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NT$
1140.0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NT$
390.0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NT$
490.0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NT$
1390.0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NT$
349.0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NT$
295.0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NT$
440.0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NT$
490.0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江苏省名中医张宗良先生的嫡传弟子张三川所著。全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临床验案精选,从张三川数十年的临床验案中精选出78例,按外感时令病、肺系疾病、心脑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气血津液及其他疾病排列,每个病例后均有详细按语。第二部分:临证医论精选,重点介绍作者在专业期刊所发表的讲座论点、论文。第三部分:临证琐记,是临证经验、用药心得之精选。第四部分:张宗良先生《诊余集》精选。 本书辨证细腻,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不仅对深入研究中医疗法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提供了有益的镜鉴。
|
關於作者: |
张三川(1955一),1976年受命到原江苏医院随孟河医派第4代传人,江苏省名中医张宗良学中医5年。后考入西医院校,毕业后分别入职于盱胎医院南京建中中医院任学科带头人。1997年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研究生班。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积验颇主。擅长肝胆、心肺等疑难病症的诊治和中医膏方调理。先后在省 市级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中药直肠点滴加西药治疗38例乙脑》和《中药加闭式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分别获市级科研成果奖,分别2次破格晋升,分别获江苏省优秀基层医师、市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和区优秀名中医等表彰。
|
目錄:
|
第一部分 临床验案精选
第一章 外感时令疾病(2)
一、风温(2)
(一)热邪犯肺证(2)
(二)风热犯肺证(3)
(三)温邪犯肺证(5)
(四)风热伏肺证(6)
(五)热壅于肺证(7)
二、暑温(8)
邪热入营证(8)
三、湿温(10)
湿热郁阻证(10)
四、麻疹(11)
感受疫邪、邪伤肺卫证(11)
第二章 肺系疾病(13)
一、咳嗽(13)
(一)痰热蕴肺证(13)
(二)阴虚内热证(14)
(三)风痰伏肺、宣肃失司证(16)
(四)肝郁脾虚、肺失宣降证(17)
(五)痰热蕴肺、上攻咽喉证(19)
二、喘证(20)
(一)风寒袭表、寒饮内停证(20)
(二)痰饮内蕴证(22)
(三)痰饮阻络证(23)
(四)肺肾两亏证(24)
(五)肺肾两虚、心阳不振证(26)
(六)阳虚水泛、上凌心肺证(28)
第三章 心脑系疾病(31)
一、胸痹心痛病(31)
(一)胸阳痹阻证(31)
(二)心阳不足证(33)
(三)心肾两虚证(34)
(四)心气不足证(36)
(五)肝郁气滞、痰火扰心证(37)
(六)心肾阳虚、水饮凌心证(38)
二、头痛(40)
(一)肝阳化风证(40)
(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41)
三、眩晕(43)
(一)心脾两虚证(43)
(二)肝肾亏虚、痰湿阻络证(44)
(三)肝胆湿热上冲证(46)
四、中风中风后遗症(47)
(一)肝肾阴虚证(47)
(二)气虚痰瘀证(50)
(三)气虚血滞、瘀阻脑络证(52)
五、失眠(54)
(一)肝郁化火证(54)
(二)心脾两虚证(56)
(三)心肾阴虚、肝郁气滞证(57)
第四章 脾胃疾病(59)
一、胃病(59)
(一)痰湿阻中证(59)
(二)肝气犯胃证(61)
(三)脾胃虚寒证(63)
(四)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证(64)
(五)胃热壅盛、气阴不足证(66)
(六)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证(67)
二、呃逆(68)
(一)脾胃虚寒、胃气上逆证(68)
(二)肝气犯胃、痰湿内阻证(70)
三、噎膈(72)
(一)肝胃不和证(72)
(二)痰瘀气滞证(73)
(三)气血两伤证(74)
四、泄泻(76)
(一)脾虚湿蕴证(76)
(二)脾肾虚衰证(77)
(三)脾运不健、湿滞中焦证(78)
(四)脾肾阳虚、寒湿内蕴证(80)
五、腹痛(81)
(一)下焦虚寒证(81)
(二)湿热瘀滞证(83)
第五章 肝胆疾病(85)
一、胁痛(85
(一)肝气郁滞证(85)
(二)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证(87)
(三)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证(89)
