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NT$
6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NT$
3460.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編輯推薦: |
了解拉美文学爆炸的经典作品
文学爆炸主将之一何塞多诺索的亲身经历
描绘一批才华横溢的作家、出版人、艺术家的生动肖像
记录一个欣喜与苦恼、理想与现实交织的文学时代
|
內容簡介: |
《文学爆炸亲历记》出版于1972年。何塞多诺索以过来人的身份,记述了拉美文学爆炸这一极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学现象的背景、起因、特点、发展等方面,同时融入了作家独到的见解与思考。此外,本集中还收录了作家对这个文学现象更加成熟的回顾文字《十年之后》,以及作家夫人以见证人身份写下的《文学爆炸的家长里短》。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何塞多诺索(19241996),智利作家、拉美文学爆炸主将之一。生于智利圣地亚哥,先后在智利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英语文学。主要作品有《加冕礼》《污秽的夜鸟》和《别墅》等。曾获西班牙阿方索十世勋章、智利国家文学奖等荣誉。
译者简介:
段若川(19412003),湖南长沙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同年留校任教。著有《米斯特拉尔高山的女儿》《安第斯山上的神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等,译有《加冕礼》《别墅》《恰似水于巧克力》等。
|
目錄:
|
译者序 何塞多诺索与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文学爆炸亲历记
十年之后
文学爆炸的家长里短玛丽亚比拉尔塞拉诺
前言译者序何塞多诺索与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众所周知,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拉丁美洲出现过震动世界文坛的文学爆炸运动,历时十来年之久。其中的主将有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卡洛斯富恩特斯、胡利奥科塔萨尔、埃内斯托萨瓦托、何塞多诺索等人。他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之间有深厚的友谊,互相关心着对方的创作,对同行的作品发表很中肯的评论,因为他们这些人不但是记者、作家,而且还是文学教授和评论家,所以,这些行家里手的文学评论很有价值。感谢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的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把翻译何塞多诺索论文学创作的这部集子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去年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讲学期间,林一安同志又反复叮嘱了几次,使我能抓紧时间在彼完成了主要部分的翻译,回国后在林一安和许铎同志的热情鼓舞下,我译完了本书其他部分。译者序 何塞多诺索与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众所周知,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拉丁美洲出现过震动世界文坛的文学爆炸运动,历时十来年之久。其中的主将有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卡洛斯富恩特斯、胡利奥科塔萨尔、埃内斯托萨瓦托、何塞多诺索等人。他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之间有深厚的友谊,互相关心着对方的创作,对同行的作品发表很中肯的评论,因为他们这些人不但是记者、作家,而且还是文学教授和评论家,所以,这些行家里手的文学评论很有价值。感谢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的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把翻译何塞多诺索论文学创作的这部集子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去年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讲学期间,林一安同志又反复叮嘱了几次,使我能抓紧时间在彼完成了主要部分的翻译,回国后在林一安和许铎同志的热情鼓舞下,我译完了本书其他部分。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称。从1979年起我们的文学研究会成立以来直至如今的十余年间是西葡语界翻译拉美新小说的大好时机,一大批作品已经翻译出版。但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运动起于何时?终于何日?它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它的源头在哪里?哪些作家属于或者不属于这一文学爆炸的范畴?由于文学爆炸令人瞩目的成功和节日效应,作家们都一窝蜂地争相挤上这辆华丽的彩车,出版商们也许出于商业目的,虚张声势,有意地把文学爆炸产生之时提前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简直想把此后二十年间出现的一切拉美小说统统囊括进来。对这一系列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少年来是拉美文学界说不清的问题。
