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拍摄图片数千幅。全书以杜甫生平为主脉,按中州篇、江南篇、齐赵篇、关陕篇、陇右篇、巴蜀篇、荆湘篇来记述作者所踏查之杜甫游踪及相关遗迹,并对历史旧说及悬疑问题加以辨析。行文中亦根据林东海先生提供的信息与图片,对三十年前的杜甫游踪纪念性遗迹作对比介绍。
|
內容簡介: |
本书与《李白游踪考察记》为姊妹篇。作者曾于2009至2015年全程考察杜甫游踪,行程横穿河南全境,纵贯湖南、甘肃两省,并两入四川,三至陕西,拍摄图片数千幅。全书以杜甫生平为主脉,按中州篇、江南篇、齐赵篇、关陕篇、陇右篇、巴蜀篇、荆湘篇来记述作者所踏查之杜甫游踪及相关遗迹,并对历史旧说及悬疑问题加以辨析。行文中亦根据林东海先生提供的信息与图片,对三十年前的杜甫游踪纪念性遗迹作对比介绍。
|
關於作者: |
宋红,1957年生,籍贯上海。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77级),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审退休。在编辑岗位上编发书稿两千馀万字,成功引进海内不传之珍贵汉籍多种。
个人著述有《谢灵运传》 《白居易》 《李清照》等人物传记;《先秦两汉诗卷》、《中国古代诗歌精华(下)》、《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卷》、《南社诗选》(合作)等作品选注;《西洋名画故事》(日译汉,合译)、《日韩谢灵运研究译文集》等译著;《中国酒文化丛谈》、《谢灵运年谱汇考》(合刊)等专著;另有《谢灵运年谱考辨》《略述日本〈千载佳句〉一书之版本及其对〈全唐诗〉的补遗校勘价值》等论文及书评数十篇,旧体诗数百首。
|
目錄:
|
前言目录
目录
引言
一、中州篇月是故乡明
郑州市巩义市(巩县)
站街镇瑶湾村杜甫故里
康店镇康店村杜甫陵园
洛阳市偃师市
城关镇前杜楼村与杜甫墓
洛阳市
龙门
奉先寺遗址
北邙山上清宫
郑州市荥阳市
广武山
开封与商丘关于李杜、高适的梁宋之游
及梁园遗迹
开封市
禹王台(吹台、三贤祠、繁台)
商丘市
平台镇
八关斋与张巡祠
虞城县
永城市
芒砀山与梁孝王墓
济源市
王屋山
孙思邈墓与玉真公主坟
郑州市登封市
嵩山
告成镇石淙会饮
洛阳市
伊川县陆浑与鸣皋山
新安县
汉函谷关
西沃乡下坂玉(峪)村
三门峡市
渑池至陕州崤山与石壕
灵宝市
秦函谷关
鼎湖、湖城、阌乡
二、苏浙篇鉴湖五月凉
江苏省
淮安市
枚乘故居与清口枢纽
扬州市高邮市
文游台与古驿站
镇江市
南山与昭明太子纪念遗迹
西津渡与临江三山
南京市
古瓦官寺与阮籍墓
两处谢公墩朝天宫(冶山)与半山寺
小九华山与玄武湖
苏州市
虎丘剑池与阖闾墓
灵岩山与姑苏台
浙江省
绍兴市
绍兴县
兰亭
天柱山与云门寺
上虞区与曹娥江
嵊州市
嵊溪村神明境与招士湾村嶀浦庙
新昌县
天姥山
三、鲁冀篇裘马颇清狂
山东省
济宁市
任城区
太白楼与南池
太白湖
兖州区
天柱山与云门寺
上虞区与曹娥江
嵊州市
|
內容試閱:
|
引言
杜甫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宋人有言:不行万里路,莫读杜甫诗。此言见于北宋绍定四年(1231)宣城陈应申为《释绍嵩江浙纪行集句诗》所作跋语:作诗固难,集句尤不易。前辈有云:不行万里路,莫读杜甫诗。一杜诗且病其难读,而况集诸家之诗乎!文中明言是前辈有云,可知非出陈应申之心裁,更不是将集句诗并跋语编入《江湖小集》卷九的陈起所首创。宋人赵大年又言: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看不得杜诗。此言见于明董其昌评画手书。明张丑《真迹日录》卷一董玄宰评画条:昔人评赵大年画,以为得胸中有千卷书,更奇。又每作山水图,来人戏之曰:又是上陵回也。大年以宗室不得远游,故云: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看不得杜诗。乃知画史亦大未易。董其昌书。真迹。可见读杜之难,在宋人那里已成共识,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非此不可体会杜甫之用心,不可体会杜诗之成于艰难也。