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NT$
398.0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NT$
454.0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NT$
454.0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NT$
505.0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NT$
286.0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NT$
265.0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NT$
1265.0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306.0
|
內容簡介: |
一部贯通文化长河的长篇叙事散文,集作者多年东方文化研究之大成,一部写给后代读者的文化遗嘱。
一部叙事体的东方文明发生史和流变史,来自世界不同地域的三大思潮,在这漫长的时光里逐渐合流,形成中国当下最终的历史文化格局。
凭借这本书的写作和一百零八回颂经般的祷告,作者对中华文化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对这个东方文明板块进行了一次庄严的巡礼、一次虔诚的致敬。
作者在多本历史、宗教、学术等诸多文化典籍中,汲取了两百眼丰沛的智慧之泉之后,精心浓缩而成这部精神纯酿!
这套高建群全集中,每一本书都是这位西北浪漫派骑手的一部精神受难史。
|
關於作者: |
高建群,国家一级作家,陕军东征现象代表人物,被誉为当代文坛难得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的写作者,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大平原》《统万城》《伊犁马》《我的菩提树》《大刈镰》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新闻出版广电总署优秀图书奖、加拿大大雅风文学奖等。
|
目錄:
|
第一部 苏格拉底如是说 001
第二部 鸠摩罗什如是说 117
第三部 玄奘法师如是说 223
多余的话 324
后记 326
高建群小传 332
高建群履历 333
高建群创作年表 334
社会评价 340
前言前 言
我在两百眼泉子里汲水
我的小孙女出生了,她是多么的弱小呀。世界是一片丛林, 她将要在丛林中穿行,开始自己漫长的一生。她将要经历许多事, 有些事会是难事,有些事甚至会是些难以跨越的塄坎。我是老江湖了,我经历过许多事,我遍体鳞伤,我老而不死是为贼。在我活着的时候,我会佑护她,但是,我不能陪她到老呀
于是我决定写一本书,一本类似遗嘱那样的书,当孩子在丛林中形单影只,茫然四顾时,当孩子生平中遇到难事,遇到翻不过去的塄坎时,她打开这本书,在里面寻找智慧,寻找自保和自救的方法。这本书会是一项工程,它大而无当,它试图告诉孩子,在她出生之前,这个世界都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出现过哪些值得记忆值得尊重值得香火奉之的人物,世界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都产生过哪些古老智慧,等等。
这本遗嘱小而言之,自然是为孩子写的,是为一个有着古老姓氏的家族的子嗣们写的,然而大而言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它同时是为这个东方民族写的,是为这个正在行进中的国家写的。我们希望她好,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园,因为这里是我们的祖邦, 地底下埋葬着我们的祖先,乡间道路上行走着我们的后人。前 言
我在两百眼泉子里汲水
我的小孙女出生了,她是多么的弱小呀。世界是一片丛林, 她将要在丛林中穿行,开始自己漫长的一生。她将要经历许多事, 有些事会是难事,有些事甚至会是些难以跨越的塄坎。我是老江湖了,我经历过许多事,我遍体鳞伤,我老而不死是为贼。在我活着的时候,我会佑护她,但是,我不能陪她到老呀
于是我决定写一本书,一本类似遗嘱那样的书,当孩子在丛林中形单影只,茫然四顾时,当孩子生平中遇到难事,遇到翻不过去的塄坎时,她打开这本书,在里面寻找智慧,寻找自保和自救的方法。这本书会是一项工程,它大而无当,它试图告诉孩子,在她出生之前,这个世界都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出现过哪些值得记忆值得尊重值得香火奉之的人物,世界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都产生过哪些古老智慧,等等。
这本遗嘱小而言之,自然是为孩子写的,是为一个有着古老姓氏的家族的子嗣们写的,然而大而言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它同时是为这个东方民族写的,是为这个正在行进中的国家写的。我们希望她好,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园,因为这里是我们的祖邦, 地底下埋葬着我们的祖先,乡间道路上行走着我们的后人。
以上是开场白,所谓乡间社戏里所说的那种开场锣鼓。下面进入这个前言的正文,而正文从世界的远处说起,从一个叫霍金的人说起。
英国天文物理学家霍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活着的人中,最有智慧的人之一了。他坐在轮椅上,佝偻着身子,两手扶着轮椅,一颗外星人一样的头颅倾斜着,两眼茫然地望着天空,好像那目光要洞穿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有看见。人生有多少机缘,站在这里, 向星空仰望!这好像是中国诗人郭小川的诗句,这诗句好像是为了现在还没有故去,还在仰望星空的那位霍金写的一样。
霍金前一阵子,说了一句惊人语。这话叫哲学已死。这话在坊间引起一阵大热闹。霍金这话,是在什么情景下说的,说给谁的, 我不甚了了。不过他的这个句号结构,斩钉截铁的语气,和百多年前的那个狂人,写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的尼采很相似。
尼采在一百多年前说:上帝死了。你知道吗?说这话的口吻,仿佛他是一个先知。
好作大言一句,是人们说给中国的古代圣贤庄子的,不过用这话来说尼采,说给霍金,同样合适。
其实这个句式结构,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中国人也说过,他就是老子李耳。老子说:周礼已死,先生难道不知道吗?五百年前的那些立言者,尸骸早已腐朽,如今一把老骨头埋在哪里,都寻找不着了!时也势也,运也命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所悟。假如周公旦活到今天,相信他一定又会有一些新的想法的!