作为过来人,何塞多诺索于1972年,即他认为的文学爆炸的源头之一1962年智利康塞普西翁世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召开十周年之际,写了一部《文学爆炸亲历记》。又过了十年,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轰动一时的文学爆炸已经成为过去,何塞多诺索写了《十年之后》作为《文学爆炸亲历记》的附录。由于时间的间隔,再回顾那一段历史,许多事情的轮廓更清楚了。此外,何塞多诺索的夫人玛丽亚比拉尔塞拉诺,几十年如一日与丈夫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她也是文学爆炸的见证人。她写的《文学爆炸的家长里短》成为《文学爆炸亲历记》的生动补充和极好的注脚。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生动地描绘了包括她丈夫在内的几位文学爆炸的巨匠在草创时期含辛茹苦、四处漂流的情景,以无限的深情记述了几位拉美作家之间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真诚友谊。
《文学爆炸亲历记》(Historia personal del Boom)是一个古怪而又不好翻译的书名,但这并不是何塞多诺索的杜撰,而是他受到智利文学评论家阿洛内的启发。阿洛内,原名为埃尔南迪亚斯阿列塔,是他头一个支持了何塞多诺索的第一部作品短篇小说集《消夏》,使他能跻身智利文坛。阿洛内曾写过一本《智利文学亲历记》,多诺索认为他发明的这种亲历记对他很适用,于是就把这个题目移植到自己的这本书上当标题。
可以说《文学爆炸亲历记》是一部记载文学爆炸的随笔、回忆录或文学评论,但又区别于上述各种体裁。总之,作者站在个人的角度回顾了1962年康塞普西翁世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以来十年间文学爆炸的酝酿、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记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拉丁美洲作家、电影家、艺术家的人生足迹,他们的理想和奋斗、成功和失败、欣喜和苦恼用不同的笔调为文学爆炸的主将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科塔萨尔、富恩特斯等人描绘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肖像。
在文学爆炸最兴旺的时刻,许多人削尖了脑袋要挤进这光荣的队伍,多诺索曾嘲笑过一位住在巴黎的巴拉圭作家。当后者获得一次美洲之家发的奖时,欣喜若狂,正式宣布:有了这一本书,我现在已经跻身文学爆炸了。多诺索说:真是个傻瓜太天真了
别的文学流派,比如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都有其纲领和宣言,有核心人物,有较固定的活动舞台和刊物,而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却没有这一切,所以,哪些作家属于文学爆炸,从来就没有过什么一致结论。由于文学爆炸历时较长,包括地域很广,作家风格各异,实在难以概括分类。据多诺索看,专门写印第安题材的何塞玛利亚阿格达斯似乎与文学爆炸风马牛不相及;胡安鲁尔福的《烈火中的平原》和《佩德罗巴拉莫》分别发表在1953年和1955年,以后他就没再写过什么新东西;博尔赫斯也有近二十年没写过什么小说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显然对文学爆炸有成见,他说拉美新小说家们纯粹是广告的产物,而何塞多诺索则反唇相讥,说他感到时间的苔藓开始掩盖他那有血有肉有骨头的华丽辞藻。据多诺索看,文学爆炸小说家们所追求的就是要摆脱地区性的禁锢,用国际化的语言向全西班牙语美洲乃至全世界讲话,像何塞玛利亚阿格达斯那样的作家似乎不宜算在文学爆炸的范围之内。然而,乘着文学爆炸走红之机,有人把他们全包括进来。而确凿的事实是,他们的作品也乘着文学爆炸的风帆,一版再版,为文学爆炸壮大声势。
至于何塞多诺索本人是否属于文学爆炸?以他的代表作《污秽的夜鸟》的巨大成功而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却保持冷静的态度。虽然他完全有资格进入文学爆炸代表作家的行列,但是,在《文学爆炸亲历记》中,他却有意地将自己放在外边,他说:虽然我认为,文学爆炸的历史就是我的自传,可是,不要把这事看得过分要紧旁观者清,这样,他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和判断。十年过去了,文学爆炸已经成为历史,1982年,多诺索在《十年之后》中已不必谦虚地断言:真正的文学爆炸只有四把固定的交椅,属于胡利奥科塔萨尔、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和卡洛斯富恩特斯。还有一把不固定的椅子,有时是埃内斯托萨瓦托坐,有时是笔者我本人坐。
|
內容試閱:
|
译者序 何塞多诺索与拉丁美洲文学爆炸
众所周知,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拉丁美洲出现过震动世界文坛的文学爆炸运动,历时十来年之久。其中的主将有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卡洛斯富恩特斯、胡利奥科塔萨尔、埃内斯托萨瓦托、何塞多诺索等人。他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之间有深厚的友谊,互相关心着对方的创作,对同行的作品发表很中肯的评论,因为他们这些人不但是记者、作家,而且还是文学教授和评论家,所以,这些行家里手的文学评论很有价值。感谢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的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把翻译何塞多诺索论文学创作的这部集子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去年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讲学期间,林一安同志又反复叮嘱了几次,使我能抓紧时间在彼完成了主要部分的翻译,回国后在林一安和许铎同志的热情鼓舞下,我译完了本书其他部分。