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中国国际法年刊(2023)
》
售價:NT$
539.0
《
实用对联大全
》
售價:NT$
225.0
《
想象欧洲丛书(7册)欧洲史
》
售價:NT$
1880.0
《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
售價:NT$
149.0
《
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教育文集版)
》
售價:NT$
230.0
《
数据驱动法律
》
售價:NT$
390.0
|
編輯推薦: |
1《突发水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在编者多年科研和应急现场监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而来,编写团队相关实战经验丰富,所述技术可操作性强,重点介绍了复杂突发事故现场的安全应急监测技术理论与方法,力图为突发水污染事故现场快速监测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2《突发水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以水污染事故发生时的应急监测为重点,时效地论述了突发水污染事故现场的污染程度勘查、高危环境安全采样、复杂样品的快速筛查以及定量检测的技术方法与实践。
|
內容簡介: |
《突发水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以水污染事故发生时的应急监测为重点,介绍了突发水污染事故现场的污染程度勘查、高危环境安全采样、复杂样品的快速定性筛查及定量检测的技术方法及实践,主要内容包括: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勘查及采样技术、综合指标和无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技术、石油类污染现场快速监测技术、重金属污染现场快速监测技术、有机污染物应急监测技术、生物应急监测技术、天-地-水一体化环境风险应急侦测体系、应急监测准备与组织实施等。
《突发水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技术》可供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政府机构管理人员、环境科研工作者阅读,还可供高等院校环境专业师生参考。
|
關於作者: |
闫志明,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天津市环境风险应急专家库专家,天津市环境污染损害鉴定人。多年来一直从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环境治理工程及环境咨询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市环保专项等科研课题。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正在主持国家十三五水专项天津滨海工业带应急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过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市环保专项课题,另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十一五国家水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为天津市和生态环境部的环境管理和决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获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
目錄:
|
第1章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概述
1.1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特点与危害001
1.1.1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特点001
1.1.2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危害002
1.2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分类003
1.2.1按照污染源分类003
1.2.2按照污染物种类分类003
1.2.3按照污染事故类型分类004
1.2.4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统计与分类004
1.3国内外典型突发水污染事故介绍005
1.3.1国外典型突发水污染事故介绍006
1.3.2国内典型突发水污染事故介绍007
1.3.3突发水污染事故的思考009
参考文献009
第2章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勘查监测概述
2.1应急勘查采样技术010
2.2应急监测技术特点010
2.3应急监测技术类型012
2.4应急监测技术选用原则013
2.5应急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013
参考文献015
第3章水污染事故现场应急勘查及采样技术
3.1概述016
3.2受污染水域的深度勘查016
3.2.1回声测深仪工作原理017
3.2.2回声测深仪种类018
3.2.3深度勘查在水污染事故的应用018
3.3受污染水域的面积勘查019
3.3.1全站仪水域面积测量方法019
3.3.2基于GPS-RTK水域面积测量方法020
3.3.3基于遥感技术水域面积测量方法022
3.3.4面积勘查在水污染事故的应用022
3.4受污染水域底泥的勘查023
3.4.1水下底泥测量023
3.4.2水下地形测量025
3.4.3基于TIN结构的底泥量计算025
3.4.4底泥勘查在水污染事故的应用026
3.5受污染水域周边状况的勘查026
3.5.1倾斜摄影的应用流程027
3.5.2倾斜摄影的显著优势028
3.6应急样品的采集与保存028
3.6.1布点原则028
3.6.2样品的采集设备与采样量029
3.6.3应急样品的采集031
3.6.4应急样品的保存032
3.6.5应急样品的管理033
参考文献033
第4章综合指标和无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技术
4.1概述035
4.1.1综合指标和无机污染物035
4.1.2综合指标和无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技术的类型035
4.1.3综合指标和无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测技术的选择036
