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焦氏笔乘(江苏文库 精华编)

書城自編碼: 360648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
作者: [明]焦 竑 撰 李劍雄,點校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632806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內容簡介:
《焦氏笔乘》是焦竑的一部重要笔记体著作,所载内容广博,此书受到后来学者的重视,常被广泛征引,是研究焦竑学术思想不可或缺的著述。今世流传的《焦氏笔乘》,有正集六卷,续集八卷,记录上千条,内容极为丰富,内中不乏有力的考证、精彩的议论、独到的见解以及有价值的资料。特别是对明代史事、人物、诗文的记载,为后世研究明代人物、明代历史或思想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尤为珍贵。当然此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博杂有余,精深不足,缺少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总之,此书是明代一部重要的考据著作,反映了焦竑和明代的学术水平。
關於作者:
焦竑(15401620),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又号龙洞山农。生于江宁(今南京),祖上寓居南京。万历十七年(1589)会试北京,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皇长子侍读等职。他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尤精于文史、哲学,为晚明杰出的思想家、藏书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
目錄
目録

前言(一)
焦竑自序(一)
正集
卷一
1仲脩勸讀論語()
2屢空()
3不改其樂()
4聞一知十()
5有若無()
6申棖()
7騶虞()
8尚書古文()
9納言()
10周易舉正()
11開塞書()
12子夏易説()
13飛遁()
14家食()
15不事王侯()
16希夷易説()
17佛典解易()
18禽獸可互名()
19朋當在東押()
20士衡詩誤()
21咎繇鍾繇二繇同音()
22敖誤爲教()
23觚()
24五行傳()
25二疏贊誤()
26印文之誤()
27太誓總德()
28漢官名()
29人參贊()
30鶴頭書()
31太白詩誤()
32韋莊詩()
33一綫()
34赤族()
35秃節()
36公冶長()
37左擔()
38盗竽()
39食貨志引孟子()
40惠净衍莊子()
41消摇()
42堯夫詩似莊子()
43緑竹()
44日食()
45黄牛峽()
46煮白石()
47論性(三條)()
48深衣()
49一錢()
50柏舟()
51采葛()
52八蜡()
53不識一丁()
54賣文爲活()
55隕穫()
56師古注誤()
57束脩()
58詩用坐字()
59月出()
60夷門歌()
61纏讀如戰()
62岳武穆詩()
63杜詩重用字()
64就用薛璩語入詩()
65七始咏()
66召康公()
67老安少懷()
68匏瓜()
69子桑伯子()
70子庸説孟子()
71桑榖()
72誠明()
73宗廟廏庫()
74服制考詳序()
75孔氏不喪出母(三條)()
76師不制服()
77五百弓()
78濁古音獨()
79鳥工衣()
80盡心()
81文帝書()
82摩詰逸詩()
83隨誤改隋()
84角里()
85爾雅()
卷二
86成心()
87佛典解莊子()
88向秀莊義()
89向秀注多勝語()
90外篇雜篇多假托()
91文中子()
92黍離降爲國風()
93紀傳自相矛盾()
94徐廣注誤()
95周破胡()
96酇侯()
97孫叔敖()
98陳仁子不知文章賓主()
99年月牴牾()
100張禄()
101史記多爲後人殽亂()
102史公權衡()
103史公疏漏()
104漢書真本()
105伊川評班馬()
106匈奴傳贊()
107漢職官與今制多同()
108古今人表(兩條)()
109白馬盟()
