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早点知道会幸福的那些事
》
售價:NT$
295.0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NT$
1990.0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NT$
390.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在本书中,米景扬先生饱含深情地回忆童年记忆中的北京城,娓娓道来的老北京风物人情引人入胜;他畅谈中国传统书画,勾画了一幅墨气氤氲的艺术图卷;他追忆荣宝斋风雨40多年中难以忘怀的人与事,记录了这家百年老店的兴衰荣辱。这里既有奇人异事,又有名人轶事,还有许多凡人小事,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出将入相,反映了各自的风光。
米先生在荣宝斋的40余年,是荣宝斋对内大力保留传统艺术,对外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的40余年。那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计划经济转变的时代,他亲历了计划经济下为社会主义建设而产生的多创外汇主导思想下的书画市场,也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书画走向世界、拍卖市场走向繁荣的过程,他的经历就是一本活字典。
北京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的收集者和观察者张龙翔
|
內容簡介: |
荣宝斋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园地。米景扬先生在40余年的荣宝斋生涯里,见证了木版水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参与了中国珍贵古画的临摹与复制,率领过中国书画界访问团对外文化交流,负责过大量外宾参观荣宝斋时的接待任务,还是*批参与和开发中国拍卖业的代表人物。作者在与米景扬20余次访谈中积累的数十小时音视频素材、数十万字整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以*人称来完成的一部口述作品。全书以米景扬的人生历程为主线,由青少年时代、走进荣宝斋、难忘的十年、改革开放后的荣宝斋以及接触过的27位人物记事、退休生活等六大部分组成,穿插有收藏界各种活动和趣闻、众多著名美术家轶事,也不失为一部荣宝斋百年巨变的别史。
|
關於作者: |
张龙翔(1949 ),满族,北京人。196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附属中学(今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968年分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四团,1977年调回北京,曾在北京橡胶机械厂及其他企业工作。20世纪80年代拜昆曲名宿周荃庵先生为师学习昆曲,受其影响开始收集满族及北京民俗资料。2011年出版《最后的皇族》(合著)。2012年应邀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撰写《和美岁月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百年校史》,负责其中蒙藏学校时期校长小传、名师介绍、杰出校友小传、去台人员简介、19131968年学校大事记等。2014年应邀到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口述历史中心工作,任副主任。2018年出版《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访谈录》(合著),并参与了吴泽霖手稿《麽些族的生活》校点工作。
|
目錄:
|
第一部分 青少年时代 001
一、我的家庭 003
二、我的祖父 004
三、我的父亲母亲 007
四、我的兄弟姐妹 011
五、青山居玉器行 013
六、花市花儿甲天下 024
七、北羊市口 027
八、厂甸儿与火神庙 043
九、蟠桃宫 053
十、抗日战争时期 055
十一、解放战争时期的崇文门内 058
十二、公私合营 062
十三、过年习俗 064
十四、从花市走出来的名人和大师 066
十五、花市民谣 067
十六、听评书 068
十七、北京的高级三轮车夫 071
十八、上学 073
第二部分 走进荣宝斋 081
一、南纸店 083
二、新生的荣宝斋 096
三、初入荣宝斋 103
四、编辑室 107
五、资料室 111
六、木版水印 113
七、荣宝斋临摹古画以及社会影响 126