4.2试纸技术039
4.2.1试纸技术的基本原理039
4.2.2试纸技术的特点040
4.2.3试纸技术的类型040
4.2.4试纸技术的使用方法041
4.2.5试纸技术的产品042
4.2.6试纸技术的应用044
4.3检测管技术045
4.3.1检测管技术的基本原理045
4.3.2检测管技术的特点046
4.3.3检测管技术的类型和使用方法046
4.3.4检测管技术的产品047
4.3.5检测管技术的应用054
4.4试剂盒技术057
4.4.1试剂盒技术的基本原理057
4.4.2试剂盒技术的特点057
4.4.3试剂盒技术的现场使用方法及辅助设备057
4.4.4试剂盒技术的产品058
4.4.5试剂盒技术的应用060
4.5便携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062
4.5.1便携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的基本原理062
4.5.2便携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的特点063
4.5.3便携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063
4.5.4便携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技术的应用064
4.6便携式电化学技术073
4.6.1离子选择电极检测技术073
4.6.2电化学生物电极传感器检测技术076
4.6.3便携式电化学技术的其他应用078
4.6.4便携式电化学技术的应用实例079
4.7便携式离子色谱技术079
4.7.1便携式离子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079
4.7.2便携式离子色谱技术的特点080
4.7.3便携式离子色谱仪及其使用方法080
4.7.4便携式离子色谱仪的应用081
参考文献082
第5章石油类污染现场快速监测技术
5.1概述084
5.1.1石油类污染来源084
5.1.2石油类污染危害084
5.1.3石油类污染控制085
5.1.4石油类污染监测085
5.2膜萃取-重量法085
5.2.1膜萃取-重量法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086
5.2.2膜萃取-重量法应用086
5.3便携式红外测油仪分析技术088
5.3.1便携式红外测油仪分析技术基本原理088
5.3.2便携式红外测油仪简介090
5.3.3便携式红外测油仪分析技术应用091
5.4便携式紫外测油仪分析技术092
5.4.1便携式紫外测油仪分析技术基本原理与特点092
5.4.2便携式紫外测油仪简介093
5.4.3便携式紫外测油仪主要特点094
5.4.4便携式紫外测油仪分析技术应用095
5.5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096
5.5.1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及特点096
5.5.2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简介097
5.5.3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产品简介099
5.5.4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101
5.6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分析技术101
5.6.1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分析技术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101
5.6.2便携式地物光谱仪简介103
5.6.3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分析技术应用105
参考文献107
第6章重金属污染现场快速监测技术
6.1重金属污染及重金属现场快速监测技术概述109
6.1.1重金属污染简介109
6.1.2重金属现场快速监测技术的类型109
6.2试纸检测管试剂盒法112
6.2.1试纸检测管试剂盒法的原理112
6.2.2试纸检测管试剂盒法的特点113
6.2.3试纸检测管试剂盒法的应用113
6.3便携式阳极溶出伏安法115
6.3.1便携式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原理115
6.3.2便携式阳极溶出伏安法的特点116
6.3.3便携式阳极溶出伏安法的应用117
6.4便携式分光光度法119
6.4.1便携式分光光度法的原理119
6.4.2便携式分光光度法的特点120
6.4.3便携式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20
6.5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123
6.5.1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原理123
6.5.2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特点123
6.5.3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应用124
6.6车载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129
6.6.1车载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原理129
6.6.2车载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特点130
6.6.3车载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应用130
6.7其他现场快速监测技术132
6.7.1免疫分析法132
6.7.2酶分析法133
6.7.3生物化学传感器法134
参考文献134
第7章有机污染物应急监测技术
7.1概述136
7.2便携式气相色谱技术136
7.2.1便携式气相色谱技术原理及特点136
7.2.2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检测器137
7.2.3便携式气相色谱仪进样技术139
7.2.4常用便携式气相色谱仪142
7.2.5便携式气相色谱技术在水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143
7.3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144
7.3.1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原理及特点144
