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NT$
352.0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NT$
968.0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NT$
194.0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NT$
704.0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NT$
510.0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NT$
403.0
《
可控性混乱
》
售價:NT$
301.0
編輯推薦:
陈嘉映、刘擎、许知远重磅推荐!
当今德国现象级哲学家普莱希特,连载小说式的哲学史通俗好看
让哲学重回生活,写给所有关心世界与自己的人
通俗易懂、语言流畅,连载小说式的哲学
《认识世界》让哲学面向大众,避免过于专业,以生动、流畅的文风承载思想,为所有关心世界与自己的读者而作
丰富的历史背景,讲故事的哲学史
哲学思想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认识世界》不是哲学理论的堆砌,而是讲述立体、充实而鲜活的哲学史
跳出专业圈子,让哲学重回生活
《认识世界》并非专业研究,而是关注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真理?是否有正义?如果有,它如何可能?生命是否有意义?人在自然和宇宙中居于何种地位?
內容簡介:
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美丽的小亚细亚海岸,一直到中世纪后期的修道院和书斋、教堂和大学,一代代著名哲学家轮番登上历史舞台,对世界、对自我、对生活进行着探寻与思考。《认识世界:古代与中世纪哲学》,德国当红哲学家普莱希特,专门为大众读者所写的哲学史*卷,如连载小说一般,将一位位哲学家带到我们眼前,将他们的哲学思考融入故事之中,在轻松的阅读中,帮助我们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真理?是否有正义?如果有,它如何可能?生命是否有意义?人在自然和宇宙中居于何种地位?
關於作者:
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1964年生,哲学家、作家,德语地区蕞杰出的知识分子之一。任吕讷堡洛伊法纳大学哲学荣誉教授、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哲学与美学荣誉教授。著有畅销哲学著作《我是谁?如果有我,有几个我?》《爱情:一种混乱的感情》《思考动物:动物的权利与人类的界限》《猎人、牧人、批评家:数字社会乌托邦》《人工智能与生活的意义》以及普莱希特哲学史系列等。
译者:
王俊,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大人文学院副院长,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哲学博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兼任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等。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欧陆哲学、现象学、跨文化哲学等。出版研究专著两部,译著五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以及多种A&HCI收录期刊等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目錄 :
导 言 1
雅典学园 9
哲学的非现实魔法
古代哲学
从前在爱奥尼亚 23
西方大地的日食第一位哲学家?古老的故事遥望宇宙信仰制造者神话的力量
万物的尺度 46
罪责与债务金钱的本质毕达哥拉斯权力集团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
人的本性 68
逻各斯所在转世的灵魂失落的天堂灵魂的材料温和的灵魂一切皆为质料!
流浪汉、他的弟子与雅典公共秩序 92
苏格拉底之谜民主之路实用哲学家受到危害的秩序公共审判柏拉图脚本真人秀
表象与存在 119
贵族改善世界可靠的知识可能吗? 蜡版与鸽子柏拉图的神话世界之非本真化洞穴图
金钱还是荣誉?柏拉图的国家 146
对社会的不满整理灵魂!理想国对国家中的婚姻、家庭与私有制的抨击马格尼西亚,或通往那里
的路
事物的秩序 171
世界灵魂;一窥柏拉图的宇宙暗中敌手上天的产物亚里士多德存在意味着什么?自然的
