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御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圖》,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內府銅版刊本,西洋紙刷印。是書上下兩卷,詩文為木刻朱墨套印,圖為銅版印製。
銅版畫在十七世紀的歐洲被視為名貴的藝術品,而同時期的中國明代未聞有銅版畫之作。清康熙五十二年,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Matteo Ripa)主持印製的銅版《御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圖》是中國銅版畫開先河之作。它是在木刻本《御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圖》完成後的次年完成的,現存的兩個版本相較,銅版印本景物刻畫更為繁細,注重透視的表現,明暗對比强烈,立體感極强。對於木版詩圖來說,銅版詩圖是對其的再創造、再升華,是中西繪畫藝術、版畫雕造藝術珠聯璧合的*次完美結合。清代宮廷*次製作的銅版畫作品,不但在宮廷內流傳,還遠播歐洲,並對十八世紀歐洲興起的中國園林熱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銅版《御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圖》傳世極罕,據原統計知共有八部: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藏一部,內附馬國賢於一七一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致Bnmi的信件一封,這個本子可能就是馬國賢贈送給Bnmi之本;大英博物館藏一部;意大利維多利亞圖書館一部(馬國賢贈);歐洲木版畫基金會一部;巴黎圖書館一部;牛津大學圖書館一部
|
內容簡介: |
《御製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內府銅版刊本,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圖書館藏。是書上下兩卷,詩文為木刻朱墨套印,圖為銅版印製。
卷端有康熙五十年(1711)序言,序後鈐體元主人、萬幾餘暇璽。開本縱二十七釐米,橫十七釐米,版框縱十九點七釐米,橫十三點五釐米。康熙帝每景撰一詩,命儒臣逐條注釋。圖依次為煙波致爽、芝逕雲堤、無暑清凉、延薰山館、水芳岩秀、萬壑松風、松鶴清越、雲山勝地、四面雲山、北枕雙峯、西嶺晨霞、錘峯落照、南山積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風泉清聽,濠濮間想,天宇鹹暢,暖溜暄波,泉源石壁、青楓綠嶼、鶯囀喬木、香遠益清、金蓮映日、遠近泉聲、雲帆月舫、芳渚臨流、雲容水態、澄泉遶石、澄波疊翠、石磯觀魚、鏡水雲岑、雙湖夾鏡、長虹飲練、甫田叢樾、水流雲在。每一景之名稱,亦為詩文題名,詩後注每景小記。
|
關於作者: |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玄燁(1654 -1722),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長的皇帝。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被後世尊為“千古一帝”。
沈喻,字玉峰,奉天正黃旗人,官至內閣侍講學士。《國朝畫征錄》載其善畫山水,尤長樓閣、牡丹。康熙五十一年召繪《御製避暑山莊圖》,此外他還於乾隆十年(1745)繪製《御製圓明園圖咏》等圖,是一位多產的宮廷畫家。
馬國賢(1682—1746)原名Matteo Ripa,意大利那不勒斯人,傳教士,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抵達澳門,隨之北上京師在宮中供職,擅長繪畫、雕刻,很得康熙皇帝的賞識。1713年,宫廷畫家沈喻將承德避暑山莊中的山光水色繪成三十六景,由馬國賢根據原畫刻制成銅版,印出了一套《御製避暑山莊三十六景》的銅版畫。馬國賢後來還與其他的歐洲傳教士共同以銅版印製了《皇輿全覽圖》,這是中國地理史上部有經緯線的全國地圖。此後,馬國賢共鐫刻中國地圖44幅,並應康熙之邀,將雕刻銅版科技傳授給中國人。這是銅凹版印刷術早傳入中國的情况。馬國賢於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回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