八、初学描线 133
九、裱画 136
十、侯恺经理 140
十一、反右运动 145
十二、大炼钢铁 147
十三、荣宝斋接待工作 148
十四、普选 155
十五、1959年发生的故事 157
十六、昌平种树 162
十七、1963年收《苕溪诗》 165
十八、许麟庐与和平画店 168
十九、董寿平 171
二十、徐之谦 176
二十一、姚为言 180
二十二、第一次贵州四清 183
二十三、1965年发生的事情 186
二十四、第二次安阳四清 188
二十五、年轻时买的几张字画 193
第三部分 难忘的十年 199
一、文革初期的荣宝斋 201
二、结婚 209
三、参与筹办毛泽东著作出版成就展和文物南迁 210
四、第一次到干校 212
五、干校回来后 214
六、中日第一次笔会 219
七、四幅大画的命运 223
八、清理查抄物资 229
九、怡亲王宝 230
第四部分 改革开放后的荣宝斋 231
一、搞鉴定 233
二、定价 242
三、1977年以后的荣宝斋 246
四、赴日收获 257
五、访日本和田美术馆 259
六、与日本的友好交往 261
七、寿山田黄 263
八、复制《江山如此多娇》 268
九、中国第一次艺术品拍卖 270
十、参加拍卖的技巧 272
十一、荣宝斋拍卖 274
十二、十墨山房藏墨 275
十三、退休 280
第五部分 人物篇 285
一、陈毅 287
二、郭沫若 288
三、康生 290
四、陈伯达 293
五、邓拓与田家英 294
六、赵朴初与王雪涛、亚明 296
七、偷师王雪涛 300
八、李可染 308
九、我与徐悲鸿作品的缘分 310
十、陈半丁 314
十一、张伯驹与惠孝同 318
十二、于非闇先生印象 321
十三、我所知道的吴湖帆 323
十四、潘天寿的《竹石双禽图》 325
十五、吴冠中 331
十六、启功与谢稚柳 332
十七、程十发与费新我 342
十八、连升三级的林散之 348
十九、宋文治 351
二十、钱松嵒 354
二十一、颜梅华 356
二十二、我所知道的黄胄 357
二十三、我记忆中的宋吟可、郑乃珖 360
二十四、刘炳森 363
二十五、我所知道的范曾 365
二十六、北派山水大师陈少梅 382
二十七、临摹大师冯忠莲 397
第六部分 退休生活 405
一、巧遇张大千画作 407
二、我收藏的陈逸飞油画 409
三、宋元绘画展 412
四、希望小学 413
五、交友不慎 415
六、张大千的一张画 417
七、战胜疾病 418
后 记 423
附 录 人名注释 425
图片目录
解放前春节期间琉璃厂露天古玩摊儿 002
米景扬的父亲(右)和母亲(左) 008
20世纪50年代崇外花市羊市口之市井情况图 042
自左至右依次为:米景扬、傅耕野、田润成 077
1950年荣宝斋新记经理侯恺(右)、副经理王仁山在店前合影 082
解放初期琉璃厂文化街店铺分布概况 095
20世纪50年代冯忠莲在临摹书画 107
1962年北京画舫斋书画展李鹤筹作品价目表 108
米景扬在创作 134
20世纪60年代米景扬与侯恺经理一起迎候外宾 142
米景扬陪同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参观荣宝斋藏品 151
1985年的董寿平 172
1960年米景扬购买国画大师王雪涛作品《荷塘戏禽图》发票 197
20世纪70年代中期荣宝斋鸟瞰照 200
20世纪60年代荣宝斋为中央首长印制的贺年片 205
第一届总经理侯恺(右四)、书记王士之(右二),第二届总经理蔡金鹏(右六),第三届总经理龚如甲(右三),第四届总经理郜宗远(右七),第五届总经理马五一(右五)、副总经理米景扬(右一)在一起 232
于非闇《柱顶红》画作 235
米景扬(右)与延安鲁艺校友会负责人苏扬在中南海西花厅合影 240
米景扬在荣宝斋新年团拜会上讲话 247
米景扬在西武百货店中国展外留影 252
1979年日本西武百货店举行中国展,图为百货大楼外的宣传广告 253
中国第一场拍卖会在上海举行。第二排左二为米景扬、第二排左三为张宗宪、第二排右二为陈逸飞 271
1998年退休时米景扬在荣宝斋院内留影纪念 281
2000年以后荣宝斋书画经营一部 286
自左至右依次为:王大山、蔡金鹏、赵朴初夫人、赵朴初、米景扬 297
1980年米景扬在西武画廊举行个展 303
米景扬在日本举行个展 303
荣宝斋付李可染先生最后一次稿酬的发票 309
2013年米景扬(左三)个人藏品专场拍卖会,案桌陈列书画均为米景扬藏品 313
1962年著名国画大师陈半丁在画舫斋书画展作品价目表 315
启功先生在荣宝斋 333
1985年米景扬向启功先生请教 333
启功先生在鉴定书画,右一为米景扬 335
米景扬向启功先生请教书画鉴定业务 339
米景扬与著名书画家程十发合影 343
中国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右)与日本书法家伊藤东海(左) 345
1979年米景扬(左)与国画大师黄胄(右) 359
范曾画作《罗汉》,此作为范曾仿梁楷笔意第一幅作品 369
范曾画作《灵运歌啸图》 371
