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NT$
556.0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NT$
959.0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NT$
1367.0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NT$
449.0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NT$
320.0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NT$
454.0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NT$
1112.0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編輯推薦: |
1. 以董卓为切入点讲述东汉末年历史的通俗读物,将皇室、外戚、宦官、党人、世族、军人之间的权力游戏娓娓道来
2. 作者特别整理大事年表,时间、事件、董卓的人生轨迹与东汉朝局变化一目了然
3. 从江湖游侠到大汉相国,从权倾朝野到星落云散,全面展现董卓的一生
迷茫的王朝,闪耀的将星
汉桓帝时代,凉州的江湖游侠董卓在战乱中被举荐为凉州官吏,凭借出色表现和卓越的战功不断升迁,最终被破格拔擢,入京担任羽林郎。永康元年,董卓任军司马,率军出战关中并大获全胜,名扬朝堂。
烽烟四起,宦海沉浮
汉灵帝初年,董卓从县令升迁为属国都尉,又被派往西域任戊己校尉,最终被免职。此后依靠段颎复起任并州刺史。后升迁至河东郡守,接替卢植与黄巾军冀州主力作战,战败免职。
帝国黄昏,平乱夺权
汉灵帝末年、少献交替。宦官、清流党人、世族、外戚之间明争暗斗。帝国战火四起,董卓坚守关中,成为大汉前将军。皇室嫡长子刘辨与庶出二皇子刘协背后势力剑拔弩张,争夺皇位。最终领军在外的董卓趁乱入雒阳夺权,改立刘协为汉献帝。
群雄割据,枭雄末路
汉献帝时代,董卓实施新政并大权独揽,而曹操、袁绍、袁术等人先后起兵,东汉大乱。
|
內容簡介: |
本书讲述了汉桓帝至汉献帝初年,东汉30余年的荣辱兴衰,以董卓宦海沉浮的一生作为故事主线,讲述皇室、外戚、宦官、党人、世族、军人在汉末时期的权力纷争。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讲述汉桓帝时代,董卓在凉州被举荐为官,凭借出色表现和卓越的战功不断升迁,最终破格拔擢入京担任羽林郎,平步青云。第二部分讲述汉灵帝初年,董卓先遭免职,后依靠段颎复起,与黄巾军冀州主力作战,失败被免。第三部分讲述汉灵帝末年、少献交替。东汉战火四起,董卓坚守关中抵御叛军,成为各路驻外军队中实力*强大的一路,最终趁乱入雒阳夺权,改立刘协为汉献帝。第四部分讲述汉献帝时代,大世族与董卓之间利益相害,朝廷反董情绪亦日益高涨,引发十八路诸侯反董;董卓退守关中,最终死于并州集团的刺杀。
|
關於作者: |
包福鑫,80后生人,历史钻研者,尤喜钻研东汉末年历史。擅综合史料,为各种历史人物建模,塑造出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的鲜活形象,以此切入,探索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剖析历史事件的关联,探讨历史进程。
|
目錄:
|
第一部分 汉桓帝时代:迷茫的王朝,闪耀的将星
第一章 东汉凉州的网红
第二章 凉州乱起,火线提拔
第三章 董卓在凉州的政坛贵人
第四章 东汉帝都与皇帝保镖
第五章 东汉的十字路口,敢问路在何方
第六章 党锢之祸,无奈的抉择
第七章 帝国三线开战,将星闪烁
第八章 乐极生悲的董卓与东汉
第九章 汉灵帝的即位流程
第十章 桓帝时代真正的终结
第二部分 汉灵帝时代:烽烟四起,宦海沉浮
第十一章 东汉特殊的地方官
第十二章 帝国最西端的变局,西域的艰难任务
第十三章 帝国北方的危机,董卓东山再起
第十四章 董刺史在并州的离奇事
第十五章 崩溃的文艺青年
第十六章 自暴自弃的皇帝,毫无生机的王朝
第十七章 黄巾起义
第十八章 黄巾平定战,董卓欲比肩皇甫嵩
第十九章 凉州风云再起
第二十章 绝地反击,超常发挥的人生
第二十一章 汉军功败垂成,董卓封侯拜将
第三部分 帝国黄昏,平乱夺权
第二十二章 凉州沦陷,董卓据守关中
第二十三章 日暮途穷的东汉王朝
第二十四章 1800 年前的宫斗大戏
第二十五章 乱世伏笔,一场被抹去的夺储之争
第二十六章 陈仓之战
第二十七章 董卓急转直下的人生
第二十八章 东汉脱轨
第二十九章 董卓与何进的政治博弈
第三十章 神秘的七日 上 董魔王入京
第三十一章 神秘的七日(下)我进京城来,为了换皇帝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汉王朝是我国历史星空中最耀眼的一片。东汉在汉桓帝、汉灵帝时期国势日衰,王朝的黄昏渐近。东汉的灭亡可以归咎于皇帝昏庸、宦官专权、外戚作乱、军阀投机,但这些问题其实并不是主要原因,历史的深处就躲着一个并不显眼,却恰恰是东汉灭亡最重要的原因世族政治的形成。
东汉的皇城外,并不是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那幅画面,实际上其社会的整体面貌是:世族豪强兼并土地成风,他们修邬堡、建庄园占地数以千顷,手下徒附的农民和私兵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这些人平日耕种,农闲时武装训练、保卫领地,世族豪强的壮大其实是一种改头换面的分封制。此外,强大的世族甚至把控地方政治、影响官员选拔,在没有科举制的汉末时代,他们通过联姻等手段互相结盟,并利用家族的政治影响力变相地把控朝政。
