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編輯推薦: |
本书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重点资助项目之成果,对首都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意识进行了脚踏实地且卓有成效的描摹与勾勒。正文分为六章,对首都新闻从业人员的择业动机、专业旨趣、职业角色认知、新闻价值认知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考察,并尝试展开进一步的理论性探索。
|
內容簡介: |
余寿文先生历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助教、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在工程教育实践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对工程教育有很多独立思考和见解。本书收集了近年来清华大学余寿文教授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开展研究的部分重要成果,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创立和实施、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与实践、对清华大学教育思想的探讨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關於作者: |
余寿文,上海同济大学结构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1960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固体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85-1987联邦德国洪堡奖学金获得者。历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助教、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
|
目錄:
|
自序I
深化教学改革服务经济建设1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3
以学分制为契机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9
面向未来适应发展深化改革12
研究新的变化建立新的平衡17发展工科优势加强理科建设26
中德美高等工程教育的若干比较与思考30
积极实施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41
加强博士生教育工作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50
全面实行学分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59
关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若干关系66
培养中国新型工程师,路在何方72
面向21世纪的清华大学博士生教育76
转变教育思想推进教育改革81
开展课程评估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92
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开展教育思想讨论101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第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闭幕词113
培养现代中国工程师任重道远116
21世纪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121
信息时代的中国工程教育128
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的培养131
工程教育与现代工程师培养143
博士生培养经验交流152
中国需要研究型大学培养现代工程师157
培养21世纪的优秀工程师159
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几个基本概念研究的注记165
借鉴与思考173
大学者,育才之谓也182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的历史回顾与思考196
《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教育系统性改革研究》序204
关于现代工程教育的几个认识问题的讨论208
浅谈张维工程教育思想216
工程教育发展的目标与分类分层推进的策略思考234
学习蒋南翔教育思想的两点感言245
工程教育评估与认证及其思考248
奏响工程教育的交响乐259
适应博士后的三个变化,选择不同做法262
对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中几个问题的思考267
大学的本质功能与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275
大学者,大师育才之谓也285
工程力学办学的设问与刍议:多样性、目标、途径287
后记299
|
內容試閱:
|
自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ICEE)计划出版若干本关于工程教育的文集,笔者响应这一计划,选编了这本文集。这是一本回顾与记录笔者经历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文集,介绍了自1992年至今在工程教育的体验与实践,以及在学习与研究基础上对工程教育的思考。
笔者是一位多年从事工程力学教学与研究的教师,自1992年春开始有相当部分的时间,分工从事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教育管理工作,在中共清华大学委员会和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建立与实施以下的工作:90年代初,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筹划并实施全面的学分制;考察与学习国际上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经验,在学校实施工科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的改革,统筹与贯通工科类本科学士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研究生院的工作中,实施新的工程硕士的专业学位,在博士生培养的工作中,注重培养质量的提高,处理好博士生培养工作中质量与数量、博与专、学术成果与应用研究等若干重要的关系;在面向千禧年来临之际,开展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同时开通了主讲教授与骨干讲员的岗位设置,鼓励大批优秀教师到人才培养的第一线担责效力,等等。回望这些改革实践的过程,记述当初的想法、介绍这些实际操作,梳理其中的思想来由、可能成效和面临的问题,并为今后校内工程教育史料汇集和理论研究,提供留存的记录。
21世纪来临,笔者在退出教学行政管理的工作之后,在教学工作与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兼做一些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先后担任中国工程院的教育委员会成员、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IFEES)副主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工程教育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兼职。在这些岗位上,有机会比较深入地学习与接触国际上众多不同类别与模式的高等工程教育,对于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以及对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专业-学科与大学建设的评估、教学环节与课程评估和质量保证、大学如何专注人才培养与学生发展、现代工程师的培养之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和高校的分类分层发展的策略以及工程力学专业的改革发展等,有机会作比较深入的思考,并在学习、交流、比较和实践基础上作进一步探究。集中到一点,便是对大学的本质功能和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的道路的思考。
本书绝大部分文章选自作者(含合作者)在公开的刊物和书籍、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以及少量早年在校内印刷刊物发表且可公开交流的文章,但不包括作者在外文刊物和会议文集上的文章。文集按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排列。因文章取自原出版物的时间跨度近三十年,部分论文体例可能不合当前论文刊印标准的要求。在时间顺序上,大致可分为大学工程教育改革的记述与回溯、高等工程教育的学习与体验,以及在学习研究基础上的思考。这也是本书定名为《记述与思考余寿文工程教育文集》的原因。
笔者在从事的高等工程教育工作中,得到历任校党委书记与校长的大力支持, 还有教务处、研究生院、教育研究院等各部门同仁的合作,有若干篇文章就是这种合作研究的结果。王孙禺、乔伟峰、李颍、朱盼等老师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同仁在此文集出版中给予宝贵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余寿文2020年7月24日 于北京清华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