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目前的教育哲学著作,大多是根据教育哲学的需要而去研究哲学,是从教育走进哲学,写的是基于教育的哲学。而涂又光先生则不然,他在晚年研究教育之前,一直致力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是从哲学走进教育,讲的是基于哲学的教育,所论的教育哲学在学术界堪称独一无二。因此之故,这本课堂实录也是有重要的价值。
|
內容簡介: |
《教育哲学课堂实录》涂又光先生的学生雷洪德教授根据涂又光先生讲授教育哲学课程的口述稿整理而成,包括序论引论教育本体论教育认识论和教育方法论等内容。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以教育自身为核心的教育本体论,以知行关系为核心的教育认识论,以反刍律和经验律为核心的教育方法论。目前的教育哲学著作,大多是根据教育哲学的需要而去研究哲学,是从教育走进哲学,写的是基于教育的哲学。而涂又光先生则不然,他在晚年研究教育之前,一直致力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是从哲学走进教育,讲的是基于哲学的教育,所论的教育哲学在学术界堪称独一无二。
|
關於作者: |
1927-1947年,在家乡接受大学前教育1947-1949年,在清华大学等高校学习1949-1981年,在湖北省团省委、农业厅等单位工作1981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科院等单位工作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著作3部。
|
目錄:
|
第一讲 序论(001)
第二讲 引论(039)
第三讲 教育本体论(065)
第四讲 教育认识论(123)
第五讲 教育方法论(141)
第六讲 余论(151)
前言出 版 说 明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很多影响深远的著作不是由老师写出来的,而是由其弟子记载下来的。例如,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他的弟子将其言行记载下来,汇聚成了《论语》这部经典。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没有自己的著作,他的教育思想靠柏拉图、色诺芬等弟子的记载而流传于世。康德的《论教育学》是其学生林克整理出版的,傅统先和张文郁两位先生的《教育哲学》则由傅先生的弟子陆有铨教授整理出版。涂又光先生从事哲学研究60余年,晚年专注于教育哲学的研究与教学。直到去世前一个月,他还踌躇满志地说,等把杜威研究清楚之后,就把自己的教育哲学写出来。很不幸,不久之后,他就走了。为弥补这个莫大的遗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雷洪德整理的这本实录,以飨读者。
涂先生讲授教育哲学这门课程时,提及了很多中外人物,其中一些是大家所熟悉的,相对来说,现在的青年读者对一些西方的学者则是比较生疏的。在编辑出版这本实录时,我们给一些西方的学者加了简要注释,以便于青年读者查阅。由于我们的学力有限,这本实录的整理、注释和编辑难免存在缺点错误,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2020.12出 版 说 明
《教育哲学课堂实录》由涂又光先生讲授,雷洪德整理。1999年至2009年,涂先生应邀给原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博士生讲授教学哲学课程。这本实录以雷洪德2004年的课堂笔记为主,辅以其他年份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涂先生生前审阅过这本课堂笔记,曾有意在这本实录的基础上,写出一部他自己也比较满意的教育哲学专著。可惜他壮志未酬身先陨,没有达成这一愿望。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很多影响深远的著作不是由老师写出来的,而是由其弟子记载下来的。例如,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他的弟子将其言行记载下来,汇聚成了《论语》这部经典。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没有自己的著作,他的教育思想靠柏拉图、色诺芬等弟子的记载而流传于世。康德的《论教育学》是其学生林克整理出版的,傅统先和张文郁两位先生的《教育哲学》则由傅先生的弟子陆有铨教授整理出版。涂又光先生从事哲学研究60余年,晚年专注于教育哲学的研究与教学。直到去世前一个月,他还踌躇满志地说,等把杜威研究清楚之后,就把自己的教育哲学写出来。很不幸,不久之后,他就走了。为弥补这个莫大的遗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雷洪德整理的这本实录,以飨读者。
涂先生讲授教育哲学这门课程时,提及了很多中外人物,其中一些是大家所熟悉的,相对来说,现在的青年读者对一些西方的学者则是比较生疏的。在编辑出版这本实录时,我们给一些西方的学者加了简要注释,以便于青年读者查阅。由于我们的学力有限,这本实录的整理、注释和编辑难免存在缺点错误,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20.12
?
|
內容試閱:
|
出 版 说 明
《教育哲学课堂实录》由涂又光先生讲授,雷洪德整理。1999年至2009年,涂先生应邀给原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博士生讲授教学哲学课程。这本实录以雷洪德2004年的课堂笔记为主,辅以其他年份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涂先生生前审阅过这本课堂笔记,曾有意在这本实录的基础上,写出一部他自己也比较满意的教育哲学专著。可惜他壮志未酬身先陨,没有达成这一愿望。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很多影响深远的著作不是由老师写出来的,而是由其弟子记载下来的。例如,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他的弟子将其言行记载下来,汇聚成了《论语》这部经典。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没有自己的著作,他的教育思想靠柏拉图、色诺芬等弟子的记载而流传于世。康德的《论教育学》是其学生林克整理出版的,傅统先和张文郁两位先生的《教育哲学》则由傅先生的弟子陆有铨教授整理出版。涂又光先生从事哲学研究60余年,晚年专注于教育哲学的研究与教学。直到去世前一个月,他还踌躇满志地说,等把杜威研究清楚之后,就把自己的教育哲学写出来。很不幸,不久之后,他就走了。为弥补这个莫大的遗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雷洪德整理的这本实录,以飨读者。
涂先生讲授教育哲学这门课程时,提及了很多中外人物,其中一些是大家所熟悉的,相对来说,现在的青年读者对一些西方的学者则是比较生疏的。在编辑出版这本实录时,我们给一些西方的学者加了简要注释,以便于青年读者查阅。由于我们的学力有限,这本实录的整理、注释和编辑难免存在缺点错误,敬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
2020.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