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称。从1979年起我们的文学研究会成立以来直至如今的十余年间是西葡语界翻译拉美新小说的大好时机,一大批作品已经翻译出版。但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运动起于何时?终于何日?它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它的源头在哪里?哪些作家属于或者不属于这一文学爆炸的范畴?由于文学爆炸令人瞩目的成功和节日效应,作家们都一窝蜂地争相挤上这辆华丽的彩车,出版商们也许出于商业目的,虚张声势,有意地把文学爆炸产生之时提前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简直想把此后二十年间出现的一切拉美小说统统囊括进来。对这一系列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少年来是拉美文学界说不清的问题。
作为过来人,何塞多诺索于1972年,即他认为的文学爆炸的源头之一1962年智利康塞普西翁世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召开十周年之际,写了一部《文学爆炸亲历记》。又过了十年,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轰动一时的文学爆炸已经成为过去,何塞多诺索写了《十年之后》作为《文学爆炸亲历记》的附录。由于时间的间隔,再回顾那一段历史,许多事情的轮廓更清楚了。此外,何塞多诺索的夫人玛丽亚比拉尔塞拉诺,几十年如一日与丈夫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她也是文学爆炸的见证人。她写的《文学爆炸的家长里短》成为《文学爆炸亲历记》的生动补充和极好的注脚。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生动地描绘了包括她丈夫在内的几位文学爆炸的巨匠在草创时期含辛茹苦、四处漂流的情景,以无限的深情记述了几位拉美作家之间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真诚友谊。
《文学爆炸亲历记》(Historia personal del Boom)是一个古怪而又不好翻译的书名,但这并不是何塞多诺索的杜撰,而是他受到智利文学评论家阿洛内的启发。阿洛内,原名为埃尔南迪亚斯阿列塔,是他头一个支持了何塞多诺索的第一部作品短篇小说集《消夏》,使他能跻身智利文坛。阿洛内曾写过一本《智利文学亲历记》,多诺索认为他发明的这种亲历记对他很适用,于是就把这个题目移植到自己的这本书上当标题。
可以说《文学爆炸亲历记》是一部记载文学爆炸的随笔、回忆录或文学评论,但又区别于上述各种体裁。总之,作者站在个人的角度回顾了1962年康塞普西翁世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以来十年间文学爆炸的酝酿、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记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拉丁美洲作家、电影家、艺术家的人生足迹,他们的理想和奋斗、成功和失败、欣喜和苦恼用不同的笔调为文学爆炸的主将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科塔萨尔、富恩特斯等人描绘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肖像。
在文学爆炸最兴旺的时刻,许多人削尖了脑袋要挤进这光荣的队伍,多诺索曾嘲笑过一位住在巴黎的巴拉圭作家。当后者获得一次美洲之家发的奖时,欣喜若狂,正式宣布:有了这一本书,我现在已经跻身文学爆炸了。多诺索说:真是个傻瓜太天真了
别的文学流派,比如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都有其纲领和宣言,有核心人物,有较固定的活动舞台和刊物,而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却没有这一切,所以,哪些作家属于文学爆炸,从来就没有过什么一致结论。由于文学爆炸历时较长,包括地域很广,作家风格各异,实在难以概括分类。据多诺索看,专门写印第安题材的何塞玛利亚阿格达斯似乎与文学爆炸风马牛不相及;胡安鲁尔福的《烈火中的平原》和《佩德罗巴拉莫》分别发表在1953年和1955年,以后他就没再写过什么新东西;博尔赫斯也有近二十年没写过什么小说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显然对文学爆炸有成见,他说拉美新小说家们纯粹是广告的产物,而何塞多诺索则反唇相讥,说他感到时间的苔藓开始掩盖他那有血有肉有骨头的华丽辞藻。据多诺索看,文学爆炸小说家们所追求的就是要摆脱地区性的禁锢,用国际化的语言向全西班牙语美洲乃至全世界讲话,像何塞玛利亚阿格达斯那样的作家似乎不宜算在文学爆炸的范围之内。然而,乘着文学爆炸走红之机,有人把他们全包括进来。而确凿的事实是,他们的作品也乘着文学爆炸的风帆,一版再版,为文学爆炸壮大声势。
至于何塞多诺索本人是否属于文学爆炸?以他的代表作《污秽的夜鸟》的巨大成功而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却保持冷静的态度。虽然他完全有资格进入文学爆炸代表作家的行列,但是,在《文学爆炸亲历记》中,他却有意地将自己放在外边,他说:虽然我认为,文学爆炸的历史就是我的自传,可是,不要把这事看得过分要紧旁观者清,这样,他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和判断。十年过去了,文学爆炸已经成为历史,1982年,多诺索在《十年之后》中已不必谦虚地断言:真正的文学爆炸只有四把固定的交椅,属于胡利奥科塔萨尔、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和卡洛斯富恩特斯。还有一把不固定的椅子,有时是埃内斯托萨瓦托坐,有时是笔者我本人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