110煮棗()
111薄昭書()
112國吏二百石及比者()
113楊王孫文翁史失其名()
114六尚()
115稾街()
116兼稱代魏()
117崔浩受禍自有故()
118鄂不()
119沐猴()
120平仲君遷()
121神農黄帝皆作易()
122太極()
123酎金()
124荔枝()
125昆明池詩()
126昆吾御宿()
127悲五子詩()
128懷五子詩()
129宏甫書高尚册後()
130詩有南雅頌無國風()
131馬端臨論詩序不可廢()
132荆公學史記()
133八司馬()
134揚子雲始末辨()
135戒殺生論()
卷三
136知天説()
137王先生()
138董先生()
139經筵面奏()
140花信風()
141霜天曉角詞()
142銅瓶詩()
143評杜詩()
144古詩無叶音()
145營魄()
146銅柱()
147石留()
148我朝兩木蘭()
149子京用漢書體()
150屬負兹()
151地中()
152笏制()
153奠雁()
154六尺()
155夷齊()
156孟子非受業子思()
157集義義襲之辨()
158踐形()
159追蠡()
160出生入死(兩條)()
161吴越改元之證()
162通鑑誤認漢紀()
163史通()
164史通所載史目()
165世説注所載史目()
166淮西碑()
167諱辯()
168楚詞逸句()
169九辯九歌皆屈原自作()
170子虚賦()
171玄鶴射干()
172玉樹青葱()
173李夫人歌()
174前溪歌()
175何遜爲少陵所推()
176何遜摘句()
177踏歌詞()
178書事詩()
179玉川子()
180白打錢()
181梅花詩()
182白蓮詩()
183禹錫誤用事()
184蓮花漏()
185鱖魚()
186韓詩用嚇字()
187杜常()
188唐人用事之誤()
189酒經()
190茶經()
卷四
191衛包改古文()
192葴橙()
193詩用助語()
194栘中監()
195定襄伯能詩()
196周文襄()
197讀書不識字()
198陳遇今之子房()
199史癡()
200顧清甫()
201點朝班()
202摩詰見地超然()
203杜詩無一字無來處()
204秦城()
205緑沈()
206孔明詩解()
207諸將詩()
208詩用成語()
209杜詩用投字()
210杜詩用孫策語()
211詩誤出韵()
212金碗()
213杜詩誤()
214子瞻用禹錫詩()
215韋蘇州()
216帛道猷()
217東坡用熙載事()
218魯直以薺爲笋()
219作詩不讀書()
220東坡誤用事()
221陰火()
222撝謙()
223雅舂()
224東坑()
225許景先詩誤()
226檮杌()
227猾夏()
228騰遠射干()
229飛龍()
230烏鬼()
231布被瓦器()
232楊少師()
233趙清獻王三原()
234左右尚書()
235趙風子()
236魏尚書()
237戴縉王億()
238制字順物性()
239絲綸簿()
240劉文介公()
241唐仲友書王蠋事後()
242趙古則()
243俎豆軍旅()
244朱子()
245當歌之當非去聲()
246刺閨()
247羅先生論仁孝()
248牿亡()
249人不知而不愠()
250夫子得邦家()
251堅白()
252竊負而逃()
253退之衡嶽詩()
254尊德性而道問學()
255牧之書夫子廟碑()
256詩亡辯()
卷五
257醫方(七十五則)()
卷六
258鄭夾漈論六書(四條)()
259熊朋來論六書()
260用修論轉注(四條)()
261三十六字母(兩條)()
262伯琦論轉注之誤()
263夏英公字書()
264楊用修字書目()
265英公用修有聞見字書目其未備者
輒疏於此()
266歐公誤以八分爲隸()
267用修誤解歲字()
268霓可兩音()
269廿卅卌三音()
270甄有三音()
271説文引孔子()
272漢儒失制字之意()
273韓詩誤解字()
274繇有六義()
275率有五音()
276敦有九音()
277離有十六義()
278苴有十四音()
279古字有通用假借用()
280古文多倒語()
281古逸經()
282僞書()
283諺有自來()
續集
卷一
284讀論語(八十三條)()
285讀中庸(八條)()
286讀孟子(八條)()
卷二
287支談上(九條)()
288支談中(二十一條)()
289支談下(三十八條)()
卷三
290師古學暢本源()
291群經音辨()
