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儿童自我关怀练习册: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
售價:NT$
316.0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NT$
28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发展现状、内涵与特征、设计、生产、施工的关键技术、评价指标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应用,理论翔实,案例丰富。通过每一章对应的应用案例,向读者展示了相关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帮助读者对相应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及土木类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及参考使用。
|
關於作者: |
刘学应,男,56岁,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省"五一"劳动奖章者、全国样板支部带头人、第二届全国水利职教名师。土木工程省级一流学科主持人、土木与环境工程实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誉主任、土木工程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主持人、省级研究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千人万项省级优秀专家、连续多年获得校优秀教学奖。以主持人身份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要完成人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及省精品课程主讲人、主持人。
|
目錄:
|
第1章建筑工业化概述
1.1建筑工业化发展背景
1.1.1传统建筑业弊端凸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1.2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及新型技术助力转型
1.2建筑工业化内涵与特征
1.2.1建筑工业化的内涵
1.2.2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征
1.2.3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核心要素
1.3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创新
1.3.1技术创新
1.3.2主体结构技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
结构技术
1.3.3混合结构技术体系泛工业化建筑
1.3.4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
1.4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创新
1.4.1管理创新
1.4.2创新发展模式
1.4.3管理创新的瓶颈
1.4.4发展的方式与路径
1.5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5.1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5.2发展的对策建议
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 帝国大厦
复习思考题
第2章建筑工业化基本特征
2.1建筑设计标准化
2.1.1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定义
2.1.2建筑设计标准化的实施流程
2.1.3建筑设计标准化的挑战
2.1.4实施建筑设计标准化的策略选择
2.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
2.3施工机械化
2.3.1施工机械化的概况
2.3.2施工机械化水平的衡量指标
2.3.3主要施工过程的机械化施工
2.4管理科学化
2.4.1管理科学化与建筑工业化的关系
2.4.2管理科学化与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的融合
2.4.3建筑工业化的多维度管理
2.5墙体改革
2.5.1墙体改革的背景
2.5.2新型墙体材料的优势
2.5.3新型墙体材料的特点
2.5.4墙体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探研
2.5.5墙体改革的发展方向
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 中国建造速度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复习思考题
第3章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
3.1工业化建筑的设计
3.1.1工业化建筑的设计特点及要求
3.1.2工业化建筑的设计阶段
3.1.3工业化建筑的深化设计
3.1.4工业化建筑设计趋势
3.2建筑工业化的建筑体系
3.2.1工业化建筑体系的基本原理
3.2.2工业化建筑体系的主要形式
3.2.3工业化建筑体系的建筑设计
3.3工业化建筑的结构体系
3.3.1外墙挂板体系
3.3.2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3.3.3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3.3.4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3.3.5工业化结构体系选择
3.4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
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 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南京万科上坊保障房605栋
复习思考题
第4章建筑工业化施工工艺与建造体系
4.1建筑工业化施工工艺
4.1.1装配式施工工艺
4.1.2预制构件生产工艺
4.2建筑工业化建造体系
4.2.1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4.2.2结构体系遴选影响因素
4.2.3装配式建筑建造体系遴选
4.2.4装配式建筑建造标准体系
4.2.5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体系
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案例二: 佛山万科城市花园项目
复习思考题
第5章装配化建筑现场施工与管理
5.1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管理
5.1.1技术准备
5.1.2预制构件装配化施工
5.1.3信息化管理技术BIM
5.2施工前期准备
5.2.1施工组织策划
5.2.2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5.2.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5.2.4构件装配化施工
5.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5.3.1主要危险源分析
5.3.2预制构件安全存放
5.3.3安全施工技术
5.3.4控制要点
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深圳裕璟幸福家园
案例二: 华润城润府三期
案例三: 积水姑苏裕沁庭项目日本
案例四: 上海市闵行区新建星河湾中学
案例五: 普洲电器有限公司新建厂房
案例六: 广州市石丰路保障性住房
复习思考题
第6章建筑工业化管理模式及数字化应用
6.1建筑工业化管理新模式EPC
6.2建筑工业化数字化应用
6.2.1未来已来,如何正确理解建筑工业化和数字化
6.2.2ERP在建筑工业化的应用
6.2.3MES在建筑工业化的应用
6.2.4BIM在建筑工业化的应用
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世界首次!高铁四电建设全部运用BIM技术
案例二: 怒江特大桥BIM技术撑起超级桥梁的坚实底座
复习思考题
第7章建筑工业化指标及评价
7.1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及计算
7.1.1各地预制装配率计算方法与分析
7.1.2工程实例预制装配率计算
7.1.3本书推荐的预制装配率
7.1.4建筑单体装配率计算
7.2建筑工业化的评价
7.2.1一般规定
7.2.2评价方法
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 温州市桃花岛某住宅项目建筑工业化评价
复习思考题
第8章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
8.1绿色节能
8.1.1绿色节能对于建筑工业化的意义
8.1.2绿色节能在建筑中的实际应用
8.2数字化
8.2.1建筑业数字化的未来展望
8.2.2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科技推动整个行业的
发展和转型
8.3多功能、复合化、可持续发展
8.4全生命周期在建筑工业化的应用
8.5精益建筑理论在建筑工业化的应用
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 绿色节能建筑案例
案例二: 数字化建筑案例
案例三: 多功能、复合化、可持续发展建筑案例
案例四: 全生命周期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实例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筑业在技术进步和建设规模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近些年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减少,建筑业面临专业工人匮乏等新的挑战。国际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已进入快速推进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时期。
