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医临证心悟--基于疾病本质的辨证模式思考

書城自編碼: 361423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醫學中医
作者: 王祎晟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852750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4-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3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间谍大师:情报、技术与以色列商业创新
《 间谍大师:情报、技术与以色列商业创新 》

售價:NT$ 411.0
浪荡子美学与跨文化现代性:一九三零年代上海、东京及巴黎的浪荡子、漫游者与译者
《 浪荡子美学与跨文化现代性:一九三零年代上海、东京及巴黎的浪荡子、漫游者与译者 》

售價:NT$ 354.0
孤独与相遇的社会学
《 孤独与相遇的社会学 》

售價:NT$ 270.0
精微植物艺术表现技法大全
《 精微植物艺术表现技法大全 》

售價:NT$ 1030.0
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1944年至1945年)
《 坦克行动:一名装甲部队指挥官的战争(1944年至1945年) 》

售價:NT$ 519.0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

售價:NT$ 426.0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论法拉比与迈蒙尼德:施特劳斯讲演与论文集:卷三 》

售價:NT$ 494.0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实验之火:锻造英格兰炼金术(1300—1700年) 》

售價:NT$ 562.0

編輯推薦:
本书选取了29个中医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对启迪中医临床思维颇有裨益。
內容簡介:
本书以中医临证思维为切入点,通过探讨疾病的本质,并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和学习体会,得出了一些中医辨证论治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内容包括对一些临床常见疾病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部分中医理论和经典方药的分析和思考。 本书阐明了作者的一些学术见解,是注重辨证、不断实践的成果。从内容上来看,其辨证思路不局限于传统中医四诊结果,更注重对疾病本质及中医理论的深层次思考,力争使辨证结果更准确、更符合临床实际。
關於作者:
王祎晟,上海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主治医师,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血脂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多项局级以上课题。
目錄
1 感冒病机伤寒与温病的对立统一
2 冠心病核心病机探讨
3 功能性早搏从"风"论治
4 对原发性高血压中医病机及治疗的再认识
5 心力衰竭辨阴阳
6 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机,探讨"辛开苦降"的临床运用
7 糖尿病的"一消论"
8 头痛的病机被忽略之"火
9 老年人失眠与营卫不和
10 中风源流考证与病机解析
......
参考文献
前言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延续了数千年,可以说是中医之魂。然而,西医学发展到今天的高度,却给中医的辨证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主要表现为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诊断方法越来越精确。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面对的将是真正意义上的"病",而非简单的
症或某些症状加舌脉的组合。也就是说,我们要为患者解决的是疾病问题,而不单单是缓解症状。常用的应对之策是,寻找中医病名,并与西医学的一些疾病名称相对应,然后进行辨证分型。比如,眩晕之于高血压、咳嗽之于支气管炎、胸痹之于冠心病,等等。但这种对应方式,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往往沦为书本上的教条或病史书写时的文字游戏,真正到了临床,难以指导医者处方用药。而若仅凭个人经验,寻找专病专方,无疑又陷入辨病论治的桎梏,失去了中医的理论之魂。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延续了数千年,可以说是中医之魂。然而,西医学发展到今天的高度,却给中医的辨证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主要表现为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诊断方法越来越精确。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面对的将是真正意义上的"病",而非简单的
