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NT$
602.0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NT$
214.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NT$
254.0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NT$
500.0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5400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
目錄:
|
《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1
《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前言1
350000-2042-0000001至0005479(古籍普查登记编号)1
书名笔画字头索引285
书名笔画索引301
前言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捐资创办,1921年4月6日正式成立,1937年由私立改为国立。厦大师生禀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学校向有南方之强之美誉。1949年以降,厦门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在近百年的学校发展中,我馆的图书文献与资源建设也在逐步充实壮大。
厦门大学起先设立图书课,主任为郑天挺先生,隶属总务处。1921年9月改为图书馆,由校长直接领导。在裘开明、冯汉骥等馆长与同仁的努力下,我馆的图书采访、编目等工作走上正轨,馆藏建设逐步推进。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捐资创办,1921年4月6日正式成立,1937年由私立改为国立。厦大师生禀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学校向有南方之强之美誉。1949年以降,厦门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在近百年的学校发展中,我馆的图书文献与资源建设也在逐步充实壮大。
厦门大学起先设立图书课,主任为郑天挺先生,隶属总务处。1921年9月改为图书馆,由校长直接领导。在裘开明、冯汉骥等馆长与同仁的努力下,我馆的图书采访、编目等工作走上正轨,馆藏建设逐步推进。
我馆的线装古籍最初由校拨经费采购,此后陆续通过私人捐赠、机构调拨等方式不断充实丰富。其中,华侨黄奕住先生的捐款购书是本馆古籍采访史上的一桩盛举。1927年黄先生慷慨捐助图书费国币三万元,我馆陆续购买重要图书7900余册。其中中文图书121部(包括15部古籍善本)6865册。当时采进的《秦汉印统》八卷,系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新安吴氏树滋堂刻朱印本,200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不幸的是,抗战时期及稍后,古籍等图书资料辗转迁移,未能完璧归赵,有的至今仍流失境外。20世纪50年代,幸有厦门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并入厦门大学,两家单位的大批图书资料跟随入藏,馆藏古籍在质、量方面均有新的提升。此后,我馆开拓渠道,捐赠与采购并举,进一步扩充了线装古籍收藏。近百年来,经过几代图书馆人的苦心经营、精心保护,我馆现藏古籍文献已逾13万册,经、史、子、集、类丛各部皆备。其中,史部、集部和丛书类较多;注重搜集保存闽台地方文献,是古籍馆藏的一大特色,闽台方志、闽人著述的收藏尤为丰富。
我馆注重馆藏古籍目录的编制,图书分类采用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具体类目的设置根据馆藏情况有所调整,曾先后编制过《厦门大学图书馆藏方志目录》《厦门大学图书馆藏善本目录》。在此基础上,我馆于20世纪末编制了《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目录》,建设完成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期间,前辈古籍编目人员积极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大型书目编纂,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成果心得体现在这些内部发行的馆藏书目之中,并为后续古籍编目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馆的古籍目录存在着著录体系不一、分类交叉重叠等不足,加之后来多批古籍入藏,原有目录已不能全面反映馆藏古籍全貌,亟需编纂一部新的馆藏古籍目录,摸清家底,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且与国家的古籍保护计划相适应。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拉开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序幕。我馆积极响应号召,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9年6月成功入选。以此为契机,我馆的古籍保护与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古籍普查登记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基础。2010年3月以来,我馆组织专人,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手册》的具体要求,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上进行规范化著录。依据目验原书,逐册清点原则,对馆藏已编、未编古籍进行核查和整理,使馆藏古籍得到了一次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为下一阶段的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些工作计有:对已编目的古籍数据进行修订,使书目信息更加准确;对未编目的古籍数据进行增补,使登记书目数量和品种更加完备;发掘馆藏珍善本,积极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申报,先后有14部古籍分别入选第二至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厦门大学出版社合作,20102012年连续推出两辑《中国稀见史料厦门大学图书馆藏稀见史料》,共甄选31部稀见的明清以来的文集、政书等地方文献,撰写提要,影印出版。在与读者分享馆藏稀见史料、解决藏用矛盾的同时,也推动了我馆的古籍整理与保护,培养了专业人才,提高了馆员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水平。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馆将馆藏线装古籍的普查数据全部录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顺利完成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厦门大学的古籍存藏现状,我馆又对本校南洋研究院资料室所藏古籍进行了普查登记。此后我馆利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的数据导出功能,批量导出数据进行逐一审校。首先,删除了不属于本次古籍普查登记范围的数据,如部分民国书籍、域外抄写和印制的中国古籍等。其次,严格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要求》中的细则和《古籍普查登记表格整理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逐条审校,尽量做到登记数据的客观准确、简要明晰。
《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共收录厦门大学图书馆、南洋研究院资料室(后者在索书号后注明N标记)所藏刊印、抄写于1912年以前的古籍,凡5479部72452册。数据基本按照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分类编排。遵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手册》要求,每条数据著录款目包括:古籍普查登记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缺卷数诸项。
