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广阔的思想史视野
本书以其详尽的内容在哲学史界占据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力图破除哲学简史类书籍对哲学家、哲学思想漫画式的理解,不仅细致地描述了哲学史上耀眼的明星哲学家们及其哲学思想,还对那些通常被史书忽略的哲学家们给予一定关注。
◎细致的哲学流派谱系研究
科普勒斯顿以深厚的学养勾勒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试图以永恒哲学的原则完成历史材料的挑选工作,提供连贯而有意义的哲学历史解释。
◎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引用
作为一本以成为教科书为目标的哲学史,其中广泛吸纳了各种古代、近代、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哲学史之后去阅读哲学原典,拿起书来读。
|
內容簡介: |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希腊和罗马哲学发端于小亚细亚半岛,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期达到*,随后通过新柏拉图主义又深刻影响了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形成。在第1卷中,科普勒斯顿熟练地回溯了希腊和罗马思想的主要发展过程,为读者提供了古代哲学的基本引导。
|
關於作者: |
著者 科普勒斯顿(Frederick Copleston,19071994),著名哲学史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哲学学会成员、亚里士多德学会成员、伦敦大学海斯洛普学院教授、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荣誉院士。
译者 梁中和,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四川大学西方古典哲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哲学学会秘书长、全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法国科学研究院丕平研究中心外籍合作研究员、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柏拉图传统研究中心海外研究员,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首批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社科菁英。
|
目錄:
|
出版总序
前 言
致 谢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部分 前苏格拉底哲学
第二章 西方思想的摇篮:伊奥尼亚
第三章 先驱人物:早期的伊奥尼亚哲学家
第四章 毕达哥拉斯学派
第五章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第六章 巴门尼德和麦里梭的一
第七章 芝诺的辩证法
第八章 阿克拉加斯的恩培多克勒
第九章 阿那克萨戈拉的进展
第十章 原子论者
第十一章 前苏格拉底哲学
第二部分 苏格拉底时期
第十二章 智者时期
第十三章 智 者
第十四章 苏格拉底
第十五章 小苏格拉底学派
第十六章 阿布德拉的德谟克利特
第三部分 柏拉图
第十七章 柏拉图的生平
第十八章 柏拉图的著作
第十九章 柏拉图的知识论
第二十章 柏拉图的理念论
第二十一章 柏拉图的心理学
第二十二章 柏拉图的道德理论
第二十三章 城 邦
第二十四章 柏拉图的物理学
第二十五章 柏拉图论艺术
第二十六章 老学园
第四部分 亚里士多德
第二十七章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和著作
第二十八章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第二十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三十章 自然哲学和心理学
第三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第三十二章 政治学
第三十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
第三十四章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五部分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
第三十五章 导 论
第三十六章 早期斯多亚学派
第三十七章 伊壁鸠鲁学派
第三十八章 早期怀疑主义、中期学园和新学园
第三十九章 中期斯多亚学派
第四十章 晚期斯多亚学派
第四十一章 犬儒主义、折中主义、怀疑主义
第四十二章 新毕达哥拉斯学派
第四十三章 中期柏拉图主义
第四十四章 希腊化的犹太哲学
第四十五章 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
第四十六章 其他新柏拉图主义学派
结 语
附录一 文献说明
附录二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既然已经有如此多的西方哲学史,那么似乎有必要解释为什么要再增加这一部。本书是作为一部完整的哲学史的第一卷写作的,我的首要目的是为天主教神学院提供比目前使用的教科书范围更广、更为详尽的作品,并争取表现出各哲学体系的逻辑发展和内在联系。的确,即使不算上那些讨论特定话题的专著,目前英语世界中也有好几部富有学术和哲学意义的哲学史作品了,但他们的观点与我的观点有时并不一致,而且预想的学生群体也大不相同。虽然考察哲学史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许不免令人生疑,但是,没有哪个史学家能在没有任何预设立场和观点的情况下写作,至少他需要某个原则来挑选和排列事实。每位尽责的史学家确实都力求客观,拒绝任何歪曲事实以匹配某个理论的做法,或者拒绝对那些不能支持该理论的事实视而不见的诱惑。但如果他试图不凭借任何筛选原则来书写历史,结果就只是单纯的记录而已,称不上是真正的历史,仅仅是事件或意见的串联,而毫无理解或主旨。让我们想象某位作家在写作英国史,他将伊丽莎白女王的服饰和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当作同样重要的事实,而且并没有根据理解尝试解释西班牙发动战事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以及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此外,在哲学史的写作中,史学家个人的哲学观点难免会影响到筛选和描述事实,或者至少会影响到他将哪些事实或事实的哪些方面当作重点。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两位研究古代哲学的史学家,他们对事实做了同样客观的考察,例如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历史。但其中一位认为所谓的超越论彻头彻尾是荒谬的,而另一位则坚信超越之物是实存的,很难相信他们对柏拉图主义传统的描述会完全相同。他们也许都谨慎客观地叙述柏拉图主义者的观点,但前者或许不会太看重新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譬如,他可能会说新柏拉图主义是希腊哲学令人遗憾的结局,因为它又重新堕落为神秘主义或者说东方主义。另一位或许会强调新柏拉图主义的集大成性质,以及它对基督教思想的重大意义。这两位都没有歪曲事实,他们都没有把别的观点加在这些哲学家头上,没有特意压制某些原则,也没有忽视年代或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但他们对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的描述的确非常不同。因此,我有权以经院哲学的立场完成哲学史的写作。其中会有一些由无知造成的误读或曲解,否定这点将是自大愚蠢的,但可以确认的是,我会力求客观,与此同时,基于特定立场进行写作是优势而不是劣势。至少,这使我能提供一个连贯并有意义的解释,而不是一堆不连贯的观点,后者还不如讲述童话故事。
如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本书不是提供给学者或专家的,而是某种类型的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首次接触哲学史,同时正在系统地学习经院哲学,对于后一主题来说,他们眼下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当然,如果有其他人使用这本书,我将会很高兴,但对于我心目中的主要读者来说,各类学术的、原创的专著比不上一本设计成教科书的作品有用,而且,后者也许还会激励某些学生去阅读哲学原典以及那些著名学者对经典的评述。因为取其上,得其中(qui vult finem, vult etiam media),在写作过程中,我会努力牢记这一点。因此,如果读者熟悉古代哲学史,他们在拿到本书时会发现某些观点来自伯奈特(John Burnet)或泰勒(A. E. Taylor),而另一些观点则来自里特(Constantin Ritter)、耶格尔(Werner Jaeger)、斯登泽尔(Julius Stenzel)、普拉希特。我要提醒他们,我自己对此知之甚详,但我也不会不假思索地接受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发现迄今为止无人知晓的真理这样的原创性成就当然令人满足,但追求原创不是史学家的恰当任务。因此我乐意承认自己采用了英国以及欧洲大陆许多学者的贡献,比如说泰勒、大卫罗斯(David Ross)、里特、沃纳尔耶格尔等。事实上,我写作本书的一个理由就是,发现许多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指南中极少注意到现代专家的研究成果。就我个人而言,更相信本书可能具有的缺点是引用过少,而不是引用过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