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NT$
286.0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NT$
908.0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NT$
301.0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NT$
2030.0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NT$
1010.0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NT$
454.0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00.0
《
当你沉默时(悬疑推理 反PUA 反家暴 女性独立小说,揭秘情感PUA的真相,女性自我救赎的文学典范)
》
售價:NT$
255.0
|
編輯推薦: |
本次再版同时收录两次访学随笔(第次访学在1988-1989年;第二次在十年之后,1998-2001年)。两书对照,以见个人生活与思想变化之迹,以及时代与社会的变迁。《高》增补了欧游日记一组。《观》有所删补,并重新安排了原书各章,按题材分为城市大学博物馆人间世故国求书记六辑,旨在将作者当年的思绪更好地传达于读者。
两部随笔各有风格,《观》记述的种种见闻和观感,纵然皆出于偶然,也都是有感而发,那些文字也因此透露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他的关切与好恶,甚而折射出造就了作者其人的那个时代的风貌;《高》写于十年后,作者由不惑进入知天命的年龄,观照世界之际,多了一份从容。二者形成映照,反映出作者个人生活与思想变化之迹,以及时代与社会的变迁。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法学家梁治平的随笔集。其中收录了两本小书,一为《高研院的四季》,一为《观察者》,主要记录了作者前后两次赴美访问游学,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等地的经历、感受和思考。书中记述了一位年轻学子的种种见闻,透露出作者当时的访学心境、研究志趣和学术关怀。通过作者独到的观察,本书呈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园文化、美国学界概况及其学术精神、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另借由所遭逢的书缘、人缘,勾画出作者学术研究的线索。这些文章笔触真诚细致、温润平和,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展现出独特的文人雅趣和时代风貌。书中收入作者亲手绘制的二十幅速写,与文字相映成趣,带读者身临其境。
|
關於作者: |
梁治平,1959年生,当代知名法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与社会。
1988年以来,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美国高等研究院,以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术机构访问、讲学和研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著有《法辨》《法意与人情》《法律史的视界》《法律何为》《法律的文化解释》等多种作品,译有《法律与宗教》等,并主编《宪政译丛》《法律文化研究文丛》及《洪范评论》。
|
目錄:
|
高研院的四季
再版自序
学者乐园Institute for Advance Study追记之一
学人社会Institute for Advance Study追记之二
高研院的四季Institute for Advance Study追记之三
追念格尔茨教授
从卢瓦尔河到台伯河欧游日记摘抄之一
从拉韦洛到庞贝欧游日记摘抄之二
普拉亚斯,一个夏日里的记忆
法庭观摩记
书缘
后记
外一种:观察者
小引:到美国去
城市
纽约的地上和地下
Baby-kisser
两种秩序
自由女神像
河畔公园
超级市场
芳邻
感恩节游行
圣诞节印象
火车旅行
一个社会,两种精神
地铁站里的表演
中央公园
大学
午餐报告会
上课记
知识的确定与不确定
图书馆印象
运动
记事本
两所大学
博物馆
犹太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现代艺术博物馆
奥德赛
人间世
暂时脱离尘世
两种消息
如此具有人性的动物
《双城记》
神迹
信仰
圣瓦伦丁节
观察者
一桩未了的心愿
故国
他乡遇国人
中国店铺
一次诗歌朗诵会
吃亏的哲学
东方晚会
在美国读丰子恺
求书记
纽约求书记
《地平线》
《国家地理》杂志
