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NT$
505.0
《
真需求
》
售價:NT$
505.0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NT$
230.0
《
如见你
》
售價:NT$
234.0
《
人格阴影 全新修订版,更正旧版多处问题。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力作
》
售價:NT$
305.0
《
560种野菜野果鉴别与食用手册
》
售價:NT$
305.0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部洞悉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286.0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
》
售價:NT$
505.0
|
內容簡介: |
随着万物互联趋势的不断深入,数据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网络带宽的增速。同时,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众多新型应用的出现,对延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将从数据源到云计算中心数据路径之间的任意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组成统一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使数据在源头附近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种模式不同于云计算要将所有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它绕过了网络带宽与延迟的瓶颈。在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合力推动下,边缘计算正在成为新兴万物互联应用的主流支撑平台。
本书分别从边缘计算的需求与意义、边缘计算基础、边缘智能、边缘计算典型应用、边缘计算系统平台、边缘计算的挑战、边缘计算资源调度、边缘计算系统实例以及边缘计算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多个方面对边缘计算进行了阐述。
本书非常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物联网、信息安全、电子机械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从事边缘计算的开发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随着万物互联趋势的不断深入,数据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网络带宽的增速。同时,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众多新型应用的出现,对延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将从数据源到云计算中心数据路径之间的任意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组成统一的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模式,使数据在源头附近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种模式不同于云计算要将所有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它绕过了网络带宽与延迟的瓶颈。在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合力推动下,边缘计算正在成为新兴万物互联应用的主流支撑平台。
本书分别从边缘计算的需求与意义、边缘计算基础、边缘智能、边缘计算典型应用、边缘计算系统平台、边缘计算的挑战、边缘计算资源调度、边缘计算系统实例以及边缘计算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多个方面对边缘计算进行了阐述。
本书非常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物联网、信息安全、电子机械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从事边缘计算的开发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
目錄:
|
第1章 边缘计算的需求与意义
1.1 什么是边缘计算
1.2 边缘计算的产生背景
1.3 边缘计算的发展历史
1.3.1 分布式数据库模型
1.3.2 对等网络模型
1.3.3 内容分发网络模型
1.3.4 移动边缘计算
1.3.5 雾计算
1.3.6 海云计算
1.3.7 物端计算
1.3.8 边缘计算的发展现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边缘计算基础
2.1 分布式计算
2.2 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
2.3 边缘计算的关键技术
2.3.1 计算迁移
2.3.2 5G通信技术
2.3.3 新型存储系统
2.3.4 轻量级函数库和内核
2.3.5 边缘计算编程模型
2.4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
2.4.1 云计算的概念
2.4.2 云计算特点
2.4.3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对比
2.5 边缘计算与大数据
2.6 边缘计算的优势与挑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边缘智能
3.1 边缘智能的定义
3.1.1 背景
3.1.2 定义
3.2 边缘智能的技术栈
3.2.1 边缘智能算法
3.2.2 边缘智能编程库
3.2.3 边缘智能数据处理平台
3.2.4 边缘智能操作系统
3.2.5 边缘智能芯片
3.2.6 边缘智能设备
3.3 边缘智能中的协同计算
3.3.1 边云协同
3.3.2 边边协同
3.3.3 边物协同
3.3.4 云边物协同
3.4 支撑边缘智能的计算框架
3.4.1 OpenEI:面向边缘智能的开放数据处理框架
3.4.2 NestDNN:动态分配多任务资源的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
3.4.3 AdaDeep:应用驱动的模型选择框架
3.4.4 DeepCham:自适应移动目标识别框架
3.4.5 DDNN:分布式神经网络框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边缘计算典型应用
4.1 智慧城市
4.2 智能制造
4.3 智能交通
4.4 智能家居
4.5 智能医疗
4.6 面向公共安全的边缘视频系统
4.7 基于边缘计算的灾难救援
4.8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
4.8.1 基于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的智慧油田系统解决方案
4.8.2 基于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电网输变配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4.8.3 基于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的石化智能化生产监控与优化解决方案
4.8.4 面向个性化定制的自适应可重构生产系统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边缘计算系统平台
5.1 面向智慧城市的边缘计算系统
5.1.1 面向智慧城市的边缘计算系统框架
5.1.2 智慧城市中边缘计算任务迁移及调度
5.2 面向智能汽车的边缘计算系统
5.2.1 为什么需要EdgeOSV
5.2.2 车载应用的划分
5.2.3 OpenVDAP
5.2.4 AC4AV
5.2.5 面向智能汽车的安全协同计算框架
5.3 面向智能家居的边缘计算系统
5.3.1 为什么需要EdgeOSH
5.3.2 EdgeOSH架构
5.3.3 EdgeOSH的功能性问题
5.3.4 面临的问题
5.4 面向个人计算的边缘计算系统
5.4.1 EdgeOSP整体架构
5.4.2 EdgeOSP的软件结构
5.4.3 EdgeOSP的典型应用实例
5.4.4 面临的问题
5.5 协同平台
5.5.1 协同平台背景模型
5.5.2 协同平台的典型应用举例
5.5.3 面临的问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边缘计算的挑战
6.1 可编程性
6.2 程序自动划分
6.3 命名规则
6.4 数据抽象
6.5 调度策略
6.6 服务管理
6.7 隐私保护及安全
6.8 优化指标
6.9 软硬件选型
6.10 理论基础
6.11 商业模式
6.12 和垂直行业紧密合作