292婁公()
293滕公知人之鑒(兩條)()
294水明樓()
295蒲禹卿()
296顧在珣十在文()
297次韵非始唐人()
298鹽法()
299馮商()
300日南()
301三越()
302石頭城()
303新豐()
304施()
305三墨()
306亮采惠疇()
307刀瘡藥()
308韓詩外傳()
309秦不絶儒學()
310禹貢菏誤作河()
311徐廣索隱注()
312提耳()
313亢倉子檮杌()
314人字()
315仙游觀詩()
316王勃集序()
317尚書叙録()
318千門()
319元夕詩()
320火辰金虎()
321旁死霸()
322黄帝合而不死()
323傳注()
324注疏()
325民獻十夫()
326行不由徑()
327()
328營田()
329關雎棠棣()
330御六氣之辨()
331百骸九竅六藏()
332羊角()
333齊物論()
334丈量()
335寇京兆()
336冠禮()
337王三原()
338安南()
339羅整庵()
340左氏論字義()
341蒼頡()
342板本之始()
343九萬里()
344官天地府萬物()
345蒼蒼()
346處世()
347尚書古文()
348患不得之()
349面朝後市()
350顧篆論易()
卷四
351性論()
352古易()
353文子()
354觴政()
355水田衣()
356草追贈制()
357賀表()
358古名字()
359王司馬()
360王元順()
361郭魯()
362夏公德量()
363蔣性中()
364包懷德二事()
365瘞鶴銘()
366子瞻()
367石鼓()
368越絶書()
369逸詩()
370匹馬()
371鰒魚()
372解脱殿鐵鑊()
373李杜()
374藏書()
375韓忠獻()
376不煩繩削()
377三日()
378穆應之()
379雕板印書()
380趙縱()
381九辯()
382素問()
383易簀()
384苻堅()
385瘐死()
386榷酤()
387蔡侯紙()
388水排()
389缿筩()
390女中包胥()
391箴石()
392令甲()
393馮瀛王()
394任元受()
395木瓜()
396關雎()
397論語()
398紫蓋黄旗()
399鳥鼠同穴()
400六經之後四人()
401玉帳()
402改蜀都賦()
403四臣學於大師()
404古史官()
405君陳()
卷五
406佛典()
407周禮注()
408月令()
409元宵應制()
410杜詩如吴道子畫()
411夷狄名姓异音()
412三啇()
413禮不下庶人()
414明堂位()
415肉孔()
416政事疏()
417田子春()
418子美詩()
419禹舉益()
420誦北山移文()
421种明逸詩()
422句讀()
423訛字()
424樂天逸詩()
425龜山不輕解易()
426孔子無所不佩()
427琵番蒲司帆作仄聲()
428一物數名()
429蟠桃核()
430鸎桃()
431劉歆顔游秦()
432阿堵()
433甯馨()
434犧罇()
435穀璧()
436黼扆()
437内則()
438祭法()
439師卦()
440木鐸()
441寤生()
442聯字()
443种英蘇冠()
444尚書多言時()
445媵()
446送琉球生詩()
447小學()
448明駝()
449用晋人語入聲律()
450五大夫()
451假借相反字()
452史記吕氏春秋之异()
453孟舒魏尚()
454通鑑之誤()
455左氏史記之异()
456石鼎聯句()
457舉人籍()
458獻書()
459説文引經之异()
460立碑()
461荆蠻()
462東南西北()
463魚龍畏鐵()
464秦會稽刻()
465子見南子()
466星宿()
卷六
467物名()
468居第()
469俗書之誤()
470范質()
471尼善應()
472東坡識孫仲益()
473馬中玉()
474公移字()
475犬牙相制()
476古今都會()
477鐵券()
478宰相()
479錢王券文()
480紀年()
481募疏()
482老泉()
483衍聖母上表()
484史法之异()
485張曲江世系()
486唐羌上書()
487劉弘()
488舊曾集諸書藥方嗣得者更録於此
(四十二條)()
卷七
489金陵舊事上(九十八條)()
卷八
490金陵舊事下(七十五條)()
491金陵人物表()
别集
492老子()
493莊子()
附録
明史焦竑傳()