和构(配)件生产标准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的新型建造生产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了战后住房的供应。虽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广标准化、工业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但是受到当时设计水平、产品工艺与施工条件等的限制,导致装配式建筑遇到严重的抗震安全问题,而低成本劳动力的耦合作用也使装配式建筑应用持续减少,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停滞期。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全面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引导下,建筑业开始向绿色、工业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点的建筑工业化得到重视并逐渐兴起。
建筑工业化的模式是对传统建筑行业的一种颠覆,它的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工业化等特点可大幅提高现有的生产效率和生产速度,并显著改善建筑行业粗放式和高能耗的生产模式,从而使建筑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筑业在技术进步和建设规模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近些年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减少,建筑业面临专业工人匮乏等新的挑战。国际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已进入快速推进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时期。
建筑工业化源于欧洲,为解决战后重建但劳动力匮乏的问题,通过推行建筑设计
和构(配)件生产标准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的新型建造生产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了战后住房的供应。虽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广标准化、工业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但是受到当时设计水平、产品工艺与施工条件等的限制,导致装配式建筑遇到严重的抗震安全问题,而低成本劳动力的耦合作用也使装配式建筑应用持续减少,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停滞期。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全面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引导下,建筑业开始向绿色、工业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点的建筑工业化得到重视并逐渐兴起。
建筑工业化的模式是对传统建筑行业的一种颠覆,它的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工业化等特点可大幅提高现有的生产效率和生产速度,并显著改善建筑行业粗放式和高能耗的生产模式,从而使建筑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书从工业化的概念、特征、设计、生产、施工、评价指标及发展方向等方面来介绍建筑工业化。首先,简单
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分别从技术体系、生产工艺与建造体系、现场施工与管理三大方面,探讨了建筑工业化从设计到施工完成的关键技术; 其次,从建筑工业化管理模式及数字化应用向读者展示了建筑工业化的管理模式以及顺应时代的数字化应用; 接着,从建筑工业化指标及评价方面介绍了当前对建筑工业化的评价标准; 最后,从绿色节能,数字化,多功能、复合化、可持续发展,全生命使用周期,以及精益建筑理论五个方面对其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介绍。同时,本书的每一
章后面都有对应的工程案例分析,向读者展示了相应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形成完整的建筑工业化基本思路,建立建筑工业化的基本思维模式,理解与熟悉建筑工业一体化建造的技术与方法。
本书由浅入深、内容丰富,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及土木类相关专业师生的本科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建筑工业化相关行业专业人士的研究或实践参考资料。
本书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刘学应主持编写,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王瑜玲、张飞燕、陈云舟
和浙江华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王顺喜参与编写。其中,第1章、第2章由刘学应编写; 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由王瑜玲
编写; 第4章由陈云舟、王顺喜编写; 第8章由张飞燕编写。
杭州兆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吴世鑫、朝晖城建集团有限公司顾坚和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学形参与了相关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全书由王瑜玲统稿校对,刘学应审校。
本书是所有编者对建筑工业化长期的关注、研究及思考的结果,在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7月
|
內容試閱: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建筑业在技术进步和建设规模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筑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近些年建筑业的就业人数减少,建筑业面临专业工人匮乏等新的挑战。国际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已进入快速推进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时期。
建筑工业化源于欧洲,为解决战后重建但劳动力匮乏的问题,通过推行建筑设计
和构(配)件生产标准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的新型建造生产方式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了战后住房的供应。虽然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推广标准化、工业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但是受到当时设计水平、产品工艺与施工条件等的限制,导致装配式建筑遇到严重的抗震安全问题,而低成本劳动力的耦合作用也使装配式建筑应用持续减少,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停滞期。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全面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引导下,建筑业开始向绿色、工业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点的建筑工业化得到重视并逐渐兴起。
建筑工业化的模式是对传统建筑行业的一种颠覆,它的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工业化等特点可大幅提高现有的生产效率和生产速度,并显著改善建筑行业粗放式和高能耗的生产模式,从而使建筑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本书从工业化的概念、特征、设计、生产、施工、评价指标及发展方向等方面来介绍建筑工业化。首先,简单
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分别从技术体系、生产工艺与建造体系、现场施工与管理三大方面,探讨了建筑工业化从设计到施工完成的关键技术; 其次,从建筑工业化管理模式及数字化应用向读者展示了建筑工业化的管理模式以及顺应时代的数字化应用; 接着,从建筑工业化指标及评价方面介绍了当前对建筑工业化的评价标准; 最后,从绿色节能,数字化,多功能、复合化、可持续发展,全生命使用周期,以及精益建筑理论五个方面对其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发展进行介绍。同时,本书的每一
章后面都有对应的工程案例分析,向读者展示了相应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形成完整的建筑工业化基本思路,建立建筑工业化的基本思维模式,理解与熟悉建筑工业一体化建造的技术与方法。
本书由浅入深、内容丰富,可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及土木类相关专业师生的本科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建筑工业化相关行业专业人士的研究或实践参考资料。
本书由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刘学应主持编写,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王瑜玲、张飞燕、陈云舟
和浙江华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王顺喜参与编写。其中,第1章、第2章由刘学应编写; 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由王瑜玲
编写; 第4章由陈云舟、王顺喜编写; 第8章由张飞燕编写。
杭州兆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吴世鑫、朝晖城建集团有限公司顾坚和方远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学形参与了相关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全书由王瑜玲统稿校对,刘学应审校。
本书是所有编者对建筑工业化长期的关注、研究及思考的结果,在编写过程中,还参考了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