这段话就是儒家代表人物与道家代表人物的那次伟大相遇时, 老子与孔子对话的开头部分。我们知道,这次对话所产生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孔子根据老子的建议,将东周王朝藏书楼的那些典藏(老子时任王朝藏书馆馆长), 搬上他的牛车,拉回曲阜老家,而在晚年,则用这些典藏,编出《易经》《诗经》《礼经》《乐经》等六经,从而为我们的上古初民时代,保存了一部分弥足珍贵的民族记忆、古老智慧。简言之,是对上一个两千五百年的一个总结, 亦是对下一个两千五百年的一个开启。
这话这里不说。现在,再回到这本书的这个前言上来。
这里仍然用尼采的一段话来说事。好作大言的尼采,说过一段令人神往的话,他说,我要用十句话说出别人用一本书所表达出的内容,和一本书所没有表达出的内容。
在我写作《我的菩提树》一书的长达两年的时间中,面对长达五千年的世界各文明板块的发生史和流变史,面对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板块的发生史和流变史,我把它们强按在我的案头,规则地、和谐地装入一本书中时,我的脑子里时时回旋着的,正是尼采这一段话。它给我以激励,勉励我用尽自己的全身力气,完成一件显然不能够胜任的工作。
我要规则,我要简约,我的笔触要犀利如投枪,从历史的关节紧要处、起承转合处穿肠而过。我绝不允许拖沓、疲软,在某一个迷人的港湾逗留太久。一切都以点到为止为宜。因为我要用十句话来说出一本书的内容,用一本书说出我案头现在放置着的、用作参考书的两百本书的内容。
记得在近二十年前,金庸先生来西安,先是华山论剑,再是碑林谈艺。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座谈中,面对碑刻四布的这个庙堂, 他对我说,他有一个大想法,或者叫大野心,即把中国的二十四史,用小说这种艺术形式,重写一遍,那将是一项浩大工程。
记得我当时有些诧异。我说,二十四史,能用小说这种虚构的艺术形式来重写一遍吗?怎么写呢?他说,能写的。选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然后,选一个人物,用这个人物的叙事视角,从这件事的中间穿肠而过,这样,事件就写出来了,而人物性格,也因为行动而饱满起来。这样人物也就出来了。
记得,席间,我写了一幅字赠金庸先生,叫作袖中一卷英雄传,万里怀书西入秦。后来,电视台导演小郭送金庸先生去机场时,金庸先生对郭导说,他这次西安之行,最大的收获是见到高先生,与他讨论了匈奴民族这个话题匈奴这个动摇了东方农耕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根基,深深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伟大游牧民族,怎么说一声消失,就从历史进程中消失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件事真叫人费解。后来,《文学报》则以万里怀书西入秦一句,做了金庸此行报道的通栏标题。
这本书这样写作,大约还受到张贤亮先生的重要影响。张先生已经作古,愿他安息。
大约1991年,中国作协的一个文学奖在西安颁发,获奖者除我以外,陕西还有贾平凹先生、杨争光先生。张先生则是评委。记得,那天晚上,我陪张先生去西安街头吃夜市。东新街两侧都是红灯笼,我陪着他,一家一家地去吃,他的七岁的男孩跟着。
张先生刚从贵州讲学回来,谈到文学的史诗创作,他说,他对贵州作家们说,要写断代史,把一个民族的断代写出来了,把这个民族的历史也就写出来了,云贵川渝十万大山中,生活着十万有苗。这里生活着的各少数民族,家里穷得一贫如洗,连买盐巴的钱都没有,巴掌大的一块平地上,种几棵老玉米,就靠这个为生计。然而,这些民族的女人们,头上却顶着十几斤重的银首饰,昂贵,华美。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历史上一定发生过一场大的变故,从而令他们远遁到山里,沦落到今天这个境遇。将那场大变故写出来了,也就是说,将那个断代写出来了,这个民族的史诗也就写出来了。
是的,张贤亮先生已经作古,愿他安息。他在去世前,曾给我写过一个条幅,叫作大漠落日自辉煌。你见过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那一刻的悲怆情景吗?血红血红的落日,像一个勒勒车的大车轮子一样,停驻在苍茫的西地平线上,将它最后的一丝光芒,奋力地投放到曾经经历过的地方去。此刻大地一片死寂。此后,落日跃三跃,倏然消失。消失得好像从未出现过一样。
