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有一定的学术性、专业性,是建筑专业相关人士了解近代建筑教育的不可多得的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对近代中国土木工学学科的再构成与土木工学教育发展的分析,论证了土木工学教育对癸卯学制创立和近代院校制度诞生的作用,明确了土木工学教育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中的地位。本书从土木工学对建筑学作用的角度出发,结合近代西方国家和日本建筑教育模式的影响考察近代中国建筑教育,通过在观念、技术、制度、教育、专业组织等层面的分析,论证了我国近代建筑教育起源与土木工学教育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分析了注重技术和工程、以培养职业建筑师为目标的建筑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并揭示了这种教育模式背后蕴含的历史合理性。并以此为据,对我国当代学院派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性思维缺失进行分析,提出了当代建筑教育发展应当在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中回归建筑的本质。
|
關於作者: |
张晟,男, 1977年生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致力于大数据与城市设计、绿色宜居村镇规划及建筑教育的相关教学与研究。曾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主持参与多项实际工程项目。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现状 4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6
1.2.1研究对象 6
1.2.2研究范围 10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12
1.3.1研究意义 12
1.3.2研究方法 13
第2章 近代院校制度的形成与土木工学教育的诞生 15
2.1 近代西方土木工学与土木工学教育的引入 15
2.2 近代中国土木工学教育的诞生 17
2.2.1 北洋大学堂与土木工学教育 17
2.2.2 近代院校制度的形成 20
2.3 癸卯学制与其影响下的土木建筑教育 21
2.3.1 大学堂中的土木建筑教育 22
2.3.2 实业学堂中的土木建筑教育 25
2.4 壬子癸丑学制与其影响下的土木建筑教育 33
2.4.1 土木建筑教育规章 35
2.4.2 土木建筑教育实践 39
2.5 近代土木工学教育的历史意义 43
2.6 小结 45
第3章 西方建筑教育模式的影响与近代中国建筑教育的独立 46
3.1近代西方建筑教育模式的影响 47
3.1.1 学院派教育模式 47
3.1.2 现代建筑教育模式 54
3.2 学科分工的酝酿建筑学的独立 58
3.2.1 建筑学科的工学属性和美学属性 58
3.2.2 建筑师和建筑师专业组织的出现 63
3.2.3 建筑学教育的诞生 67
3.3 小结 68
第4章 木土工学的影响与京津冀地区近代建筑教育(19281952) 70
4.1 近代中国建筑教育概况 71
4.2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 74
4.2.1 历史沿革 74
4.2.2 建筑教育 76
4.3 天津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 82
4.3.1 历史沿革 83
4.3.2 土木工学教育 91
4.3.3 建筑教育 105
4.4 北京大学建筑工程系 143
4.4.1 历史沿革 143
4.4.2 北京大学时期建筑教育(1938.21945.8) 146
4.4.3 北平临时大学时期建筑教育(1945.111946.8) 154
4.4.4 北洋大学北平部时期建筑教育(1946.81947.8) 157
4.4.5 北京大学时期建筑教育(1947.81952.8) 158
4.5 北洋大学建筑工程系 160
4.5.1 历史沿革 160
4.5.2 土木工学教育 162
4.5.3 建筑教育 164
4.6 唐山工学院建筑工程系 167
4.6.1 历史沿革 167
4.6.2 土木工学教育 169
4.6.3 建筑教育 171
4.7 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 176
4.7.1 历史沿革 176
4.7.2 土木工学教育 177
4.7.3 建筑教育 181
4.8 小结 187
第5章 苏联的影响与学院派教育模式的确立(195220世纪50年代末) 188
5.1 苏联建筑教育模式的引入及其影响 188
5.1.1 苏联建筑教育模式 189
5.1.2 中国建筑院校受到的影响 192
5.2 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 196
5.3 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 197
5.4 小结 203
第6章 反思与启示 204
6.1 对京津冀地区近代建筑教育的反思 204
6.2 对我国未来建筑教育的启示 207
参考文献 211
附 录 216
|
內容試閱:
|
序言传统建筑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将建筑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迄今不过百余年。随着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中国建筑也从传统营建体系向现代建筑工业体系转变,建筑学的职业内涵、执业制度、技术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也经历了学科的再编和近代化转型。近代建筑教育是培养建筑人才的重要途径,是近代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清末以来,在西方国家和近邻日本的影响下,近代中国建筑经历了学科的再构成,近代建筑教育也由传统的师徒传授制向现代的院校教育体系转化,在此过程中,土木工学对建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拓展学术研究视野,跳出单纯的建筑教育研究的窠臼,以更开放的视角对近代中国建筑教育进行研究势在必行。本书通过对近代中国土木工学学科的再构成与土木工学教育发展的分析,论证了土木工学教育对癸卯学制创立和近代院校制度诞生所起的作用,明确了土木工学教育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中的地位。然后,从土木工学对建筑学影响的角度出发,结合近代西方国家和日本建筑教育模式的影响考察近代中国建筑教育,通过在观念、技术、制度、教育、专业组织等层面的分析,论证了我国近代建筑教育的起源与土木工学教育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最后,分析了注重技术和工程、以培养职业建筑师为目标的建筑教育模式的优缺点,揭示了这种教育模式背后蕴含的历史合理性,并以此为据,对我国当代学院派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性思维缺失进行分析,提出了当代建筑教育发展应当在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中回归建筑的本质。本书以原始史料的收集整理为基础,从土木工学与建筑学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采用以史为纲,论从史出的史论结合方法,考察京津冀地区近代建筑教育的实践历程,梳理注重技术和工程的建筑教育模式形成的脉络,发掘历史现象背后的丰富内涵,总结对当代建筑教育的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