秩序宇宙、猴子、人类有死的灵魂,不朽的精神
适合的道德 206
道德动物学德性品性的统一性幸福,以哲学的方式生活在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之间女人、奴
隶与野蛮人家庭经济与金融经济
避世者与怀疑者 232
被管理的世界嬉皮士与挑衅者此后的一代怀疑论与怀疑随意的隐秘魅力
错误生活中的正确生活 249
无限的世界,冷漠的诸神快乐伦理自我管理斯多亚派程序化的世界做最好的自己!自然
本能与道德要求
合法化与赋魅 279
一种新精神的征兆新兴大都会罗马的崛起,雅典的遗产变革者的转变怀疑天命摩西,所有哲
学家的老师!变得神圣!柏拉图式城邦中少数人的沉思
奥古斯丁或上帝之恩典 313
耶稣、保罗、基督教及其早期门徒新宗教的形成怀疑、阅读与虚构的经历债与罪时间、意识、
爱、启悟上帝之国与尘世之国罗马的覆灭与慰藉
中世纪哲学
在教会的阴影下 351
修道士、教皇、圣人南北方国家的建立爱留根纳,或自由意志逻辑与信仰上帝可以证明
吗?阿伯拉尔玫瑰之名
创世的意义与目的 383
亚里士多德归来!基督教的时间,物理学的空间阿尔伯特托马斯新的上帝存在证明
世界的祛魅 404
对技术的赞美意识决定存在意志与个体性奥卡姆剃刀没有什么是必然的在我们身上思考的质
料
诸神的黄昏 430
权力的阴暗面统治的合法性万物静止被统治者的权利人身上的神性新的坐标
附 录
注 释 460
选读文献 466
古 代 468
中世纪 485
致 谢 492
人物索引 493
内容索引 503
图片说明 509
译后记 513
內容試閱 :
导言
很高兴你拿起这本书。或许你还不知道,你将由此开启一段多么漫长而奇妙的哲学之旅。你如果打算沿着适才踏上的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就将步入变化多端的思想风景之中: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美丽的小亚细亚海岸一直到中世纪后期的修道院和书斋、教堂和大学。接下来的两卷[ 本书原计划共三卷,但作者在前两卷出版后修改了写作计划,改为四卷。编注]将带领你穿过整个欧洲,直到你今天生活的那个世界。
我将局限于西方哲学,虽然如我们所知,像波斯、中国、印度及其他文化也有其自己重要的哲学史。但如果要写这些哲学史,则须对其文化有非常准确的认识,并掌握他们的语言。此外这样一项工程极易变得漫无尽头。即便仅限于西方,设法不让读者在浩瀚的资料中丢失全貌,这亦是一个重大挑战。
【12】在这里我不会对你的诸多问题做出肯定或确切的回答。所有重大的哲学问题都是开放的问题,而每一个回答又会立即引发新的问题。伟大的法国怀疑论者和人文主义者蒙田曾说过:令我们感到幸福的是享受,而不是占有,这句话总是适用于那些致力于研究哲学史中多样的思想、观念、论证以及推论的人。研究智慧的思想,描述它,理解它,然后进一步思考,这是一项令人享受的精神活动。阅读是与他人的大脑一道思考,而领悟读到的内容则是与自我持续的对话。吸引人的,是这一前景,即能够比之前更加明达地思考世界。
你手中的这本哲学史不是辞典或者百科全书,它也不是关于重要哲学家的历史。哲学词典和百科全书并不罕见,很多工具书也非常不错。此外还有无数关于哲学史的整体描绘,其中不少在这方面相当出色。然而尽管所有这些作品都想要超越时间的限制,他们都不可避免地从其时代的视角来考察哲学史。比如在19世纪初,黑格尔还能够相信,哲学是一条上升的路线,在他自己的工作中实现完满的终结。而黑格尔的年轻对手叔本华,已然愤怒地批评这样一种被彻底诠释了的哲学史了。阅读一段被完全评价过的历史,就像让别人咀嚼自己的食物。
之后的哲学史学家比黑格尔更为谨慎。他们放弃了依据自己的兴趣对历史做完美的整体构思。但是,认为哲学【13】史是向真理持续迈进的历史这一思想,始终贯穿了其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在20世纪的进程中,这种乐观主义才渐渐对于我们变得陌生。哲学思想的前进并必然不意味着真理的揭示与明了。今天在我们看来,真理概念在很多方面就已是值得怀疑的。因此,我们在一些地方更聪明,但也因此绝不是智慧的。或许用罗伯特穆齐尔的话来说:我们在前行中迷失!
书写哲学史的一个特别的困难就在于,我们今天已经争论得足够频繁的那个问题,即,哲学到底是什么。对于一些人来说哲学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也就是那些语言逻辑学),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毋宁有些类似于思想技艺,即一种技艺,它思考美丽而又睿智的语句。两种观点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因为在这两种彼此争论的见解背后隐藏着差异极大的观点,即在哲学中究竟隐含或应当隐含多少科学或自由风格(Freistil)。哲学论证的说服力在逻辑上是否类似于自然科学?或者哲学是更为审美化的,像艺术一样?