云贵川渝地面,流行一种古老的傩堂戏,那演出傩堂戏的古戏台两侧,往往有一副对联,上联叫于斯一席之地可家可国可天下,下联叫虽然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鬼神。这副对联,也许是解开大西南地面傩文化的一把钥匙。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著名的编辑家、我的《大平原》一书的责任编辑韩敬群先生,也给过一条重要的提示。他说,大仲马说过: 历史是一颗墙上的钉子,在上面挂我的小说。大仲马这话说得好极了,对极了,确实是写过无数好小说的过来者之言。一定要有钉子,这钉子要准确得丝毫不差,清晰得历历可见,尔后,所有的小说想象,所有的虚构飞翔,它的出发点、发力点、落脚点都在这颗钉子上。
现今的一些耗费巨资拍摄的电影,为什么让人觉得苍白无力, 虚张声势,就是因为它们没有找准钉子,或者说找到了,但没有在钉子上敲出应有的重量,没有对这历史的钉子予以应有的尊重。
虽然我努力地这样写,但是我明白《我的菩提树》不是一部小说,或者说不是一部教科书上所定义的那种小说。它是三种文体的一个混合物。在这两年的写作过程中,每当向前推进而无法把握时,我就请教案头上的三本书,看它们如何叙事,如何化大千世界为掌中之物。
这三本书一本是《史记》, 一本是《圣经》, 一本是今人阿诺德汤因比的《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可以说,在写作《我的菩提树》时,我觉得形式已经退居其次了,让位于内容了。怎么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怎么能我手写我心,就怎么来我想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如是地表达出来。如此而已。
我将《我的菩提树》视为一部叙事体的东方文明发生史和流变史,即是出于以上的考虑。
这本书分为三部,第一部叫苏格拉底如是说。西方古典哲学的伟大奠基者之一苏格拉底,他说了什么呢?他说:哪一条路更好,唯有神知道。是的,在那遥远的信息不通、人类的脚力又无法即达的洪荒年代,世界各文明板块,基本上都是在各自的蛋壳里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它们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着,至于哪一条道路更好呢,谁也不知道。
第二部则叫鸠摩罗什如是说。汉传佛教的伟大奠基者之一高僧鸠摩罗什,他说了什么呢?他在圆寂时说:我一生所译经论三百多卷,句句无误。愿这些经论传流后世,大家共同弘扬流通。我现在在大众面前发誓:如果我的译经没有谬误,那么火化以后我的舌头不会焦烂。
第三部叫玄奘法师如是说。汉传佛教的伟大奠基者之一, 高僧玄奘,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唐僧,他在圆寂时都说了什么呢?他说:这毒身我已经厌恶了。我在世间应该做的事情也已经做完了。既然不能久住尘世,那么就让我匆匆归去吧!希望用所修的福慧回施众生。
这就是这本书的内容。
它用相当的篇幅,对世界各文明板块的发生及流变,遥致敬意。继而,写了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生,其中,着重描绘了佛教的发生过程。
继而,写了儒释道三教合流,在中华文明板块的伟大相遇。而其中,又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三位佛门高僧:西行求法,广游五印第一人法显法师的故事和传略;西域第一高僧鸠摩罗什东行长安城草堂寺译经和弘法的故事和传略;章回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即高僧玄奘,他的西行求法经历,他的故事与传略。
我在这里直追道家的源头,直追儒家的源头,直追佛家的源头, 描写了它们的发生及流变。而在这块三教合流的土地上,我力图眼到手到笔到,对这个东方文明板块饱含敬意,做了一番庄严巡礼,甚至于直达三皇五帝,直达中华文学的伟大源头《击壤歌》。
时间在走着,历史的大车轮子在轧轧地滚动。一切都是瞬间, 你我皆是过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作为过客的我们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把我们这一个时间段过好,过得有点意义。把我们所能悟到的霍金式的智慧,用诉诸笔墨的方式告诉后人。这应当有点身后遗嘱的感觉吧!原谅我们,我们的智慧有限,思维只到这里!