惜历代注杜学人,潜心书斋者多,稽考实地者少。尽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一本《访古学诗万里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是山东大学杜甫全集校注组为准备注杜进行实地考察的成果,但只是试验性选点,远非杜甫行踪的全程考察。全面考察古代诗人行踪而行诸文字者,当以林东海先生的李白行踪考察为首创:为撰写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日本美乃美出版社合作出版之中国彩色文库《诗人李白》一书,林先生受聘于1981年5月到1982年10月,对李白游踪(连带杜甫游踪)进行全面考察,游历十多个省份、拍摄了一百多处遗迹的实景照片;出版了《诗人李白》(日文版,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 日本美乃美出版社)、《太白游踪探胜》(人民美术出版社)二书以及旧体诗集《江河行揽胜诗草》(江西人民出版社)。王运熙先生为《太白游踪探胜》作序曰:这种图文并茂的著作,在我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内无疑是一件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此书不但是李白研究史上的一个创举,为今后李白研究工作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材料,而且在整个古典文学研究园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本书的产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这三十多年,是中国历史急剧变化的三十年,移山填海、筑坝修路、开矿建楼等人力行为,使山形地貌发生了极大改变,三十年前的实景照片,今天竟然面目全非,这促使林先生萌生了重走李白路的想法,于是我们相约联合行动,同时对李白、杜甫游踪做全面考察。
我们在2009年至2018年的十年时间里,分省、分段出行,全程考察李白、杜甫游踪,行程横穿河南全境,纵贯湖南、甘肃两省,并两赴陕西,两至四川,两入山东,亦行走湖北、江苏、浙江、河北等省份,拍摄图片二万七千帧、短录像近百条,考虑相同景点不同点位的占比情况,取景点大致应在五六千处之多。
杜甫(712770)字子美,以曾居杜陵之少陵而自号少陵野老;以所历左拾遗、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官职人称杜拾遗、杜工部;元代追谥杜文贞公,是唐代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杜甫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出生于河南,早年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不第,又曾漫游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并与李白、高适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等地。三十五岁至四十四岁在长安求宦,过了十年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困顿生活。刚谋到一个正九品小官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不到两个月就发生了安史之乱,玄宗离京奔蜀,长安陷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延安富县),只身投奔灵武,途中遭遇叛军,被挟至长安,九个月后伺机逃脱,再往凤翔投肃宗,受封左拾遗,但不到半个月,便因疏救房琯触怒圣上,险些掉了脑袋。