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NT$
505.0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NT$
398.0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NT$
230.0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NT$
454.0
《
炙野(全2册)
》
售價:NT$
356.0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NT$
254.0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NT$
1214.0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天才少年,家世显赫,世称河东先生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颠沛流离,却从未放弃诗与远方。
仕途失意,乃寄情山水之间,善用文字摹山画水,作《永州八记》,成就山水游记文学一代宗师之称。
大文豪苏轼是他的粉丝,诗豪刘禹锡是他的知己,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其小品雅淡而意味深长,观察入微,情至其间,即便是小处,亦可见奇景。
|
內容簡介: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与韩愈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
其山水游记,雅淡而味深长,语言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他善从小处着笔,发现山水之奇美。常借山水写心境,抒发失意的情怀,表达对现实的感慨。他的山水游记既像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又像是一首真挚深沉的抒情诗,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将山水游记小品推向了一个高峰,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杰作。
其事理性情,多为寓言讽刺小品,巧用嘲谑、讽刺、反语、夸张等手法,文思机智,言语幽默、想象丰富,以幽默风趣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弊端和不正之风的讽刺与抨击。
他写有一些人物传记、论事、祭文等,他是*个用大量笔墨为平民立传的文学家,其传记小品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略带夸张虚构,有小说化的倾向,读起来引人入胜。
|
關於作者: |
汤化,福建周宁人。1973年1976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目錄:
|
卷一 山水游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潭记
钴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游黄溪记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卷二 说文论道
与李翰林建书
与韩愈论史官书
与吕恭论墓中石书书
与友人论为文书
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复杜温夫书
送薛存义序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送僧浩初序
卷三 事理性情
蝜蝂传
设渔者对智伯
愚溪对
序棋
鞭贾
梁丘据赞
捕蛇者说
谪龙说
罴说
观八骏图说
瓶赋
牛赋
囚山赋
骂尸虫文并序
哀溺文并序
敌戒
三戒并序
卷四 其他
愚溪诗序
永州铁炉步志
全义县复北门记
宋清传
种树郭橐驼传
童区寄传
梓人传
段太尉逸事状
吊屈原文
祭弟宗直文
|
內容試閱:
|
前 言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贞元十四年(798),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顺宗时擢为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史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奉诏回京,旋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卒于任上,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出身显宦世家,良好的家风祖训对他的影响很大。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韩愈曾赞其少精敏,无不通达虽少年,已自成人。他甚至13岁时就代一个叫崔中丞的人写贺表(《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今见的该贺表只余残稿153字,但文字就已经非常精熟了。刘禹锡为《柳集》作序,也说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中。柳宗元在长安高中进士后,更是意气风发,钦慕者众,韩愈谓其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
安史之乱后,唐国力锐减,由盛而衰。一方面,宦官干政益甚,使得朝政更加腐败。另一方面,战乱使整个社会遭到了空前的破坏,生产力迅速削弱。再加上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唐朝中央政府已无法有效地掌控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演愈烈,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内外忧患,李唐王朝已是江河日下。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年轻的柳宗元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贞元十七年(801),他被任命为蓝田尉。贞元十九年(803)十月,奉诏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加广泛。与此同时,他对政治的黑暗内幕和制度的腐败开始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他力求改革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他写了许多揭露时弊、表达政见的文章,如《梓人传》《种树郭橐驼传》等。此时的柳宗元在朝廷内外已有很高的声望。心高气傲、未及而立之年的他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力图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只是,这个年轻的文学家根本没有预料到政治斗争会来得那么快,而且那么残酷。