(四)疏肝不应,当以补脾扶正(90)
(五)厥阴不治,宜取之阳明(91)
(六)肝病及肾,治当补益其母(92)
二、黄疸(94)
(一)湿热内蕴证(94)
(二)湿热熏蒸、气滞血瘀证(96)
三、臌胀(98)
(一)肝阴不足证(98)
(二)肝郁血瘀证(99)
四、积聚(102)
(一)肝郁血瘀证(102)
(二)湿瘀内结证(104)
第六章 肾系疾病(107)
一、水肿(107)
(一)肾阳亏虚证(107)
(二)脾肾阳虚证(110)
(三)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112)
二、淋证(113)
(一)石淋(湿浊凝结证)(113)
(二)癃闭(湿热阻于下焦证)(116)
第七章 气血津液及其他疾病(118)
一、消渴(118)
(一)积热化燥证(118)
(二)肝肾亏损、阴虚及阳证(119)
二、痰饮(121)
痰饮阻中证(121)
三、放射性口腔炎(122)
热毒灼津、阴液耗损证(122)
四、痹证(123)
(一)风湿热痹阻证(123)
(二)风寒湿阻络证(124)
五、痿证(129)
(一)肝肾两亏证(129)
(二)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证(130)
第二部分 临证医论精选
第一章 肝病的辨证论治(134)
一、肝气郁滞与疏肝理气(134)
(一)肝(134)
(二)肝与脾(胃)(135)
(三)肝与心、肺(135)
(四)肝与肾(136)
(五)肝与腑(136)
(六)肝与五体、窍络(137)
(七)肝气郁滞的病机演变(138)
(八)疏肝理气法的应用(138)
二、急性肝炎的辨证论治(140)
(一)病因病机(140)
(二)治疗原则(141)
(三)辨证施治(142)
三、慢性肝病的辨证论治(146)
(一)对慢性肝病的认识(146)
(二)病因病机(147)
(三)辨证施治(150)
(四)临诊要点(153)
第二章 临证论文精选(157)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57例体会(157)
(一)临床资料(157)
(二)治疗方法(158)
(三)治疗结果(159)
(四)临诊体会(159)
二、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活动型肝炎32例小结(160)
(一)临床资料(160)
(二)治疗方法(160)
(四)疗效标准(161)
(五)结果(162)
(六)讨论(163)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1例小结(164)
(一)临床资料(165)
(二)诊断依据与辨证分型(165)
(三)治疗方法(166)
(四)疗效统计(166)
(五)典型病例(167)
(六)临诊体会(167)
四、简易闭式腹水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169)
(一)病例选择(169)
(二)治疗方法(170)
(三)疗效标准与结果(170)
(四)讨论(170)
五、自拟中药方配合闭式腹水回输治疗肝硬化腹水56例(172)
(一)一般资料(172)
(二)治疗方法(172)
(三)结果(173)
(四)讨论(174)
六、扶正为主治疗慢性活动型肝炎52例(176)
(一)临床资料(177)
(二)治疗及观察方法(177)
(三)治疗结果(178)
七、32例肝硬化病人空腹血糖变化分析(179)
(一)临床资料(179)
(二)讨论(180)
八、微量元素与慢性肝炎扶正治疗(181)
(一)微量元素与扶正中药(181)
(二)微量元素与慢性肝炎证的关系(182)
(三)微量元素与慢性肝炎扶正治疗(183)
九、肝病及胆初探(184)
(一)临床资料(184)
(二)结果(185)
(三)讨论与体会(186)
十、肝性胸水的临床诊断与治疗(附:30例分析)(189)
(一)临床资料(190)
(二)讨论(190)
十一、107例成人乙型肝炎发病诱因分析(192)
(一)临床资料(193)
(二)结果(193)
(三)讨论(196)
十二、慢性乙型肝炎从瘀辨治(197)
(一)病因病机(197)
(二)辨瘀施治(198)
(三)辨证体会(200)
十三、扶正培本法在慢性乙肝治疗中的作用(201)
十四、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心得(204)
(一)常用治法(204)
(二)治疗体会(206)
十五、以慢性肠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肝癌2例报告(207)
十六、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209)
十七、肝硬化腹水患者休息与钠盐摄入问题(209)
(一)肝硬化腹水与卧床休息(210)
(二)肝硬化腹水与钠盐摄入问题(211)
十八、大黄在传染病方面的应用体会(212)
(一)细菌性痢疾(213)
(二)伤寒(213)
(三)急性病毒性肝炎(214)
(四)流行性乙型脑炎(215)
(五)肺结核咯血(215)
十九、中药直肠点滴配合西药治疗乙脑38例疗效观察(附:96例对照组)(216)
(一)临床资料(217)
(二)治疗方法(217)
(三)治疗结果(218)
(四)讨论与体会(219)
二十、白蛋白在7例重症乙脑抢救中的应用体会(附:2例报告)(221)
二十一、慢性支气管炎与血瘀(223)
(一)慢支血瘀形成的基本原因(224)
(二)慢支难愈的病理基础(225)
(三)慢支血瘀的临床特征(226)
(四)慢支急性期的治疗原则(226)
(五)慢支缓解期的治疗原则(227)
(六)典型病例(228)
二十二、古方加减在老年心悸中的应用(229)
(一)病因病机(229)
(二)辨证论治(230)
(三)体会(232)
二十三、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分析(234)
(一)临床资料(234)
(二)治疗方法(235)
