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內容簡介: |
《河岳英灵集》是唐代殷璠编选的专收盛唐诗的唐诗选本。书中自序说: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此书论诗标举风骨、兴象,提出了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等重要文学理论观点。该书选篇精到,评论中肯,是现存的唐人选唐诗中*重要的一种。它选录了这个时期自常建至阎防24家诗234首,今本实为228首。由于选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选录标准又非常严格,因而在唐人编选的唐诗选本中历来*受重视,影响深远。
|
關於作者: |
殷璠,唐文学家、诗选家。丹阳人。进士出身,曾出仕,后辞官归隐,详情无可考。曾编《河岳英灵集》二卷,后通行本为三卷,选录唐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载714753期间常建、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王昌龄等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今本实存二百二十八首,每人各有评语。另辑有《丹阳集》一卷。
|
目錄:
|
目録
前記一
河岳英靈集叙論一
卷上
常建十五首
夢太白西峰
吊王將軍墓
昭君墓
江上琴興
宿王昌齡隱處
送李十一尉臨溪
閑齋卧疾行藥至山館稍次湖亭二首
題破山寺後禪院
鄂渚招王昌齡張僨
春詞二首
古意張公子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時宫人
晦日馬鐙曲稍次中流作
李白十三首
戰城南
遠别離
野田黄雀行
蜀道難
行路難
夢游天姥山别東魯諸公
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
咏懷
酬東都小吏以斗酒雙鱗見贈
答俗人問
古意
將進酒
烏栖曲
王維十五首
西施篇
偶然作
贈劉藍田
入山寄城中故人
淇上别趙仙舟
春閨
寄崔鄭二山人
息夫人怨
婕妤怨
漁山神女瓊智祠二首
隴頭吟
少年行
初出濟州别城中故人
送綦毋潜落第還鄉
劉眘虚(十一首)
海上詩送薛文學歸海東
送東林廉上人還廬山
送韓平兼寄郭微
寄閻防
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寄江滔求孟六遺文
潯陽陶氏别業
登廬山峰頂寺
尋東溪還湖中作
越中問海客
江南曲
張謂六首
讀後漢逸人傳二首
同孫構免官後登薊樓懷歸作
贈喬林
湖中對酒作
題長主人壁
王季友六首
雜詩
代賀枝令譽贈沈千運
觀于舍人壁畫山水
滑中贈崔高士瓘
山中贈十四祕書山兄
酬李十六岐
陶翰十一首
古塞下曲
燕歌行
贈鄭員外
望太華贈盧司倉
晚出伊闕寄河南裴中丞
贈房侍御
經殺子谷
乘潮至漁浦作
宿天竺寺
早過臨淮
出蕭關懷古
李頎十四首
謁張果老先生
送暨道士還玉清觀
東郊寄萬楚
發首陽山謁夷齊廟
題綦毋潜校書所居
漁父歌
古意
送康洽入京進樂府詩
送陳章甫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語弄寄房給事
緩歌行
鮫人歌
送盧逸人
野老曝背
高適十三首
哭單父梁九少府
宋中遇陳兼
宋中
九日酬顧少府
見薛大臂鷹作
酬岑主簿秋夜見贈
送韋參軍
封丘作
邯鄲少年游
燕歌行并序
行路難
塞上聞笛
營州歌
岑參七首
終南雙峰草堂作
終南雲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歸高冠
東潭石淙秦嶺微雨作貽友人
戲題關門
觀釣翁
茙葵花歌
偃師東與韓撙同訪景雲暉上人即事
春夢
卷下
崔顥十一首
贈王威古
古游俠呈軍中諸將
送單于裴都護
江南曲
贈懷一上人
結定襄獄效陶體
遼西
孟門行
霍將軍篇
雁門胡人歌
黄鶴樓
薛據十首
古興
初去郡齋書情
落第後口號
題丹陽陶司馬廳
冬夜寓居寄儲太祝
懷哉行
泊鎮澤口
西陵口觀海
登秦望山
出青門往南山下别業
綦毋潜六首
春泛若耶
題招隱寺絢公房
題鶴林寺
題靈隱寺山頂院
送儲十二還莊城
若耶溪逢孔九
孟浩然九首