明刻本顧起元序()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語()
孫祖同讀後記()
鄭堂讀書記跋語()
粤雅堂刻本伍崇曜跋()
內容試閱
前言

李劍雄明代學術與思想,至嘉靖年間發生一個很大的變化。王學左派的興起,在思想界、學術界,以至文學藝術界,都掀起一股反對程朱理學束縛,解放思想,倡揚個性的運動。隨着波濤的翻騰,一股所謂的實學思潮,也悄然而至。它伴隨着王學左派的心性、良知之學,以學以致用和經世致用爲其口號,産生一種類似文化復興的氣象,在自然科學範圍内,出現了一批偉大的科學家和科學技術著作,如宋應星的《天工开物》、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啓的《農政全書》等,同時一批熱心的知識分子引進泰西學者傳來的新异科學知識;在文學藝術領域,則性靈之學大加倡揚,出現了如公安三袁及徐渭等前衛的文學家;在人文科學領域内,則涌起了一股文獻考據學和訓詁學的風潮。文獻考據學的内容是讀古書,明古義,闡明古人本始的思想,其手段是通過文字、音韵、訓詁及校勘、辨僞、輯佚等辦法,恢復古書古義原貌。這是中國明末清初以來成爲顯學的考據學的一次濫觴。
在嘉靖、萬曆間的考據學熱潮中,領軍的人物有兩位,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楊升庵(慎),正德年間的狀元,一位即焦竑(弱侯),嘉靖年間的狀元。《焦氏筆乘》是焦竑讀書、講學、做學問的學術筆記,反映了他的考據學内容、方法和成就,是焦竑,也是嘉靖、萬曆年間考據學成就的代表作之一。
焦竑,名竑,字弱侯。這副名與字的組合,當出於《周禮考工記輪人》的一段文字:故竑其幅廣以爲之弱,則雖有重任,轂不折。據古人注,竑字有量度之意;弱字則通於菑倳等字,有插入、植入的意思。轂是車轂。全句的意思是,製作車輪時,要量度好車幅及車轂的尺寸,菑孔(插入車輻的孔)要準確,車幅插入後大小合適,周匝密縫,不會鬆隙動摇,則車輪堅固,能負重致遠。侯則是古代男子之美稱。名竑,字弱侯,則寓名字的主人以優秀堅毅、精良堅實、負重致遠的厚望。焦竑的一生,似没有完全辜負給他取這個名、字的人的期望。
焦竑後來還有個字號叫從吾,則似應出於《論語述而》孔子的話: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者,從吾所好。藴含放棄功名仕宦,追求思想獨立、學問自得的精神境界。
此外,焦竑還有澹園、漪園、焦太史等名號别稱,或源於其書齋名,或源於其官稱。
焦竑生在明嘉靖十九年(一五四○),卒於泰昌元年(一六二○),享年八十歲。他原籍山東日照縣,祖上在明初從朱元璋打天下,以軍功封副千户,是個中下級軍官,隸籍於南京旗手衛,爲世襲的軍户,做了南京人。焦竑的父親襲了千户職,但他希望改變世襲軍户的面貌,一心要在家庭中培養一顆讀書種子。他有幾個兒子,希望則落在焦竑的身上。
焦竑確也是個讀書種子。他自幼愛書,人又敏慧勤奮。他興趣廣泛,讀書雜博,不但精讀儒家經典,還廣泛閲讀諸子百家的著作,文章也寫得很好,又喜歡研究當時非常風行的王陽明明心見性的良知之學。
青少年時期的焦竑,還在做諸生(學生)時,文章和學問就已出了名。泰州學派的知名學者羅汝芳(近溪)、耿定向(天臺)都做了他的老師。耿定向督學南京,創辦宏正書院,來學習的有十四郡的名士(優秀學生),焦竑也在其中,他被耿氏任命爲學長,可見耿氏對他的器重。
科舉幾乎是當時讀書人政治上惟一的出路,焦竑父兄對他最大的期望,正是要他通過科舉登上仕途,光耀門庭。焦竑肩負着如此重負,不得不致力於科舉考試。但在這條道上,他并不始終順當。他在嘉靖四十三年二十四歲的鄉試時中了舉人,可是直到四十九歲(萬曆十七年),年近半百,才博得會試的頭名,號稱狀元。他後來進入翰林院任修撰,這就是他被尊稱爲焦太史的來由。接着,他遷升爲東宫講讀官,教太子識字和講授經書。在講官任上,他盡心盡責,專門爲太子編輯一册圖文并茂的思想道德教育讀本《養正圖説》。在此期間,東閣大學士陳于陛議修本朝國史,曾推薦他參加編修。這項工作很投合他的愛好,因此,他全身心地投入籌備工作中,主動地對修史的體例和方法,資料的搜集和整理等等,向主持其事的陳于陛提出許多具體建議。他率先做了大量文獻資料的搜羅準備工作,然而,由於參預修史的官員間的矛盾,修撰工作進展不很順利。後來,國史總裁王錫爵離任回鄉,副總裁陳于陛病逝;紫禁城皇宫又遭大火,史館積累的文稿資料焚燒殆盡,國史的修纂便半途而廢。幸運的是,焦竑自己辛苦收羅的資料數千百篇明代人物的傳記、行狀、墓誌銘,以及許多圖書目録,尚在他手中,基本完好。他精心保存了這批資料,離開北京回到故鄉後,將這批文獻編輯成一百二十卷的《國朝獻徵録》和八卷的《國史經籍志》,爲後代明史的修撰留下一批可貴的史料。