范曾为《鲁迅小说插图集》所作的人物素描 375
范曾画作《怀素造像》 377
范曾与米景扬合影 378
经范曾补画后的张大千《松荫论道图》 381
20世纪40年代陈少梅、冯忠莲夫妇与女儿陈长玲合影 382
陈少梅先生30岁留影 383
陈少梅先生留影 383
陈少梅(左)与弟子邵芳(中)、著名画家蒋兆和(右)合影 386
20世纪40年代陈少梅先生与夫人冯忠莲女士在天津某公园留影 387
陈少梅《山水人物》画作 390
米景扬、陈长玲、米川在陈少梅百年诞辰画展上合影 395
陈少梅《卖饼儿》画作,现已由米景扬、陈长玲夫妇捐赠给湖南省衡东县陈少梅美术馆 396
冯忠莲先生瓷盘像 397
冯忠莲先生学士照 398
20世纪50年代冯忠莲先生在辽宁博物馆临摹宋赵佶摹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399
退休后的米景扬在鉴赏书画作品 406
陈逸飞油画《格格》 411
|
內容試閱:
|
米景扬先生祖籍浙江绍兴,1936年出生于北平,1956年进入荣宝斋编辑室,长期从事木版水印与古画复制工作,历任荣宝斋编辑、副编审、副总经理,1998年退休。米景扬的父亲米文瑞经营玉器行瑞德祥,擅长玉石设计与古玩鉴赏。童年时期,米景扬先生在花市上二条度过,每年春节跟着父亲去琉璃厂做生意,对琉璃厂也非常熟悉。其时,琉璃厂是老北京最为有名的文化街市,而花市则是南城工艺美术商业中心,保留了大量传统民俗。受到家庭与成长环境的熏陶,米景扬先生自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6年,机缘巧合之下,经著名画家汪慎生、董寿平引荐,米景扬进入荣宝斋编辑室,正式跨入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瑰宝的殿堂。在40余年的荣宝斋生涯里,米景扬见证了木版水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参与了中国珍贵古画的临摹与复制,率领中国书画界访问团赴日交流访问,负责接待外国政要参观访问荣宝斋,等等,可以说,米先生在荣宝斋的40余年,是荣宝斋对内大力保留传统艺术,对外积极传播中华文化的40余年。
从荣宝斋公私合营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的业务骨干,笔者认为应分为三部分人。第一部分人生于清末,他们在北洋时期已经成了荣宝斋的业务骨干,担任了总经理或地方经理的重任,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王仁山、梁子衡等。他们都是荣宝斋的学徒,经过自己的努力,很快被老板委以重任,他们懂业务、会经营、勤劳刻苦、讲礼节、好面子,最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市场上的人情世故,学习了一些读书人应具备的基本文化,为自己打下了文化底子,然后结合自己的商业活动,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特定门类的商业经营文化。同时他们还揣摩画家和顾客的心理,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他们把荣宝斋办成了看似没有特点可是一细观察处处都是特点的地方。他们身居一定的位置,从不搞特殊,因而赢得了老板和伙计们的称道。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由主导者变成了荣宝斋的资方代理和雇用人员,他们能够审时度势,顺着社会潮流逐渐适应了自己新的身份。他们很少向领导提出建议,但是一旦交给他们任务,绝对圆满完成,本书对此有一定的介绍。第二部分人是20世纪30年代进入荣宝斋的学徒,王宗光、孙树梅、杨集桐、田宜生等人是代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通过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成了荣宝斋的领导和业务骨干,是五六十年代荣宝斋的技术中坚力量。他们讲理想、讲奉献、讲诚信、讲互助、讲自律,他们都通过当三年零一节的学徒,练就了一手鉴定书画的硬本领,在计划经济下的荣宝斋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收购古字画,为国家创造外汇收入等方面功不可没。他们的另一贡献就是在50年代初重点发展木版水印,抛弃了旧社会光做信笺这类小型作品的经营模式,坚持向国画的高、精、尖方向发展,使中国的文人画与当代名家巨作得到了空前发展,同时又解决了现代与传统两个矛盾的问题,使之有机结合交融,成为荣宝斋的一大特色。第三部分人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先后进入荣宝斋的米景扬、王大山等人,他们懂良知、有道德、能自律,作为社会主义的新生一代,热爱本职工作,虚心向老同志学习,服从组织分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荣宝斋也给他们提供了平台。