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是迄今为止*为完整翔实的刘铭传传世文献与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除收录已公开的小部分奏议外,还有国内*历史档案馆所藏《朱批奏折》《奏折录副》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刘铭传折件等近一千件。这些档案均经仔细辨析与核对,其底稿个别内容与成形的奏折不同,且奏稿中的具奏时间时有阙载或讹误,尤其是今天所见部分奏稿经后人整理,存在脱漏或有意删改的情况,其中的疏漏须做考订、补苴工作,目的是向晚清史、边疆史研究者提供准确而完备的*手文献。
第二,有助于晚清海疆制度的研究。作为清政府边疆政策的执行者,边臣疆吏的思想及政绩也影响着清边疆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且大部分奏折均附有皇帝或朝臣的批示意见,真实地体现了晚清朝廷的内外政策和在边疆、民族问题上的方针,是研究晚清外交、民族政策和策略,尤其是有关边界、民族治理、民族关系等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第三,刘铭传文献为研究晚清福建台湾地区的社会制度及社会阶层的变动状况的*手史料,为研究近代以来边陲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提供了宝贵资料。因此,其文献在研究中国近代史、边疆史及民族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入选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本书以中国*历史档案馆藏《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军机及宫中档》及台北中央研究院档案馆藏《外交档案》为底本,以《刘壮肃公奏议》《大潜山房诗钞》《上谕档》和《清实录》等史料为参校本,采用对校、理校、补证及考辨之法,对其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并对相关人物、事件、地名、官职等进行注释。内容涉及晚清新疆、福建、台湾等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刘铭传研究乃至晚清史、边疆史研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
關於作者: |
杜宏春,聊城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5项(含重点2项)、国家出版基金与国家古籍出版专项基金4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基金14项(含重点2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获厅局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3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