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报告重点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不同类型、运行逻辑、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围绕深化体制改革、夯实理论研究基础、加强资源统筹整合等维度提出了思考建议,旨在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服务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關於作者: |
王灵桂,男,山东诸城人,法学博士,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任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新疆问题、伊斯兰问题、中东问题、国家安全战略问题。出版了《中国伊斯兰教史》《一脉相传阿拉伯人》《一脉相传犹太人》以及阿拉伯文版的《伊斯兰教在中国》等专著,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主要译著有埃及作家伊哈桑阿卜杜古督斯的代表作《黑色的眼镜》和《处女与白发》。
侯波,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
目錄:
|
一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意义
(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依法、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支撑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二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定位
(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原则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类型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点
三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问题导向
(二)坚持理论支撑
(三)坚持专业视角
(四)坚持科学方法
四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功能作用
(一)开展咨政建言
(二)推进理论创新
(三)强化舆论引导
(四)注重社会服务
(五)拓展公共外交
五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治理创新
(一)智库内部的体制机制创新
(二)智库外部的政策制度创新
六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人才建设
(一)打造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
(二)国际著名智库人才培养和组织模式借鉴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成长与培养机制
(四)构建智库与党政机关人才流动的旋转门机制
七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智库文化的基础
(二)党政军政策研究型智库的文化建设导向
(三)党校系统智库的文化建设导向
(四)社会科学院系统智库的文化建设导向
(五)高校类智库的文化建设导向
(六)科技创新智库的文化建设导向
(七)企业类智库的文化建设导向
八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视野
(一)智库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深化全球智库间的交流合作
(三)增强国际场合的中国话语表达能力
附录 高端智库发展大事件(2018-2019)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