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NT$
602.0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NT$
454.0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NT$
959.0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刘熙载生平论文谈艺的札记,到晚年才汇编成书。是书六卷,包括文、诗、赋、词曲、书和经义概,前四者专论文学,是我们考索刘熙载文论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云概之义 为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在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史上,被认为是继《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通论各种文体和艺术之作,影响深远。本书汲取前人优良传统,参酌清代 的风尚,结合刘熙载的创作实践与心得体会,对文、诗、赋、词的作法,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
|
關於作者: |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曾字熙哉,晚年自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勤于治学,不好考据,无汉宋门户之见,好研究天象、地舆、六书、九数等,长于室温、词赋和 诗文评。
|
目錄:
|
目録
前言一
凡例一
藝概箋注卷一文概一
藝概箋注卷二詩概一〇一
藝概箋注卷三賦概一八〇
藝概箋注卷四詞曲概二二〇
藝概卷五書概二七三
藝概卷六經義概三一二
附録一三二六
劉熙載《藝概》以外文論集三二六
附録二三三五
寤崖子傳三三五
左春坊左中允劉君墓碑俞樾三三六
《清史稿儒林傳》(劉熙載傳)三三八
《清儒學案》(融齋學案)徐世昌三三九
《清代七百名人傳》(劉熙載傳)
蔡冠洛三四〇
民國《續修興化縣志人物志》
(劉熙載傳)三四一
附録三三四二
劉熙載行年小志王氣中三四二
附録四三五七
藝概自叙劉熙載三五七
附録五三五八
劉融齋詩概詮説夏敬觀三五八
|
內容試閱:
|
前言
劉熙載(一八一三一八八一),字伯簡,號融齋,又字熙哉,晚年自號寤崖子,以融齋最通行。清代江蘇興化縣(今興化市)人。
他自幼接受科舉教育,熟讀儒家經典,五經、四書;精練制義辭章,詩、文、詞、賦。在清代士風和學風的影響下,他又研究宋、明理學和聲韻學,廣讀諸子書、歷代史傳和專家文集,旁及佛經、道藏、天文、曆算、輿地等書,成爲博通的學者。
他三十二歲成進士,三十五歲爲翰林院編修。在此以前,除少年從師受業外,他都是在家塾教授生徒,過着書齋生活。從三十五歲到五十四歲,大約二十年間,他纔離開書齋,走上宦途,開始在北京供職。後來到廣東去當學政,但都没有放棄讀書做學問。從五十五歲到去世前夕,他在上海龍門書院當主講(院長),又重新回到書齋。可以説,他一生都没有離開過書本,是一位篤實好學的讀書人。
他的著作,有生前編定的《持志塾言》上下卷,《昨非集》四卷,《藝概》六卷,《四音定切》四卷,《説文雙聲》上下卷,《説文疊韻》四卷,合稱《劉氏六種》(又稱《古桐書屋六種》)。身後經人續編的《古桐書屋札記》、《游藝約言》、《制義書存》,合稱《古桐書屋續刻三種》。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考查劉熙載學術思想和創作實踐的主要依據。
《藝概》是劉熙載生平論文談藝的札記,到晚年纔匯編成書。全書共分《文概》、《詩概》、《賦概》、《詞曲概》、《書概》和《經義概》六個部分。其中文、詩、賦、詞曲四概,專論文學,是我們現在考索劉熙載文論思想的重要文獻。
《藝概》是我國文藝理論批評史上繼《文心雕龍》之後又一部通論各種文體的傑作。他是在總結前人理論批評的基礎上寫成的。他對於文學的評論範圍,大抵不出清代人的傳統習慣範圍。《文概》對於歷代文的評論衹到唐、宋爲止。《詩概》評論歷代詩也衹到陸游和朱熹。《詞曲概》論詞衹到金、元,論曲纔到明代。《賦概》論賦衹着重於屈原賦和漢賦以及其他言志諷諫之作,但也衹到唐、宋爲止,很少提到六朝諸賦家。這當然是由於作者過分否定駢麗之文的緣故。
他評論作家和作品,也不是面面俱到,衹是有重點的論述。我國史傳文的寫作有一個準則,就是常事不書。《藝概》大概參照這個準則,采取詳人所略的方式。前人的觀點或爲時人所熟悉的看法,他都不説或少説。他所闡述的都是他親身體會到的真知灼見。他把這種方式方法説成是舉此以概乎彼,舉少以概乎多,使讀者觸類引伸去作全面的理解。
《藝概》的編輯體例,對於各種文體都是先通論,後分評,最後論作法。通論以探索源流,解釋涵義,説明性質爲主。分評的對象,大都是歷史上有影響的著名作家和作品,都是當時人們所知曉的。也有少數作家和作品,由於《藝概》作者的特識和偏愛而被評論及,但並不因此而掩蓋他的主流。大體上説,文、詩、詞三概比較清楚地符合上述體例,《賦概》論作意的地方比較多,《曲概》論聲律和作法的地方比較多。
《藝概》最值得注意的兩個方面:一是評論的指導思想,一是關於各種文學體裁的作法。下面就個人的理解分别略予説明:
在評論的指導思想方面,《藝概》是以儒家經典爲依據,傳統的文論思想爲質幹,結合清代的風尚和作者劉熙載的個人創作經驗,形成起來的。因此,他的評論,既能發揚前人的優良傳統,又能表現劉熙載的個人特識。
他論作品,同時要看作家的人品。認爲人品高尚,纔能産生好的作品,人品低劣,雖在藝術方面有所表現,也不能給以高的評價。《文概》説:君子之文無欲,小人之文多欲。多欲者美勝信,無欲者信勝美。又説:有俊傑之論,有儒生、俗士之論。利弊明而是非審,其斯爲俊傑也與!
