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班级管理*初就是为了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学习活动,随着教育的发展,班级管理在培养学生的个体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发挥更多教育价值。在教育实践中,需要面对具体的学生的具体行为,由此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开展人际交往和课程学习。一方面,为了主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会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将学生的具体行为作为切入点,如按时提交作业、与同学的合理交流、上课认真听讲、参与班级活动时主动贡献智慧;另一方面,学生的一些偶发行为问题会让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之中,直到消除不够好的行为,让班级或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恢复常态。
此时,见证一位教师专业实力的关键就是:能否透过点状的具体行为,看到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发展生态?有的教师的视野长期局限于点状行为,或者是促使学生习得更好的行为,或者是尽快消除不良行为,却没有看到这些点状行为其实是透视学生人格系统及其成长生态的全息点,于是他们疲惫地忙于有的放矢地规范学生行为或者针锋相对地与不良行为斗争;有的教师的视野有所拓展,能够看到一个点状行为与其他时间、其他人的行为之间的联系,于是可以采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由此及彼地设计教育活动或借力打力地开发更多资源来改变学生行
|
內容簡介: |
《班级管理(第二版)》为基于标准的教师教育新教材中的一种,供高等院校师范类专业使用。本教材本书展现新的班级教育思想和方法,从现实角度区分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营造学习氛围、形成班级合力、学会自主活动、提升精神品质),探讨追求*境界的三条依据,介绍由五项策略、三条措施和各种技法组成的系统方法,阐述班级发展三个阶段及相应的班级管理思路。本书提出建立新型班级民主集体的班级管理理念,确立班级管理的专业地位,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
關於作者: |
李伟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教授,曾任系主任。自1985年开始在基础教育从教十余年。已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6部。在持续的工作、学习和研究中,聚焦以学校为单位的教育系统变革,并从三个层面展开了持续的探索:班级建设,学校变革,区域教育治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