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NT$
295.0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編輯推薦:
本书既追求新颖性、趣味性、可读性、思想性,又不失理论价值,把国际贸易相关学术研究通过通俗故事呈现给读者,是一本地球村民都能读懂的国际贸易通识读物。
內容簡介:
本书抛掉精致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框架,从历史和当下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讲述国际贸易。通过提供观察国际贸易的多重视角,希望能够让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更容易被理解,同时从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读出新意和深意,加深普通读者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这是一本地球村民都应该读懂的国际贸易学读本。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的国际贸易通识教材,也可以作为关心世界贸易经济问题的经营管理者及对国际贸易知识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的读物。
關於作者:
林发勤,男,江苏南通海安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杰出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全球食物经济和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China Economic Review副主编,《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Asian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执行主编。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双博士。曾经担任中央财经大学首届“龙马青年学者”、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院长助理、国际贸易教工党支部书记等职务。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应用,已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等国际SSCI期刊及国内权威CSSCI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发表了80多篇学术论文。同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业部项目等多项,参与社科重大项目多项,多次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目錄 :
前言地球村民的国际贸易必备通俗读本 Ⅲ
第一篇
国际贸易的发展:从公元元年开始
第1章贸易的起点——古代中国的国际贸易
汉代“丝绸之路”上有关税吗?
第2章“地理大发现”以来的国际贸易和大国博弈
“大航海时代”全球化的初始推动力是什么?
第3章国际贸易打造的现代化中国
WTO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4章中国的贸易离不开外商直接投资
市场换技术有技术溢出吗?
第5章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角色变迁
“一带一路”倡议为何是中国推动全球化的动力?
第二篇
国际贸易的福利
第6章消费者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什么
咖啡效用知多少?
第7章国际贸易中的企业价值
企业为什么要进口中间品?
第8章国际贸易和地区经济发展
同为人口大国的印度开放有何特点?
第三篇
国际贸易“看不见”的影响
第9章国际贸易和环境问题
何为“污染天堂”?
第10章国际贸易与收入不平等
是否应该补偿贸易失败者?
第11章国际贸易和健康
黑死病是贸易带来的吗?
第12章国际贸易与教育
16岁辍学,常态还是特例?
第四篇
国际贸易的推动力量和限制因素
第13章现代国际贸易的推动因素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有何神奇之处?
第14章我们过度贸易了吗
贸易存在消失之谜吗?
第15章国际贸易的阻碍因素
地理因素消失了吗?
第16章国际贸易的反思
贸易顺差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
本书是我一直想写的一本书。三四年前,我就这样规划着,等自己评上了教授职称就开始动笔。自从以“杰出人才”身份加入中国农业大学直接担任教授以来,我还是始终没能找到足够多的时间。然而2020年春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过完年我提前从老家回京,正好孩子们还在老家,我独居北京家中两个多月时间,基本上没有外界干扰。因此,我得以集中精力、一鼓作气地完成本书初稿的写作。
从2006年读硕士研究生时起(本科学习英语专业),我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已经有14年了。这期间我的主要精力放在开展学术研究与撰写学术论文方面。学术研究注重学术规范、原创性与严谨性,主要用作同行之间的交流,但离普通读者有点远。而我一直希望把我们所研究的内容讲给普通读者听,因为我自己在做研究的时候非常强调趣味性和故事性,要讲一个动人的故事给别人听,而不是仅仅靠复杂的技巧和数据去迷惑别人。这么多年来,这是我一贯的坚持:简单、有趣和新颖。
在大学里,培养人才是最重要的任务,所以讲课是最主要的工作。目前,我国共有700多所高校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分布于不同类型的院校,主要包括综合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理工类院校、语言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等,规模堪称“世界之最”。总体来讲,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综合类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侧重于基础教育,凸显“厚基础、宽口径”的特色;财经类院校在注重学科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大专业选修课的比重,突出财经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殊性;理工类院校的国贸专业实践性课程比较注重计算机和数理的应用;语言类院校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有着极高的外语水平要求。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校,国际贸易学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然而,很多学生和社会大众对什么是国际贸易学可能还是不清楚。
前言我讲课总是喜欢把自己所做的研究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除了讲授学生最需要的方法性基础课程,还总想给学生传达国际贸易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我更愿意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门经济学的思想课程,希望他们通过经济学模型和计量回归模型,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可能是我期望过高了,根据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新生的调查,大多数学生比较迷茫,不知道国际贸易具体是学什么的,或者学了有什么用,有的学生说国际贸易不就是学做买卖吗?
记得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担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第一届国际商务班班主任,很多学生对于学习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不知所措,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学到的东西什么时候能用上,或者现在学习的东西能对他们将来的事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甚至有学生直到毕业时还在埋怨没有学到真正能用的东西,或者上课的时候只关注那些贸易模型,并且抱怨太难。我给这个班上过国际文化交流、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三门课程,是我在中央财经大学工作期间对同一个班上课门数最多的。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个29人的班级目前有4人正在国内外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这对于学校第一届国际商务班来说是很不错的成绩。
我经常和学生讲,我们是“双一流”高校,我们要培养有思想和有见解的人,就像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先生所讲的那样,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你有了别人所不具备的能力,还愁没有工作吗?研究型大学,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培养国家栋梁、意见领袖和国家管理者的地方。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国际贸易学这门科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一些说明,以免发生误解,希望能对那些有志于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另外,为了传播国际贸易学这门学科的思想和故事,这样一本国际贸易学的通俗读本也是需要的。它试图抛掉精致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框架,通过历史和当下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讲述国际贸易。通过提供观察国际贸易的多重视角,希望能够让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更容易被理解,同时从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读出新意和深意。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加深人们对国际贸易的理解。这就是一本地球村民都应该读懂的国际贸易学读本。
国际贸易学是经济学之一种,是社会科学之一种,有着自己的逻辑科学体系。国际贸易学虽然有自身的话语语境,但毕竟是社会科学,所以自然从来不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专业教科书介绍了很多国际贸易理论,这些理论都有严格的前提假设,如果抛开这些假设,严格来讲肯定是错误的,本质上是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会有意识地去试探物理世界并改造之,即所谓的“卢卡斯批判”。这种主观能动性造就了人类丰富的历史,却与理论模型分析的方法论产生了冲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说过,经济学的模型分析方法本质上具有和数学一样的机械性,要用这种机械性的模型来解释人的行为,其间必然产生脱节。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经济学永远无法成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而只能是历史学之一种;经济学的论证从来也不是科学的论证,而是更接近于一种形式的艺术表现。然而只要假设条件是可以接受的,数学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