症或某些症状加舌脉的组合。也就是说,我们要为患者解决的是疾病问题,而不单单是缓解症状。常用的应对之策是,寻找中医病名,并与西医学的一些疾病名称相对应,然后进行辨证分型。比如,眩晕之于高血压、咳嗽之于支气管炎、胸痹之于冠心病,等等。但这种对应方式,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往往沦为书本上的教条或病史书写时的文字游戏,真正到了临床,难以指导医者处方用药。而若仅凭个人经验,寻找专病专方,无疑又陷入辨病论治的桎梏,失去了中医的理论之魂。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既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维,又使这种思维体系与时俱进?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仔细研究"证"的内涵。所谓"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病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简而言之,证就是某一阶段"病"所呈现的本质。无"病"何来"证",证与病本身并不矛盾。然而,我们用中西医病名直接对应的方式能否反映疾病的本质,这是一个颇值得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一些中医病名可能仅仅是对疾病现象的描述(症状),恰恰与本质相去甚远。比如,心力衰竭以气急为主时,我们将其归为喘证,但肺源性疾病引起的气急也当为喘证,两者疾病的本质则大相径庭。再比如,高血压病我们常常归为眩晕,或许是因为高血压病患者多有头晕目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头晕症状,是否也能套用眩晕的病因病机去解释高血压病?或者,也有高血压病患者并没有临床症状,那岂非无证可辨?显然,寻找疾病本质才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因此,重要的不是这一病名是属"中"还是属"西",而是要透过现象分析疾病的本质。
我们认为,运用中医理论,对某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进行分析,完全可以寻找到中西医理论在该病认识上的契合点。也就是从疾病本身的发病机制、预后及转归,有时甚至仅从疾病的概念出发,就可以为我们提供辨证的思路和证据,再结合对不同患者中医体质的分析,这样得出的辨证论治结果,应当是符合疾病本质的。因此,本书中我们列举了一些疾病,作为这种思维模式的具体实践。另外,还有一部分篇幅介绍了笔者对一些中医理论、方药、经典著作深入思考后的心得体会。故本书以"心"取名,记录的是笔者中医学习、实践道路上的心路历程。
本书编写的目的,并非要形成某些标准化的治疗策略,而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读者对临证思维模式乃至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思考。但同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甚至谬误之处,希望广大读者阅读后不吝批评指正。
编 者 2020年11月
內容試閱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延续了数千年,可以说是中医之魂。然而,西医学发展到今天的高度,却给中医的辨证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主要表现为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诊断方法越来越精确。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面对的将是真正意义上的"病",而非简单的
症或某些症状加舌脉的组合。也就是说,我们要为患者解决的是疾病问题,而不单单是缓解症状。常用的应对之策是,寻找中医病名,并与西医学的一些疾病名称相对应,然后进行辨证分型。比如,眩晕之于高血压、咳嗽之于支气管炎、胸痹之于冠心病,等等。但这种对应方式,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往往沦为书本上的教条或病史书写时的文字游戏,真正到了临床,难以指导医者处方用药。而若仅凭个人经验,寻找专病专方,无疑又陷入辨病论治的桎梏,失去了中医的理论之魂。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既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维,又使这种思维体系与时俱进?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仔细研究"证"的内涵。所谓"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病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简而言之,证就是某一阶段"病"所呈现的本质。无"病"何来"证",证与病本身并不矛盾。然而,我们用中西医病名直接对应的方式能否反映疾病的本质,这是一个颇值得思考的问题。事实上,一些中医病名可能仅仅是对疾病现象的描述(症状),恰恰与本质相去甚远。比如,心力衰竭以气急为主时,我们将其归为喘证,但肺源性疾病引起的气急也当为喘证,两者疾病的本质则大相径庭。再比如,高血压病我们常常归为眩晕,或许是因为高血压病患者多有头晕目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头晕症状,是否也能套用眩晕的病因病机去解释高血压病?或者,也有高血压病患者并没有临床症状,那岂非无证可辨?显然,寻找疾病本质才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因此,重要的不是这一病名是属"中"还是属"西",而是要透过现象分析疾病的本质。
我们认为,运用中医理论,对某些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进行分析,完全可以寻找到中西医理论在该病认识上的契合点。也就是从疾病本身的发病机制、预后及转归,有时甚至仅从疾病的概念出发,就可以为我们提供辨证的思路和证据,再结合对不同患者中医体质的分析,这样得出的辨证论治结果,应当是符合疾病本质的。因此,本书中我们列举了一些疾病,作为这种思维模式的具体实践。另外,还有一部分篇幅介绍了笔者对一些中医理论、方药、经典著作深入思考后的心得体会。故本书以"心"取名,记录的是笔者中医学习、实践道路上的心路历程。
本书编写的目的,并非要形成某些标准化的治疗策略,而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读者对临证思维模式乃至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思考。但同时,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甚至谬误之处,希望广大读者阅读后不吝批评指正。
编 者 2020年11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