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全球史》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主办,每年两辑,专事刊登全球史研究领域的论文、译作、访谈和书评,力求在不同尺度与维度上探究和呈现近代以来人类超越各种地理、政治和文化边界的交往与互动,包括但不限于贸易史、移民史、传教史、语言交流史、知识迁移史、环境史、科技史、疾病史、概念史、翻译史、留学史等内容。
|
關於作者: |
李雪涛,德国波恩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全球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德国汉学、德国哲学以及中国佛教史的研究。
|
目錄:
|
专论
普鲁士柏林王室图书馆的中文文献收藏
以19世纪上半叶的两部书目为中心 李雪涛/003
江户后期无鲸可捕原因研究的分析
日本学者对美日捕鲸者不同定性背后的逻辑 张国帅/075
访谈
创造历史的瘟疫
有关新冠肺炎与人类疾病史的对话 〔德〕腊碧士 李雪涛/091
访谈:从中国出发,抵达全球史 葛兆光 张彦武/102
学术前沿
专题研讨会
知识的环流与第一代留日学人 严安生 王颂 李雪涛等/121
全球史与中国系列讲座
丝绸之路上的中外医药交流 宋岘/150
译文
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所藏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的手稿遗产
〔俄〕捷留科娃Е.А.Терюкова 〔俄〕扎维多夫斯卡娅Е.А.Завидовская著 周峪竹译/169
异域之美种种
性别与欧洲扩张(1500~1850)研究项目初探 〔德〕戴默尔著 王强译/177
书评
EzraF.Vogel,ChinaandJapan:FacingHistory 李玉蓉/201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文源长/208
托马斯本德《万国一邦:美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于晨阳/214
徐国琦《中国人与美国人:一部共有的历史》 方晨蕾/218
李雪涛《东亚研究与全球史的建构德语东亚文化史的几个研究路径》 何玉洁/222
编后记/226
稿约/229
|
內容試閱:
|
《全球史》发刊词
一
自16世纪大航海以来,由于西方的殖民扩张,世界逐渐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尽管在16世纪中后期以沙勿略(FrancisXavier,1506-1552)、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已经将欧洲的知识和信仰传播到了日本、中国,但直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才真正被西方列强携裹着拖入这场全球化的冒险之中。
19世纪60年代,中国的士大夫开始意识到此前20年所经历的是几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曾参加签订《南京条约》并且担任过广东巡抚的黄恩彤(1801~1883)将此种情况称作变动;担任曾国藩幕僚的黎庶昌(1837~1898)称之为变端;当时的著名报人王韬(1828~1897)将其叫作创事;洋务运动的实干家丁日昌(1823~1882)、曾任两广总督的瑞麟(1809~1874)、当时被誉为学贯中西的曾国藩次子曾纪泽(1839~1890)和曾任两淮盐运使的李宗羲(1818~1884)称之为创局;而李鸿章则在1872年声称: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东北,闯入中国边界腹地,凡前史之所未载,亘古之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自此,变局成为后人经常使用的一个说法。中国开始意识到要参与到这一变局之中。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世界。得益于大数据的运用,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实时准确地获悉各地的疫情信息,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二
尽管全球史的意识和方法很早就产生了,但系统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全球史研究始于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H.Mc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