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 第4卷:控制和安全

書城自編碼: 360996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汽車/交通運輸
作者: [意]吉亚姆皮埃罗•,马斯蒂努[Giampiero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66937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3-01

頁數/字數: /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57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乾隆制造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編輯推薦:
本书是汇集汽车行业多位国际大牛如国内读者也比较熟悉的安部正人、Huei Peng、Gwanghun Gim等集体智慧的经典手册,由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组译,李杰教授领衔翻译,郭孔辉院士为手册作序。手册由国际大牛分章在自己的领域系统描述该方向的技术,是汽车行业技术人员案头必备图书。
?手册由来自23所大学与9家知名企业的50余位专家共同编写,汇集了汽车行业多位国际权威专家,如:安部正人、Huei Peng、Gwanghun Gim等,是凝聚集体智慧的经典手册。
?手册由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组译,李杰教授领衔翻译,郭孔辉院士为手册作序。
?手册以科学界与工业界的视角对知识结构进行了平衡,代表了目前车辆系统动力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手册对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与优化,车辆概念和空气动力学,充气轮胎和车轮-道路越野,车辆子系统建模,车辆动力学和主动安全,人机相互作用,智能车辆系统,以及车辆事故重建被动安全进行了全面描述。
?手册适合汽车工程师与汽车专业师生阅读使用,是汽车行业技术人员案头必备图书。
內容簡介:
本丛书对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与优化,车辆概念和空气动力学,充气轮胎和车轮-道路越野,车辆子系统建模,车辆动力学和主动安全,人机相互作用,智能车辆系统,以及车辆事故重建被动安全进行了全面描述。
本丛书由来自23所大学与9家知名企业的50余位专家共同编写,以科学界与工业界的视角对知识结构进行了平衡,代表了目前车辆系统动力学技术发展的水平,适合汽车工程师与汽车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目錄
推荐序言
译者的话
前言
撰写者
第30章车辆纵向和侧向动力学
基础1
301引言1
302车辆纵向行为1
3021应用和车辆模型特性1
3022车辆和传动系统模型2
3023行驶阻力7
3024车辆性能10
3025反应时间、制动过程和
停车18
3026状态空间描述、逆动力学和
纵向控制基础19
303车辆侧向行为21
3031车辆模型特点和应用21
3032线性两轮车辆模型22
3033两轮车辆非线性模型38
304子系统和车辆-挂车组合44
3041车轮制动至抱死44
3042车轮摆振46
3043车辆-挂车组合47
参考文献51
第31章详细的车辆动力学建模、
仿真与分析52
311引言52
3111基于模型的车辆动力学和
底盘开发52
3112车辆动力学和底盘仿真53
3113描述车辆运动的坐标系54
3114车轮运动55
312路面建模56
3121确定性路面不平度56
3122随机路面不平度57
3123侧向的路面特征58
3124路面高度轮廓建模60
3125两轮激励的综合分析60
313 轮胎模型61
3131应用范围和相关要求62
3132路面、轮胎和车辆接口62
3133轮胎模型参数化62
3134轮胎动力学和低速性能64
3135摩擦行为和建模65
3136轮胎舒适性行为和建模65
3137未来轮胎建模的挑战67
314轴与底盘部件68
3141底盘悬置和轴承69
3142弹性运动学调整71
315悬架系统73
3151钢板弹簧悬架和悬架
特性73
3152空气悬架和空气悬架
建模73
3153减振器和减振器建模74
3154可变减振器系统75
3155推拉限位器77
3156主动悬架系统77
316转向系统78
3161动力转向系统79
3162传输特性80
3163用于车辆动作分析的转向
模型81
3164用于轴动力学分析的详细的
转向系统模型82
3165主动转向系统83
参考文献85
第32章平顺性和接地性89
321舒适和安全准则89
3211操纵稳定性90
3212行驶平顺性91
3213行驶安全性96
322车辆随机激励建模97
3221随机过程的数学描述97
3222路面不平度模型106
3223车辆激励模型108
323随机车辆响应的计算110
3231数值仿真111
3232谱密度分析112
3233协方差分析115
参考文献120
第33章车辆水平运动的控制122
331汽车控制系统概述122
3311汽车的可控性122
3312轮胎的基本特性125
3313防抱死制动系统128
3314牵引力控制系统136
3315电子稳定控制141
332ESP的特殊功能173
3321越野车辆173
3322侧翻缓解175
