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院长,陈建峰,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科技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学科专业:化学反应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过程强化(超重力技术)、纳米材料。
1986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6月从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1994年6月至北京化工大学工作,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1998年在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化工系任客座教授,1999年-200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科技研究院任研究员。
陈建峰,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 院长,陈建峰,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2),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科技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学科专业:化学反应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过程强化(超重力技术)、纳米材料。
1986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6月从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1994年6月至北京化工大学工作,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评聘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1998年在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化工系任客座教授,1999年-200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环境科技研究院任研究员。
现任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纳米材料与器件主题专家组召集人,国家工业领域节能减排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兼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加拿大《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副主编、美国《Ind.& Eng Chem. Res.》、欧洲《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 Process Intensification》、《Chemical & Engineering Technology》、《Particuology》、《化工学报》、《功能材料》等十种刊物编委。
主持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等系列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和国际公司合作项目。共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6件(授权6件)、国家发明专利150余件(授权60余件),在AIChE J.,Chem. Eng. Sci.,Ind. Eng. Chem. Res.,Advanced Materials,Small,Biomaterials,Nanotechnology等化工和材料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23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2000余次,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
获何梁何利创新奖(2008),并作为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2)、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7)共2次,省部级一等奖5次、二等奖2次,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共2次,并获国家石油与化学工业科技图书奖一等奖,美国DOW化学研究员基金奖,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八届中国高校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突出贡献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教师和北京市创新标兵称号等荣誉。
本书《超重力技术及应用》自2003年1月第一版问世,已经历了17个春秋。随着全球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太空技术、人工智能、绿色制造等新技术正在改变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科技创新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作为源于太空试验的超重力技术,近年来也取得了突破性快速发展,在石油化工(主流程)高端化学品制造、纳米新材料制造、海洋工程、环保工程、能源开采工程、医药等领域均实现了世界首台套的工业化应用,成为一种流程工业过程强化的平台性技术,世界上各国学术机构和公司的研发热潮再次掀起,中国已成为超重力技术国际工业应用的引领国家,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广泛关注。
为总结17年来超重力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进展,使人们能从工业案例中举一反三,推广应用,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团队以超重力技术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工业应用为创作基础,对第一版《超重力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全面修订和补充更新。
主要修订补充内容有:
① 在超重力装备设计原理方面,增加超重力装备的结构型式方面的内容,以阐明超重力装备结构的新发展;
② 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材料及工业应用方面,增加了超重力法制备纳米分散体及纳米药物及相应的应用两个章节内容,以论述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和应用情况;
③ 将上一版中超重力水脱氧技术、超重力技术在环境工业中的应用、超重力技术在生物化工中的应用等内容合并到超重力过程强化技术及工业应用篇章中,分别作为超重力反应过程及分离过程强化技术两章中内容。
本书是团队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包括已毕业和在校的所有研究生,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编著者的学识,书中还会存在诸多不妥和不足,恳请有关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
陈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