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NT$
390.0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NT$
640.0
《
女性史:古代卷(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大历史)
》
售價:NT$
560.0
|
內容簡介: |
绍兴,一个神秘又古老的城市。这里,兰花清幽,名士高雅,黄酒醇香;这里,小桥流水,乌篷起橹,曲水流觞;这里,纺城恢弘,商贾云集,风起云涌;这里,汗水和泪水交织,理想与现实碰撞,平凡与伟大共存。
于江南烟雨中,于越罗旖旎中,一个红粉佳人、一曲绍兴恋歌、一段纺城风云传说缓缓浮现。这也是一个八零后女孩的成长史,从打工妹到纺城风云布商,尝尽人情冷暖,依然向阳而生。小说从小人物的视角,窥探了一个大时代的风云变幻,展现了改革开放浪潮中新生代创业者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契合后疫情时代人的精神重塑。
|
關於作者: |
陈三月,本名陈月芳,浙江绍兴人,八零后,高中就读于上虞春晖中学,后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作家、歌曲词作者,常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发表于媒体,著有散文集《四十不错》。
|
目錄:
|
部 机缘巧合
第二部 华丽转身
第三部 柳暗花明
|
內容試閱:
|
迷迷糊糊中,她醒来了。
黑暗中,她摸索着找到手机,下午三点五十五分。随手关掉手机中的闹铃,不然过五分钟手机便会响个不停。其实,多年来生物钟早已形成,基本无须闹铃,但她觉得,还是定个时比较保险些,说不定哪天就睡过头了。
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
拉开窗帘,一团光亮倏地钻进了屋子,不是那种明晃晃的亮,就像傍晚乍黑还明时候,昏黄的、迷离的那种光线。
窗外,小雨依旧淅淅沥沥,下得缠绵悱恻。绍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雨水丰沛,冬天鲜少有阳光灿烂的日子。
利索地换好衣服,浅驼色的毛衣,黑色的加绒牛仔裤,套上一件厚厚的棕色面包款羽绒服,软软的,像钻进了棉花被。冬天,她特别偏爱大地色系的衣服,看起来温暖又舒服。
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穿鞋子,鞋柜对面的镜子里,映出一张乖巧可人的女孩儿的脸。
“年年,你要走啦?”隔壁房间的门开了,她的合租室友铃兰眯着惺忪的睡眼,探出身来。小小的身子,裹在宽大的加菲猫图案的厚绒家居服里,看起来有点滑稽。
“嗯,你好好休息哦,下雨,也别出去了,晚饭自己做点面条。”她叮嘱着,出了门。
一阵寒意扑面而来。江南冬天的冷,和北方不一样。若以温度衡量的话,相比北方零下几十度的天寒地冻,这里的冬天简直不能叫冬天。可就是这样的湿冷,像温水煮青蛙,披着温柔的外衣,一不小心就侵入了五脏六腑,寒彻骨髓。
她不自觉地缩紧了身子。
雨更大了。
雨丝将昏黄的天穹和地面连接起来,天地间一片混沌,空旷之处,竟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更分不清此时是昼,还是夜。
一瞬间,她感到游离于尘世之外的恍惚。
拐过小区的两个弯,走进熟悉的弄堂,她才有了遁入红尘的真实感。
这条弄堂叫马弄,位于古城的中心地段,其实就是居民区中间的小路,两辆小车刚可以交会而过的宽度,长度,目测也就四百米左右。可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弄堂,却十分繁华,大江南北的餐饮店密密麻麻地排布着,理发店、足浴店、便利店、水果店、服装店、小旅馆、洗衣店等夹杂其中,水果店旁边还有一个幼儿园,时不时传出稚嫩可爱的欢笑声和歌声。
她刚来绍兴打工时,就看中了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房租也不算太贵。六十平米的公寓,她和同事铃兰合租,一人一个卧室。两个女孩子,彼此照应,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排解身在异乡的寂寞。
这个时间点,是马弄一天中热闹的时候。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来幼儿园接小孩子的家长,下了班匆匆赶路的白领丽人,来觅食的附近居民和外地游客,忙碌周旋的餐饮店的伙计们,站在门口招揽着来往行人的店主们,笑声、骂声、吆喝声、交谈声充溢着整条弄堂。而热闹中“有味”的莫过于美食:酱爆、油 煎、蒸炖,辣的、咸的、甜的……
人影攒动,声色飘浮,车水马龙,一派人间烟火的景象。
她加快脚步到了“烦恼丝”。
“烦恼丝”是她常去的一家理发店,规模不大,价格亲民,在马弄经营了很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室内空调打得很热,与室外仿佛两个季节。她脱下外套,杜越生马上接了过去,整整齐齐地放置好。
杜越生是店内三个理发师之一,剃个小平头,个子不高,穿衣中规中矩,永远干干净净的。年年的头发,一直都是他来打理。
他在绍兴出生,父母年轻时就从老家湖北到绍兴打工,随后有了他,因绍兴古代为越国领地,故取名越生。这名字原本倒也没啥新奇之处,但跟了“杜” 姓,与乱世枭雄杜月笙的名字谐音,就让人过耳不忘了。
如今,父母已叶落归根,他却执意在绍兴留下。入理发行业快十年,他在圈内已小有名气,当然,名字功不可没。
除了铃兰,杜越生是年年在绍兴熟悉的人。
洗完头,坐定,像往常一样,她从包里拿出一本书,专心致志地看起来。
“这次读的什么书?”杜越生问。
“严歌苓的《扶桑》。”她头也不抬,“讲一个在美国的中国妓女的故事。”
“哦。”杜越生熟练地吹着头发。
年年的发型,清汤挂面不曾变过,不需要费多少心思,吹干即可。
自此,再无交流。她安静地看书,他专注地吹发。
这个女孩子,话很少,面容永远是恬淡的,笑起来也是浅浅的,点到即止,看不出忧郁,也看不出欢愉,平静得仿佛世间的悲喜都与之无关。
他次见她,还是两年前的夏至。
她穿了一件米色的T恤,下面一条藏青色棉布碎花裙,皎洁的脸上没有任何化妆的痕迹,细细的胳膊上戴着一串桃木手链,形状很奇怪,像鸟类的尾巴。
理发的时候,其他人都在玩手机,她却捧着一本书,旁若无人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瞄了一眼她看的书,书名叫《追风筝的人》。
剪完头发,她很满意他的技术,办了一张卡,填写个人资料的时候,名字那一栏,她端端正正写下:向年年。
“向年年,你叫年年?”他好奇地问。
“是的。”她微微一笑。
他记住了,这个文静、神秘,爱看书的,叫年年的女孩。
此后,她每次来,必定都找他。他们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默契。哪怕并无过多交流,那种洋溢在两个人之间的心有灵犀的感觉,让气氛显得静谧又和谐。
好几次,他都想问她是做什么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看起来,像个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可是,从她每次来的时间看,又不像朝九晚五的工薪一族。
她一般都是下午四点多过来,这个点,是店内忙碌的时候,那些赶夜场的或者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姑娘,都齐刷刷地在这时出来做头发。她们大多浓妆艳抹,穿着性感,做头发时,偶尔会忍不住抽根烟,和理发师肆无忌惮地开玩笑。
她和她们来的时间一样,可模样、谈吐、举止明显和她们不一样。
真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孩。
可能是开网店的吧。他猜想。
“正月初二到初七,我回老家,不在店里。”吹完了头发,他随口提醒她。
她穿好羽绒服,悠悠说:“没事,我也回家。”
“你老家远吗?”
“闽南。”她言简意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