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NT$
275.0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NT$
340.0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NT$
240.0
|
內容簡介: |
《有机化学》共20章,将内容分为有机化学概论基础有机化合物生物有机化合物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基本知识点和理论,然后以官能团为主线展开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再着重介绍与医学专业相关的生物有机化合物,*后对日常生活中如药物、食品、毒素等常见物质中的有机分子进行了介绍,揭开有机化合物的神秘面纱,进一步让有机化学走进生活。教材始终遵循有机化学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理论的基本思想,加强了基本理论、基本反应和基本知识的阐述与解释;在内容编写上做到循序渐进,且内容的编排结合了学生的认知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中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可读性,使教材既便于教师的教学,又便于学生的自学。
本书适用于医学、生物技术、药学、食品安全等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教学时可根据需要选用相关内容。
|
關於作者: |
虞虹,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副教授,2001年起至今一直从事一线教学,承担《有机化学》及《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获得过校级十佳通识课教师称号、个人教学苏鑫奖、利苏集体教学奖。同时,加入相关科研团队,从事金属有机含硫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参与在研基金项目二项。
|
目錄:
|
第一部分 有机化学概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有机化学及其发展 1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1
二、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步骤 2
三、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联系 3
四、现代有机化学发展热点 3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3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4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6
一、基团 6
二、基团的顺序规则 6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示和同分异构 7
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表示 7
二、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 9
第五节 共价键理论 10
一、价键理论 10
二、杂化轨道理论 10
三、分子轨道理论要点 12
四、共振论要点 12
五、共价键的属性 13
六、分子间的作用力 14
第六节 有机反应类型和反应中间体 15
一、自由基反应均裂 15
二、离子型反应异裂 15
三、协同反应 16
第七节 有机酸碱概念 16
一、布朗斯特-劳里酸碱质子理论 16
二、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 16
三、软硬酸碱概念 17
名人追踪 18
习题 18
第二章 立体化学 20
第一节 立体化学研究对象 20
一、静态和动态立体化学 20
二、立体异构 20
第二节 旋光异构体 21
一、物质的旋光性 21
二、物质的旋光性与物质结构 23
三、对映体构型的标记和表示 26
四、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29
五、无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1
六、环状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33
第三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 33
一、机械法 33
二、晶种法 33
三、生化法 34
四、吸附法 34
五、化学法 34
第四节 手性分子的来源和生物作用 34
一、手性分子的来源 34
二、手性分子的生物作用 36
名人追踪 37
习题 38
第三章 基础波谱解析 41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方法 41
一、分离提纯 41
二、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 41
三、测定分子量确定分子式 42
四、结构表征 42
第二节 吸收光谱的产生 42
第三节 紫外光谱 43
一、基本原理 44
二、基本概念 45
三、紫外图谱解析 46
四、紫外图谱的应用 47
第四节 红外光谱 48
一、基本原理 48
二、基本概念 49
三、基团特征吸收频率 50
四、红外光谱解析 51
五、红外光谱的应用 52
第五节 核磁共振谱 54
一、基本原理 54
二、基本概念 55
三、核磁共振谱解析 60
四、核磁共振谱的应用 62
第六节 质谱 62
一、基本原理 62
二、基本概念 64
三、质谱解析 66
四、质谱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67
第七节 多谱联用 68
名人追踪 70
习题 70
第四章 周环反应 72
第一节 分子轨道理论对称守恒原理和前线轨道理论简介 73
第二节 电环化反应 73
第三节 环加成反应 77
一、[2 2]环加成反应 77
二、[4 2]环加成反应 78
三、环加成反应的选择规律和应用实例 79
第四节 迁移反应 80
名人追踪 84
习题 85
第二部分 基础有机化合物 87
第五章 饱和脂肪烃 87
第一节 烷烃 87
一、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 87
二、烷烃的分子结构 89
三、烷烃的构象 90
四、烷烃的命名 92
五、烷烃的性质 95
六、自由基取代反应机理 100
七、烷烃的来源及制备 102
第二节 环烷烃 103
一、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103
二、环烷烃的结构和稳定性 105
三、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106
四、环烷烃的性质 108
五、环烷烃的制备 109
名人追踪 110
习题 110
第六章 不饱和脂肪烃 113
第一节 单烯烃 113
一、单烯烃的结构 113
二、单烯烃的命名和同分异构 114
三、单烯烃的性质 116
四、单烯烃的制备 123
第二节 二烯烃 123
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123