7.3.2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进样技术145
7.3.3常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150
7.3.4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在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的应用153
7.4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163
7.4.1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原理与特点163
7.4.2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164
7.4.3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应急监测中的应用165
7.5便携式拉曼光谱分析技术166
7.5.1便携式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原理及特点166
7.5.2便携式拉曼光谱分析仪168
7.5.3便携式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应急监测中的应用170
7.6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171
7.6.1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原理与特点171
7.6.2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应急监测中的应用171
7.7其他有机污染物应急监测技术174
参考文献175
第8章生物应急监测技术
8.1概述177
8.2生物综合毒性检测方法178
8.2.1生物酶活性毒性检测法178
8.2.2水生生物综合毒性检测法181
8.2.3细菌毒性检测法183
8.3微生物综合检测方法190
8.3.1即用型纸片试剂盒法190
8.3.2多管发酵法192
8.3.3滤膜法194
8.3.4固定底物酶底物法196
参考文献200
第9章天-地-水一体化环境风险应急侦测体系
9.1概述201
9.2无人化应急监测设备202
9.2.1水陆两栖无人船202
9.2.2定深采样侦测无人机204
9.3车载现场应急监测指挥中心206
9.3.1国内外应急监测实验室建设情况207
9.3.2车载现场应急监测指挥中心组成207
9.3.3现场应急实验室207
9.3.4现场中枢指挥所209
9.4水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平台210
9.4.1平台建设目标210
9.4.2框架设计210
9.4.3功能设计211
参考文献214
第10章应急监测准备与组织实施
10.1概述216
10.2应急监测组织指挥体系与工作程序217
10.2.1机构与职责217
10.2.2应急监测工作程序218
10.3应急监测装备和能力准备220
10.3.1应急监测装备220
10.3.2人才培养221
10.4应急监测方案制定221
10.4.1监测点布设原则221
10.4.2监测指标222
10.4.3监测频次223
10.5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223
10.5.1质量保证224
10.5.2质量控制224
10.6应急监测报告226
10.6.1应急监测现场调查记录单226
10.6.2应急监测快报227
10.7应急监测安全防护与保障228
10.7.1应急监测安全防护228
10.7.2应急监测保障228
10.7.3应急监测人员值班制度229
参考文献229
|
內容試閱:
|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地工业园区区位逐步集中,逐渐形成了大型的、功能明确的工业聚集区域。其中,部分工业聚集区域产业密集,不乏储存、使用大量的风险物质,同时园区外围可能存在江河、湖泊、海洋、人群等风险受体。这类大型的工业聚集区域一旦发生泄漏、火灾等突发性环境事故,若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置,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发展阶段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相应的环境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也应有高质量提升。然而,近年来突发的诸如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等环境污染事件,暴露出目前我国在处置工业聚集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其中包括高危环境的应急安全采样监测问题,污染状态确认及有效控制污染进一步扩大问题,快速、高效处置事故废水问题等,而其中复杂事故现场的安全应急监测问题尤为突出。
突发污染事故发生时,污染状态勘查、采样及监测需要第一时间介入,而事故现场的采样监测环境一般都很恶劣,尤其像上述爆炸事故,现场情况极为复杂,很难在第一时间进入现场获取第一手污染信息,难以为控制污染扩散和后续处置提供有效数据。这类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采样监测过程中,主要表现出的难点包括:①难以在第一时间对污染的范围、程度进行准确勘查;②难以进入高危现场进行安全、高效的采样;③难以快速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确认。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应急监测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在现有的环境应急监测实践中,多是针对风险物质泄漏后对事故周围水体、空气、土壤的污染状况监测,事故环境及样品相对简单,监测因子有较强的针对性,未见有涉及水污染事故高危现场采样、勘查,以及复杂样品的现场快速定性筛查、定量检测的相关内容。本书以水污染事故发生时的应急监测为重点,务求实效地论述突发水污染事故现场的污染程度勘查、高危环境安全采样、复杂样品的快速定性筛查以及定量检测的技术方法与实践。
本书编写过程中,广泛地收集了事故废水现场勘查、采样、应急监测等相关领域的资料,并整理归纳了我中心(即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及国内现有应急监测工作的经验,为突发水污染事故现场快速监测提供借鉴。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同行及各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10月
|
|