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车辆系统动力学手册 第3卷:子系统动力学

書城自編碼: 360195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汽車/交通運輸
作者: [意]吉亚姆皮埃罗•,马斯蒂努[Giampiero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655206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98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編輯推薦:
本书是汇集汽车行业多位国际大牛如国内读者也比较熟悉的安部正人、Huei Peng、Gwanghun Gim等集体智慧的经典手册,由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组译,李杰教授领衔翻译,郭孔辉院士为手册作序。手册由国际大牛分章在自己的领域系统描述该方向的技术,是汽车行业技术人员案头必备图书。
手册由来自23所大学与9家知名企业的50余位专家共同编写,汇集了汽车行业多位国际权威专家,如:安部正人、Huei Peng、Gwanghun Gim等,是凝聚集体智慧的经典手册。
手册由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组译,李杰教授领衔翻译,郭孔辉院士为手册作序。
手册以科学界与工业界的视角对知识结构进行了平衡,代表了目前车辆系统动力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手册对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与优化,车辆概念和空气动力学,充气轮胎和车轮-道路越野,车辆子系统建模,车辆动力学和主动安全,人机相互作用,智能车辆系统,以及车辆事故重建被动安全进行了全面描述。
手册适合汽车工程师与汽车专业师生阅读使用,是汽车行业技术人员案头必备图书。
內容簡介:
本丛书对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与优化,车辆概念和空气动力学,充气轮胎和车轮-道路越野,车辆子系统建模,车辆动力学和主动安全,人机相互作用,智能车辆系统,以及车辆事故重建被动安全进行了全面描述。
本丛书由来自23所大学与9家知名企业的50余位专家共同编写,以科学界与工业界的视角对知识结构进行了平衡,代表了目前车辆系统动力学技术发展的水平,适合汽车工程师与汽车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目錄
推荐序言
译者的话
前言
撰写者
第21章悬架系统1
21.1引言1
21.2悬架分析 2
21.3驱动与制动9
21.4转向 14
21.5转向几何20
21.6弹簧和悬架29
21.7弹性运动学32
21.8结论42
符号表42
参考文献44
第22章主动和半主动悬架系统46
22.1引言46
22.2执行器硬件类型48
22.2.1电液执行器 49
22.2.2电子执行器 49
22.2.3半主动执行器51
22.2.4载荷均衡悬架51
22.3与硬件相关的考虑 53
22.3.1摩擦53
22.3.2泄漏53
22.3.3执行器控制:力与位移跟踪53
22.3.4执行器带宽 56
22.4硬件实施 58
22.4.1低带宽主动悬架58
22.4.2高带宽主动悬架60
22.4.3半主动悬架 63
22.5车辆模型63
22.6其他概念67
22.6.1抗点头、抗后坐、抗俯仰悬架设计67
22.6.2Delft悬架68
22.6.3侧倾控制悬架69
22.6.4动态吸振器或调谐质量减振器 71
22.6.5附加考虑 71
附录71
参考文献74
第23章动力传动系统77
23.1引言 77
23.2动力传动系统动态效应分析的过程 78
23.3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模型78
23.4应激性分析82
23.4.1基础82
23.4.2固有特性的灵敏度 83
23.4.3共振图 83
23.5动力传动系统部件86
23.5.1发动机87
23.5.2飞轮和离合器 88
23.5.3手动和自动变速器94
23.5.4传动轴101
23.5.5差速器104
23.6动力传动系统动态行为仿真:实例 104
23.6.1动力传动系统:车辆主要动态效应的研究104
23.6.2动力传动系统的非线性行为 108
23.6.3动力传动系统建模和换档行为仿真 113
23.7结论 115
参考文献116
第24章制动系统 119
24.1引言 119
24.2制动功能120
24.3制动过程122
24.3.1制动距离:行车制动122
24.3.2静止状态的车辆:驻车制动124
24.3.3直线制动和稳定性125
24.3.4最佳直线制动和制动平衡 128
24.3.5制动时车身姿态 133
24.4液压制动系统和部件136
24.4.1制动系统构型140
24.4.2制动系统部件141
24.4.3制动器类型 147
24.5缓速器149
24.6NVH150
24.6.1先进的NVH综述151
24.6.2现象和影响因素152
24.6.3试验和计算 154
24.6.4模型159
24.6.5制动振动和或噪声:原因和机理179
24.7结论 183
附录184
参考文献 185
第25章转向系统203
25.1引言203
25.2转向装置基本结构 203
25.3转向装置发展历程 205
25.3.1转向机构的发展历程205
25.3.2动力转向的发展历程 207
25.4转向系统基本理论 208
25.4.1Ackerman转向208
25.4.2转向系统建模210
25.5动力转向 214
25.5.1动力转向分类215
25.5.2动力转向系统建模 216
25.5.3动力转向系统实例分析217
25.5.4电动助力转向218
参考文献221
第26章车身设计中结构和动力学问题225
26.1引言225
26.2外观和乘员舱造型 226
26.3空气动力学227
26.4弯曲和扭转刚度 228
26.5车身动态行为和模态分析 234
26.6被动安全241
26.7疲劳耐久性243
参考文献 247
第27章作为车辆部件的轮胎 253
27.1引言 253
27.2稳态滑移的刷子模型255
27.3相似方法263
27.3.1纯滑移条件264
27.3.2组合滑移条件268