我们这一代人行将老去,这场宴席将接待下一批饕餮者。
这个东方文明板块,正在走着它的命定的行程。让我们为它祝福,为它祈祷。《我的菩提树》这本书,就是一次对它的庄严巡礼,一次虔诚致敬。前不久,我去一个地方,参加西王母诞辰的祭祀仪式,那西王母大殿的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中天高挂半钩月,下联叫曾照洪荒第一年。我在这副对联前唏嘘良久,双目潮湿。
2015年10月13日于西安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我在两百眼泉子里汲水
我的小孙女出生了,她是多么的弱小呀。世界是一片丛林, 她将要在丛林中穿行,开始自己漫长的一生。她将要经历许多事, 有些事会是难事,有些事甚至会是些难以跨越的塄坎。我是老江湖了,我经历过许多事,我遍体鳞伤,我老而不死是为贼。在我活着的时候,我会佑护她,但是,我不能陪她到老呀
于是我决定写一本书,一本类似遗嘱那样的书,当孩子在丛林中形单影只,茫然四顾时,当孩子生平中遇到难事,遇到翻不过去的塄坎时,她打开这本书,在里面寻找智慧,寻找自保和自救的方法。这本书会是一项工程,它大而无当,它试图告诉孩子,在她出生之前,这个世界都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出现过哪些值得记忆值得尊重值得香火奉之的人物,世界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都产生过哪些古老智慧,等等。
这本遗嘱小而言之,自然是为孩子写的,是为一个有着古老姓氏的家族的子嗣们写的,然而大而言之,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它同时是为这个东方民族写的,是为这个正在行进中的国家写的。我们希望她好,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园,因为这里是我们的祖邦, 地底下埋葬着我们的祖先,乡间道路上行走着我们的后人。
以上是开场白,所谓乡间社戏里所说的那种开场锣鼓。下面进入这个前言的正文,而正文从世界的远处说起,从一个叫霍金的人说起。
英国天文物理学家霍金大约是这个世界上活着的人中,最有智慧的人之一了。他坐在轮椅上,佝偻着身子,两手扶着轮椅,一颗外星人一样的头颅倾斜着,两眼茫然地望着天空,好像那目光要洞穿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有看见。人生有多少机缘,站在这里, 向星空仰望!这好像是中国诗人郭小川的诗句,这诗句好像是为了现在还没有故去,还在仰望星空的那位霍金写的一样。
霍金前一阵子,说了一句惊人语。这话叫哲学已死。这话在坊间引起一阵大热闹。霍金这话,是在什么情景下说的,说给谁的, 我不甚了了。不过他的这个句号结构,斩钉截铁的语气,和百多年前的那个狂人,写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的尼采很相似。
尼采在一百多年前说:上帝死了。你知道吗?说这话的口吻,仿佛他是一个先知。
好作大言一句,是人们说给中国的古代圣贤庄子的,不过用这话来说尼采,说给霍金,同样合适。
其实这个句式结构,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中国人也说过,他就是老子李耳。老子说:周礼已死,先生难道不知道吗?五百年前的那些立言者,尸骸早已腐朽,如今一把老骨头埋在哪里,都寻找不着了!时也势也,运也命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所悟。假如周公旦活到今天,相信他一定又会有一些新的想法的!