我國文化的優良傳統之一,歷來都是文與行並重。儒家思想繼承和發揚了這個優良傳統,認爲作家要以德行做根本,在德行的基礎上寫出好的作品。唐代裴行儉的名言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就是這個思想的概括。《藝概》繼承了這個思想傳統,所以也主張文以行爲本,説詩品出於人品,賦尚才不如尚品,論詞莫先於品。他評周美成詞説:美成詞信富艷精工,衹是當不得個貞字,是以士大夫不肯學之,學之則不知終日意縈何處矣。又説:周美成律最精審,史邦卿句最警煉。然未得爲君子之詞者,周旨蕩而史意貪也。他論韓愈《寄盧仝》和《薦孟郊》説:以盧、孟之詩名,而韓所盛推乃在人品,真千古論詩之極則也哉!
我們衡量人品的道德標準,歷來看他對於國家和人民的態度和作用。用儒家的説法,就是修己和濟人。人要修己使自己成爲善良的人,還要使自己成爲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人才。因此,論作品的好壞,也必須看它的社會作用和現實意義。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藝概》對於那些專以能文爲主因而忽視做人大節的所謂文士,不予重視。他批評《文心雕龍體性》專從作品本身去評價賈誼的説法,賈生俊發,故文潔而體清,認爲這樣提,似將賈生作文士看矣。他又指出范曄《後漢書》的缺陷説:范蔚宗嘗自言:耻作文士文。然其史筆於文士纖雜之見,往往振刷不盡。
《藝概》特别强調作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作用。他認爲有現實意義和社會作用的作品纔能稱得上美。《文概》説:漢、魏之間,文滅其質。以武侯經世之言,而當時怪其文采不艷。然彼艷者、如實用何?這一條當是讀《三國志》陳壽《上故蜀丞相諸葛亮故事》的評語。陳壽充分肯定諸葛武侯的文章,説他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藝概》是就陳壽的話作進一步的説明。《文概》又説:文麗用寡,揚雄以之稱相如,然不可以之稱屈原。蓋屈之辭,能使讀者興起盡忠疾邪之意,便是用不寡矣。都可見他注重作品的實用價值。
從這一點出發,《藝概》進而反對脱離現實,無病呻吟的作品。《賦概》説:在外者物色,在我的生意,二者相摩相蕩,而賦出焉。若與自家生意無相入處,則物色衹成閑事,志士遑問及乎?又説:賦必有關著自己痛癢處。如嵇康叙琴,向秀感笛,豈可與無病呻吟者同語?兩條從正反兩方面説明作品反映現實生活的重要性。
從這一點出發,《藝概》對於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現實意義作了創造性的發掘。《詩概》説:嵇叔夜、郭景純,皆亮節之士。雖《秋胡行》貴玄默之致,《游仙詩》假栖遁之言,而激烈悲憤,自在言外。乃知識曲宜聽其真也。嵇康的《秋胡行》和郭璞的《游仙詩》,一個談玄默,一個説栖遁,都不直言現實,甚至是逃避現實,但實際上都是對於殘酷現實的不滿,從另一個角度表現他們的激烈悲憤的心情。他論李白詩中浪漫主義篇章的現實意義,説:太白與少陵同一志在經世,而太白詩中多出世語者,有爲言之也。他説:太白詩言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樂府形體耳。讀者或認作真身,豈非皮相?又説:以友天下之善士爲未足,又尚論古之人。神仙猶古之人耳。故知太白詩好言神仙,衹是將神仙當賢友,初非鄙薄當世也。像這樣探微索隱,發掘古人詩歌的現實意義,不獨是古人的知音,也爲今人開擴讀詩的門徑。
