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NT$
380.0
|
編輯推薦: |
本书紧密贴合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背景,在确保书稿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简洁易读,对政府决策者、科研人员及其他社会人员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立足于分析中国老年人的失能轨迹的类型及其性别、城乡差异,进一步分析类型归属的影响因素及其城乡与性别差异,分析健康行为、社会支持、婚姻状态等生活事件对轨迹走势的预测作用以及失能轨迹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并着重考察社会支持、健康行为等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从而为降低老年人的失能水平与死亡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及对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魏蒙,女,1988年出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老龄问题研究,参加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各类研究课题共10余项,发表各类研究成果20多篇(部)。曾数次参加大型国际会议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从2011年起,重点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发表了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到底有多高? --多个数据来源的比较 中国人口的死亡水平及预期寿命评估--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等数十篇研究成果。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人口老龄化和失能化形势日益严峻
1.1.2 失能的界定与评估
1.1.3 失能:纵向的变化过程
1.1.4 自理能力与死亡风险密切相关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与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失能轨迹的研究现状
2.1.2 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
2.1.3 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2.2 文献述评
2.3 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理论基础
2.3.1 安德森的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2.3.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3.3 生命历程理论
2.3.4 健康不平等理论
第3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3.1理论框架
3.2 研究设计
3.2.1 数据来源
3.2.2 概念界定
3.2.3 变量测量
3.2.4 变量界定及分布
3.2.5 研究方法
3.2.6 研究思路
第4章 中国老年人口的失能轨迹
4.1 存活、死亡、失访老年人的失能轨迹
4.2 总体老年人的失能轨迹
4.3 老年人失能轨迹的性别差异
4.4 老年人失能轨迹的城乡差异
4.5 城乡老年人失能轨迹的性别差异
4.6小结
第5章 老年人的失能轨迹类型归属的影响因素
5.1总体老年人的失能轨迹类型归属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城乡老年人失能轨迹类型归属的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5.3 小结
第6章 时间变动变量对失能轨迹发展形态的预测
6.1 慢性病状况与失能轨迹发展形态
6.2 孤独感与失能轨迹发展形态
6.3 现在重病及时就医与失能轨迹发展形态
6.4 经济状况与失能轨迹发展形态
6.5 婚姻状况与失能轨迹发展形态
6.6 超重与失能轨迹发展形态
6.7 营养不良与失能轨迹发展形态
6.8 精神慰藉状况与失能轨迹发展形态
6.9 代际间的经济支持与失能轨迹发展形态
6.10 日常生活照料状况与失能轨迹发展形态
6.11 小结
第7章 老年人的失能轨迹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7.1 老年人的失能轨迹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的回归分析原始模型
7.2 老年人的失能轨迹对死亡风险的影响的回归分析其他因素的调节作用
7.2.1 经济状况的调节作用
7.2.2 日常照料状况的调节作用
7.2.3 精神慰藉状况的调节作用
7.2.4 现在患病就医状况的调节作用
7.2.5 慢性病状况的调节作用
7.3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局,也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归宿。在21世纪的中国,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加速、高龄化趋势进一步凸显。与此相伴的是老年人失能风险的增加和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的扩张,对长期照护、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急剧上升,这些变化将带来家庭和社会养老负担的日益加重。准确把握老龄化过程中的失能人口发展规律,降低老年人的失能风险,预测未来老龄社会的失能人口规模和长期照护需求,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政府和社会亟须克服的现实难题。
在此背景下,本书研究了中国老年人的失能轨迹,涵盖了失能的起点、终点、发展历程,并尝试对死亡风险进行预测。这些努力一方面可以为了解今后我国老龄人口失能状况的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准确识别未来需要长期照护的高风险人群,进而采取更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及推迟失能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料负担,引导合理配置医疗和护理资源。研究者综合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发现,结合生命历程理论,建立了中国老年人失能轨迹及其对死亡风险影响研究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模拟了城乡老年人群的多种失能轨迹,以及不同特征老年人群的失能轨迹特征,深入发掘了老年人失能轨迹的性别差异。此外,研究者分别对失访、存活、死亡老年人群的失能轨迹进行分析,提高了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此研究框架下,研究者不仅揭示和验证了失能轨迹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结论,如左利手的影响、性别差异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预调节失能轨迹的具体措施。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发现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我衷心祝贺《中国老年人的失能轨迹与死亡风险》一书的出版,该书是作者三年博士生涯的结晶。希望作者今后继续努力,取得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促进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完善老龄社会治理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