3323拖车振动缓解175
3324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176
3325制动辅助177
333ESP安全概念179
3331安全系统的要求180
3332故障避免181
3333自检、自控和部件检测182
3334故障检测逻辑184
3335故障检测后的系统行为188
3336后备功能189
334部件189
3341传感器190
3342执行器193
3343电控单元196
335展望197
术语200
缩略语206
参考文献209
目录●●●●●●●●●●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第4卷:控制和安全第34章主动和半主动悬架控制213
341引言213
342性能指标215
3421平顺性215
3422动挠度设计约束217
3423轮胎变形约束218
3424综合性能指标218
343被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219
344外部因素:路面不平度描述220
345用于四分之一车辆模型的优化
悬架223
3451单自由度模型223
3452两自由度模型228
346半车模型的优化悬架240
347整车模型的优化悬架244
348相关问题247
3481半主动悬架247
3482状态估计和闭环系统
稳健性250
3483非线性悬架系统及控制250
3484实际考虑253
3485其他方面254
致谢255
本章附录:非线性次优化控制255
参考文献258
第35章集成控制265
351引言265
352车辆底盘控制266
353独立控制的特点267
354集成控制269
3541ABSTCS与转向控制的
集成269
3542前后转向控制的集成270
3543后轮转向与4WD前后力矩
分配的集成270
355转向控制与主动悬架RDC的
集成271
356转向控制与DYC的集成273
357轮胎力分配优化的集成控制277
358结论280
致谢281
参考文献281
第36章车辆舒适性283
361舒适性283
3611定义和理论283
3612舒适性方面284
3613人机工程学的规则和
规律284
362人体286
3621人体尺寸286
3622共振频率286
3623人体运动系统288
3624热平衡289
363舒适性评价290
3631主观评价290
3632试验方法290
3633CAE模型294
364结论296
致谢296
参考文献296
第37章汽车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的主客观评价298
371引言298
372主观评价299
3721直线性305
3722转向性307
3723可控性311
3724稳定性315
3725舒适性317
373主观试验317
3731直线行驶318
3732转向操作321
3733车道变换操作323
3734转弯操作326
3735平顺性操作334
374客观试验335
3741操稳性试验335
3742平顺性试验339
375车辆动力学变量345
3751车辆运动变量346
3752物理感知变量350
3753客观测试变量353
376车辆动力学分析354
3761表示355
3762分析359
3763结论370
致谢374
参考文献375
第38章汽车动力学应用中的
驾驶员模型377
381引言377
382聚焦于车辆的应用378
3821总论378
3822虚拟试验驾驶员模型380
383聚焦于驾驶员的应用396
3831理解驾驶员和(个人)
驾驶行为396
3832路径和速度规划,优化
驾驶员驾驶行为402
384聚焦于车辆、驾驶员组合的
应用405
3841与驾驶员有关的车辆
操纵动力学405
3842避免事故、主动安全与驾驶员
支持系统407
385聚焦于环境交通的应用409
386结论414
参考文献415
第39章车辆侧向自动控制424
391引言424
392车道保持424
3921背景和文献综述424
3922传感系统426
3923先进控制概念427
3924车道保持辅助428
3925车辆状态估计429
393精确的侧向操纵437
3931自动化公交汽车438
3932辅助停车和自动泊车439
394车道偏离预警和预防439
3941车道偏离时间计算440
3942轮胎侧偏刚度估计442
3943预警和控制算法442
395结论443
致谢444
参考文献444
第40章纵向控制447
401引言447
402纵向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447
403系统设计和评价的研究449
404自适应巡航控制453
4041采用CCC系统单元的自适应
巡航控制453
4042采用加速度控制的ACC457
4043应用于具有速度执行器的
ACC的统一方法459
4044具有加速度控制器和无可用加
速度传感器的ACC系统460
4045ACC相关设计总结461
4046ACC系统评价462
405驾驶员驾驶的纵向控制性能
仿真464
406前方碰撞预警468
407自动公路系统470
408基本概念的最后概述473
409先进主题474
4091有限条件下驾驶员闭环制动
性能474
4092驾驶员间隔时间控制
行为474
4093滑模控制475
4094进入弯道时驾驶员的纵向
控制行为475
4095非线性控制475
4096控制滞后和饱和475
4097控制延迟475
4098排和队列的稳定性475
4099用于纵向控制的人工智能
方法475
参考文献476
第41章道路事故分析和重建479
411引言479
4111事故分析:谁和为什么480
4112信息来源480
412事故场景481
