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通过对一个个汉字、词语的考辨、溯源,充分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信息,可谓是:一字一词,蕴藏大千世界;原始要终,探寻文化密码。这本书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书中通过对大家熟识的汉字、词语、俗语和成语的解读,带领大家探究隐含其中的知识密码。二是学术性。知识必须升华到学术层面上才能说不仅弄懂了而且弄通了。这本书的学术性是融化于知识性与趣味性之中,既有扎实的史料依据又有完备的逻辑说服力,可靠可信且可用。三是有趣味。作者将一些俗语、典故背后的文化娓娓道来,寓知识和学术于趣味之中,易懂易记。四是有文化内涵。本书对文字、汉字、成语、俗语的阐释、解析,都归结到中华文化的母题上,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这本书中陈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带领大家近距离感受汉字中的智慧,领略汉语的文化魅力。
|
內容簡介: |
本书稿作为2018年版《汉字里的中国》的蕞新增订版,大体内容文字并未改动。原版有三大板块,四个部分:汉字篇、词语篇(上)、词语篇(下)、熟语篇。本次增订,作者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章:称谓篇,同时又补充了初版没有的文章和遗漏的文字,并对初版作了一些润色改善。
书稿收录的文章都曾在《咬文嚼字》等刊物上发表过,内容相对成熟,考证严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
關於作者: |
陈璧耀,资深语文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专注于古代文化和汉字研究,著有《古代文化常识百话》《唐诗名句品读》《国学概说》《文史百谭》等。主编《成语小词典》《新编成语大词典》等。多年来陆续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咬文嚼字》《中文自修》发表文章百余篇。
|
目錄:
|
序一孙正荃 〇〇一
序二 自将磨洗认前朝王意如〇〇五
说汉 代前言陈璧耀〇一一
壹 汉字篇
青|春(附说蠢)〇一八
夏|厦〇二〇
秋|愁〇二二
冬|终〇二五
元|旦(附说天)〇二七
年|岁(附说祀、载)〇二九
兄|祝〇三一
弟|悌〇三三
男|女(附说奴)〇三五
它|也(附说蛇、匜)〇三七
家|牢〇三九
门|户〇四二
出|各(附说重)〇四五
后|後(附说毓、育)〇四八
去|法〇五一
直|德〇五三
册|典(附说删)〇五六
祭|登〇五九
哭|笑〇六二
市|巿〇六四
贰 词语篇(上)
钱,为何叫钱〇六八
角,辅币称角的由来〇七一
分,辅币称分的由来〇七五
省,元代行省的简称〇七八
县,由悬之而定制〇八二
市,由集市义演变而来〇八六
镇,最初乃军事要冲〇九二
乡,原是基层最高一级组织〇九六
里,衍生于井田制一〇〇
村,古之鄙野也一〇三
州,源于托古改制的九州一〇七
军,始见《周礼》一一一
师,常用于统称军队一一五
营,也用于统称军队一一九
班,初义与玉有关一二三
猴,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一二七
家,从游牧走向畜养定居一三〇
虎,寅年的属相一三四
蛇,民间俗称小龙一三九
梦,寐中所见之事与形一四四
黄,颜色的象征意义一四七
霾,天地四方昏濛若下尘一五二
哥,初义是歌一五六
姐,初义为母一六〇
茶,其始字为荼一六三
椅,源自胡床一六七
桌,原是卓之俗字一七二
月,月部字谈趣一七六
|
內容試閱:
|
序一
孙正荃
多年前,陈璧耀教授有关汉语常识和传统文化的单篇文章在刊物连续发表且广受欢迎时,我就建议该汇总出本书。他说,那就请你作序。我随口应了。前不久,好事成真,他找上门来,我不好推辞了。他说由我来写最是合适,我想此话无非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已有三十多年,先同事,后朋友,退休了,非但未曾疏离反而更加亲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关系,如今或已不多,于是倍觉温馨愈感珍惜。让我作序还有一个缘由或许是,我乃这些文章的第一读者,每有新作即复印送我,我又转寄远在边陲的一位老工人,他也极为喜爱,还写来心得笔记,我们都可谓是他最忠诚的读者。
璧耀这些年把研究方向集中在汉字和中华文化方面,说成果累累决无夸饰,光编写的辞典就有三部,从几十万字的小词典到二百多万字的《新编成语大词典》,他那个细心认真的劲儿,当代恐已是少见。哪怕一个标点有误,他也如骨鲠在喉,绝不放过。碰到没有把握的词或字,总是穷尽心力寻找各种释义,追根溯源,反复比较,去讹存真,优中选佳,直到满意为止。