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
過融上人蘭若
裴司士見尋
永嘉上浦館逢張子容
九日懷襄陽
歸故園作
夜歸鹿門歌
夜渡湘江
渡湘江問舟中人
崔國輔十一首
雜詩
石頭瀨作
魏宫詞
怨詞
少年行
長信草
香風詞
對酒吟
漂母岸
湖南曲
秦中感興寄遠上人
儲光羲十二首
雜詩二章
效古二章
猛虎詞
射雉詞
采蓮詞
牧童詞
田家事
寄孫山人
酬綦毋校書夢游耶溪見贈之作
使過彈筝峽作
王昌齡十六首
咏史
觀江淮名山圖
香積寺禮拜萬迴平等二聖僧塔
齋心
緱氏尉沈興宗置酒南溪留贈
江上聞笛
東京府縣諸公與綦毋潜李頎相送
至白馬寺宿
趙十四見尋
少年行
聽人流水調子
長歌行
城傍曲
望臨洮
長信秋
鄭縣陶大公館中贈馮六元二
從軍行
賀蘭進明七首
古意二章
行路難五首
崔署六首
宿大通和尚塔敬贈如闍黎廣心
長孫錡二山人
潁陽東溪懷古
途中晚發
送薛據之宋州
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
登水門樓見亡友張貞期題望黄
河作因以感興
王灣八首
晚春詣蘇州敬贈武員外
哭補闕亡友綦毋學士
晚夏馬升卿池亭即事寄京都一
二知己
奉使登終南山
奉同賀監林月清酌
江南意
觀插筝
閏月七日織女
祖咏六首
古意二首
游蘇氏别業
清明宴劉司勛劉郎中别業
宿陳留李少府廳作
終南望餘雪作
盧象七首
家叔徵君東溪草堂二首
送綦毋潜
送祖咏
贈程校書
贈張均員外
追凉歷下古城西北隅此地有清
泉喬木歷下舜林
李嶷五首
林園秋夜作
淮南秋夜呈同僚
少年行三首
閻防五首
晚秋石門禮拜
宿岸道人精舍
夕次鹿門山作
百丈溪新理茆茨讀書
與永樂諸公泛黄河作
|
內容試閱:
|
前記
《河岳英靈集》二卷,殷璠編選。殷璠生平已不得其詳。南宋時《嘉定鎮江志》卷一八載:殷璠,丹陽人,處士,有詩名。《至順鎮江志》卷一九同。宋刻本《河岳英靈集》首頁首行河岳英靈集五字下署唐丹陽進士殷璠。按《新唐書藝文志》四詩集類著録《包融詩》一卷,稱融與儲光羲均爲潤州延陵人,并提到同時曲阿丁仙芝等,共十八人,都有詩名,殷璠彙次其詩,爲《丹陽集》者。包融、儲光羲及丁仙芝等,都是潤州治所在今江蘇鎮江人,殷璠當與他們生同時,居同里,故能就近編纂其詩。
據現在所知,唐人較早提及殷璠者,乃晚唐詩人吴融,他有《過丹陽》一詩:雲陽縣郭半郊坰,風雨蕭條萬古情。山帶梁朝陵路斷,水連劉尹宅基平。桂枝自折思前代自注:李考功於此知貢舉,藻鑒難逢耻後生自注:殷文學於此集《英靈》。遺事滿懷兼滿目,不堪孤棹艤荒城。《全唐詩》卷六八四此處之李考功係指李希言,李希言曾於肅宗至德二載自禮部侍郎兼蘇州刺史充節度采訪使,於江東考選進士,顧况即於此時在蘇州應試及第。此詩稱殷璠爲文學,是記述其仕歷的唯一材料。據《新唐書百官志》,唐時於上州設文學一人,從八品下。潤州在唐爲上州,則殷璠當即在潤州曾任文學之職,也就在潤州或丹陽編選《河岳英靈集》。
殷璠在叙中説:璠不揆,竊嘗好事,願删略群才,贊聖朝之美,爰因退迹,得遂宿心。據此,則他可能很快即辭去文學這一品位極低的官職,長期退隱,而專心於他所喜好的詩選工作,《嘉定鎮江志》因稱爲處士。
《河岳英靈集》所選皆爲開元、天寶時詩人。現存各本《河岳英靈集》的叙及《文鏡秘府論》南卷《定位》所引,其記述選詩的起迄年限,謂起甲寅,終癸巳。甲寅當爲開元二年七一四,癸巳當爲天寶十二載七五三。但《文苑英華》卷七一二所載殷璠叙,作終乙酉,則應是天寶四載七四五。又《國秀集》後宋徽宗大觀年間曾彦和跋,謂殷璠所撰《河岳英靈集》作於天寶十一載(七五二),則所選當在此年之前。據研究者考定,乙酉之説不可信。如書中所選李頎《聽董大彈胡笳聲兼語弄寄房給事》,高適《封丘作》,李白《夢游天姥山别東魯諸公》《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等詩,皆作於天寶四載以後,而評語中叙及的王昌齡、賀蘭進明後期的事迹,也只能在天寶四載以後,不能在此之前。至於宋人曾彦和之説,别無所據,他可能因終癸巳句而錯算了一年。根據現有的材料,應以癸巳説爲是。
殷璠叙中説此書所收,計詩人二十四,詩二百三十四首,分爲上下卷。《文苑英華》卷七一二所載叙,作三十五人,一百七十首。以今存各本統計,及《文鏡秘府論》南卷《定位》所載,詩人之數都是二十四,較爲一致;《文苑英華》作三十五人,出入太大,恐不足信。詩篇則各本及《文鏡秘府論定位》所載,都爲二百三十四,但以今存各本統計,僅二百三十首。清《四庫全書總目》稱殷璠在張謂評語中曾舉出《代北州老翁答》與《湖上對酒行》的篇名,而所選詩則只有《湖上對酒行》而無《代北州老翁答》,因此疑傳寫有所脱佚,所言有一定道理。可惜具體脱漏哪些詩篇,現已無從考知。