多亏新任宰相张镐和经办此案的御史大夫韦陟出手相救,方得豁免,但已不受信任,先是被打发回家探亲,收复两京后又与房琯同时被贬,成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一年兵荒马乱,畿辅饥馑,他实在看不出继续留任还有什么前途,终于下决心弃官度陇西去。度陇还是衣食无着,又携全家由秦州(今甘肃天水)而同谷(今甘肃成县)继而南下入蜀,卜居成都万里桥边。虽然万里作客,漂泊西南,但仰仗故人严武、高适的接济和军阀柏茂琳的照顾,杜甫在成都和夔州还是过了一段相对比较安闲、稳定的生活。但不甘作客的杜甫,又拖着老迈衰病之躯乘舟出峡。因为严武的推荐,他原本是要入京赴任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的,并将以从六品的官阶著绯衣、佩银鱼袋这是陈尚君先生在《杜甫为郎离蜀考》和《杜甫离蜀后的行止原因新探》两文中提出的卓见,见《复旦大学学报》1984年1期和《草堂》1985年1期。本书《巴蜀篇》中有详细引述。,然而却因肺疾发动卧病云安(今重庆云阳),耽误了赴任的行期,真正是有才无命(《狄明府博济》)。这让杜甫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最后辗转于荆楚,几乎是过着乞讨的生活。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杯(《秋日荆南述怀》),甚至遇到一连五日不得食的窘况,终于在饥寒交迫中死于漂泊湘江的水途上。
杜甫前半生汲汲于仕途,后半生惶惶于兵乱。居长安时赶上安史之乱;避地入蜀,又赶上吐蕃犯边,攻陷松、维、保三州;加上梓州刺史段子璋反、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汉州刺史崔旰大战剑南节度使郭英乂、简州刺史韩澄杀郭英乂、郭英乂部前军柏茂琳又起兵讨伐崔旰等,蜀中一片大乱。正所谓: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三绝句》)杜甫出峡来到潭州时,赶上湖南兵马使臧玠杀潭州刺史崔瓘,潭州大乱,真正是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蚕谷行》)!然而,不管命运把杜甫抛到哪种境地,他始终都因自认为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而不敢废诗篇(《归》)。上至帝王将相、风云雷雨,下至田父邻媪、花鸟鱼虫,可以说寓目辄书,尽入诗囊。一首诗,便是他的一篇日记;一部少陵诗集,便是他一生喜怒哀乐的心史;而其间所折射的,则是那个盛极而衰、动荡变乱的时代。
纵观杜甫一生行迹,大致是由中州而关中而陇右而巴蜀而湖湘,本书以杜甫生平为主脉,按中州篇、苏浙篇、鲁冀篇、关陕篇、陇右篇、巴蜀篇、荆湘篇七个部分来记述所考察之杜甫游踪及相关遗迹,并对历史旧说及悬疑问题加以辨析。
本书所记述的是跨越三十年的两度考察,第一次考察,时间集中在1981年至1982年,大致根据林东海先生提供的信息写成;第二次考察,时间集中在2009年至2018年,是我与林东海先生的联合行动;两次之间,利用出差、开会的机会,亦有断续零星的相关考察活动,一并记入文中。
比较两次考察,第一次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举,人心向上。尽管考察条件艰苦,常常遇到景点无路可通或有路无车可用的情况,历史遗迹也多破败,但所见都是遗迹和文物的原生形态,地方政府真心想向外宣传自己的历史文化,各地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对自己区域内的历史遗产非常熟悉,也用心研究,加之熟悉当地掌故和文史的耆宿老人还健在,对考察帮助很大。三十年后情况大变,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有利条件是路有了,车也有了,需要仰仗当地向导的地方如今可以仰仗导航仪了;不利条件是历史文化景观大多从文化部门划归到旅游部门,并遭到旅游经济的绑架,热门景点踵事增华,浓妆艳抹,然后高价售票,冷僻景点索性放弃管理,任其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些三十年前见到的遗迹,如今已经不存或严重风化;了解历史情况的途径是花钱请导游讲解,但导游解说词与学术研究显然不能完全对接。