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NT$
194.0
《
推拿纲目
》
售價:NT$
1836.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NT$
1112.0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NT$
347.0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NT$
265.0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组织,是经过专家提名和推荐评审出的十大应用新闻传播创新案例,反映了国内媒体在媒介融合和技术创新中的*探索。2018年10月已经出版*辑,此书是第二辑。
腾讯Dreamwriter、抖音、DT财经、看看新闻、兽楼处、侠客岛、现场云、长兴传媒、华尔街见闻、正午故事等案例,代表了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业界在融合媒体环境下内容生成、信息分发、运营模式等方面的*探索与尝试。每个案例既有来自内部人*直接的创新理念阐释与具体运作介绍,又有对该案例的深度研究性分析,也有国内应用新闻传播学界知名学者的精辟点评。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析专家点评的结构,为读者全方位展示了这些案例的前台与幕后,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发展实践。
|
關於作者: |
张志安,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博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7 年度),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研究会会长、舆论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中国新闻业、新闻社会学、大数据与互联网治理等,主持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和国家社科等数十个课题,在SSCI 和CSSCI 发表论文百余篇。
陶建杰,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对新闻教育情有独钟,擅长带领学生做各种新闻实践,相关成果先后得到了人民网、《文汇报》等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研究领域:发展传播、新闻从业者、新闻教育。迄今为止,在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 余篇,主持、参与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12 项,出版专著3 部,发表新闻作品20 余万字。
|
目錄:
|
人民日报抖音号
主题演讲|让短视频有品、有格、有情、有趣 2
案例分析|混合情感传播模式:主流媒体短视频内容
生产研究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 7
专家点评|传统媒体的领头羊 新兴媒介的急先锋 22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
主题演讲|人机融合智能与传媒转型探索 24
案例分析|趋势、技术与路径:浅议物联网环境中的人机融合智能 34
专家点评|未来已来 42
触电新闻客户端
主题演讲|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三个关键创新
触电新闻客户端的实践探索 44
案例分析|触电新闻:以创新实践助力广电媒体深度融合 49
专家点评|通往全媒体内容生产与流程再造之路 57
新闻付费财新通
主题演讲|新闻付费阅读:财新的践行与思考 60
案例分析|我国网络新闻内容付费模式的创新研究以财新网为例 68
专家点评|期待新闻付费阅读从单兵突进到全行业协同作战 74
网易新闻《人间》
主题演讲|UGC非虚构写作对于当下中国社会议题的深度呈现 76
案例分析|网易新闻《人间》特写中的人物建构特点 81
专家点评|书写个体的生命故事,做时代的记录者 84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
主题演讲|你的世界,因AI而能人工智能在产业落地和媒体应用的探索 86
案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以智能语音技术为例 93
专家点评|人工智能助力新闻业融合与转型 102
喜马拉雅FM
主题演讲|喜马拉雅FM: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 104
案例分析|内容建设 品牌传播 终端布局喜马拉雅FM发展策略解读 111
专家点评|把声音的长板做得更长 119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主题演讲|数据驱动转型 智媒赋能治理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融合转型探索
实践 122
案例分析|智媒生产强化双轮驱动 人才体系构筑五大序列
南方都市报智媒转型的机制创新和考核管理 130
专家点评|顺势而为,精耕细作,地方媒体融合转型的一次突围 136
爱安吉App
主题演讲|县域智慧城市架构下的融媒体解决方案 138
案例分析|县级媒体手机客户端运营与探索 141
专家点评|地方融媒体移动终端建设的新模式 146
秦朔朋友圈
主题演讲|关于媒体化社会、自媒体与他责任的思考 148
案例分析|财经自媒体品牌资产创建策略分析以秦朔朋友圈为例 155
专家点评|自媒体不是自霉体 163
|
內容試閱:
|
代序
互为协同的应用新闻传播创新实践和研究
在2019年中国应用新闻传播论坛上的讲话
自2017年起连续第三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推出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经过初选、投票,最终产生的十大案例生动折射出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中国数字媒体业的探索和创新。2019年度的十大创新案例包括:人民日报抖音号(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新华网)、触电新闻客户端(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付费财新通(财新传媒)、非虚构写作栏目《人间》(网易新闻)、多语种语音识别智能技术(科大讯飞公司)、喜马拉雅有声书(喜马拉雅FM)、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方都市报)、县级融媒体爱安吉App(浙江安吉传媒集团)、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上海那拉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十大创新案例折射出五个趋势梳理入选的十大案例,从内容、生产、组织、技术等不同维度,可以发现从中折射出数字媒体业变革的五个趋势:
1.技术智能化。无论是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算法推荐,还是科大讯飞使用的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影响当前应用新闻传播实践的核心变量之一,为此不少媒体开始通过成立研究院的方式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比如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是用户数据采集和应用创新的前沿探索者,相关应用实践走在全国前列,体现出央媒融合转型的技术创新思维。除了对中央和省市级媒体产生重要影响外,技术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来说也是更加稀缺的资源。作为浙江湖州长兴传媒集团之外的县级融媒体标杆,爱安吉不仅完成了自身区域融媒体平台的打造,还向全国各地数十个县级融合媒体中心进行了技术和服务输出。
2.媒体智库化。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各家报社积极开拓舆情业务,成立媒体智库,尝试给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报告和政策建议。近年来,南方都市报(简称南都)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为枢纽,开始专注以数据新闻和报告为主产品,转型做智库型媒体。从个人隐私信息泄露调查到《个人信息保护报告》推出,南都在数据报告、智库服务方面渐趋成熟,其推出的《广州城市治理榜》《南都街坊口碑榜》也在本地产生一定影响力。如今,越来越多主流媒体在承担记录者、宣传者、调查者的基础上,更加凸显参谋者角色。
3.传播情感化。情感和理性本来就不是截然对立的,在网络化社会语境下,情感对传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在适应抖音平台传播规则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容的情感化表达,它所形成的混合情感传播模式为其快速建立了影响力。从网易非虚构写作栏目《人间》对平凡人物的记录中,可以看到社会变迁和个体内心的情感起伏。当然,我们强调情感,并不意味着支持煽情,而是要求内容生产者增强同理心与共情力,在新闻报道实践中认真感受并发掘结构性情感,在更大范围的传播空间中实现公共连接。
4.阅读视听化。视觉和听觉都是人类感官文化的重要组成,感官文化的激发、重组往往能激发传播的效能和潜力。过去这一年,我们既能看到人民日报抖音号、触电新闻客户端在积极探索视觉化传播,也能看到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在更多主流媒体上的应用,它不仅极大提升了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采集效率,也强化了用户听新闻的阅读体验。另外,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有声书平台掀起了新媒体语境下的阅读变迁,使得有声书迅速成为继纸质书、电子书之后的第三种出版力量,使受众在场景化阅读和体验中保持更多专注。
5.新闻付费化。严肃新闻业对于社会公共性价值维系至关重要,但在数字化时代,难以找到可持续的收入和运营模式成为绝大多数媒体转型的痛点。不少学界和业界人士曾经认为,美国《纽约时报》的付费墙模式,在中国媒体身上很难复制。令人欣慰的是,财新传媒近年来在全国率先探索全面付费模式,并且取得了初步成功,成为国内唯一入围全球数
字订阅报告的中国媒体。要不要建立付费墙模式,关键是看有没有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能不能持续提供独家的严肃新闻。此外,资深媒体人创办的秦朔朋友圈,作为财经类垂直机构媒体,坚持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在内容领域深耕细耘,走出了一条品质坚守的道路,其探索的内容付费和运营模式也同样值得关注。
十佳优秀论文体现出三个特点
2019年,为鼓励应用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还首次评选出了中国应用新闻传播研究十佳论文。阅读这些优秀论文,可以发现应用新闻传播研究殊途同归的三个特点:
1.对技术变量保持敏感。移动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层改变了应用新闻传播实践,不少学者对技术变量如何影响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保持密切关注。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宋建武和黄淼撰写的关于中国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报告型文章,既体现出开阔的行业视野,又抓住了移动化主流趋势和数据驱动的技术关键。清华大学陈昌凤和师文的文章,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智能化新闻核查技术的现状和问题,既有对象引介的意义,也有问题反思的价值。中国人民大学杨保军和李泓江的文章,以技术为切入口,从历时性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新闻生产方式的变迁,尝试揭示了新闻生产活动相关要素的演化与结构性变动。
2.对本土问题保持观照。中国传媒业的本土问题,一直是应用新闻传播研究的主要对象,不仅给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而且是研究者以此关注当下现实的重要窗口。比如中国传媒大学黄典林探讨的中国非虚构新闻叙事兴起的动因问题,尝试将非虚构新闻放在传播生态和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语境中加以分析,具有很强的学术思维和本土观照意识。中国人民大学闫岩和武汉大学邹文雪对我国特大事故报道中的受难者形象进行的深入和细致分析,给主流媒体新闻业务研究提供了积极示范。中山大学钟智锦和周志成分析了香港报纸对一国两制的报道文本,文章考察内容的时间跨度较大,这种跨境研究的视角值得鼓励,研究观点对理解香港传媒业生态变化具有启示。中国传媒大学刘昶和孟伟的研究对象触及以往记者研究较少关注的中国驻外记者,而且采取了多种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论对国际新闻报道、国际传播工作的提升等具有启发意义。
3.对经验材料保持理论思考。应用新闻传播研究最大的挑战还是如何进行理论化思考,本年度的多篇优秀论文均尝试在经验材料基础上进行理论阐释。比如上海社会科学院方师师探讨搜索引擎中的新闻呈现,从知识生产的视角进行分析,体现出较好的新闻实务研究的理论意识。青岛大学齐爱军从知识生产、价值论和去西方化三个维度考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当下新闻教育和新闻媒体贯彻实践中的马新观有积极启示。清华大学王君超的文章从新闻生产各环节切入,对新闻实践教学和理论思考的勾连进行探讨,对新闻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引介和运用具有积极启发意义。
综上所述,2019年的应用新闻传播实践创新与学术研究,均在媒体智能化、内容融合化、问题本土化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我们期待应用新闻传播的业界探索与应用新闻传播的学界研究能释放互为协同的更大潜力,也期待2020年评选出的十大案例和十佳论文能给业界和学界带来新的启示。
(作者张志安,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