殷璠自叙謂全書分爲上下卷。《新唐書藝文志》《直齋書録解題》以及《中興館閣書目》都作二卷,可見北宋前期至南宋中期,《河岳英靈集》流傳於世的,都爲二卷本。
今所見二卷本《河岳英靈集》,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藏有兩種,一爲季振宜藏,一册,首尾有缺頁,鈔配,又缺《叙》《集論》、目録。每頁十行,每行十八字。另一爲清末莫友芝所藏據毛扆過録者,二册,卷末有丙寅初冬郘亭校讀一過十字。丙寅當爲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此書亦爲每頁十行,每行十八字。此次經通校,可以確定係出於同一刻本,即宋刻。兩書中,崔署的署字缺末筆,詩中如敬、恒、貞、廓等字,亦皆缺末筆。此皆避宋帝諱。廓字避宋寧宗擴一一九五一二二四嫌名,則其書之刻不會在此之前,這時距南宋之亡一二七九,已經不遠。
在此之後,即不見有兩卷本著録。明人書目,如高儒《百川書志》,著録《河岳英靈集》,作三卷。則明代中期,流傳於世者,已爲三卷本。明末毛晋汲古閣刻亦爲三卷本。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卷十六稱其所藏南宋本,字句與毛本小有异同,其實二者差异甚多。較大的如宋本孟浩然《欲渡湘江》《渡湘江問舟中人》二詩,毛晋刻本皆移作崔署詩;王昌齡《咏懷》《觀江淮名山圖》,毛晋刻本與莫氏藏本,文字不同者十有八九。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謂:宋本序後有《集論》一首,孟浩然詩有《送張子容》一首,均爲汲古閣本所無。諸家評語中,如崔顥、孟浩然文頗有异,綦毋潜小序尤迥然不合。其他單詞隻字,更難以僂指計,蓋自明代翻刻以後,沿訛襲謬,已匪一日矣。卷十九
毛晋之後,其子扆又曾翻刻過一次,亦爲三卷本,毛扆又從一舊鈔本相校。此本後爲黄丕烈所得,今藏國家圖書館善本部。書末有毛扆題字,云壬戌五月廿一日從舊鈔本校一過。毛扆生於一六四○年明崇禎十三年,壬戌當是一六八二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從黄丕烈跋,可知毛扆所謂舊鈔本,即爲兩卷本,這是毛晋未得見而爲毛扆所得者。但毛扆并未據此舊鈔本翻刻,而僅用以校汲古閣刻本,且所校又頗爲疏略。
與毛扆大略同時而稍晚的何焯義門,也曾見過兩卷本,并作過認真的批校。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藏明崇禎元年毛氏汲古閣刻《唐人選唐詩八種》,其中《河岳英靈集》有傅增湘臨何焯的批校。經校核,發現何焯所據以與汲本相校的,亦即兩卷本的宋刻本,但未知何焯所據校的宋本,後歸向何處。
《四部叢刊》初編所收《河岳英靈集》,係據近人沈曾植所藏影印。沈氏云,此雖明刻,實覆宋本。經細加核對,發現凡宋本與汲、毛兩本异者,沈氏藏本多同於汲、毛本而异於宋本。至於同爲三卷,則更屬明本系統。
關於《河岳英靈集》的版本系統,大致可概括爲以下幾點:一、 殷璠自編的本子原爲二卷,此種二卷本一直流傳到南宋。二、 宋元之際或元明之際,二卷本已極少流傳,幾至失傳。而自明代前期開始,有三卷本出現。三卷本在流傳過程中亦幾經翻刻,各本之間也頗有不同。三卷本與二卷本,分卷不同,字句有不少差异,但詩人、詩篇的總數是相同的。三、 二卷本屬宋本系統,三卷本屬明本系統。三卷本有可能據宋時某一刻本翻刻,因此在文字上保留了某些合理部分,不能因其明本而忽略之。
此次整理,以二卷本作底本,因爲這是較早的,也是較接近於殷璠自編的本子。同時用汲古閣本簡稱汲本、毛扆校本簡稱毛本、沈氏藏本因已爲涵芬樓影印,收入《四部叢刊》初編,因簡稱叢刊本通校。何焯是曾據某一宋本相校的,可以概見清初版本流傳之一例,故亦注出,以備參核。《唐詩紀事》中有引殷璠評語的,當是計有功在當時曾見到《河岳英靈集》的一種本子,他所引述的,可以作爲版本看待,因亦取校。
本書原收入中華書局二〇一四年出版《唐人選唐詩新編(增訂本)》,經中華書局授權,《江蘇文庫精華編》編委會審定,并依據《文庫》體例作相關技術處理,收入《文庫》,特此説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