哈佛的书店
阿瑟拉克姆的童话世界
后记
|
內容試閱:
|
再版自序
本书收录的,是我过去写的两本小书,一本题为《观察者》,浙江文艺出版社《学术小品丛书》的一种,1991年出版;另一本,《高研院的四季》,列入上海书店出版社的《海上文库》系列,2013年在沪上印行。这两本小书,主要记录了我两次游学美国的见闻和经历。第一次访学是在1988和1989年之间,历时七个月。第二次则是在十年之后,从1998到2001年,虽不足三年,前后却有四个年头。两次赴美访学,我的身份并无不同,然而时间有先后,时段分短长,不但经验与观感不同,心境也有很大差异。
首次赴美,时在三十年前,那时中、美之间,不但政治、法律和文化方面有着显著差异,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差距也十分巨大。就是出国一事,对普通中国人来说,也是极少数人才有的奢侈,如果不是出于特权,那就是因为运气。了解了这样的背景,今天的读者对《观察者》所记种种或能多一点理解,甚而不嫌其浅陋,而能从中体味那个逝去不久但距我们已经十分遥远的年代。此外,读者或许还发现,此书虽名为观察,其实却更像是一个天涯旅人触景生情式的自白。关于这一点,《观察者》初版小引已有说明:
昔日,任公先生游新大陆,欲将平日所记,纂成一册,其友人徐勤曰:凡游野蛮地为游记易,游文明地为游记难。子以尔许之短日月,游尔许之大国土,每市未尝得终一旬淹,所见几何?徒以辽豕为通人笑耳。今日读到这一段话,心中不免惭愧。像我这样,到访只纽约、波士顿两地,而时仅数月,结识往还之人不过数十,参观游览之所不过十数,竟也下笔千言,讲述美国见闻,怕是最没有资格的了。任公先生当日曾述其理由曰:顾性好弄翰,有所感触,不能不笔之。积数月,碎纸片片盈尺矣。自一覆视,虽管蠡之见,可笑实甚,然容亦有为内地同胞所未及知者。这两条理由,也只前一条可以适用于我。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总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前人游历美洲新大陆的记录与描述,也已经多得不偻指数,又哪里容得我这样的匆匆过客置喙?只是,性好弄翰,有所感触,不能不笔之。真要将那些碎纸片片付之一炬,终觉得可惜,那也是敝帚自珍的意思。
耐着性子读了这本小书的人,大约会觉得著者这样的人,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人里面仅是少数,这种看法可能是对的。只是在有些问题上面,人数的多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少数人的问题是否真实,他们的思考又是不是真诚。我终于下决心把一两年前零星记下的感受整理出来,就是因为那是我的问题和思考的一部分。而我把它们记录下来,并不是要在汗牛充栋的美国研究里面再加上一种,却是想以这一种方式,重新审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路历程。自然,我说的我们这一代人,只是同龄人中很少的一部分。我正是要把这一本小书,奉献给他们。
犹忆三十年前,一个将届而立之年的年轻学子,刚刚经历了一场艰难的历史跋涉(其时,拙著《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刚刚杀青),怀着对传统的温情与敬意,心中充满对文明再生的热望,只身来到大洋彼岸。他此时身心俱疲,无意于流俗所谓学术研究,只想停下脚步,歇息片刻,在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下观看、聆听和思想。因此,这本小书记述的种种见闻和观感,纵然皆出于偶然,也都是有感而发,那些文字也因此透露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他的关切与好恶,甚而折射出造就了作者其人的那个时代的风貌。
十年后陆续写成的《高研院的四季》有一种不一样的面貌。二十年过去,中国社会变化巨大。当年初识美国感觉新鲜的许多事物,早已为国人所惯见,甚而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这更重要的,则是中国人对世界了解日深,知识日增,交往日益频繁。而作者也由不惑之年进入知天命的年龄,观照世界之际,多了一份从容。
此次再版旧籍,仍以《高研院的四季》为书名,《观察者》附之。两书对照,以见个人生活与思想变化之迹,以及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前书晚出,只增补了欧游日记一组,他无大改动。后书调整略著,有删节,有增补,也有文字上的订正,而最主要的调整,是将全书按主题分为六篇,重新安排了原书各章。如此,或可以把作者当年的思绪更好地传达于读者吧。
如前所述,《高研院的四季》本系《海上文库》的一种,此次蒙上海书店出版社惠允,得收入本书再版。特此志谢。
2018年4月
记于西山忘言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