然而许久以来,古人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掌握着舆论导向的士人阶层,也不希望民众参透与这一事实相关联的各种问题。比如汉质帝是被梁氏家族很随意给毒死的,除李固等少数人,满朝文武选择集体失声;而汉桓帝发动臭名昭著的党锢之祸时,其实他也清算了当年扶保自己夺回政权的宦官团体,但这又不方便大书特书;汉灵帝想依靠三护法的世族控制制度,回避世族之间有亲属或联姻关系的官员出任地区行政长官,而结果是朝廷竟然选不出来符合条件的人充当冀州、幽州刺史;黄巾起义之时,流民遍地的局面是东汉赋税过重造成的吗?地哪儿去了?为什么汉朝收取低额的田租,却征收穷人和世族都一样的算赋和口赋(人头税)?至今河北某些地区还传诵民谣抬黄杠,送黄粮,送给黄巾做粮饷,黄巾吃了打豪强,还是有些意味的;而在三国故事中我们熟悉的袁绍、袁术的家族是有汉一朝以来最强大的世族,就连灵帝时期的大将军何进也得听袁绍的暗中调度,何进的小妹妹嫁给了大宦官张让的干儿子,这才导致何进没有按照袁绍的指示坚定地诛杀宦官,结果他还是被袁绍耍得团团转,最终丢了性命。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东汉王朝的主要社会矛盾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皇权与世族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继而衍生出了宦党、外戚、清流党人甚至流民与世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三国演义》在内,我们往往忽略世族门阀政治与皇权之间的矛盾,将东汉末年的故事习惯性地简化了,情节变得更加简单粗暴,人物变得更加脸谱化。这样的东汉末年故事看似很流畅,但也疑点重重,解释不通的问题有很多。本书选择了导致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三朝元老董卓作为主角,以独特的视角来解读东汉末年的故事。通过他的视角,以其宦海沉浮的一生作为明线,讲述董卓是如何从一位江湖侠客成为年轻有为的官吏,又一步步蜕变成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窃国大盗的,进而在暗线中扫描东汉错综复杂的派系纷争外戚、宦官、清流党、世族、军人之间在权力中枢的权力游戏,以及东汉灭亡的真正原因。
在三国大时代之前,东汉有很多看似平淡却波诡云谲的故事。
汉桓帝延熹十年(167年)时,当董卓率军大胜先零羌叛军于关中,名扬朝堂的他得到巨额奖赏后将奖励全部分给将士,并引用兵书《三略》中的话激励将士时,后世鼎鼎大名的草鞋皇帝刘备才只有6岁,此时他或许还在自家屋舍东南角那高五丈的桑树下玩捉迷藏呢。
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前后,当董卓在千石级别与两千石级别之间沉沉浮浮的时候,后来的魏武帝曹操才刚刚出仕担任雒阳北部尉,而那时董卓的恩师段颎担任过太尉、司隶校尉,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也是当时东汉朝堂炙手可热的大权臣。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董卓从河东郡守(两千石级别)的位置上被紧急派往冀州接替卢植,持节(代表天子)组织冀州地区平定黄巾军主力的会战时,未来被追封为吴国武烈帝的孙坚才刚刚被朱儁提拔为佐军司马。
中平六年(189年),大汉前将军董卓和大汉左将军皇甫嵩刚刚击退凉州马腾、韩遂等十余万叛军继而守住关中之时,在汉灵帝余日无多京都内夺储之争进入白热化之际,董卓却被命令交出兵权。而那时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却建议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理由是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定天下的只有叔父和董卓而已,如今咱们和董卓间隙已生,不可能共存,在这个当口希望董卓死的人远不止皇甫郦一人,远在雒阳暗地里对大将军何进指手画脚的袁绍等人也不希望一个率领大军的大汉前将军出现在雒阳城外。
就在董卓入京前夕,东汉末年最吊诡的一幕发生了。大将军何进的亲家公张让杀了何进,其最大受益者是董卓;何进的部将吴匡反水杀车骑将军何苗,最大受益者还是董卓;宦官挟持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往北方渡口逃跑,来应验当时的童谣传闻,最大受益者还是董卓。当董卓的部队赶到邙山,一下子抓住了皇帝和陈留王二人,而其他各路人马集体卡壳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董卓。当朝廷军、河南尹的郡兵集体观望时局的时候,最大受益者也还是董卓。而何家、袁家、宦官们则降的降、跑的跑、死的死。
围绕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曾忽视的内容,我希望用董卓等军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一下东汉最后几十年的荣辱兴衰,也试图还原一批有血有肉而不是简单脸谱化的汉末历史人物,讲述一段不一样的汉末故事。就让我们先从汉桓帝时期的凉州之乱说起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