《藝概》更進一步要求作家要有真實的思想感情,要説自己的本心話。《文概》説:周、秦間諸子之文,雖純駁不同,皆有個自家在内。後世爲文者,於彼於此,左顧右盼,以求當衆人之意,宜亦諸子所深耻與!《詩概》又説:詩可數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陶淵明自庚子距丙辰,十七年間,作詩九首,其詩之真,更須問耶?彼無歲無詩,乃至無日無詩者,意欲何明?劉熙載《題楊一丈詩文集》也説:作詩不必多,所貴肝膽真。都是這一思想的反映。
《藝概》並進一步提出重憂世,不重憂生的觀點。按照他的解釋,憂世是關心人民疾苦和國家安危,反映這種思想感情的作品,纔能給以高的評價;憂生是關心個人的利害得失,反映這種思想感情的作品,不應給以高的評價。至於那些阿諛逢迎,專以吹捧爲能事的作品,以及那些流連風景,追求個人歡樂的作品,則加以指摘和批判。所以《賦概》説:名士之賦,嘆老嗟卑。俗士之賦,從諛導侈。以持己、持世之義準之,皆當見斥也。况流連般樂者耶?這一觀點,又是《藝概》對於我國傳統文論思想的重大發展。
《藝概》論文特别突出諸子文和政論文,論詩特别重視那些反映人民疾苦和表彰節義的作品,論賦特别注重言志和諷諫的作品,論詞以豪放爲正宗,以婉約爲變調,也都是上述思想的反映。
關於各種文學體裁的作法方面,《藝概》主張表現的形式要和所寫的内容相適應,要求藝術風格和思想内容相一致。《文概》説:論文或專尚指歸,或專尚氣格,皆未免著於一偏。《舊唐書韓愈傳》經、誥之指歸,遷、雄之氣格二語,推愈之意以爲言,可謂觀其備矣。指歸屬於思想内容方面,氣格屬於藝求風格方面,二者統一起來,纔算全面。他引用揚雄的話事辭稱則經,來説明他的這種主張。在思想内容和藝術風格的關係上,他把思想内容看作第一義,藝術風格看作第二義。所以又説:論事叙事,皆以窮盡事理爲先。事理盡後,斯可再講筆法。不然,離有物以求有章,曾足以適用而不朽乎?
《藝概》論各種文體,主張要結合它們的特點。如《詩概》説:文所不能言之意,詩或能言之。大抵文善醒,詩善醉,醉中語亦有醒時道不到者。蓋其天機之發,不可思議也。他所謂醒,當是指詞語鮮明;所謂醉,當是指詞語渾涵。文要鮮明,詩要渾涵,各有自己的特點。又如《賦概》説:賦取乎麗,而麗非奇不顯,是故賦不厭奇。奇麗是賦的特點,自然不能和文一樣。文要質實,不能追求華美。所以《文概》説:文尚華者日落,尚實者日茂。他論詞的藝術特色説:詞要放得開,最忌步步相連。又要收得回,最忌行行愈遠。必如天上人間,去來無迹,斯爲入妙。他認爲文和詩都要矯健清新,深閎奇倔,詞要清空妥溜,曲要當行本色。都是根據各種文藝體裁的特點説的。
另外,《藝概》還汲取前人的優良傳統,參酌清代的風尚,結合作者劉熙載的創作實踐與心得體會,對文、詩、賦、詞的作法,提出許多有價值的意見。他的論述,都是他的甘苦之言,既不蹈襲前人,又不脱離前人的傳統和時代的潮流,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清代文壇的創作潮流。在過去舊文學盛行的時代,可以當作寫作指南。現在也可以用來幫助我們閲讀和鑒賞古代文學作品。
不可否認,《藝概》也存在一些缺點和局限性。如過分强調儒家經典對後世文學的作用,過分否定六朝文,過分受傳統習慣的束縛,等等。讀者對於這些要細心辨認,審慎抉擇。但總的説來,論其主流,《藝概》不失爲一部傑作。
在我國古代文學史和文學理論批評史的研究領域中,《藝概》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劉熙載不愧爲清代著名的文藝評論家。
王氣中
一九八五年八月本書由貴州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今據江蘇文庫精華編編委會審定,並依據文庫體例作相關技術處理,收入文庫,特此説明。
江蘇文庫精華編編委會
二0二0年一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