413事故阶段的顺序481
4131碰撞前阶段482
4132碰撞阶段485
4133碰撞后阶段487
4134重建策略488
414事故分析模型489
4141车辆模型489
4142轮胎模型490
4143碰撞模型493
415事故分析的软件工具498
4151HVE和HVE-2D498
4152PC Crash501
4153VCRware502
4154其他软件503
416事故分析专题503
4161摩托车事故504
4162涉及行人的事故504
参考文献505
第42章汽车结构耐撞性和乘员
保护508
421引言508
422乘员保护测量513
4221不同身体部位的损伤
标准513
4222汽车碰撞试验法规517
4223人体试验装置——假人521
4224碰撞障碍523
423被动安全结构特性和系统525
4231车辆结构的耐撞性525
4232车辆内部保护系统527
424车辆被动安全中的数值方法528
425基于多体动力学的分析工具530
4251接触检测和接触模型532
4252结构变形的塑性铰方法534
426正面碰撞车辆模型的发展536
427侧面碰撞保护系统的发展545
428结论和未来发展趋势554
致谢555
参考文献556
內容試閱
几年前,Swets & Zeitlinger出版公司和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学会(IAVSD)(以IAVSD前秘书长Robin Sharp教授和《车辆系统动力学》前主编Peter Lugner教授为代表)一起向我们提议出版本书。从那时起我们就做出许多努力,召集杰出学者参与这个项目。在Taylor & Francis Group收购Swets & Zeitlinger后,我们继续努力。现在,可以向科学和技术领域展示这一成果了。
我们的目标是在车辆系统动力学领域出版一套权威的标准参考著作。当代关于这一主题的出版物要么非常专业(科学论文),要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非常专业的书籍)。本书既适合初学者又适合有经验的工程师阅读,也可以作为大学研究生课程的教科书。
丛书的内容由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撰写,其中的许多人已经就本书中涉及的主题撰写了完整的书籍。作者是从工业领域和大学中挑选出来的,以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
丛书由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等13个国家的50余位专家撰写,共42章, 23所大学和9家知名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个项目。
丛书由涵盖当前车辆系统发展状况的一系列独立章节组成,分为8个部分:车辆系统动力学基础、建模、仿真分析,车辆概念和空气动力学,充气轮胎和车轮-道路越野道路接触,车辆子系统建模,车辆动力学和主动安全,人机相互作用,智能车辆系统,道路事故重建和被动安全。各部分均从发展历史介绍开始。
我们尽量不过分强调汽车,部分内容还涉及摩托车和商业车辆以及越野车辆。但主要内容还是汽车。
我们为作者提供了在章节中表达其非凡经验的自由,之后编辑们仔细阅读了所有章节,平衡了部分内容,未涉及的问题分别反馈给各个作者。
我们充分意识到丛书内容不会永远是最新的,但以简洁、信息丰富的方式并以基本问题为中心写成的内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有用的。
丛书是一套公式和实例的集合,有助于在没有任何数学证明下解决问题,而数学证明则留给以后阅读文献中引用的论文或书籍。这样就忽略了小技术问题,只处理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问题。我们一直努力遵循SKClark编辑《充气轮胎力学》所规定的高标准,这本书于1981年由美国交通部出版。
丛书反映了全世界在解决车辆系统动力学设计问题上使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我们鼓励不同作者对相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观点。将选择权留给读者以指导使用本书中收集的信息。工程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复杂领域,在一个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上仅允许单一的意见将会大大降低本书的丰富性。
丛书可以通过参考问题索引找到想要了解的问题。有经验的读者可以按任何顺序阅读本书,没有经验的读者可以从研究本书开头的“横向”章节中获益,这些内容涉及总论问题,如第2章~第10章的系统建模、分析和优化。这些“横向”章节是后续阅读“纵向”章节的基础。“纵向”章节处理特殊问题,如第11章~第42章的轮胎和车辆子系统、人机相互作用、主动和被动安全。无论如何,问题索引可以帮助读者识别本书的各个部分,通过纵向或横向章节找到所需的内容。
丛书对初学者,是希望其获得对于具体问题的基本知识;对有经验的工程师或科学家,是希望其获得对于特定领域最新的信息。这是略有矛盾的目标,需要通过作者处理基本问题并在专业论文中添加适当的参考文献以供进一步阅读。
我们要感谢所有作者的努力,他们热情地参与这个项目,耐心地编辑和修改了其章节并提供了本书的最后定稿,它们反映了车辆系统动力学当前的知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