二、二烯烃的结构 124
三、共轭二烯烃的化学特性 125
四、1,3-丁二烯的来源和制备 126
第三节 电子效应 126
一、诱导效应 127
二、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128
三、马氏规则的解释 133
第四节 炔烃 134
一、炔烃的结构和命名 134
二、炔烃的性质 135
三、炔烃的制备 139
名人追踪 140
习题 140
第七章 芳香烃 143
第一节 单环芳烃 144
一、苯的结构 144
二、单环芳烃的异构和命名 146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 148
四、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155
第二节 稠环芳烃 162
一、萘 162
二、蒽和菲 165
三、其他稠环芳烃 166
第三节 非苯芳烃 166
一、休克尔规则 166
二、常见的几种非苯芳烃 168
名人追踪 170
习题 172
第八章 卤代烃 174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174
一、分类 174
二、命名 174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175
一、物理性质 175
二、化学性质 176
第三节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其立体化学 180
一、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80
二、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184
第四节 消除反应机理 185
一、单分子消除反应 185
二、双分子消除反应 186
第五节 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186
一、卤代烃结构的影响 187
二、试剂的影响 187
三、其他条件的影响 188
第六节 卤代烯烃的卤原子活性 188
一、卤代烯烃的分类 188
二、双键位置对卤原子活性的影响 189
第七节 卤代烃的制备 190
一、由烃制备 190
二、由醇制备 191
三、卤代烷的置换 192
第八节 重要的卤代烃 192
一、氯苯 192
二、三氯甲烷 192
三、二氟二氯甲烷 193
四、四氟乙烯 193
五、四氯化碳 193
六、氯乙烯 193
七、DDT 194
名人追踪 195
习题 195
第九章 醇、酚、醚 199
第一节 醇 199
一、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199
二、醇的性质 201
三、醇的制备 209
四、重要的醇 209
第二节 酚 211
一、酚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211
二、酚的性质 212
三、重要的酚 216
第三节 醚 218
一、醚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218
二、醚的性质 219
三、醚的制备 221
四、重要的醚 222
五、环醚 223
第四节 硫醇、硫酚和硫醚 225
一、结构和命名 225
二、性质 225
名人追踪 228
习题 229
第十章 醛、酮、醌 232
第一节 醛和酮 232
一、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 232
二、醛和酮的结构 233
三、醛和酮的性质 233
四、,-不饱和醛酮 245
五、醛和酮的制备 248
六、重要的醛和酮 250
第二节 醌 252
一、醌的性质 252
二、重要的醌类化合物 253
名人追踪 254
习题 255
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258
第一节 羧酸 258
一、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258
二、羧酸的性质 260
三、羧酸的制备 269
四、重要的羧酸 270
第二节 取代羧酸 273
一、取代羧酸的分类 273
二、羟基酸 273
三、羰基酸 279
四、卤代酸 281
名人追踪 282
习题 282
第十二章 羧酸、碳酸、磺酸衍生物 285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 285
一、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285
二、羧酸衍生物的结构 287
三、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287
四、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288
五、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296
六、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297
七、重要的合成原料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 298
第二节 碳酸衍生物和磺酸衍生物 303
一、碳酸衍生物 303
二、磺酸衍生物 305
名人追踪 306
习题 306
第十三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309
第一节 胺 309
一、胺的分类和命名 310
二、胺的结构 311
三、胺的性质 312
四、胺的制备 318
五、重要的胺 319
第二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320
一、重氮盐的制备 320
二、重氮盐的化学性质 321
三、偶氮化合物和偶氮染料 323
第三节 硝基化合物 325
一、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325
二、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325
三、硝基对苯及其衍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326
四、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327
第四节 腈 328
一、腈的结构和命名 328
二、腈的性质 328
三、腈的制备 329
四、重要的腈 330
名人追踪 331
习题 331
第十四章 杂环化合物 334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概述 334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334
二、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 336
第二节 重要的杂环化合物 338
一、五元杂环化合物 338
二、六元杂环化合物 343
三、稠杂环化合物 346
名人追踪 349
习题 350
第三部分 生物有机化合物 352
第十五章 脂类、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352
第一节 脂类化合物 352
一、油脂 352
二、磷脂 355
第二节 萜类化合物 358
一、萜的分类和结构 358
二、单萜 358
三、其他萜类化合物 362
第三节 甾族化合物 365