他在这个基础上,适应读者需要,顺利转向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各种层次的读物随之陆续推出,更是大受欢迎。他这些著作,既有相当的学术深度和知识密度,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我当时就说,那些专家不屑于写这样的书,没有一定学养和根柢的年轻人往往又难以入得去出得来,你是承上启下,于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传承民族文化精神都极有意义。十多年间,他孜孜不倦焚膏继晷,点点滴滴,默默无闻,不计报酬,润物细无声地传道解惑,这种锲而不舍埋头实干不求功利的精神非常值得尊敬,也理所当然有了丰硕的收获。
即将付梓的这本《汉字里的中国》就是其中一枚硕果。粗粗浏览,觉得它有如下几个特征:有知识,有学术,有趣味,有文化。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文章,一篇一二千字,说的都是大家认识的汉字、词语、俗语和成语,可其中隐含多少知识密码,你只要翻开,那些密码便如春风一般迎面扑来,让你神清气爽,醍醐灌顶,脑洞大开。举个最简单的词语:房东。房子的主人,谁不懂呀?可你知道为什么叫房东不叫房西呢?这里面就有讲究了。又比如,猴年马月这个成语,意思大家都懂也会用,你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吗,大多数人恐未必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有知识,读了长见识,此为第一个好处。
再说有学术,说的是知识的深度。一本书传道授业解惑,归结一点就是拓宽知识面,可知识必须升华到学术层面,才能说不仅弄懂而且弄通了。这既需要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又需要独立的创造性思考。举个例子,雾霾这个热词已经家喻户晓,远古时代就有雾霾吗?就称雾霾吗?甲骨文里怎么说的?《诗经》里、历代文献里,又是怎样记载的?霾字与狸字相关,那两个字在读音和词义上是如何一步步转化的?如此旁征博引,若不是满腹诗书焉能达到如此圆通而缜密的境界。
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本书的学术性是融化于知识性与趣味性之中,恰如水中盐花中蜜,无痕有味。释义经得起典籍考察,典故经得起史书翻检,讲解更是有理有据,既有扎实的史料依据又有完备的逻辑说服力,可靠可信且可用。
第三讲有趣味。看看那些小题便让你爱不释手:《调戏为何说是吃豆腐?》《工资为何又叫薪水》《革命原是王者易姓》《鸠占鹊巢原是借喻新娘婚嫁》。这些文章的趣味乃为雅趣。文章虽都不长,却能如洋葱剥皮、蚕茧抽丝一般,层层推进,引人入胜。比如《何为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俗语常用常说,但上门何以叫登三宝殿?一提三宝:佛、法、僧,已然入味,再讲何以称三宝为殿呢?这又与建筑有关了。如此娓娓道来,寓知识和学术于趣味之中,深入浅出,一般文化水平便可以吸收消化,而且易懂易记,过目再不忘。
最后特别需要讲的是第四点:有文化。何谓文化?权威的解释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总和。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全人类智慧的结晶,狭义文化则专指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模式,其中最具实质性价值的便是语言和文字,它是文化在思维上心理上乃至精神上的鲜明表现。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它在语言文字上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是相互联系的,古人那些充满哲理的形而上的词语,比如道法气味等,与汉字的特征乃至思维的特点一定是相关对应的,试想,哪个民族有如此丰富的语言模式和如此精美的书写方式?汉字形音义这种既相连又相异的特殊性,带来汉语言文字学习的困难,也造就了多门类艺术(如文学书法音乐舞蹈绘画)的精彩纷呈,更显出了文化上无比的博大精深。所以我认为,本书对文字语词的多种阐释,以及对成语、俗语的细致解析,都可以也应该归结到中华文化的母题上,它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之中。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屈指算来,璧耀兄退休后出版的书就已多达七八部,数百万言,仅赠我的高已盈尺,其治学态度治学精神可以想见,至于其中的酸甜真是只有自知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