我们有过这样的经历:为着找一处导航仪没有显示的杜甫祠,宣传部门将我们指引到文化部门,文化部门将我们指引到旅游部门,旅游部门说不归他们管,应该找文化部门。最后找到了,是一对老夫妇在管,拿钥匙为我们开了门。这里的实际归属单位是文管所,而文管所的上级单位是旅游局。就是这个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的地方,如今在外部加盖了华美的朱楼,也开始售票。又如唐代的滕王李元婴,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任上建了滕王阁,在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任上建了滕王亭。杜甫《滕王亭子》诗有虚阁自松声句,明代唐寅绘《虚阁晚凉图》,其中的虚阁就是个草亭。但今天阆中玉台山上不仅有复建的滕王亭,还有新建的气势恢宏的滕王阁,杜甫的诗究竟要落在亭上,还是落在阁上呢?这样演变下去很容易扰乱视听。后来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滕州也在酝酿建滕王阁,有这个必要吗?若不是王勃在南昌写了千古名作《滕王阁序》,滕王根本不足挂齿,完全不必再以滕王的名义建阁。
与踵事增华的状况相反,另有一些偏僻的历史遗迹则被放弃,如河南登封告成镇的武则天石淙会饮遗址。我们问路时,嵩山旅游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石淙会饮遗迹已经芜废,他们也很多年没有去过了,而且路很难找。也有人说:那里荒草没过人顶,你们找到也进不去。多方打听,终于有老乡告曰:到镇上还要向东再走十里才能到。我们先找到石淙河桥,从桥下沿河道向山里走,的确没有路,最后是踩着高约2米、宽约30公分的旧河道堤墙走到景区腹地,并用长焦镜头拍到非常清晰的《石淙河摩崖题记》局部。刻石非常精美,完全没有风化。书丹者薛曜身为驸马,书学褚遂良,但较褚书更为瘦硬,被后人评为宋徽宗瘦金体之祖。堂兄弟薛稷与薛曜同一师承,杜甫后来流寓蜀地时,专门到通泉县庆善寺观览薛稷书画壁。也许该感谢文物部门对这处景观的放弃,也许正因为三十年的封闭和人迹罕至的环境,才使摩崖文字得以保全。但对于这处河南省最大的摩崖碑刻,适当的监护总还是需要的吧。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每见老书生痴痴纸堆中数十年,而一出书房门,便不知东西南北者比比皆是;然绍兴老幕,白发长随,走遍十八省,而问其山川之形势,道里之远近,风俗之厚薄,物产之生植,而茫然如梦者,亦比比皆是。本书便是读书与行路相结合的产物,着意考索、踏查杜甫诗中所咏、足迹所到之地,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钩沉旧名故地。在地理沿革中,杜甫咏到、走到的很多地方因地名变更,已经与杜甫脱钩,当地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与杜甫有何干系;有些撤销改并的旧县,连名字都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考察中对这样地方的历史遗痕尤其关注。诸如杜诗中有着最美月色的鄜州,如今的名字是富县,以盛产苹果著称。行走在富县,有几个人能想到这就是杜甫咏过今夜鄜州月的鄜州呢?惟县城入口一只昂首向天的梅花鹿雕塑还能暗示富县的古称是鄜,与鹿有关。大约因为鄜字比较难认,所以1964年改鄜县为富县;同时用常见同音(或近音)字取代的古地名还有盩厔写作周至,鄠县写作户县,这样改过以后就好像切断了根基,对于稍有历史文化知识储备的人来说,行走在周至的土地上,先要在头脑中把周至转换成盩厔,然后才能想到这里是白居易当过县尉、创作了《长恨歌》的地方,并因此而心潮起伏一番。户县也必须转换成鄠县,然后才能在头脑中和杜甫搭上关系。杜甫和岑参兄弟一同游玩过的渼陂就位于鄠县。而户县,只能让人联想到曾经称名一时的农民画。而隶属于富县、杜甫写过《羌村三首》的羌村,如今已经变名大申号村,只因村里有过一个大申号油坊,便失去了本来应该不朽的名字。我们在富县打听羌村,居然没人知道。最终问到县城边上一个骑摩托车的人,才总算知道个前进的大方向。
