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文学话语中的设问辞格,别具审美意味,颇有认知价值。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言:“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设问的,名叫设问。这种设问,共分两类:(一)是为提醒下文而问的,我们称为提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下文;(二)是为激发本意而问的,我们称为激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反面。”本书分为上古篇、中古篇、近代篇、现代篇,从历时视角考察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话语语篇中的设问辞格。
上古文学话语的设问辞格,在语篇的文体上兼涉韵体文和散体文。本书讨论了《诗经》中的组合问及其修辞价值,《史记》“太史公曰”中的设问,《老子》中的组合问及其互文辩证性,《墨子·兼爱》和《庄子·齐物论》组合问的语用比较,《孟子》中的问句话轮等。
中古文学话语的设问辞格,在语篇的文体上主要以韵体文为主。本书讨论了中古时期赋和骈文中的设问辞格及其审美价值,《文心雕龙》的设问辞格,唐宋时期的设问辞格及其审美价值。
近代文学话语的设问辞格,在语篇的文体上主要以叙事性较强的戏剧和小说为主。本书讨论了元杂剧中的典型设问及其语用价值,元明清散文中的设问辞格及其审美价值,《水浒传》对话中的组合问。
现代文学话语的设问辞格,在语篇的文体上*为全面,分涉诗歌、戏剧、小说等。本书讨论了现代诗歌中的设问及其审美价值,现代话剧中的设问及其语用价值,《围城》中的“激问”句组,柔石《二月》书信中的设问辞格,施蛰存《梅雨之夕》和张爱玲《封锁》中问句的语用比较,沈从文《边城》和张爱玲《金锁记》组合问的语用比较,《雷雨》对话中的组合问等。
|
關於作者: |
张春泉,西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对话修辞论、话语修辞(含文学话语、法律话语、学术话语等领域话语)、术语修辞学研究,兼及逻辑学、科学传播研究。主讲“普通逻辑”“现代汉语”“修辞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等课程。截至2020年6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浙江大学学报》、《语言研究》、《中国科技术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2篇。个人学术专著6部。二人合著学术专著1部,其他合著专著4部。主编、副主编著作5部。先后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法典理解与语用逻辑”(项目编号:2003034523);“中文科技术语的词汇语义研究”(项目编号:20100480884)。主持并完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文科技术语的认知语义研究”(项目编号:13YJC74013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文科技术语的语域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7BYY2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