焦竑工作勤奮,勇爲人先,爲人正直,率性而行,遇事敢言,不慮其他。因此,無論在東宫講官任上,還是在籌備修纂國史時,都得罪過一些同僚與上司。吏部左侍郎、東閣大學士張位(字明成)及首席東宫講讀官郭明龍等人,尤爲嫉恨他,認爲他好自我表現,妨礙别人仕途的發展,因於萬曆二十五年焦竑任順天府鄉試副主考時,製造流言,誣他收受賄賂,營私舞弊,取士非人,群加彈劾。
此時,欣賞焦竑的大學士王錫爵已不在位,陳于陛也已去世,朝中無人仗義執言,他只得含冤受屈,被貶官離開翰林院,到行人司做行人(禮賓司官員)。隨後又被外放到福寧州(在今福建)任同知,一個州縣副職官員。但就是這樣的小官,他也未做得安穩。第二年,輪到地方官員三年一次的考核,他被考爲不合格,再度被降級。從此,焦竑對仕途興味索然,毅然棄官,回到金陵,從吾所好日與摯友講學論文,著書立説。他到了七十歲的高齡,一度出任南京國子監司業(相當於大學校長),但也很快地卸了任,仍回到書齋,繼續他的講學和學問生涯。焦竑在南京名氣很大,在文壇和學壇中的地位很高。當時到過南京的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在其《利瑪竇中國劄記》中,回憶起在南京所見到的著名學者和社會人士,提到過焦竑,稱他是南京城裏文人學者中很有影響的人士之一。
萬曆四十八年,焦竑在八十歲的時候,溘然長逝。
在焦竑的師友中,除當時泰州學派的著名學者羅汝芳、耿定向、王襞(王學左派著名領袖人物王艮之子)等人外,還有以狂狷著稱的激進思想家李贄(字卓吾)和大力提倡性靈的公安派文學家袁氏三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等。李贄可以説是明代思想界中的一位怪傑。他本來屬於王學左派的泰州學派,與耿定向是朋友,但他在論學上與耿定向發生了嚴重分歧。他比耿定向等人更强烈地反對程朱理學,反對封建專制思想,他更加崇尚於個性的解放和獨立思想的發揮,堅持學者個人的獨立人格,甚至敢於向千百年來最神聖的儒學教主孔老夫子提出挑戰,大大地突破了王學左派的樊籬。因此,他遭到了包括耿定向在内的勢力的反對。除學術上的壓制外,他還受到政治的排擠與人身的迫害,最終慘死在北京錦衣衛的牢獄中。但李贄始終未作屈服,未放棄他的思想和學説。焦竑雖然是耿定向的學生,但他的個性和思想却較接近於李贄。在李、耿的論辯中,他一面盡力調和,一面却給予李贄高度評價,稱李爲聖人,可居聖門第二席,始終給以相當的同情和支持。他盡力幫助李贄開展講學活動,出版他的著作。他與李贄一起討論易學,讓李贄充分利用自己的藏書,撰寫論争著作。他熱情爲李贄的作品審稿和撰寫序言,刻印售賣等等。李贄死後,焦竑還爲他編輯著作集《李氏遺書》出版。總之,焦竑從精神上和物質上都給了李贄以巨大的支持和幫助。耿定向曾感嘆焦竑是個最説不聽,難相處的人〔一〕。總之,李贄是儒家思想的一位極端的叛逆人物,而焦竑則是這位叛逆的堅定吹鼓手,雖然他本人没有跟着李贄采取具體的叛逆行動。後世的評論者多以爲焦竑與李贄的接近,是由於他們都崇信佛教的禪學,氣味相投之故。其實何止焦、李二人,明末士大夫都有喜好談禪的習氣,這只是一種客觀的情况和表面的現象,深入地分析,不難看出,兩人在個性的解放,在反程朱、反假道學的思想和立場上的接近,心有相通的靈犀,才是他們的戰友之情的最堅實的基礎。焦竑在官場中遭受的失意和冤屈,也應當是他能對李贄的思想、行爲産生理解、同情的基礎。
焦竑還有一位很要好的學問上的朋友,那就是福建福州人陳第。陳第也是奇人。他本是名將軍,但好讀書,好藏書,好研究學問。他退役後,一面周游全國,一面讀書寫作做學問。他曾經應在臺灣帶兵的朋友的邀請,前往旅游,寫過一篇《東番記》,記述當時臺灣的情况,是研究明代臺灣歷史和社會以及民俗風情的重要文獻。他也是嘉靖、萬曆考據學術活動中的一位中堅人物。他曾多次到南京,住在焦竑的宅第中,借閲焦竑豐富的藏書,與焦竑讀書論學。陳第在學問上的成就,最重要的是撰著了《毛詩古音考》和《屈宋古音義》,在古音學開創方面做出過重要的貢獻。而他的古音學成就,與焦竑的影響和幫助是分不開的。陳第在他的著作的序言中,公開地提到了這一點(具體事例容後再説)。

...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