一、甾族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 365
二、几类重要的甾族化合物 366
名人追踪 370
习题 370
第十六章 生物碱 372
第一节 生物碱概述 372
一、生物碱的定义和分类 372
二、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372
三、生物碱的一般提取方法 373
第二节 常见的生物碱 373
一、苯乙胺体系生物碱 374
二、四氢吡咯及六氢吡啶环系生物碱 375
三、吲哚环系生物碱 376
四、喹啉、异喹啉环系生物碱 377
五、嘌呤环系生物碱 379
名人追踪 379
习题 379
第十七章 糖类 380
第一节 单糖 380
一、单糖的分类 380
二、单糖的结构 381
三、单糖的性质 388
四、重要的单糖 393
第二节 二糖 394
一、还原性二糖 394
二、非还原性二糖 396
第三节 多糖 396
一、淀粉 396
二、纤维素 397
三、糖原 399
名人追踪 399
习题 400
第十八章 氨基酸、肽和蛋白质 402
第一节 氨基酸 402
一、氨基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402
二、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405
三、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405
第二节 肽 409
一、肽的组成和命名 409
二、肽键的结构 410
三、天然存在的肽 410
第三节 蛋白质 412
一、蛋白质的分类 413
二、蛋白质的结构 413
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418
名人追踪 421
习题 421
第十九章 核苷、核苷酸和核酸 423
第一节 核苷和核苷酸 423
一、核苷 423
二、核苷酸 424
第二节 核酸 425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425
二、核酸的结构 426
三、核酸的性质 428
四、核酸的复制与转录 428
五、核酸的序列测定 429
名人追踪 430
习题 430
第二十章 神奇的有机化合物 432
第一节 天然产物中的明星分子 432
一、止痛良药与成瘾毒品吗啡 432
二、疟疾与青蒿素 433
三、喜树中的抗肿瘤成分喜树碱 434
四、美丽的长春花与抗癌药物长春碱 436
第二节 为健康保驾护航的药物分子 438
一、合成药物的先行者百浪多息 438
二、抗生素的急先锋青霉素 440
三、多能的常青树阿司匹林 442
四、禽流感克星达菲 443
第三节 舌尖上的多能分子 446
一、阻止食品变质的防腐剂 446
二、改变视觉效果的食用色素 449
三、增加食品甜度的甜味剂 452
四、改善食品口味的增鲜剂 454
第四节 改邪归正的毒素分子 456
一、美味山珍中的毒菌毒素 456
二、感冒药的核心麻黄碱 458
三、原发性癌症的克星斑蝥毒素 459
四、有机磷农药解毒仙子曼陀罗生物碱 460
第五节 日用品中的宠爱分子 463
一、心脏能量激活器辅酶Q10 463
二、保湿宠儿角鲨烯 467
三、抗氧化营养师维生素E 469
四、减肥标杆左旋肉碱 472
名人追踪 476
习题 476
附录 477
附录一 常见酸碱强度次序表(25℃, 相对于H2O) 477
附录二 重要元素电负性表 478
附录三 部分化合物鉴别反应表 479
参考文献 480
|
內容試閱:
|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变化以及伴随这些变化所发生的一系列现象。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与医学、生物学和药学等其他学科都有着重要的联系。组成人体的物质除了水和一些无机盐外,绝大部分是有机物,它们在人体内有着不同的功能并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生物化学就是运用有机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这些变化的一门学科;药理学中的构效关系就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相关生物学科的发展,人类已经发现许多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并逐步了解了其相应的功能,对其功能的研究也逐步由静态的水平转移到动态的水平。这些都无疑给有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为了紧跟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以及课程融入思政新教育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编写一套适用于医学、生物技术、药学等专业的有机化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本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做到循序渐进,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于难点部分,如杂化轨道理论、电子效应等是贯穿全书并用于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反应活性等的重要内容,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而难以掌握,本教材尽量采用形象的语言代替抽象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本书穿插了较多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实例,以提高学习兴趣。每章节最后收录了教材内容涉及的相关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奋斗历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在揭示科学原理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渗透,构建长效的全课程育人格局。
虞虹、张振江负责全书大纲的编写及统稿;徐凡对全书进行了审稿;编写人员有陈维一、邱丽华、李敏。
苏州大学东吴学院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姚英明教授和周年琛教授也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关心和支持,衷心感谢他们对本书的指导和修改,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使我们受益匪浅。
编者在教材的体系及内容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一线教师原有自编教材基础上,参考、汲取了国内外同行们的教学优点,形成了内容翔实、通俗易懂的风格特点。但由于水平有限,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恳请使用本书的各位专家、教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再版时及时改进。
编者
2020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