这段话就是儒家代表人物与道家代表人物的那次伟大相遇时, 老子与孔子对话的开头部分。我们知道,这次对话所产生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孔子根据老子的建议,将东周王朝藏书楼的那些典藏(老子时任王朝藏书馆馆长), 搬上他的牛车,拉回曲阜老家,而在晚年,则用这些典藏,编出《易经》《诗经》《礼经》《乐经》等六经,从而为我们的上古初民时代,保存了一部分弥足珍贵的民族记忆、古老智慧。简言之,是对上一个两千五百年的一个总结, 亦是对下一个两千五百年的一个开启。
这话这里不说。现在,再回到这本书的这个前言上来。
这里仍然用尼采的一段话来说事。好作大言的尼采,说过一段令人神往的话,他说,我要用十句话说出别人用一本书所表达出的内容,和一本书所没有表达出的内容。
在我写作《我的菩提树》一书的长达两年的时间中,面对长达五千年的世界各文明板块的发生史和流变史,面对长达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板块的发生史和流变史,我把它们强按在我的案头,规则地、和谐地装入一本书中时,我的脑子里时时回旋着的,正是尼采这一段话。它给我以激励,勉励我用尽自己的全身力气,完成一件显然不能够胜任的工作。
我要规则,我要简约,我的笔触要犀利如投枪,从历史的关节紧要处、起承转合处穿肠而过。我绝不允许拖沓、疲软,在某一个迷人的港湾逗留太久。一切都以点到为止为宜。因为我要用十句话来说出一本书的内容,用一本书说出我案头现在放置着的、用作参考书的两百本书的内容。
记得在近二十年前,金庸先生来西安,先是华山论剑,再是碑林谈艺。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座谈中,面对碑刻四布的这个庙堂, 他对我说,他有一个大想法,或者叫大野心,即把中国的二十四史,用小说这种艺术形式,重写一遍,那将是一项浩大工程。
记得我当时有些诧异。我说,二十四史,能用小说这种虚构的艺术形式来重写一遍吗?怎么写呢?他说,能写的。选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然后,选一个人物,用这个人物的叙事视角,从这件事的中间穿肠而过,这样,事件就写出来了,而人物性格,也因为行动而饱满起来。这样人物也就出来了。
记得,席间,我写了一幅字赠金庸先生,叫作袖中一卷英雄传,万里怀书西入秦。后来,电视台导演小郭送金庸先生去机场时,金庸先生对郭导说,他这次西安之行,最大的收获是见到高先生,与他讨论了匈奴民族这个话题匈奴这个动摇了东方农耕文明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根基,深深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伟大游牧民族,怎么说一声消失,就从历史进程中消失了,而且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件事真叫人费解。后来,《文学报》则以万里怀书西入秦一句,做了金庸此行报道的通栏标题。
这本书这样写作,大约还受到张贤亮先生的重要影响。张先生已经作古,愿他安息。
大约1991年,中国作协的一个文学奖在西安颁发,获奖者除我以外,陕西还有贾平凹先生、杨争光先生。张先生则是评委。记得,那天晚上,我陪张先生去西安街头吃夜市。东新街两侧都是红灯笼,我陪着他,一家一家地去吃,他的七岁的男孩跟着。
张先生刚从贵州讲学回来,谈到文学的史诗创作,他说,他对贵州作家们说,要写断代史,把一个民族的断代写出来了,把这个民族的历史也就写出来了,云贵川渝十万大山中,生活着十万有苗。这里生活着的各少数民族,家里穷得一贫如洗,连买盐巴的钱都没有,巴掌大的一块平地上,种几棵老玉米,就靠这个为生计。然而,这些民族的女人们,头上却顶着十几斤重的银首饰,昂贵,华美。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历史上一定发生过一场大的变故,从而令他们远遁到山里,沦落到今天这个境遇。将那场大变故写出来了,也就是说,将那个断代写出来了,这个民族的史诗也就写出来了。
是的,张贤亮先生已经作古,愿他安息。他在去世前,曾给我写过一个条幅,叫作大漠落日自辉煌。你见过落日在沉入西地平线那一刻的悲怆情景吗?血红血红的落日,像一个勒勒车的大车轮子一样,停驻在苍茫的西地平线上,将它最后的一丝光芒,奋力地投放到曾经经历过的地方去。此刻大地一片死寂。此后,落日跃三跃,倏然消失。消失得好像从未出现过一样。
云贵川渝地面,流行一种古老的傩堂戏,那演出傩堂戏的古戏台两侧,往往有一副对联,上联叫于斯一席之地可家可国可天下,下联叫虽然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鬼神。这副对联,也许是解开大西南地面傩文化的一把钥匙。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著名的编辑家、我的《大平原》一书的责任编辑韩敬群先生,也给过一条重要的提示。他说,大仲马说过: 历史是一颗墙上的钉子,在上面挂我的小说。大仲马这话说得好极了,对极了,确实是写过无数好小说的过来者之言。一定要有钉子,这钉子要准确得丝毫不差,清晰得历历可见,尔后,所有的小说想象,所有的虚构飞翔,它的出发点、发力点、落脚点都在这颗钉子上。
