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NT$
490.0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NT$
440.0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NT$
790.0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NT$
545.0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NT$
390.0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NT$
475.0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編輯推薦:
夏加尔是20世纪非常具有知名度和亲和力的画家,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的个人风格。他打破时空观念的限制,将不同的瞬间、空间、文化背景的事与物杂糅在同一画面中,表达自由的幻想。
他的人生同样跌宕起伏,从故乡到他乡,历尽战乱、饥饿与孤独。可他依然感性地追求艺术的天真与纯朴;充满力量地与所有阻挠灵感超脱与压制人心的势力相抗衡;将乡愁与爱幻化成轻盈盎然的生命,赞颂着人生的忧愁和欢乐。
《夏加尔:守望乡愁与爱的色彩诗人》汇集了近450余幅作品,包括油画、插画、彩色玻璃画、布景、陶瓷等作品。其作品绚丽的色彩、奇特的布局,传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带给观者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夏加尔其炉火纯青的艺术表现技巧更是赋予作品深沉的超脱宁静,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共鸣。
《夏加尔:守望乡愁与爱的色彩诗人》同《梵高》、《高更》为一个系列,也采用了硬壳精装工艺,全彩8开,画面清晰,色彩还原度高。让读者更完整、清晰地欣赏到夏加尔作品中绚丽的色彩和奇特的构图布局,领略其画作诗一般的梦幻世界。
內容簡介: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生于俄国,后入籍法国。是一位追求天真淳朴、富有亲和力的画家。他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加尔:守望乡愁与爱的色彩诗人》不是一本夏加尔传记,并非意图展现“夏加尔的一切”。而是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了夏加尔艺术生涯中的六个重要阶段以及个人风格的演变历程,汇集了夏加尔艺术历程中丰富精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结合对这些作品的解析,读者可以了解到这位伟大的画家混杂又符合其原则的艺术语言的形成脉络,感受到画家的艺术力量所在:他如何与前卫艺术逆向而行,刻意游走在主流边缘,与艺术理论水火不容。在他创造的特别的绘画世界里,所展现出理性和荒谬的和谐共存,各种宗教和文化的黏合......都给人带来艺术精神上的超脱与共鸣。
關於作者:
伊扎克·戈德伯格(Itzhak Goldberg)是让-莫奈大学(法国圣太田大学)名誉退休教授,艺术评论家。他曾在专业报纸和刊物上发表过众多文章。著有《雅弗林斯基,神赐的脸》(Jawlensky ou le visage promis,巴黎,Harmattan出版社,1998年),《玛丽娜特·古耶里和大地艺术》(Marinette Cueco et le Land Art,巴黎,Cercle d’Art出版社,1998年),《消失的面孔——从贾科梅蒂到巴塞利兹》(Le visage qui s’efface – de Giacometti à Baselitz,土伦,H tel des Arts出版社,2008年),《虚幻艺术》(L’Art du vide, CNRS,2017年),《表现主义》(L’Expressionnisme, Citadelles & Mazenod出版社,2017年)等。
他还组织并策划多次艺术展览,包括“城市的约定”(巴黎,Univer美术馆,2010年)以及“另一幅面孔”(巴黎,Univer美术馆,2015年)。
目錄 :
引言
令人赞叹的轻盈生命
章
夏加尔,犹太艺术家?
第二章
初识先锋艺术(1908—1914年)
第三章
重返俄罗斯(1914—1922年)
第四章
重生(1922—1937年)
第五章
黑暗的年代(1937—1947年)
第六章
面朝地中海(1948—1985年)
第七章
上帝的走钢丝演员
后记
內容試閱 :
导语
引言
令人赞叹的轻盈生命