27.4魔术公式轮胎模型 271
27.4.1模型描述 272
27.4.2方程集合 280
27.5一阶轮胎迟滞284
27.5.1模型开发 285
27.5.2线性模型 285
27.5.3半非线性模型289
27.5.4全非线性模型289
27.5.5陀螺耦合 292
27.5.6增强的非线性瞬态轮胎模型 293
27.6短波长中频率轮胎模型296
27.6.1非稳态行为的接触模型297
27.6.2剩余刚度和带动力学 298
27.6.3短路面不平度的动态轮胎响应 302
27.7轮胎稳态和动态试验装备305
附录力、力矩和车轮滑移的符号转换 312
参考文献 313
第28章充气轮胎模型:详细的
力学模型316
28.1引言316
28.2轮胎有限元分析319
28.3减低复杂性使用专用软件的轮胎力学模型 321
28.4悬架和轮胎模型之间的接口323
28.5常用的轮胎力学模型 324
28.6FTire模型族326
28.6.1柔性环轮胎模型327
28.6.2FETire:粗网格的FE轮胎模型 337
28.7参数化工具 342
参考文献345
第29章充气轮胎:构造和测试349
29.1引言 349
29.2材料349
29.2.1橡胶350
29.2.2填料351
29.2.3固化系统 351
29.2.4保护系统 352
29.2.5处理剂 353
29.2.6树脂353
29.2.7钢和织物 353
29.3制造过程 354
29.3.1混合 355
29.3.2压延挤压356
29.3.3制造359
29.3.4固化361
29.4轮胎结构 364
29.4.1内衬365
29.4.2帘布366
29.4.3胎圈和填料366
29.4.4胎圈包布和轮辋缓冲层367
29.4.5胎侧367
29.4.6带367
29.4.7带楔:边缘包裹368
29.4.8胎面368
29.5轮胎标准和试验369
29.5.1UNECE法规369
29.5.2DOT FMVSS139测试 376
29.5.3内部试验测试380
29.5.4其他标准或法规385
29.6结论387
参考文献387
內容試閱
几年前,Swets & Zeitlinger出版公司和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学会(IAVSD)(以IAVSD前秘书长Robin Sharp教授和《车辆系统动力学》前主编Peter Lugner教授为代表)一起向我们提议出版本书。从那时起我们就做出许多努力,召集杰出学者参与这个项目。在Taylor & Francis Group收购Swets & Zeitlinger后,我们继续努力。现在,可以向科学和技术领域展示这一成果了。
我们的目标是在车辆系统动力学领域出版一套权威的标准参考著作。当代关于这一主题的出版物要么非常专业(科学论文),要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非常专业的书籍)。本书既适合初学者又适合有经验的工程师阅读,也可以作为大学研究生课程的教科书。
丛书的内容由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撰写,其中的许多人已经就本书中涉及的主题撰写了完整的书籍。作者是从工业领域和大学中挑选出来的,以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
丛书由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等13个国家的50余位专家撰写,共42章, 23所大学和9家知名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个项目。
丛书由涵盖当前车辆系统发展状况的一系列独立章节组成,分为8个部分:车辆系统动力学基础、建模、仿真分析,车辆概念和空气动力学,充气轮胎和车轮-道路越野道路接触,车辆子系统建模,车辆动力学和主动安全,人机相互作用,智能车辆系统,道路事故重建和被动安全。各部分均从发展历史介绍开始。
我们尽量不过分强调汽车,部分内容还涉及摩托车和商业车辆以及越野车辆。但主要内容还是汽车。
我们为作者提供了在章节中表达其非凡经验的自由,之后编辑们仔细阅读了所有章节,平衡了部分内容,未涉及的问题分别反馈给各个作者。
我们充分意识到丛书内容不会永远是最新的,但以简洁、信息丰富的方式并以基本问题为中心写成的内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有用的。
丛书是一套公式和实例的集合,有助于在没有任何数学证明下解决问题,而数学证明则留给以后阅读文献中引用的论文或书籍。这样就忽略了小技术问题,只处理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问题。我们一直努力遵循SKClark编辑《充气轮胎力学》所规定的高标准,这本书于1981年由美国交通部出版。
丛书反映了全世界在解决车辆系统动力学设计问题上使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我们鼓励不同作者对相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观点。将选择权留给读者以指导使用本书中收集的信息。工程学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复杂领域,在一个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上仅允许单一的意见将会大大降低本书的丰富性。
丛书可以通过参考问题索引找到想要了解的问题。有经验的读者可以按任何顺序阅读本书,没有经验的读者可以从研究本书开头的横向章节中获益,这些内容涉及总论问题,如第2章~第10章的系统建模、分析和优化。这些横向章节是后续阅读纵向章节的基础。纵向章节处理特殊问题,如第11章~第42章的轮胎和车辆子系统、人机相互作用、主动和被动安全。无论如何,问题索引可以帮助读者识别本书的各个部分,通过纵向或横向章节找到所需的内容。
丛书对初学者,是希望其获得对于具体问题的基本知识;对有经验的工程师或科学家,是希望其获得对于特定领域最新的信息。这是略有矛盾的目标,需要通过作者处理基本问题并在专业论文中添加适当的参考文献以供进一步阅读。
我们要感谢所有作者的努力,他们热情地参与这个项目,耐心地编辑和修改了其章节并提供了本书的最后定稿,它们反映了车辆系统动力学当前的知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