现今的一些耗费巨资拍摄的电影,为什么让人觉得苍白无力, 虚张声势,就是因为它们没有找准钉子,或者说找到了,但没有在钉子上敲出应有的重量,没有对这历史的钉子予以应有的尊重。
虽然我努力地这样写,但是我明白《我的菩提树》不是一部小说,或者说不是一部教科书上所定义的那种小说。它是三种文体的一个混合物。在这两年的写作过程中,每当向前推进而无法把握时,我就请教案头上的三本书,看它们如何叙事,如何化大千世界为掌中之物。
这三本书一本是《史记》, 一本是《圣经》, 一本是今人阿诺德汤因比的《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可以说,在写作《我的菩提树》时,我觉得形式已经退居其次了,让位于内容了。怎么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怎么能我手写我心,就怎么来我想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如是地表达出来。如此而已。
我将《我的菩提树》视为一部叙事体的东方文明发生史和流变史,即是出于以上的考虑。
这本书分为三部,第一部叫苏格拉底如是说。西方古典哲学的伟大奠基者之一苏格拉底,他说了什么呢?他说:哪一条路更好,唯有神知道。是的,在那遥远的信息不通、人类的脚力又无法即达的洪荒年代,世界各文明板块,基本上都是在各自的蛋壳里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它们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着,至于哪一条道路更好呢,谁也不知道。
第二部则叫鸠摩罗什如是说。汉传佛教的伟大奠基者之一高僧鸠摩罗什,他说了什么呢?他在圆寂时说:我一生所译经论三百多卷,句句无误。愿这些经论传流后世,大家共同弘扬流通。我现在在大众面前发誓:如果我的译经没有谬误,那么火化以后我的舌头不会焦烂。
第三部叫玄奘法师如是说。汉传佛教的伟大奠基者之一, 高僧玄奘,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唐僧,他在圆寂时都说了什么呢?他说:这毒身我已经厌恶了。我在世间应该做的事情也已经做完了。既然不能久住尘世,那么就让我匆匆归去吧!希望用所修的福慧回施众生。
这就是这本书的内容。
它用相当的篇幅,对世界各文明板块的发生及流变,遥致敬意。继而,写了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生,其中,着重描绘了佛教的发生过程。
继而,写了儒释道三教合流,在中华文明板块的伟大相遇。而其中,又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三位佛门高僧:西行求法,广游五印第一人法显法师的故事和传略;西域第一高僧鸠摩罗什东行长安城草堂寺译经和弘法的故事和传略;章回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原型,即高僧玄奘,他的西行求法经历,他的故事与传略。
我在这里直追道家的源头,直追儒家的源头,直追佛家的源头, 描写了它们的发生及流变。而在这块三教合流的土地上,我力图眼到手到笔到,对这个东方文明板块饱含敬意,做了一番庄严巡礼,甚至于直达三皇五帝,直达中华文学的伟大源头《击壤歌》。
时间在走着,历史的大车轮子在轧轧地滚动。一切都是瞬间, 你我皆是过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作为过客的我们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把我们这一个时间段过好,过得有点意义。把我们所能悟到的霍金式的智慧,用诉诸笔墨的方式告诉后人。这应当有点身后遗嘱的感觉吧!原谅我们,我们的智慧有限,思维只到这里!
我们这一代人行将老去,这场宴席将接待下一批饕餮者。
这个东方文明板块,正在走着它的命定的行程。让我们为它祝福,为它祈祷。《我的菩提树》这本书,就是一次对它的庄严巡礼,一次虔诚致敬。前不久,我去一个地方,参加西王母诞辰的祭祀仪式,那西王母大殿的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中天高挂半钩月,下联叫曾照洪荒第一年。我在这副对联前唏嘘良久,双目潮湿。
2015年10月13日于西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