然王莽废胶东国为郡,改为郁秩。郁秩故胶东国属县,则莽时郁秩郡,当治郁秩,而不治即墨。光武但复胶东之名,而郡治仍之,故建武十三年,封贾复为胶东侯,食郁秩、壮武、下密、即墨、梃胡、观阳六县,以郁秩为首。”
东汉的胶东侯国原食六县,但到了汉章帝时期,时任胶东侯贾敏获罪,侯国一度废除。后来虽然恢复,但食邑只剩下国都郁秩一个县,仍以胶东侯为名。因此,在东汉时期,郁秩县逐渐演变为胶东县。
此后,魏晋南北朝长期沿用这一名称。而根据《平度市志》记载,郁秩县治的位置大致就是现在的平度城区。换句话说,在从东汉之后这数百年的时间内,胶东县的县城就在这里。实际上,后世的平度人以“胶东”作为自己的代称,指的就是胶东县这段渊源。
北齐时,胶东县省并,改置长广县。隋朝之后,又改名胶水县。到了明代,胶水县又升为平度州。平度州后来又改为平度县,平度县又改为平度市,这大致就是平度区划的历史脉络。(《读史方舆纪要》)
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喜欢用古名作为本县的雅称。胶东之于平度,有如昌阳之于莱阳。莱阳在清代有昌阳书院,平度亦有胶东书院。
那么,“胶东”这个词,是如何从平度人的专属演变为半岛人的共称呢?
追溯历史,胶东作为半岛的共称,大约是始于元代设立的胶东行省。
根据《元史》记载,元顺帝后期,风雨飘摇中的元朝在半岛设立胶东行省,驻地在莱阳。此时“胶东”的范围,显然已不限于平度一隅。
不过,胶东行省昙花一现,存在时间很短,对后世影响不大。元灭明兴之后,并未延续此制,而在半岛设立登州、莱州二府。故明清两代,朝廷公文提到半岛区域,大多称为“登莱”,亦不称“胶东”。
“胶东”正式成为半岛的代称,是在民国初年。当时地方区划“废府、存县、设道”,山东在清代登莱青胶道的基础上设立“胶东道”。此后,半岛地区逐渐习惯“胶东”一称。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民国初年半岛区域内的族谱称谓。在明清时期,修谱大多仅限于本府本县甚至本乡本村的范围内,谱书的常见称谓是《登郡某氏族谱》或《莱邑某氏族谱》。而到了民国初年,联宗修谱大为盛行,此时谱书收录的村庄,大多遍及整个半岛,因此谱书称谓就变成了《胶东某氏族谱》或《胶东某氏家乘》。如《胶东宋氏联宗族谱》及《胶东宗氏家乘》。
胶东道的区划,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取消。不过,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半岛的根据地又成立了“胶东区行政公署”,“胶东”一词作为区域概念,又得到强化。
胶东区作为一个区划,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它的诞生是伴随着战时的特殊背景。当地军民作为一个整体,经过战火的淬炼,对“胶东”这个词的认同感大大提升。而随着胶东子弟兵的南征北战,“胶东”这一名号也逐渐叫响全国。可以说,正是这段红色历史终奠定了“胶东”在半岛人心中的地位。
不过,随着指代范围的扩大,“胶东”这个词的词义重心,也从“胶”逐渐变成了“东”。原来强调的是与胶水或胶莱河的相邻关系;现在强调的是越往东越有“胶东味”。也正因为词义内涵的嬗变,认为烟威比青岛更有胶东特色的观点,在民间也颇有赞同者。


即墨的简称,是即还是墨?
作为一个地名,“即墨”的历史相当悠久。
如果从“即墨”这个地名早出现开始计算,即墨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可追溯至齐国的即墨邑);如果严格按照治所与现在相符的标准,即墨建县也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可追溯至隋朝,之前的即墨故城在现今的平度境内)。
有趣的是,“即墨”历史悠久,这个名字也给民间留下了丰富的讨论话题。读音的话题是其中之一(在方言中一般读作ji mei或ji mi),简称的话题是另外一个。
“即墨”的名称总共两个字,简称到底是“即”还是“墨”?众说纷纭。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两个简称都曾使用过。
就现在而言,“即”是比较通用的简称。在官方正式的文件当中,对上级派驻在即墨的机构的称呼是“驻即单位”;即墨当地的企业,不少也采用“即”作为首字,比如即发、即建、即盛等。
以“即”为简称,比较符合现代汉语的行文习惯(以首字为简称),在胶东半岛,其他县市基本都是如此,荣成简称荣,莱阳简称莱,胶州简称胶。因此,即墨简称为“即”,看上去并无不妥。
不过,在讲究文义的古代,很少用“即”作为简称,而通常称之以“墨”。比如,清末民初,胶东宋氏联宗修谱,对即墨的称呼就是“墨邑”。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不仅在民间文书中可以见到,在清代官修史籍当中更比比皆是。例如,清同治年间修撰的《即墨县志》在开篇序言中就写道:“墨邑滨东海,自齐封即墨大夫,始见书传。”
或许有的朋友会认为“墨邑”跟“墨”多少还是有区别,但在县志当中,单独用“墨”来简称即墨的情况也为数不少。
如,县志中收录的旧志序言称:“以故,士富文藻,矜功名,其渊源盖有所自。墨,古名邑,信哉。”意思说,即墨底蕴深厚,很多文人志士在史籍中有记载,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名县。下文又载:“己欲取其志谛观之,诸生曰:‘墨未有成志’。”(旧志序言为明代所作)
以此来看,在明清时期,官方对即墨简称为“墨”应该没有太大疑问,实际上现在即墨城区有条主干道也叫墨城路。
在过去,两字地名虽然多以首字作为简称,但也并非一概而论。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南京过去称作江宁府,江宁就以“宁”作为简称。因此,即墨简称为“墨”也不足为奇。
那么,古人为何要以“墨”作为即墨的简称呢?这应该主要与“即墨”的含义有关。
清代雍正本《山东通志》载:“即墨县,即,近也,城临墨水,故名。”意思是说,“即”本身是个形容词,指的是临近,而“墨”是名词,指的是墨水河。即墨临近墨水河,因此得名即墨。
按照这个解释,“即墨”是个偏正词汇,含义重点在“墨”,而不在“即”(与莱阳类似,莱阳的解释是莱山之阳,重点在莱,而不在阳),这应该是古人以“墨”作为即墨简称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即墨城区虽然也有一条墨水河,但并非即墨名字由来的那条河,而在现平度境内。据《齐乘》记载:“墨山,胶水(平度旧称)东北六十里,石色如墨,故名,水出兹山,亦名墨水。”也就是说,平度城东北六十里有座墨山,从这里发源的一条河就叫做墨水河。
即墨起初以河得名,后来,即墨城从平度朱毛迁到现址,旁边的河反过来以城更名,就是现在即墨城区的墨水河。
过去即墨简称“墨”,那从什么时候开始简称为“即”的呢?具体时间暂没有见到正式记载,但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即墨东部曾设立“即东县”,以此推断,至少在那个时候,“即”就开始作为即墨的简称了吧。












