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419.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474.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58.0
|
編輯推薦: |
★中国艺术研究院专家精心打造!传承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从知道开始!
★一本书便是一部非遗传承史,全面立体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龙去脉。
★精选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轻松开启孩子的传统文化启蒙之旅。
★随讲随看的全彩历史图鉴。历史文献图片、调研采风照片、手绘插画作品,多种图片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名词详解加扩展知识点,建构传统文化知识网络。
★互动问答设置,在提问中探寻非遗的痕迹。
|
內容簡介: |
《西安鼓乐》向小读者介绍了我国传统音乐中,历史悠久、传承久远、非常重要的音乐品种之一西安鼓乐。书中详细阐述了西安鼓乐的历史渊源及演奏形式,还详细解析了西安鼓乐的乐器、乐谱等,同时也介绍了鼓乐社、西安鼓乐演奏、传习过程中的相关民俗。大量细致鼓乐乐器、演奏图片,珍贵历史资料图片使孩子们近距离了解和领略到鼓乐之美,感受西安鼓乐这一悠扬铿锵千年的历史回响。
2009年,西安鼓乐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關於作者: |
崔宪,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论律制的结构本质与文化属性》,著有音乐学术文集《探律集》《履薄集》,专著《曾侯乙编钟钟铭校释及其律学研究》,参编《中国音乐词典》(增订版)。其研究成果曾获2006年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 三等奖。2003年获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
|
目錄:
|
1.历史篇 西安鼓乐,源远流长
鼓乐齐鸣的精彩 3
流传千年的乐曲 6
宫廷燕乐流落民间的传说 12
传统音乐的瑰宝 15
2.传承篇 在音乐里了解西安鼓乐的传承
鼓乐乐器的大家族 21
工尺谱的秘密 43
与唐宋乐谱的渊源 46
口传心授的韵曲 49
歌章与念词 52
唐代宫廷音乐表演的坐与立 59
坐乐与行乐 62
传承的力量 64
3.民俗篇:西安鼓乐里的传统民俗
朝山进香 71
祈雨 74
斗乐 77
有趣的礼节 81
|
內容試閱:
|
陕北温暖的土炕上,姥姥把摇篮里的孩子哄睡了,拿出剪子剪窗花,阳光透过窗花映照在孩子熟睡的脸庞上;
夜色中的村社戏台,一盏朦朦胧胧的油灯,几个皮影,一段唱腔,变幻出了一个浓墨重彩的影像世界;
村里,一群健壮的男人正在为一座房屋架大梁,这种靠着榫卯构件互相咬合来建房屋的技艺,在我国建筑工匠的手中传承了千年
这些传统技艺、传统艺术、传统礼仪等,我们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它蕴含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蕴藏着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遗留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又一颗美丽的珍珠。尽管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曾浸染在这些传统、习俗和技艺中,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与现代科技的进步,一些传统技艺和艺术形式及其场所逐渐退出了社会舞台,被人们慢慢忽视、渐渐遗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7 年改名为文化与自然遗产日)。而只有当非遗保护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那些人类文明的灿烂遗产才能摆脱躺在博物馆随时间在人们记忆里风化的命运。
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走进孩子的世界,未来属于孩子们,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非遗,亲近非遗,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价值,正是小小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创作的初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共同打造了小小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精心选取了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代表性项目,向孩子们展示它们的发展脉络、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以激发孩子对非遗的兴趣与热爱。
小小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融历史、民俗、地理等知识于一体,将珍贵精美的实物图和手绘图穿插其中,并配有拓展与互动问答的内容设计,深入浅出,构思巧妙,力图以切合孩子的视角展现中国古老艺术、习俗、技艺的发展和衍变,使孩子在优美的语境中领悟古人的创造力、审美趣味和生存智慧,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我们也希望,每一个感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人,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