这二者都有其论据以及传统。在它们的创立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看来,哲学是关于正确生活的追问。为了过这样一种生活,我必须懂得很多。而我只有通过一个有充分根据的,并由此为真的观点才能获得确切的知识。因此,在古典传统中哲学有些类似于关于知识的科学。亚里士多德将逻辑推论引进哲学并借此建立了科学思考的前提。直至19世纪,几乎所有哲学家都追随这两位伟大的希腊哲人,将他们的专业视为科学或者凌驾于所有其他学科之上的超科学。【14】所有其他特殊科学都栖居于哲学这片屋檐下,哲学应当协助它们由此才能正确地理解哲学自身。
其中一种情况是,到黑格尔时代为止的几乎所有哲学家都有如下出发点,即存在唯一一种哲学(die Philosophie),就如同也存在唯一一种数学(die Mathematik)和唯一一种物理学(die Physik)一样。黑格尔在这种程度上写哲学史那基本是最早的哲学史作之一,即仿佛这栋思想建筑客观地存在于世界上。整个建筑的黏合剂是被称为理性(Vernunft)的建筑材料。由此,康德与黑格尔等伟大的哲学家相信,理性也是超时间的、客观的。因此,哲学家的全部工作就在于,以理性的方式洞悉世界,以此促成永恒的真理大白于天下。
今天对于我们而言,对唯一一种哲学和唯一一种理性(die Vernunft)的这种信仰已变得陌生。最晚是在20世纪初,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唯一一种理性并不存在。康德所说的理性的普遍源泉,已经挥发成众多个别的水源地。如果谁要努力实现某种程度上的理性,也只能在字面上实践。他不仅得遵从一种逻辑,还要遵循一种语法。并且他要使用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并非永恒不变,而是受文化限制和浸染的。而只要人们愿意,哲学应当成为科学的要求也能在这些变化的迹象中得以保持。只是哲学现在已不再是关于知识的科学,而是关于那些符合逻辑或者不合逻辑的命题的科学,通过这些命题人们确立起关于这个世界的看法。诚然,这样的一门科学不再解释,而只是描述。这就是影响巨大的分析哲学在弗雷格和维特根斯坦之后所走的道路。
与之相反的观点是,哲学思想是思想的艺术。它在对黑格尔的批判中脱颖而出。叔本华,还有尼采怀着冲天之怒摧毁了对唯一一种理性的信仰以及所有建基于其上的哲学。【15】在19世纪的进程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处理的是世界观,而非世界建筑(Weltgebuden)。哲学家不再是认识这个世界,而是向它投去非常主观性之光。他权衡、评价、争论、使问题尖锐化,并且对世界和生活强化了一种特别伦理学的或者美学的立场。与此同时,在艺术中也发生了同样的事。艺术也不再呈现客观的可见之物,而是使主观之物可见。
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用文学的笔触精心构思,试图以美学的方式让读者沉迷其中。在18世纪的法国哲学中我们就已遇到同样的情形,即以散文式的代替科学式的。卢梭、狄德罗或者伏尔泰不囿于体系思考;他们创造了思想雕塑、思想形象或者哲学论断(Philosopheme),以取代原先的那些哲学。就如艺术形成了很多风格和主义,那些世界观哲学也与此相似。人们不再建造一座大楼,而是凸显一种思想风格,而世界观就成了标志。这种传统沿袭至今,尤其是在其发源地,法国。
无论将哲学视作科学还是思想的艺术在这两种情况下人们会对这一问题产生大相径庭的观点,即研究哲学史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意义的。在分析哲学家看来,研究哲学史是相当多余的。如前文所提到的,分析哲学家将他们的职业视为一门科学,是可以与那些具体科学相类比的。而众所周知,这些具体科学深入聚焦于当下的问题与知识状况。一个未来的医生为什么要学习一堆医学史?大概除了【16】自牛顿以来一直还具有适用性的万有引力定律之外,一个物理学家还必须了解多少文艺复兴时期或者巴洛克时期物理学的谬误和推论?
以这样一种观点看来,哲学史也呈现为理论和假说的集合,这与今天影响广泛的语言分析式哲学研究之情形不再完全吻合。我在大学期间对哲学史也不是特别感兴趣。我并不乐意成为史学家,而是想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我不想埋首于哲学文献中的各色历史,而是要探寻超越时间的真理:历史是辩证的进程吗?人们能以逻辑的方式论证人权吗?是否存在诸如真理或者正义之类的东西,它们在这个世界上能否行得通?