我们也刻意去找寻杜甫吃过美味鱼生宴后来并入灵宝市如今又成为三门峡水库淹没区的湖城、阌乡旧县;杜甫观摩过精妙书画,后成为射洪县属镇,镇名又被当地酒名所取代的通泉县故地,在当地拍到带有地理沿革信息的照片。
二、勘正旧注误说。也有些古地名延续至今,脉络清楚,只因被旧时注家所误,终至以讹传讹,陈陈相因。如杜甫住过的陆浑庄,一直被包括闻一多先生在内的很多治杜专家说成位于河南偃师,认为偃师故庐尸乡土室土娄旧庄与陆浑庄都是一处。但洛阳之南伊水上游的嵩县境内便有陆浑旧县的所在,如今是陆浑水库。杜甫在偃师的宅子,为什么要叫陆浑庄?毫无道理。这是由清代浦起龙开始的错误。因为杜甫有《过宋员外之问旧庄》诗曰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又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下自注甫故庐在偃师,杜甫《忆弟二首》题下自注时归在河南陆浑庄,所以浦起龙便误以为陆浑庄在首阳阿。其实首阳阿只是宋之问的旧池馆和杜甫的故庐。宋之问在偃师、陆浑和辋川等地都有居所,而杜甫至少从长安为官时开始,便已经居家伊川的陆浑了,这应该是杜家的祖产。杜甫《龙门》诗曰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行走于长安至洛阳或洛阳至偃师间的驿路是不会经过龙门驿的,唯走由洛阳南行的驿路才会经过龙门驿。而龙门驿向南的驿路正通向伊川和陆浑,唐代那里是山水佳胜之地,也是名人扎堆的别墅区。诗的后半首曰:往来时屡改,川陆日悠哉。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可知杜甫在不同季节多次经过龙门驿,而且既走陆路,也曾川行,这也是前往陆浑才会发生的情况。据台湾学者严耕望先生所绘《长安洛阳道驿程图》,溯伊水南行驿道上的第一驿为龙门,第二站彭婆馆,第三站白沙馆,比照今天的地图,龙门之下是伊川县彭婆镇,再南下是伊川县城,县城东南10.3公里伊河之东有白沙镇与白沙村;由伊川县城再南下是伊川县鸣皋镇;再南下,与伊河相同走向的252省道(亦称洛栾快速通道)之东有属于嵩县的两座山,北为九皋山,南为鸣皋山;再南下便是昔日陆浑县的位置,今为库区乡和陆浑水库,而鸣皋山,昔日便是属于陆浑县的。实地考察中,我们经过被开成洛栾快速路的陆浑岭,足迹一直踏到陆浑水库的岸边,也眺望了一下陆浑村。其实杜甫《忆弟二首》题下小注有三种版本:时归在河南陆浑庄时归在南陆浑庄时归南陆浑庄。三者相较,显然时归在南陆浑庄的版本更可信从,时归南陆浑庄次之。因有在南,故尔衍生出在河南。而相对于东都洛阳,陆浑正在南位。所以关于陆浑庄的地点,应该回归本位。随着陆浑庄定位的改变,相应的杜甫游踪也就需要重新厘定。本书对陆浑庄除记述实地考察经过,也有资料上的考索与辨析。
另外,杜甫在湘江流域停宿过凿石浦、津口、空灵岸、花石戍等地并留下诗篇,宋代黄氏父子《杜诗补注》把空灵岸、花石戍定在长沙以北,解释为是前往长沙的江途中所作,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亦从此说。明王嗣奭《杜臆》将两诗的写作地点定在湘潭,但没有确切点位。黄氏父子显然是受到《新唐书》的影响,《新唐书地理志》在言及潭州长沙郡时有双行夹注曰:有府一,曰长沙。有渌口、花石二戍。有乔口,镇兵。但唐时的潭州辖境很大,一直南跨到衡山,长沙只是州府,而渌口、花石二戍是在潭州境内,不是在长沙附近。株洲学者得天独厚,率先坐实凿石浦、津口、空灵岸、花石戍的位置俱在株洲境内,因为这些地点一直就在株洲存在着,而且还有相关载记及怀杜岩等纪念性遗存。而今日之株洲唐时正在潭州的辖区之内。《新唐书》的说法本没有毛病,但黄氏父子注杜时却发生了理解上的偏差,而且这一偏就偏了八百年的时间。我们泝湘江纵贯湖南全境的考察正好把今天的凿石浦、渌口(与津口隔江相对)、空灵岸、花石戍等处逐一走过,切实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中的周折与感悟已写在相关章节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