夏加尔是一个试图画出世界的人。一年年过去了,他的画布上布满了各种形象,回旋的脸孔、农舍屋顶的红色奶牛和小提琴手、身首分离以及倒立的人、绿色面孔的犹太教拉比、飞起来的恋人、住在天空的公鸡和驴子、躺在村子中央的尸体、长了胡子的奇怪新生儿……夏加尔的世界似乎是非理性的、无逻辑的、梦幻的,但这个不可思议的世界其实是平衡而稳定的,只不过,他把真实的世界整个颠倒了。
在夏加尔看来,真实和想象之间没有距离。“对我来说,绘画是飞向另一个世界的窗口”1。阿尔伯蒂 (Alberti)在关于绘画的著名隐喻中认为绘画是通向现实的窗口,而夏加尔却用作品创作和阐释了另一个空间:世界舞台。
对于那些希望对夏加尔的作品浅尝辄止的游客, 我们建议参观圣保罗﹒德旺斯(Saint-Paul-de-Vence) 的梅格基金会美术馆(Fondation Maeght)足矣。画家自1950年在这里定居之后就没再离开,直至生命的终点。在美术馆一楼的一间展室里,迎接观众的是 一幅巨幅画作(296厘米×406厘米),它囊括了画家 的“全部作品”。
实际上,这幅名为《我的生涯》(La Vie,1964年,图5)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它可以被称作是夏加尔世界的“识字图谱”,里面汇集了画家笔下几乎所有反复出现过的人物、动物等艺术题材。整个画面中分布的许多小场景,都曾在画家的其他作品中出现过。没有任何叙述逻辑将这些分解图或者说视觉的复调音乐串联起来。然而这在夏加尔作品中是司空见惯的。画家生活过的巴黎以及故乡维捷布斯克 (Vitebsk)等地点的场景和故事片段中的人物和零散场景聚集在同一个空间里,却又互不相干,并游离于时间之外。它们从一个地点跳跃到另一个地点,在一幅画中分布为多个视觉重心,这诠释了夏加尔式的表达方式。他的画就像梦境一样,完全无视了矛盾的存 在。让-米歇尔﹒弗莱(Jean-Michel Foray)曾针对这幅画写道:“这幅作品从不可辨认的本质以及缺少常规美学的构图来看,颇具讽喻意味。画布表面随意安放 着混杂却又对等的画面。”2
实际上,《我的生涯》这一巨幅画作揭示了贯穿夏加尔作品的一个特点:“画中人物众多,经常有十多个,他们之间混合叠加,形成深浅、大小不一的平面,经常会构成人物上的阴影。人物所处的空间也从来不 是单一的地点。”3 当然,夏加尔没有利用空间失调来扭曲叙述规则,而是通过非常规、非默认的方式,用迂回的方式尽力巧妙地颠覆传统叙事方式。
《我的生涯》是一部视觉自传,这一丰富的、如梦境般的图像让人联想到戏剧表演结束时的场景:尚未卸装的演员走到舞台前,向热烈鼓掌的观众们致谢,而导演却不在场,他隐藏在天使、动物或是空气人(Luftmensch)①的形象下,是凌空行走的人。以某种形式缺席的画家同样在现代艺术名人录中缺席了。因为夏加尔身上存在一种悖论。尽管(或者说恰恰因为)他的作品大受欢迎,艺术史反而对他保持了一种审慎的态度。公众和评论界对他的评价从来没能达成 一致。皮埃尔﹒施耐德(Pierre Schneider)写道:“夏加尔被所有人接受,艺术史学家们除外。”4看来,这种绘画形式还不足以让一位画家进入风光无限的先锋艺术 圈。很显然,这位20世纪之初的创作者既不放弃传统,也不属于立体派或是抽象派,甚至不完全是超现实主义派,很难被归类,因此也难以被获准进入艺术名人圈。更糟糕的是,夏加尔还犯下了一宗严重的原罪—不放弃诱惑力,这恰恰与当代艺术所宣扬的朴 实无华相对立。著名的研究夏加尔的专家本雅明﹒哈 沙夫(Benjamin Harshav)对他的定位也是矛盾的: “在几乎整个20世纪期间,马克﹒夏加尔在现代艺术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尽管这个位置是边缘化的、难以捉 摸的。
“确切地说,我独居一室,唯有一幅画。
我换掉了我的画,但是几十年来,这些画始终飘浮在同一片天空。之上,是永恒不变的云。”
马克﹒夏加尔,《回忆录》(Mémoires),引自《马克﹒夏加尔作品回顾,1908—1985年》(Marc Chagall. Rétrospective, 1908-1985),2015年版。
该如何总结一个延续整个世纪的作品呢?这个作品根植于过去,但却毫无阻碍地贯穿了所有先锋艺术运动,无论是野兽派还是立体派,无论是超现实主义还是构成派,都始终保持着夏加尔式的风格,这种时候,尤为需要一个新词来定义这一艺术史没能成功定义的风格。
有些人在夏加尔的作品中看到某种雅克﹒普莱维尔(Jacques Prévert)式的作品,一系列分散、天真的人物和主题。这种看法忽视了他充满想象的动物寓言和其中并列的人物之间的联系,它们恰恰是彼此成就而存在的,并互相丰富,互相渗透、盘旋,在眼看到时它们所告诉我们的,就远超可见的文本。这些文本并非传闻,而是充满感情的回忆,是分散的元素构成的事实,是脱离了时间和秩序的概念,是混合着个人的回忆和集体的历史。夏加尔有时候也会被质疑重复自己,这一印象又因其作品高产而被证明。但无论是多产的作品还是萦绕的顽念,他的作品,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无争的事实。这是个“用一生绘画的人。当我说他的一生时,要知道,其余都是些故作 姿态。唯有绘画才是他的人生”1,阿拉贡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