本目录的完成与出版,是我馆几代图书馆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直接成果,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馆第一部公开发行、收录数据最为完备的馆藏古籍目录。本目录在展示图书馆古籍收藏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一种便利、实用的检索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古籍普查登记难度大、任务重,加之编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本目录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祈请方家不吝指正。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领导同仁,对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厦门大学图书馆
2020年12月
|
內容試閱:
|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捐资创办,1921年4月6日正式成立,1937年由私立改为国立。厦大师生禀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校训,学校向有南方之强之美誉。1949年以降,厦门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在近百年的学校发展中,我馆的图书文献与资源建设也在逐步充实壮大。
厦门大学起先设立图书课,主任为郑天挺先生,隶属总务处。1921年9月改为图书馆,由校长直接领导。在裘开明、冯汉骥等馆长与同仁的努力下,我馆的图书采访、编目等工作走上正轨,馆藏建设逐步推进。
我馆的线装古籍最初由校拨经费采购,此后陆续通过私人捐赠、机构调拨等方式不断充实丰富。其中,华侨黄奕住先生的捐款购书是本馆古籍采访史上的一桩盛举。1927年黄先生慷慨捐助图书费国币三万元,我馆陆续购买重要图书7900余册。其中中文图书121部(包括15部古籍善本)6865册。当时采进的《秦汉印统》八卷,系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新安吴氏树滋堂刻朱印本,200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不幸的是,抗战时期及稍后,古籍等图书资料辗转迁移,未能完璧归赵,有的至今仍流失境外。20世纪50年代,幸有厦门私立海疆学术资料馆、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并入厦门大学,两家单位的大批图书资料跟随入藏,馆藏古籍在质、量方面均有新的提升。此后,我馆开拓渠道,捐赠与采购并举,进一步扩充了线装古籍收藏。近百年来,经过几代图书馆人的苦心经营、精心保护,我馆现藏古籍文献已逾13万册,经、史、子、集、类丛各部皆备。其中,史部、集部和丛书类较多;注重搜集保存闽台地方文献,是古籍馆藏的一大特色,闽台方志、闽人著述的收藏尤为丰富。
我馆注重馆藏古籍目录的编制,图书分类采用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具体类目的设置根据馆藏情况有所调整,曾先后编制过《厦门大学图书馆藏方志目录》《厦门大学图书馆藏善本目录》。在此基础上,我馆于20世纪末编制了《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目录》,建设完成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期间,前辈古籍编目人员积极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大型书目编纂,积累了丰富经验,其成果心得体现在这些内部发行的馆藏书目之中,并为后续古籍编目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馆的古籍目录存在着著录体系不一、分类交叉重叠等不足,加之后来多批古籍入藏,原有目录已不能全面反映馆藏古籍全貌,亟需编纂一部新的馆藏古籍目录,摸清家底,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且与国家的古籍保护计划相适应。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拉开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序幕。我馆积极响应号召,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申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9年6月成功入选。以此为契机,我馆的古籍保护与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古籍普查登记是古籍保护工作的基础。2010年3月以来,我馆组织专人,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手册》的具体要求,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上进行规范化著录。依据目验原书,逐册清点原则,对馆藏已编、未编古籍进行核查和整理,使馆藏古籍得到了一次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为下一阶段的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些工作计有:对已编目的古籍数据进行修订,使书目信息更加准确;对未编目的古籍数据进行增补,使登记书目数量和品种更加完备;发掘馆藏珍善本,积极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申报,先后有14部古籍分别入选第二至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厦门大学出版社合作,20102012年连续推出两辑《中国稀见史料厦门大学图书馆藏稀见史料》,共甄选31部稀见的明清以来的文集、政书等地方文献,撰写提要,影印出版。在与读者分享馆藏稀见史料、解决藏用矛盾的同时,也推动了我馆的古籍整理与保护,培养了专业人才,提高了馆员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水平。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馆将馆藏线装古籍的普查数据全部录入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顺利完成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为了更全面地展示厦门大学的古籍存藏现状,我馆又对本校南洋研究院资料室所藏古籍进行了普查登记。此后我馆利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平台的数据导出功能,批量导出数据进行逐一审校。首先,删除了不属于本次古籍普查登记范围的数据,如部分民国书籍、域外抄写和印制的中国古籍等。其次,严格按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审校要求》中的细则和《古籍普查登记表格整理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逐条审校,尽量做到登记数据的客观准确、简要明晰。
《厦门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共收录厦门大学图书馆、南洋研究院资料室(后者在索书号后注明N标记)所藏刊印、抄写于1912年以前的古籍,凡5479部72452册。数据基本按照杜威十进图书分类法分类编排。遵照《全国古籍普查登记手册》要求,每条数据著录款目包括:古籍普查登记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缺卷数诸项。
本目录的完成与出版,是我馆几代图书馆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我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直接成果,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馆第一部公开发行、收录数据最为完备的馆藏古籍目录。本目录在展示图书馆古籍收藏的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一种便利、实用的检索工具。
需要说明的是,古籍普查登记难度大、任务重,加之编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本目录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祈请方家不吝指正。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领导同仁,对本书的编辑、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谨此表示衷心的谢意!
厦门大学图书馆
2020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