(三)讨论(235)
二十四、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化疗反应一得(237)
二十五、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放射性口腔炎45例(239)
(一)一般资料(239)
(二)治疗方法(240)
(三)治疗结果(240)
(四)病案举例(241)
(五)体会(241)
二十六、肾上腺皮质激素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242)
二十七、自拟降脂养肝方治疗脂肪肝36例临床观察(245)
(一)资料与方法(245)
(二)结果(247)
(三)讨论(248)
第三部分 临证琐记
第一章 简述查房(252)
一、内科查房的临床意义(252)
二、内科查房与思维能力的培养(253)
三、正确对待查房(255)
四、临证牢记八纲(258)
第二章 临证琐记精选(264)
一、中医治疗糖尿病四阶段策略(264)
二、缺血性卒中的气虚血瘀理论(267)
三、颅高压三联症与中医对脑水肿的认识(268)
四、简述常用中药配伍(药对)应用(271)
五、肿瘤治疗角药运用举隅(275)
六、扶正方与蛋白代谢(279)
七、降血压药物联合应用与服用时间(280)
八、常用降压药的作用特点(282)
九、简述高血压性心脏病(285)
十、老年性高血压诊断与治疗(286)
十一、简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心房颤动(290)
十二、高血压病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当从肾论治(293)
十三、慢性充血性心衰联合用药原由(293)
十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病机理(294)
十五、酚妥拉明(瑞吉丁)治疗肺心病的作用机理(297)
十六、老年人肺部感染的原因与临床特点(298)
十七、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300)
十、乙肝二对半解读(301)
十九、乙肝病毒感染途径与特点(304)
二十、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与转归(306)
二十一、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形成机制(308)
二十二、肝脏与糖代谢激素(310)
二十三、慢性肝病时糖代谢紊乱的机制(315)
二十四、简述肝源性糖尿病(316)
二十五、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动态(320)
二十六、乙肝并发胆系损害的发病机理及特点(321)
二十七、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探讨(324)
二十八、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制(327)
二十九、简述肝肾综合征(329)
三十、慢性肝病白蛋白球蛋白异常原因(331)
三十一、原发性肝细胞癌与预防(332)
三十二、孕妇能否接种乙肝疫苗(335)
三十三、糖尿病与脑梗死(336)
三十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治疗(338)
三十五、意识障碍可有下列不同程度的表现(340)
三十六、慢性肾功能衰竭与临床(343)
三十七、简述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功能不全(345)
三十八、简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346)
三十九、高钾血症与低血钾症的临床症状与处理(348)
四十、简述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治疗(349)
四十一、营养缺乏病(350)
四十二、卒中后患者营养管理策略(352)
四十三、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特点与病因(355)
四十四、简述脑血管性痴呆(356)
四十五、骨质疏松与补钙(358)
四十六、亚急性联合变性(360)
四十七、阿司匹林类药物与消化道损伤(364)
四十八、贫血性心脏病相关体征原因分析(367)
四十九、安定的降血压作用(368)
五十、快速解读血常规报告(368)
第四部分 张宗良先生《诊余集》精选
一、风温(372)
二、暑温(372)
三、秋燥(373)
四、霍乱(373)
五、痢疾(374)
六、水泄(374)
七、白喉喉痧(375)
八、急慢惊风(375)
九、咳喘(376)
十、肺炎(376)
十一、胃脘痛(376)
十二、吐血、咯血(377)
十三、痰饮(378)
十四、头痛(378)
十五、痛风(379)
十六、肩痛(379)
十七、臂痛(379)
十八、足痛(379)
十九、中风(380)
二十、癃闭(380)
二十一、淋浊(380)
二十二、溲黑(381)
二十三、尿血(381)
二十四、便血(381)
二十五、消渴(381)
二十六、不寐(382)
二十七、牙痛(382)
二十八、脚气(382)
二十九、疟疾(383)
三十、黄疸(383)
三十一、肿胀(383)
三十二、痿躄(384)
三十三、遗精(384)
三十四、高年虚脱(384)
三十五、血虚肝旺(385)
三十六、狐疝(385)
三十七、调经(386)
三十八、热入血室(386)
三十九、胎前咳嗽(386)
四十、小产(387)
四十一、产后(387)
四十二、肺痈(388)
四十三、脑疽(388)
四十四、搭背(388)
四十五、肠痈(388)
跋(3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