顺宗李诵为太子时,就有变革新政之志。贞元二十一年(805)一月,李诵即位,他旋即任命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又任命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充翰林学士。王叔文则引荐了刘禹锡、柳宗元、韦执谊、程异、凌准、韩泰、韩晔、陈谏等人,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柳宗元则迁为礼部员外郎,专门起草诏书和奏章等重要的文件。33岁的柳宗元就这样成了永贞革新改革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改革派谋议唱和,日夜汲汲如狂(《资治通鉴》),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但在宦官和藩镇的联手打击之下,这场改革只持续了短短的一百多天。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永贞革新宣告失败,革新的核心人物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伾不久死于贬所,叔文翌年亦被赐死)。到了九月,贬刘禹锡为连州刺史,柳宗元为邵州刺史。未及到任,十一月,再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
就这样,柳宗元也开始了十四年的贬谪生涯,而且再也没能够回到他所期望的权力中心。
政治上的失败是柳宗元个人世界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之前,他一直怀抱理想,专心政治,致力于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当然,也疏于文字,如其所谓仆之为文久矣,然心少之,不务也。但在远离权力中心的永州,他便有时间,也有精力投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仕途失意形成的独特时空反使他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留传下来的700多篇作品,绝大多数是在贬谪之后所写。
柳宗元诗文兼擅。诗歌现存163首,各体兼备。然文章的成就更高。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高举复古大旗,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一改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之风。
他重视艺术形式的作用,认为为文要有文采,但更强调注意道与文的主次关系,尤其要以文明道。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对于为文之道有很明确的阐释,他从个人的创作经验出发,少年时追求以辞为工,到成年后则始悟文者以明道,表明了后者才是为文的目的。《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更是尖锐地批判了当时不重及物之道的浮华文风,以及粉泽以为工的错误方向,指出只有去掉好辞工书的弊病,才能使及物之道,专而易通,弘扬及物之道。作者借阐明书辞道之间的关系来辨明文学的价值,非常明确地指出文学的价值是道。这显示了柳宗元对为文之道的超识灼见和深刻的洞察力。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非常丰富,寓言讽刺文和山水游记是其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两类。他把《庄子》以来仅作设譬之用的片断寓言,发展为完整的、更富于文学意味的独立短篇,而且直接用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如《哀溺文》《三戒》《蝂传》《罴说》等。在《蝂传》中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紧紧地将蝂的特性好上高、善负物与人事结合起来,从行为方式到态度,再到最终结局,无不形神一致、高度契合。官员们的遇货不避即为行遇物,辄持取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就是好上高,寥寥数语,世之嗜取者雁过拔毛似的贪婪和追求高位、至死不悟的疯狂一览无遗。
柳宗元的讽喻不是无病呻吟、为文造情,而是建立在他对时局的关注、对黎民疾苦的关心和对自身处境的感叹的基础上的。他虽遭贬谪,但内心的追求从未改变过。在其名作《捕蛇者说》中,非常真切地就把永州百姓争先恐后,不辞劳苦,冒死捕蛇的情景显现出来,凸显了繁重的苛捐杂税之掠夺人性命,比之毒蛇,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残酷的社会现实。《囚山赋》虽是表达自身的绝望与苦痛,但也刻画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百姓极为艰难的生活状况。作者毫不掩饰自己对百姓们遭遇的同情,这是多么博大的情怀!
还有柳宗元最为出色的山水游记散文。他的山水游记文,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了自然山川,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健康的审美感。但又不只是模山范水,而是有新的拓展。他借山水写心境,抒发失意的情怀,表达对现实的感慨;也借景言志、情理交融,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和思辨意味。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杰作。《始得西山宴游记》开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直接点出了自己作为罪人的身份和心态。及至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短促的句式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内心急于摆脱忧惧的急切,可以看出作者表面是在游山玩水,实际上却是要借景浇愁、寻求解脱。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自是全文之文眼。西山地处偏远,却没有自惭形秽,自己贬谪远地,也不应该愁苦终日,更不应该偏离自己原先的立场与小人为伍。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的西山就是作者自己,西山的高峻就是对作者要坚持自己高洁品性的昭示。
作者在宏大山水里获得了自我解脱的密钥,但实际上,他对人们所未能感知的细小之景也有非常独到的理解和感受,如钴潭颇有特色的激流飞瀑、愚丘很是奇异的争为奇状的山石、小石潭令人释然的鱼人之乐,甚至是一般人眼里根本看不上的石渠的水流和树石,作者皆不肯放过,心思细密,探幽访胜,用心于此,情至其间,即便是小处,亦可见奇景,在作者的笔下别是一番风味。确如林纾所言:子厚才美,虽纪小景,亦有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