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电力机车控制体系完整、内容全面、图文结合,涵盖目前主流车型的控制系统知识介绍。
|
內容簡介: |
内 容 简 介
本书针对我国现阶段电力机车控制技术发展、变化的特点,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行编写。本书共八章,分别为电力机车控制概述,电力机车工作原理,直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调速,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调速,电力机车电气制动,SS4改型电力机车电气线路,HXD3型电力机车电气线路,电力机车高、低压试验。本书图文并茂,系统全面,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铁道机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錄:
|
目录 第一章 电力机车控制概述1 第一节 电力机车的特点及分类1 第二节 电力机车的发展历程5 复习思考题10 第二章 电力机车工作原理11 第一节 直直型电力机车工作原理11 第二节 交直型电力机车工作原理13 第三节 交直交型电力机车工作原理17 复习思考题20 第三章 直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调速21 第一节 直流传动电力机车调速方式21 第二节 交直型电力机车励磁调节22 第三节 交直型电力机车相控调压26 第四节 提高交直型电力机车功率因数的方法30 第五节 交直型电力机车的起动及控制方式33 复习思考题38 第四章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调速39 第一节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调速方式39 第二节 交直交变压变频装置的组成及结构形式40 第三节 四象限脉冲整流器43 第四节 电压型牵引逆变器48 第五节 交直交型电力机车调速控制55 复习思考题59 第五章 电力机车电气制动60 第一节 概述60 第二节 交直型电力机车电阻制动61 第三节 交直型电力机车再生制动66 第四节 交直交型电力机车再生制动70 复习思考题71 第六章 SS4改型电力机车电气线路73 第一节 SS4改型电力机车主要特点及技术参数73 第二节 SS4改型电力机车主电路75 第三节 SS4改型电力机车辅助电路83 第四节 SS4改型电力机车控制电路91 复习思考题124 第七章 HXD3型电力机车电气线路126 第一节 HXD3型电力机车主要特点及技术参数126 第二节 HXD3型电力机车主电路128 第三节 HXD3型电力机车辅助电路137 第四节 HXD3型电力机车微机网络控制系统144 复习思考题172 第八章电力机车高、低压试验174 第一节 概述174 第二节 SS4改型电力机车高、低压试验175 第三节 HXD3型电力机车高、低压试验182 第四节 电力机车常见故障判断与处理187 复习思考题191 参考文献192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为适应铁路牵引动力高速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现阶段电力机车控制技术发展和变化的特点,我们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编写了本书。
电力机车控制是铁道机车专业的核心课程。本书以电力机车控制技术为重点,主要介绍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调速技术、电气制动原理,并结合我国目前铁路牵引动力的实际,选择交直传动的货运主型机车SS4 改型电力机车和HXD3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主电路、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为主线进行电路分析。
本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机车电机与电器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电力机车工作原理、调速技术,并能够分析机车主电路、辅助电路、控制电路;能够操作、维护和检修机车电气线路,具备从事机车运用与检修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并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在内容的编排上,注重实用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组织上,力争准确、精练、通俗易懂。本书从传统SS4改型电力机车控制技术入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掌握和分析和谐系列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电气线路,是一本既适合理论教学,又贴近生产实际的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了许多相关书籍,搜集了大量现场资料,经过细致的整理、总结过程,最终定稿。本书由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李作奇担任主编,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顾建凯、王啸东担任副主编。本书具体编写分工如下:李作奇编写第三章至第七章,顾建凯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王啸东编写第八章。
本书虽经多次讨论、修改,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