平度州与胶水县

在胶东半岛的县市区当中,不乏千年甚至两千年古邑。青岛的平度市,就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地方。
平度这个名字,始于西汉时期设立的平度县。不过当时的平度县,跟现在的平度市,范围并不相同。
根据《汉书?地理志》和《平度市志》等史料记载,现在平度市的区域,在当时分属五个县的地界,分别为即墨县、郁秩县、卢乡县、平度县和下密县。其中,平度县主要位于如今的新河、灰埠以及邻近的掖南等地,反倒是郁秩县的故城在如今的平度市区。
王莽篡汉之后,大量更改地名,平度县也改为利卢县。此后,从东汉至隋朝,这一区域的郡县名称多次调整,但始终没有恢复平度这一称谓。
到了隋唐之际,朝廷又将这里更名为“胶水县”,名字是地理位置而来。《太平寰宇记》载:“(隋文帝)仁寿元年(长广县)改为胶水县,取县西胶水为名。”
这个名称从隋朝仁寿元年,一直沿用到了明朝洪武二十二年,历时近八百年。在此期间,尤其是唐宋时期,不少人物都以“胶水县”的籍贯而载于青史。出名的,就是蔡齐,他也是胶东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之一(宋真宗时期的状元)。
明朝初年,朱元璋对胶东半岛行政区划做出很多调整,奠定了后世所谓“胶东”(登莱)文化圈的基础。他将莱州和登州从州升为府,将莱阳县和招远县从莱州划入登州辖下,又将胶水县从县升为州,更名为平度。平度从此又作为一个区划名称,出现在胶东历史舞台上,延续至今。
关于胶水改名平度并升级的经过,《明太祖实录》中有记载:“洪武二十二年正月,升山东莱州府胶水县为平度州,以潍州为潍县,并昌邑县隶之。”
明代将“胶水”更名为“平度”,显然是采用古代名称。那么,古代的“平度”,又是什么含义呢?
通常来说,地名多采用大山大河等地理标志为参照物,比如与平度相邻的掖县和即墨,都是与河有关(掖县因掖水得名,即墨与墨水河有关),但显然“平度”不是这样的模式。
在胶东范围内,平度这个地名与招远有些类似,都属于非实指的寓意地名。但关于“招远”一词的含义,人们的观点比较统一,认为是取自“招携怀远”的典故;而关于“平度”一词的指代,就有些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实际上,就连清代官修的《山东通志》对“平度”地名的解释也有些拿不准。志称:“平度州,闾丘先生告齐宣王曰,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平度之名,义盖取此。”
按照上面的解释,平度是“平法度”(法治公平)的意思,但修志人也不敢肯定,因此用了“盖”这个字眼。显然,在明清时期,“平度”初的含义,就已经莫衷一是了。
到了现代,随着人们接触信息的增多(包括地图概念的增强),关于“平度”的解释,说法也越来越多。有的说法还认为,“平”是“瓶”的通假字,“平度”其实是“瓶肚”的谐音。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平度的轮廓的确跟“瓶肚”有些接近,但在汉代,一来人们的地图概念不是太强,二来当时平度县的范围跟现在不同,因此这种解释的可信度并不高。“平度”一词,应该还要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
那么,除了“平法度”的解释之外,平度还有什么含义呢?按照现代汉语的理解,平度可以理解为“平安度过”、“平稳度过”。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平度”的含义也大致如此。
有个可以佐证的例子是,晋朝时晋武帝有个儿子被封为吴王,他的名叫司马晏,字“平度”。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当时人的字,通常是对名的解释,比如诸葛亮字“孔明”,赵云字“子龙”,同理可以推断,“平度”就是对“晏”这个字的解释。而晏(海清河晏)的一个含义就是“平稳、安定”。汉代在西北设立的“安定郡”,其实也是这个含义。
“平安度过”(晏)和“平法度”相比,感觉前者的解释更为通俗,更容易被人接受;而“平法度”虽然有典故,但含义稍偏。因此,“平度”前一种解释的可能性较大一些。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