70年代初期,他们成为荣宝斋新生的业务骨干,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国画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昔日舞台的主角是京朝派(包括京津派)、沪上派(即上海派),然而他们的创作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变化,他们作品展现的角度比较陈旧,远远不如金陵画派和岭南画派那般能够反映时代新貌和精神。由于米景扬等人当时正年富力强,经过几年的业务训练和自身的努力,他们成为当时那拨人当中的佼佼者,也经常到外地去征集金陵派和岭南派画家的画作。经过实践证明,他们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快的提高,并和那些画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发掘了很多优秀的青年画家,为改革开放后荣宝斋能够适应书画市场的剧烈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起前者的业务水平,他们还有一定差距,但他们的特点就是脑子灵活,应变能力强,掌握了现代商业管理理论,习惯在创新上做文章。他们在对日文化交流、在中国香港和东南亚建立荣宝斋分店等方面功不可没,尤其是90年代以后当中国拍卖业兴起时,他们是第一批参与和开发此行业的人,这是很有眼光和见解的。他们为中国画家走向世界花费了大量心血,使中国大师的书画价格与世界级大师看齐甚至超过他们,为中国书画业争得了一席之地。
我出生较晚,与我们共和国同龄。1956年以后的事情,我尚有或朦胧或清晰的记忆,社会主义改造、大炼钢铁、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通过米先生的口述我好像又回到了那些年代。米先生分别对书中的某些人物和经历做了介绍,由于他个人经历比较顺风顺水,没有经过大的磨难,因此对某些人有自己的看法。如侯恺经理,很多人回忆他的时候,说他爱吃吃喝喝,在工作中也有很多缺陷,但米先生对他做了客观的评价,其实在那个时代作为一名老干部,在不间断的运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已属难能可贵。我们在谈往事时切切不可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
启功老在书中着墨不多,但处处体现出老人的可爱之处。他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1986年,他被任命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很多人前往祝贺,有人说您现在是部级,启功先生却平和地说我不急,我不急,什么叫宠辱不惊,在此可窥见一斑。米景扬先生也是这样的人,他知道一个人想要真切地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书中有一篇访谈,将他称为鉴定家时,米景扬谦虚地说:书画鉴定不能仅凭眼力,仅凭经验,其实有这两种经验的人大有人在,凡是北京古玩行中接触书画的掌柜、伙计都擅长此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生意早赔光了。现在我们鉴定不但能凭眼力判断书画作品的真假,还要把它上升到理论,要经过反复的考证和论证。考证、论证什么呢?这个作品为什么真,为什么假?这学问就大了。别人不讲,启功先生在考证书画时,我多次在他身旁,他每次给我讲解时,其中的内容有历史的、文学的,有时还有文字学的。您瞧瞧,这一般人做得到吗?所以说也别叫我鉴定家。
这本书是我做口述历史以来篇幅最长的。说来也凑巧,1980年夏天我到荣宝斋去看他们的展览,好像是庆祝荣宝斋新生30周年,在展厅中挂满了当代名家作品。我记得有一个日本友人要买一张李苦禅的彩墨《荷花》,定价1600元人民币,对方提出要打折。当时我很不明白,买东西为什么要打折(改革开放之初,计划经济尚未被市场经济取代,当时只有残次品才能够打折),接待人员说我做不了主,这件事要问大米。我听到这句话后对这个人非常感兴趣,一是这个姓氏比较少,二是这个人看来一定有很大的权力。说话间走过来一位身高一米八几的中年男士,接待人员上前和他交谈几句,只见他看了看画,又看了看顾客,爽快地说了一句好吧,打八折这件事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记忆,荣宝斋大米,想不到37年后,我竟做了他的访谈录。让我们一起跟随米先生的叙述,走进《八十年来翰墨缘》。
张龙翔
2018年2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