6.13 边缘节点落地问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边缘计算资源调度
7.1 资源调度概述
7.1.1 背景
7.1.2 应用场景
7.1.3 架构
7.1.4 性能指标
7.2 资源调度的研究方向
7.2.1 卸载决策
7.2.2 资源分配
7.2.3 资源配置
7.3 资源调度的主要技术
7.3.1 集中式方法
7.3.2 分布式方法
7.4 边缘计算卸载模型 LabC
7.4.1 LabC 系统模型
7.4.2 LabC 应用案例分析
7.4.3 LabC 在车联网中的实例
7.5 基于区块链的边缘资源分配问题
7.5.1 基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的边缘资源分配问题
7.5.2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的边缘资源分配问题
7.6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VEC协作数据调度
7.6.1 系统模型
7.6.2 数据缓存的多队列模型
7.6.3 基于 MDP 的数据调度分析
7.6.4 基于 DQN 的数据协作调度方案
7.7 无服务器边缘计算中的有效资源配置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边缘计算系统实例
8.1 边缘计算系统概览
8.1.1 Cloudlet
8.1.2 PCloud
8.1.3 ParaDrop
8.1.4 Cachier与Precog
8.1.5 FocusStack
8.1.6 SpanEdge
8.1.7 AirBox
8.1.8 CloudPath
8.1.9 Firework
8.1.10 海云计算
8.1.11 边缘计算代表性商业系统
8.1.12 边缘计算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015年是提出边缘计算的天时之年。2004年底 ,IBM公司把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业务卖给联想公司时,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云计算时代开 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云计算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经 完全嵌入甚至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云 存储、云办公服务等。在云计算类公司的加持下,便携 式终端设备逐渐由普通设备转变成一种处理云服务业务 的高速缓存。成功的云计算公司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 云服务业务用户体验更好?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什 么?这时,边缘计算的提出非常自然地回答了他们的问 题,所以从 2015 年起,很多云计算公司开始关注并投 入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大力发展,是边缘计算产生 的地利因素,让人们开始对万物互联充满憧憬。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边缘设备产生的数据量 快速增加,带来了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需求,同时,智 能制造、无人驾驶等众多新型应用也对数据处理的实时 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云计算模型已经无法有效应对 ,因此,边缘作为提供这种计算和数据保护的最佳场所 ,应运而生。 除了传统的 IT 行业,边缘计算的兴起也给很多其 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电信行业,它可以在基站 和边缘服务器上提供增值服务,带来更大的利润。制造 业更是把边缘计算当作是产业升级的法宝,目前有 400 多家企业加入边缘计算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汽 车行业,以丰田公司为代表,最近也成立了汽车边缘计 算联盟,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边缘计算是下一代智能 驾驶的核心关键技术。此外在医疗、公共安全、电力、 娱乐、教育等领域也都看到了边缘计算带来的优势。 边缘计算在过去三年发展迅猛,在第一版基础上, 结合人工智能、车联网、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及其在边缘 计算平台上的应用和发展,本书编写团队集中力量编写 了本书第二版,希望能帮助有兴趣了解和研究边缘计算 的读者缩短学习的过程,共同推进该领域的更进一步发 展。 本书第二版共9章。第1章介绍边缘计算的概念、起 源及发展历史;第2章对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模型、 关键技术进行剖析,分析边缘计算与云计算、边缘计算 与大数据之间的关联,探讨边缘计算的优势与面临的挑 战;第3章介绍边缘智能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定义,梳理 边缘智能生态系统的技术栈;第4章给出基于边缘计算 模型的几种实际应用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展望边缘 计算在万物互联背景下的研究机遇和应用前景;第5章 从智慧城市、智能汽车、智能家居、个人计算服务、协 同平台等方面,介绍边缘计算的系统平台;第 6 章从 可编程性、程序自动划分、命名规则、数据抽象、服务 管理、数据隐私保护及安全、优化指标、理论基础以及 商业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探讨边缘计算的挑战性关键问 题;第7章从边缘计算资源调度的研究方向、主要方式 、卸载模型等介绍边缘环境下资源调度的关键特征;第 8章简述目前新兴的多个边缘计算系统实例,并重点介 绍Cloudlet、ParaDrop、Firework和HydraOne四个有 代表性的边缘计算系统;第9章从安全目标、安全威胁 与挑战、主要安全技术等方面探讨边缘计算的安全,并 从隐私保护、态势感知、设备更新、安全协议等角度, 分析边缘计算为物联网安全带来的新机遇。 本书非常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通信、物联网 、信息安全、电子机械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 作为从事边缘计算的开发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对于不同需求的读者,可以直奔感兴趣的内容而去。希 望了解边缘计算的概念、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读者,可以 重点阅读第1、2章;希望学习边缘计算技术原理的读者 ,可以将重点放在第2、3、4、6、7章;希望从事边缘 计算研发的同仁,可重点阅读第5、6、7、8章;关心边 缘计算安全和隐私问题的读者,可重点阅读第1、9章。 本书第一版和第二版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中美两国团 队的协同工作和辛勤付出。团队成员为本书的顺利完成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为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 原材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第一版团队成员包括:中 国团队成员李尤慧子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领 美博士(山东科技大学)、陈彦明博士(安徽大学)、 张庆阳博士研究生(安徽大学)、刘伟硕士研究生(安 徽大学)、梁旭硕士研究生(安徽大学)、徐殷硕士研 究生(安徽大学)、张星洲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计 算技术研究所)、赵梓铭硕士研究生(国防科技大学) 、郭烨婷硕士研究生(国防科技大学)、吴卫硕士研究 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白磊博士研究生(西安电子 科技大学);美国团队成员曹杰博士研究生(美国韦恩 州立大学)、张权博士研究生(美国韦恩州立大学)、 许蓝予博士研究生(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第二版中国 团队成员宋纯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彭晓晖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张星洲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王一帆博 士(中国科学院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