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全书对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考察、分析、总结,初步在四个方面得出结论:一是影响人大制度变迁有三个主要因素,即党是人大制度变迁的核心决定力量、政治精英是人大制度变迁不可忽视的推手、国际政治形势是人大制度变迁的重要外在诱因;二是推动人大制度发展有五条经验,即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依托国情和实际;三是人大制度建设存在五大问题,即党领导人大的方式没完全跟上依法执政要求、人大功能发挥与宪法法律规定还有差距、人大制度中程序性操作性规定不够完善、乡镇人大建设和作用发挥不够到位、人大自身建设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四是指明了完善人大制度的方向,即理顺党和人大的关系、改革完善人大选举制度、增强人大代表的代表性和功能性、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键职权、加强改进县乡人大工作、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
內容簡介: |
本书借鉴断代史的写法,采取横切方式,根据中国宏观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特点,将改革开放以来人大制度的发展概括性地划分为恢复重建、活跃探索、稳定发展、创新推进四个不同的阶段,并对每个阶段进行深入的描述与分析。全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历史考察为主,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努力阐述人大制度内涵与阶段性特点,力争从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得出规律性的解释和对应的解决方案,为解决当下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大实践创新发展问题找到合适的理论之钥。
|
關於作者: |
黎堂斌,男,法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曾挂职江苏省仪征市副市长,现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监督协调处副处长、兼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
目錄:
|
导论
一、 研究缘由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和综述
三、 研究路径与方法
四、 研究创新与不足
五、 研究逻辑和框架
第一章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渊源及初期建设情况
一、 人大制度理论渊源
(一) 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国家学说
(二)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国家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三) 苏维埃制度及理论
二、 人大制度实践渊源
(一) 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19211927)
(二) 工农兵代表苏维埃(19271937)
(三) 参议会(19371945)
(四) 代表会议(19451953)
三、 改革开放以前的人大制度建设
(一) 人大制度全面确立
(二) 1954年宪法及其对人大制度的创制性规定
(三) 人大制度建设历经波折
第二章人大制度恢复重建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人大制度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一) 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 改革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三) 坚持党的领导、 实行人民民主、 严格依法办事三者是一致的
二、 1982年宪法及其对于人大制度发展的里程碑意义
(一) 体现了党的正确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二) 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三) 宪法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和保证
三、 选举制度的重要改革
(一) 改革候选人提名方式
(二) 实行差额选举制度
(三) 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
四、 设立县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一) 提出和确定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
(二)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建立和发展
(三) 明确各级人大常委会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人大制度活跃探索
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一) 立法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
(二)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三) 制定《立法法》推进依法立法
二、 人大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
(一) 人大监督既是制约又是支持和促进
(二) 积极探索各种监督形式
(三) 不断加快人大监督法制化进程
三、 更好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
(一) 人大代表工作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二) 提高代表素质、 优化代表结构
(三)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
四、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
(一) 不断优化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
(二) 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建设要适应人大常委会工作
(三) 人大工作进一步程序化、 制度化
第四章人大制度稳步发展
一、 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 确保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二、 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
(一) 要切实担负起监督宪法实施的职责
(二)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人大监督工作
(三) 增强实效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关键
三、 完善选举制度,扩大人民民主
(一) 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二) 增强候选人透明度,保障选民知情权
(三) 依法保障选举权,加大对破坏选举行为查处力度
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坚持好、 完善好人大制度
(一) 坚持好、 完善好人大制度要坚持三条原则
(二) 支持、 规范和保证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
(三) 更好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三个机关作用
第五章人大制度创新推进
一、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条件下的宪法实施和立法工作
(一)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二) 健全立法体制机制以推进科学民主依法立法
(三)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
(一) 实现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有机结合
(二) 确保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法治轨道上推进
(三) 监察委员会由人大产生、 对人大负责
三、 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
(一) 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重要内容
(二) 确保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重要举措都于法有据
(三) 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夯实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
四、 积极发挥人大在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中的作用
(一) 把准新时代人大作为两个机关的政治定位
(二) 发挥人大制度对完善中国之制的根本推力
(三) 释放人大制度对推进中国之治的制度功效
总结与展望
一、 影响人大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
二、 推动人大制度发展的经验
三、 人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 完善人大制度的方向
|
內容試閱:
|
的来说,本书内容明确、结构清楚,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关于人大制度有关理论及建设情况简要回顾。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国家学说、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国家学说、苏维埃制度及理论等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人大制度的理论渊源。其次,从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19211927)、工农兵代表会议和苏维埃代表大会(19271937)、参议会(19371945)、代表会议(19451953)等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人大制度的实践渊源。再次,从人大制度全面确立、1954年宪法对我国政权体系及一系列政治制度的设计、人大制度建立后的20多年历经波折等三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前的人大制度建设情况。
第二章:关于人大制度恢复重建的情况(19781987)。这一阶段基本对应全国人大五、六两届。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对建国以来的惨痛教训进行了回顾总结,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要把各级人大建设成为有权威的人民权力机关,自此人大制度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之后设立县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从扩大直选范围等方面进行选举制度重要改革。1982年宪法在总结建国以来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继承了之前几部宪法适用的规定,对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和政权框架作出了科学的设计,为之后的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宪法根基。
第三章:关于人大制度活跃探索的情况(19872002)。这一阶段基本对应全国人大的七、八、九三届。从逻辑上讲,对人大制度进行恢复和重建之后,就应该是探索、规范各级人大的职权范围及实现形式。尽管89年六四风波之后,自由化思潮平静下来,政治气候急剧降温,但是从政治发展上讲,党的领导人对人大的职权探索还是很支持的,在加强社会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号召下,人大的立法、监督职权活跃探索、快速发展,各级代表作用得到很好发挥,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也得到很好加强,从上到下基本上进入了规范职权、健全机构、理顺机制的较好状态。总体上讲,这一阶段人大制度建设在带着镣铐跳舞的政治环境下,各方面还是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第四章:关于人大制度稳定发展的情况(20022012)。这一阶段基本对应全国人大十、十一两届,我国的发展基调是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一切工作以稳字当头,人大工作也不例外。经过了前15年的活跃探索实践,人大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诸多好的经验,也有一些教训,是时候来回头看、进行认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并逐渐完善,人大监督方式和手段也基本稳定下来,回应广大城乡人民对同票同权的关切对有关选举制度重新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从发挥党和人民群众桥梁纽带作用的角度推动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工作、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应该说,从宪法设计上来讲,人大制度建设基本趋于定型。也正是这10年的稳定发展,为下一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进行创新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五章:关于人大制度创新推进的情况(2012年至今)。这一阶段基本对应全国人大十二届以来的人大工作。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就目前来讲,在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改革监督体制、加强县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人大制度进行了科学创新。对这个时期人大制度创新实践,可以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方向准、落点实、小步快跑。相信今后一个阶段,会继续沿着这一行之有效的思路,在法治的轨道上积极推进人大制度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结语:在前面几章进行断代剖析的基础上,粗线条地总结情境、行为、观念等因素对人大制度发展变迁的不同影响,及这些因素在不同阶段、不同节点各自影响力的强弱,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坚持人大制度、做好人大工作的普遍性规律和经验。最后,针对断代剖析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强的对策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