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NT$
857.0
《
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NT$
658.0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NT$
762.0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NT$
352.0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NT$
454.0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绥边福将杨遇春研究》以陕甘总督杨遇春及其所生活的嘉道时代为核心,通过以人系事的方式反映历史内容和特征,且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人物研究的理论,对杨遇春的早期军旅生涯、在纷扰时局下的作为、维护边疆安定的事功、治军施政的重大举措与对西北社会行政治理、军事韬略与将兵之术、君臣之问及僚属关系等方面展开阐释与分析,表明了杨遇春为响应清朝军事与政治回归正统统治秩序的号召,尽到了其作为朝臣的分内之责。审视了其治军施政的重大举措与各项施政措施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以及围绕杨遇春所进行的人物谱系分析,都是新的尝试。有弥补空白之功。
《绥边福将杨遇春研究》进一步诠释了:人物创造历史,历史涵盖人物。人物研究是史学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项目,是历史研究的原点。
|
關於作者: |
赵珍(1962-),青海西宁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专家,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生态恢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清史、环境史与历史人文地理的教学与研究。已有专著《清代西北生态变迁研究》《资源、环境与国家权力清代围场研究》《黄河上游区域城市研究(1644-1949)》,编著《人物中国两汉魏晋南北朝》、译著《清代森林与土地管理》、合著《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化》《青海通史》等。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各类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
目錄:
|
引子
家世
第一章 早期军旅生涯
一 入伍时的军事形势
二 石峰堡初露锋芒
三 平林爽文升任千总
四 反击廓尔喀功绩彰显
五 黔湘征苗现将才风范
第二章 纷扰时局下的作为
一 与白莲教众周旋于秦巴老林
二 参赞军务往剿天理教
三 赴三才峡再熄战火
第三章 维护西北边疆安定
一 南疆形势与军事部署
二 克复西四城与实授总督
三 督管粮台保障供应
四 督办军费奏销事宜
第四章 治军施政的重大举措
一 调整军事建制
二 吏治整顿与人事调配
三 管控资源以利军民
第五章 西北社会行政治理
一 维护治安与民方便
二 茶税马政及鸦片
三 对青海西部蒙藏的管理
第六章 军事思想与将兵之术
一 地方绿营体制
二 军事韬略
第七章 君臣之间及僚属关系
一 股肱心膂之臣
二 援引帮扶的群体
终老宫保府
征引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绥边福将杨遇春研究》杀青在即!个人就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内容架构和重要观点等稍作简介,作为序。
人类及其社会历史的发展主要是围绕人的活动展开,离开了作为谱写历史篇章的人物,叙事也只剩下无血无肉的骨架。自中国古代司马迁辟纪传体编写历史后,历朝历代均十分重视对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即以人系事的书写方式反映历史内容。近些年来,学界在追求史学研究的新方法与理论时,忽视了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尤其忽视了历史重要节点人物所起的关键作用。选择清代嘉道时段在西北任官的杨遇春为研究对象,在于希冀诠释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原点这样一个朴素简单的道理,有益于学科建设。何况,就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而言,西北史研究是薄弱环节,鲜有关照嘉道时段,人物研究更少,将杨遇春与嘉道时代结合,包括从生态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视角与研究方法,审视其治军施政的重大举措与各项施政措施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以及围绕杨遇春所进行的人物谱系分析,都是新的尝试。有弥补空白之功。另外,西北位居链接中亚及欧洲的核心地带,从历史视角审视民族与宗教等社会治理问题,亦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本书以杨遇春及其所生活的嘉道时代为核心,通过以人系事的方式反映历史内容和特征,且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事实做出符合实际的自己的判断。本书除了引言、结语及杨遇春家世与其晚年退居崇州的生活境况外,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早期军旅生涯。从杨遇春初入社会、步人军旅后的活动、接触的人物及乾隆后期的社会现实人手加以介绍,进而讨论历经康雍乾盛世所遗留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揭示清朝僵化管理体制的诸多弊端。比如在对周边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控制上,未能及时灵活调整管理方式和办法,忽视了问题与矛盾背后所关涉的不同民族的经济利益因素和基本诉求,引发激烈的武力冲突和反叛。甘肃回民、黔湘苗民、台湾教众等起事就属于此类。其中各种势力在多种社会思潮影响下,寻找各自归属,点燃反叛烈火。而反击廓尔喀是清廷维护西藏地方统一和安宁的正义行动。
第二,纷扰时局下的作为。嘉道时期,时局纷扰,各种武装起事此起彼伏。通过讨论杨遇春所参与的对白莲教、天理教教众及三才峡木工起事事件的平定,分析和论证了此类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的发生,当归结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的事实。而清廷坚决打击和镇压各种势力是为了挽回封建正统,维护既有统治秩序的表现。比如白莲教起事,尽管有人认为该教自明代中期开始,逐渐变为模式化的邪教与叛乱意义的标签,成为官方与文人逐步建构的概念,事实上并不存在。但是,整个战事却以秦巴老林为据点,波及范围之广,参与人众之多,时间拖延之久,是史无前例的,它动摇了清廷统治的基石,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界持嘉道中衰说学者立论的依据。杨遇春在整个战事进程中作为主要角色,不仅率兵有方,培育了一批敢为身死的勇将,而且身先士卒,四处奔袭,立下赫赫战功,在体力和心力上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在父母去世时都由于军务缠身,未能回籍尽孝。当然,凡战事都有流血和杀戮,如何看待和评价杨遇春的所为,本书做出了实事求是的回答。即当清廷既有统治发生危机,为了维护和稳定社会秩序,作为一员军事将领,杨遇春响应了军事统治的召唤,尽到了作为国家机器中一员武士的职责。另外,整个战事过程中,官军与教众两股军力的较量均需要辎重后勤保障,包括兵员的补充与扩大,凡此,又转嫁到全体社会,破坏和阻碍了社会发展。本书对整个战事进行了细致考察,亦结合秦巴山区地理形胜与森林植被状况,分析了战事旷日持久的根本所在。
第三,维护边疆安定。道光六年至十年,杨遇春作为清廷特派的钦差大臣前往新疆,按照清廷的统一部署,调动兵力,收复南疆西四城,平定张格尔叛乱。南疆烽烟再起时,又以钦差身份坐镇肃州,督管粮台,保障军事供应,以行动维护边疆社会的安定,巩固西北边陲。本书围绕杨遇春在南疆的活动,着重考察和分析了这一时期南疆的社会形势和清廷军力部署。从用人、用兵、军需,及如何分化瓦解地方各种势力等多方面论证了清廷的军事策略,包括关键节点杨遇春排兵布阵的果敢决断能力,对战马、粮秣、运输与军费拨付等运作。突出分析了在对杨芳与齐慎二员将领的任用上,杨遇春三番五次向清廷奏报改动,及清廷对杨遇春所选将领和变动人选所给予的极大支持与配合。这些均是杨遇春取得军事成功的精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