教授们研究这些宏伟的问题,而一般而言大部分时候都只触及边缘。在德国大学的课程表上有大量关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尼采等等的讲授课和研讨课,这展示了一幅完全不同的图景。看起来,在这里历史明确支配着当下。由此人们可以推断,很多教授显然不持这一观点,即在哲学史中,先贤的哲学并不会随着一位新的思想者的出现而消亡,变得毫无意义。哲学更多地呈现为一种关于超越时间之价值的文化宝库。这是一种哲学学习者首先应该坚持钻研的东西,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哲学知识。
我的方式要对两种要求均加以考虑。这本书不是哲学,也非简单地就是哲学史。借用康德的表述,它是哲学问题探讨史(philosophierend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此外它要尽可能地通俗易懂,并且披上大段故事叙述的外衣。一方面,所讲述的【17】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应当在时代背景中介绍和讨论。如果没有政治、社会史和经济史的提示,很多思想和观念就会显得很深奥。哲学家的生平不会在书中从头到尾地展示。哲学思想并不是从真空中形成的,也不是在后人与先贤之间进行讨论的空间中产生的。比如说,古希腊并非首要地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构成,而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只是以某种方式存在着。毋宁反过来说,人们的生活和思考受到社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而哲学是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
与此相反,对于历史状况和时代基调的单纯陈述的确无法令读者满意。几乎所有古代世界的问题都仍还是我们的问题: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真理?是否有正义?如果有,它如何可能?生命是否有意义?人在自然和宇宙中居于何种地位?是否有上帝?如此等等。这些问题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了对人类历史的反思。如果人们想要恰当地评价这些反思,就非如此不可,即从今天的视角出发,将过去哲学家的观点分类、评价并区分其优劣。因此,正是在这个发展交汇点上,过去的理论与今天的思想之间的连线总是不断地被引出。
此外,人们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危险中,即将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视为某个特定的哲学流派或者思想学派的代表。然而如前文提到的,按照他们的自我理解,绝非如此。他们不像后来的哲学家那样,努力强化自己的标签、自己的历史身份,而是围绕世界整体而努力。柏拉图既不属于柏拉【18】图学派也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笛卡尔不为笛卡尔主义锻枪铸剑,而是为探索这个世界费心劳力,别无他选。对于一本哲学史的作者而言,这就意味着,要万分谨慎地避免对历史做出归类、贴上标签。分类学者那编目的眼光常常极为轻易地就掩盖了,他真正想要揭示的。
每一段历史描述中最困难的问题始终是选择与评价。鉴于整个写作计划的篇幅限制,这一计划将分为三卷。[ 作者之后将计划改为四卷。编注]这样一部哲学史是不完满的,而且它也不想完满!相反,我总是一再地决定挑选特定的视角。书写历史意味着选择并置入关联之中。而这些评价自然是高度主观的,哪怕评价的意图并非如此。任何一种普遍化对事实的个体性而言都是不公平的,对于思想和理念的个体性也是如此。因此,在此呈现的哲学史仅仅是一种(eine)哲学史。就如同所有其他的历史一样,它不可避免地有所粗疏、忽略。
对这段哲学史最重要的认识兴趣也不在于对所有重要的哲学家进行尽可能完整的阐明。没人知道到底谁才是最重要的哲学家,这就是问题的开始。因此有这样的哲学家,由于他们时至今日在哲学史中还保持着重要性,因此他们看起来很重要。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哲学家,他们曾经一度对哲学很重要,但是今天很少受到关注。另外还有一些哲学家和讨论,他们在古代哲学史上仅受少许关注,但是以今天的观点看来它们很有启发性并且极为有趣。还有,人们尤其应该想到那些在他们的时代完全无足轻重的哲学家,比如叔本华,【19】以及尼采。后者今天被看作在其时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但是他巨大的声望是在其死后才获得的。而一些哲学家的情况则刚好相反,时代精神曾赋予他们巨大的重要性,但是今天他们已失去了影响力。我们又该如何对待那些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哲学思想家,比如马克思、弗雷格或者卢曼,按照他们的自我理解他们根本不是哲学家。
这种情况就要求,哲学史不能完全按照编年的方式讲述那些被选出的哲学家。一些个别问题总是会被着重加以评价和说明。而这整部著作可被视为一种连载小说,它谈及的是那些始终同样重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具有其常新的时代外衣。
无论如何这样一种历史总是一次令人棘手的冒险。人们过于仓促,就像那些游客,他们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海滩上、在豪华度假村的栅栏后度假,而后声称已经认识了这个国家。因而最终人们应当谦虚道,他们并没有书写哲学史,而只是在传承的狭小道路上留下一个新的脚印,这个传承形成了那样一些图景,时至今日我们将之与那些时代对应起来。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哲学向你呈现的并非只是的知识领域甚或专业,那么这部哲学史的任务就算达成了。因为所有哲学最终都不只是专业知识的获取。在20世纪之前,大部分伟大的思想家都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哲学教授。维特根斯坦说:哲学不是理论,而是行动。这种行动让我们对生活和共同生活中经常出现疑问的假设和断言更为敏感。你的目标不再像以前那样是唯一一种真理(die Wahrheit)。热爱真理的人不会吹嘘自己占有了真理!【20】你的目标是扩展我们思考和生活的范围。做哲学是对我们思考工具的磨砺,其寄希望于,我们能稍微更自觉地体验到我们存在的有限时间。而这可能也仅仅是,去理解我们尚未理解的东西。
理查德大卫普莱希特
科隆,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