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編輯推薦: |
从晚清重臣张树声,到乐益女中校主张冀牖,再到创办了家庭杂志《水》的张家姐弟;从历史重地淝水,到江南九如巷中的那口老井张家的文化说到底就是水的文化,那一脉流动百年的,不是别的,就是斯文。
《流动的斯文》一书,是作者王道翻阅众多资料,奔访经年,辗转数地而写就。他以口述人为基点,以人物变迁为经纬,以坚持和冲突、秉性为戏剧点,配以丰富的图片,再现了合肥张家百年来的历史变迁,百年斯文存续脉络及世家之和韵流风,读之一一浮现。
此次修订再版,主要是在保留核心内容和主要图片的基础上,对内容加以精简,将上下册合二为一,希望喜欢它的读者能携带更方便,阅读更轻松。
张家的和字辈,尤其见证了时代的巨变和中国传统仕宦阶级进入现代的沧桑历史。张家四兰,在中国近代史上知名度仅次于宋家三姐妹,被称为*后的大家闺秀。大姐张元和,精昆曲,嫁给名噪一时的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张允和,擅诗书格律,与语言学家周有光举案齐眉;三姐张兆和与沈从文的一段情缘被传为佳话,后自己成为名编辑;四妹张充和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通音律,最终携手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六兄弟中,老大张宗和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任教西南联大,是著名的昆
|
關於作者: |
王道,青年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合肥张家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先后编著出版《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似水华年〈水〉与一个家族的精神传奇》《一曲微茫:充和宗和谈艺录》《一生充和》《友朋从文》《笙歌扶梦》等作品。
|
目錄:
|
修订版序
第一章 淮军将领张家崛起
陆英是谁?
秀才张荫谷
长子张树声
李鸿章组军
张家与苏州的交锋
张树珊之死
还原文士本色
权力巅峰与政绩
未完的先声
第二章 短暂的张华奎
清流狂潮
出色的教案
憔悴的外交
第三章 我们的大大
从扬州冬荣园到合肥龙门巷
寿宁弄的快乐时光
完美的母亲
第四章 一个父亲的传奇
贵公子全家出走
乐益女中
私立学校与党派
至情至性,诗样人生
继室韦均一
温暖的父亲
乐益女中纪念册及其他
第五章 张元和:爱在昆曲浪漫时
天生宠女
一介之玉名动上海滩
情定并蒂莲
从上海到台湾
第六章 张允和:风月消磨,春去春来
出生
闹学
女人
难途
昆曲
张允和的新锐思想
第七章 张兆和:三三与二哥
月光泻满了一房
九如巷的汽水与甜酒
新婚生活
两地书
慈让与谦卑
缓缓同行献在兆和三姐遗像前
第八章张 充和:自有笙歌扶梦归
合肥祖母
古色古香
回家偶记
从乐益到北大
笙歌扶梦
诗情书意走天涯
珍重今生未了缘
寻常家事《仕女图》
归去,归来
第九章 张宗和:《秋灯忆语》悲欢家事
乱世姻缘
苦旅新生
老圩劫难
三十年来是书生
深深的怀念节选
第十章 张寅和:低调的诗人
张寅和女儿致张允和的一封信(摘选)
第十一章 张定和:音乐奇才
细作的张三
疯狂的音乐人生
最是一曲动人
第十二章 张宇和:走进大自然
朴实的性格
卓著的事业
第十三章 张寰和:最后的守井人
调皮的张家小五
沈从文的小五哥
摄影先锋
乱世婚礼与盛族联姻
低调的校长
第十四章 张宁和:中国交响乐第一指挥
作者手记 寻找一个家族的斯文
九如巷上课记
北京朝拜
合肥下乡
姑苏寻旧
张家的高干干
源远流长
|
內容試閱:
|
【修订版自序】
不知不觉,《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一书已经出版六年了。这六年间,人和事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张家十姐弟中后一位姐姐张充和女士与后一位弟弟张寰和先生已经去世,张家二女婿周有光先生也去世了。合肥市肥西县张树声故居正在进行保护性维修;苏州九如巷张家旧宅也正在进行翻新,并将和乐益女中旧址一起被规划为红色基地;而周有光故居和周有光图书馆也陆续在常州青果巷揭幕并开放。这一切如同张家的文化核心“;水”;一样,逝者如斯,没有什么是不变的。
原本以为,张家文化也会如历史烟云一样,渐渐消逝在时间的碎片里。但没想到的是,借助现代媒体的传播,张家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延续了下来,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张家长子张宗和的日记已经出版到第二卷了,第三卷和第四卷也即将出版。张充和亲笔题写书名的《笙歌扶梦》也出版了。张家小的弟弟张宁和,他的儿子以兰和妻子从比利时赶到苏州寻根,和家人团聚时,没有任何疏远感,真是天生一家人。在北京的沈龙朱、沈红听说有亲人回来了,也是积极联络接待。张家的文化纽带并没有因为家庭杂志《水》的停刊而断裂,大家你来我往,相互关照,以无形的网络彼此联结着。
在这期间,在沈家人的帮助下(尤其是龙朱先生慷慨提供了精彩手绘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友朋从文》一书。应该说,这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张家文化的外延和大脉络。相信随着新的张家文献不断被发现,有关张家的新著也会不断问世。据我所知,乡贤陈满意兄正在创作有关张树声的传记,想必届时会有张家新的面孔和史料呈现,期待此书早日出版。
此次《流动的斯文》修订再版,主要是在保留核心内容和主要图片的基础上,对内容加以精简,将上下册合二为一,希望喜欢它的读者能携带更方便,阅读更轻松。从关注张家文化至今,不觉已十余年,有些行为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譬如,市场上新出现有关张家的史料,我总会不自觉地关注或收藏,朋友们知道后也会很热心地转告我。有一次,我有幸购得意大利汉学家奥斯基的诗集《练习曲》,该书有张充和的题签和亲笔修改的痕迹,期待有机会能进一步呈现给同好。还有,我收藏了一幅张充和于1961年在美国画的山水图,画角落款“;试新纸”;,可见张充和对绘画选纸非常讲究。这幅画明显带有明四家的风格,山水淡雅,人物闲逸,构图脱俗,从中亦可见张充和在绘画时的心境。据我所知,此时的张充和正处于经济窘迫时期,甚至有过“;鬻画”;记录。她对绘画要求很严,凡是认为画得不好的,就会随手扔掉。而张充和的先生傅汉思则不忍心,每每从垃圾桶里捡回来,还称赞画得蛮好的。这种场面使我想到了姑苏城里的《浮生六记》,想到了阖闾城吴趋坊的“;举案齐眉”;典故。
如今,人们都在感叹世道剧变,然而总有些东西始终不变,甚至显得弥足珍贵。有一样就是人们的情感: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眷恋,对友情的珍视,对社会的关注,等等。总之,我们离不开情和爱,就如同离不开阳光和水。就让张家的文化继续如水潺潺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年张冀牖自改名字,不过是想开一扇小小的窗户迎接光明。乐益女中就是在这一朴素想法之下创立的。无论如何,张冀牖的朴素想法应该被记住,乐益女中的历史更应该被铭记。
王道
庚子年立冬后二日于荆芥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