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內容簡介: |
《中国家具创新设计》一书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家具和世界家具发展历史角度,纵向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家具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文化基因所在,以及中国家具发展历程中的创新设计,横向深入探索中国家具和世界家具发展历程中的相互影响从而迸发出的创新设计。站在历史的巨人身上,探索中国家具创新之路。书中从中国传统家具的部分案例中,探索创新设计的灵感。这些案例中,既有国外知名设计师从中国家具汲取灵感所做的家具创新,也有中国本土原创设计师对中国家具积极的创新探索。鼓励中国原创设计师坚定文化自信, 积极探索中国家具的创新之路。本书适合于设计专业的学生使用,也适合于设计师作为设计参考,寻找设计灵感使用。
|
關於作者: |
于德华,女,1982年生于山东青岛即墨,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硕士和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普渡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北京设计学会明式家具设计专委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家具研究、鉴定与家具创新设计。
|
目錄:
|
第一章
中国家具创新设计概述
第一节 中国家具的内涵 2
第二节 中国家具的分类 3
第三节 中国传统家具的特色 7
第二章
中国家具发展简史
第一节 席地而坐时期的家具 13
第二节 席地与垂足并存时期的家具 21
第三节 垂足而坐时期的家具 30
第三章
中国家具与世界家具发展的交流
第一节 古埃及折叠凳与中国交杌 36
第二节 中国圈椅和汉斯瓦格纳的中国椅系列 46
第三节 清式家具艺术与欧洲洛可可家具艺术 54
第四节 中国家具与英国的奇彭代尔家具 62
第五节 林内尔父子的中国家具 69
第六节 海派家具的中西结合创新 72
第四章
影响中国家具创新设计的因素
第一节 文化因素 76
第二节 形态因素 78
第三节 结构因素 85
第四节 人因因素健康高于舒适的理念 95
第五节 材料因素材美而坚的用材观 98
第五章
中国传统家具个例的设计灵感与现代创新
第一节 鼓墩 101
第二节 香几 106
第三节 花架、盆架的多牚连接 111
第四节 罗汉床 117
第五节 衣架 121
第六节 书架 124
附 录
以中国家具为灵感的艺术创作
第一节 韩美林的艺术家具 128
第二节 邵帆以中国古家具为素材的艺术创作 129
|
內容試閱:
|
中国家具的发展历史悠久,与中国古代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家具的发展,除少数几
次与国外有过短暂的交流之外,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独立发展的。中国家具历经数千年来的发展
与演变,一直保持着一以贯之的独有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自成体系,在世界家具
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传统家具是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萌芽、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中国传统家具的
艺术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基因,因此深入中国传统家具中
探索,并站在世界的角度探寻中国家具的创新发展思路,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书在中国传统家具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从起居方式的改变出发,即从席地而坐,到席
地而坐与垂足而坐并存,再到垂足而坐的历程中,探寻中国家具发展的特点。中国家具的发展
受起居方式改变影响很大,中国家具最终呈现的垂足而坐的状态,是有着历史发展渊源的。
同时,将中国家具与世界家具交流碰撞的几个关键时期进行分析,探寻中国家具与世界家
具相互影响融合的过程,从家具创新的视角审视这个过程,从而获得创新发展的启发。比如欧
洲的洛可可艺术与中国清朝时期的艺术有着紧密的交流与相互影响,从而对中国的清式家具,
欧洲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家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世界家具发展过程中,也有不少家具设计师从中国家具中获得灵感与启发,进行了成功
的家具创作,成功地实现了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很好结合。这些案例分析,也可以给学
生和设计师们一些家具创新发展的启发。
本书在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视角,和世界家具发
展的横向视角,研究中国家具发展的历程,并探寻中国家具的创新发展之路。本书引用古代和
现代大量的家具设计案例,结合丰富的图片,图文并茂,帮助读者理解本书的内容,并启发读
者对中国家具创新发展的思考。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学习教材,也便于非专业人员自学,还可以作为设计师进行
家具创新设计的参考资源,以期达到启发教学、促进中国家具创新发展的目的。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出现疏漏和谬误,衷心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教、批评指正。
著 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